格力曝光折叠机、OPPO新立事业部 家电、手机企业纷涌IoT赛道如何突围?

格力曝光折叠机、OPPO新立事业部 家电、手机企业纷涌IoT赛道如何突围?,第1张

看似是不同领域的玩家各布其局,实则为同一赛道的选手竞相赛跑。不论是传统家电企业努力把住手机这一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还是手机厂商们积极拓展家电品类,打造各自的IoT(物联网)生态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生产手机是否能让家电企业消除“前景焦虑”?手机厂商在IoT赛道力突重围的关键又是什么?

格力曝光折叠机技术 “董明珠们”为何执着造手机?

2月5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可折叠屏幕以及折叠屏移动终端”专利信息。该专利技术中的一大特点是“左右两侧屏幕各自独立存在,可以各自单独折叠展开运动,相互之间相对自由。”这就避免了目前市面上折叠手机厂商未能彻底解决的铰链难题。

2020年12月,格力旗下首款5G手机上架,格力手机更名为大松手机,采用骁龙765G处理器,售价2699元起。不过,大松手机目前官方销售渠道仅为格力董明珠店电商平台。从其产品介绍中“家庭全场景智慧互联”“一键可同时完成5个设备配网”“可通过语音助手或‘格力+’App互联格力智能家居”等卖点不难看出,大松手机让格力距离实现“智慧互联”又近了。

事实上,与格力布局手机业务路径相似的,还有TCL、海信、康佳等传统家电企业。例如,海信近日推出了旗下首款5G阅读手机A7 CC版,水墨屏被升级为67英寸彩墨屏,采用的是国产紫光展锐虎贲T7510 5G处理器,续航达4770mAh。目前已正式在电商平台发售,6+128GB版本售2399元。虽然其大篇幅产品介绍聚焦在阅读友好性这一卖点,AI墨智键仍给这款新品附上了智能因子。

今年1月,TCL以2021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为契机,召开全球发布会,发布了其在半导体显示、家电及通讯等领域的多款智慧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针对海外市场,TCL发布了全新TCL 20系列手机,包括五款2021年最新的TCL智能手机,并预热了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多屏互动方案,称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智能协作体验。

随着5G及物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家电企业对于手机的 探索 更加乐此不疲。由此,回看此前董明珠针对外界负面评价的回应,似乎更能理解其深意。她说,手机业务需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我们的研发团队在逐步形成,也有了自己的技术,大家认为市场上没人买就是失败了,我并不这样认为。”

OPPO成立安第斯事业部 手机厂商加速布局IoT

2月3日,OPPO成立安第斯事业部,主要负责云平台、数据中心以及基础技术等。据报道,OPPO内部人士表示,独立云和大数据将完善相关移动产品的服务,包括视频和HeyThings。

HeyThings是于2019年首次亮相的OPPO在IoT领域注册的商标,包括HeyThings IoT 协议、HeyThings IoT 服务平台和音频互联协议,分别用以帮助生态合作伙伴快速实现产品接入,为开发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硬件智能化服务,以及将开发好的音频互联协议和能力进行开放,实现更多第三方智能耳机与 OPPO 手机的互联互通。

在HeyThings亮相的开发者大会上,OPPO还提出了面向 IoT 行业领域的能力开放行动。2020年上半年,OPPO Watch、OPPO 手环及OPPO Enco三款蓝牙耳机等可穿戴设备的接连发布,实现了计划的落地。后来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智能电视,将上述OPPO Watch等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以智能电视为中心的IoT家居场景。

一边是家电企业在“手机端”发力,另一边则是手机厂商入局智能家电。早在2013年,小米就着手打造生态,并不顾外界的“嘲笑”,坚持智能家居的布局。2019年小米成立大家电事业部,开拓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与主打空调业务的格力形成正面竞争。

华为、小米、OPPO大力投入的智能电视业务,也对海信、TCL、康佳等传统家电企业的核心业务造成不小压力。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愈加成熟且广泛应用,手机、家电都逐渐被划入同一大类——IoT产品,它们的使命莫过于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各类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体验。

小米的IoT产品布局可谓大而全,其IoT生态链目前已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别的智能硬件。且由于小米的IoT产品不要求与小米手机深度绑定,支持iOS和Android等各种系统,在场景体验和产品选择上,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可能。

另一方面,面对技术迭代、需求升级,手机厂商们也无法放慢脚步。布局IoT既是行业大势所趋,也是企业破茧重生。

对华为而言,其在2015年发布智能家居战略,推出了HUAWEI HiLink,即连接华为与伙伴的IoT生态战略平台。以软件平台互联建设为突破口,华为IoT平台实现了多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

2019年3月,华为正式提出了“1+8+N”战略:其中“1”是核心产品手机,也是主入口;“8”包含了PC、平板、电视、耳机、手表等8大主流品类,为辅入口;“N”是指华为与生态合作伙伴研发的泛IoT产品。2020年11月,华为消费者业务Hilink生态总经理闪罡曾表示:“2020年是华为IoT生态业务的崛起之年。”

IoT分布式入口或为趋势 家电企业需合作、 科技 公司期爆款

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20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是华为、vivo、OPPO,占比分别为383%、177%和174%。小米、苹果位列其后,而其他手机所占市场份额为35%。

中国工研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IoT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成长率达136%,将成为未来几年推动 科技 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2018—2019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已超12万亿元,物联网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729%。

据Counterpoint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已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涉及2000多种产品SKU。2019年,旗下物联网和生活用品行业同比增长417%,达到621亿元人民币,占小米总收入的30%以上。

“未来一定是物联网时代,但对家电企业来说,物联网时代不意味着一定要做手机。有观点认为,真正的物联网将通过分布式入口进入,即每一个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成为入口,用户可通过向家中任何一个家电产品发布指令来实现远程 *** 控。比如,在厨房对着冰箱说‘打开空调’,客厅里的空调就开了。”刘步尘认为,对于家电企业而言,与 科技 公司开展合作进入IoT领域会是更明智的选择。

OPPO副总裁、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裁刘波也曾指出,当前以 IoT、5G、云、AI 为引领的新技术,正在促进智能手机之外的新兴终端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和效率。

“他们在IoT领域的竞争态势跟手机(业务)的竞争态势是一样的。”在孙燕飚看来,手机产布局IoT,不论生产什么产品都是一种尝试。“目前整个IoT行业没有爆款,相对火爆些的产品也不是家电,是蓝牙耳机和手环,所以现在手机厂商们想做什么产品都可以。”他指出。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 社会 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促使各产业加快转型。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化手段”已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了数字化和 健康 中国建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随着《生物安全法》的出台,生物安全被正式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国民 健康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催生了一大批致力于以 科技 创新解决民生困局的生物安全企业。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生物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尔生物以物联网 科技 赋能 健康 生态圈构建,引领数字化转型驶入生物安全赛道。

加码新基建:

打造 健康 生态圈

日前,海尔生物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物联网生物安全云生态。基于用户对生命 健康 的需求,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网器为基础链接场景,通过生态共创的方式,海尔生物不断创新迭代物联网生物安全场景解决方案, 探索 构建生物安全大数据中心,不断加码国家生物安全新基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低温存储龙头到物联网生物安全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生物已走出了一条中国 科技 企业创新的引领之路。截至目前,海尔生物共计拥有288项专利,34项美国能源之星认证,牵头或参与起草9项国家、行业标准,1项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上月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浚院士等十余位行业专家鉴定下,海尔生物智慧疫苗网、智慧血液网等四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际领先认证。

在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的同时,海尔生物立足物联网 科技 生态战略,拥抱新发展格局,通过生态共创的模式吸引全球优质资源不断耦合。进博会期间,海尔生物一天之内联合珀金埃尔默、赛诺菲巴斯德两家生物安全领域顶级资源,分别就诊断和生命科学领域、疫苗智慧管理与服务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生态边界的进一步拓展。

编织民生网:

创新数字化应用

目前,基于生物安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海尔生物的场景服务已触达生物样本安全、血液安全、疫苗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以及实验室安全等生物安全的各个领域,通过输出可持续迭代的全场景物联网解决方案,编织成一张以数字化为基石的生物安全大网。

海尔生物智慧血液网就是物联网技术与生物安全 科技 结合的一个缩影。通过搭载RFID无线射频、智慧芯片等技术,智慧血液网让每一袋血液都有了自己的“身份z”,让从采血端到用血端的全流程血液信息可实时追溯,解决了用血时间长、用血安全无法保障、血液无法调配等问题。日前,海尔生物通过整合重庆三大伟业在全系列采浆产品上的优势资源,将场景服务从以前的医院、血站延伸到了采浆站,成为包括血站、医院、采浆站等在内的血液安全全场景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血液网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落地应用,保障血液的存储安全和科学规范使用。

在疫苗接种领域,海尔生物创新“海乐苗”智慧疫苗网,人、机、苗互联互通,确保“人不错、苗不错”,实现了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破解了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难题。聚焦偏远地区接种困难的现状,海尔生物迭代推出全球首个移动接种平台。目前,“海乐苗”智慧疫苗网已累计覆盖全国近2000家接种网点,并与深圳、青岛联合共创城市智慧疫苗网,为全市百姓和儿童筑起安全接种屏障。

物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先。海尔生物在 探索 物联网转型的道路上始终以用户需求为驱动,通过生态共创,进行 科技 创新和场景迭代。生态无界,进化不止。未来,海尔生物将不断释放生物安全生态活力,让生命 健康 数据流动,创造用户最佳体验。

作者 | 薛芳 编辑 | 康晓

来源 | 腾讯深网(公号 ID:qqshenwang)

所谓的创投圈资本寒冬,完全没有影响张杰龙的融资节奏。

张杰龙现在的身份是G7智慧物联网(以下简称G7)首席财务官,在此前,张杰龙做过12年投资,带领团队投资了普洛斯、蚂蚁金服、蔚来 汽车 、美菜等企业。

12月10日, G7宣布完成新一轮32亿美元融资,此次融资创下了全球物联网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在过去一年多以来,G7累计融资超过5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最炙手可热的 科技 公司之一。

今年3月张杰龙加入G7后,负责企业融资、战略合作,从6月份开始到10月份的4个月间,他陆陆续续见了20家投资机构,“最初也没打算融那么多,”张杰龙告诉《深网》,融资的时间周期比他预期的要长一些,但相对是顺利的。“资本寒冬”里,一个平均的案子完成需要平均七八个月。

在融资这个事情上,这家公司一直有绝对的主导权。在挑投资人的时候,是非常挑剔的,除了能给钱外,还看在业务上有什么协同。

张杰龙表示,“整个融资过程中G7的估值一分钱都没有降过。一个合理的价格让新来的投资人未来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回报,这个事情从融资开始就拍板了,没有投资人跟我们提估值这件事。”

2018年,穿透区块链和共享单车等行业的大起大落,中国风险资本对创业者的偏好已悄然转向。美团CEO王兴说,下一个创新方向是供给侧的改革。产业互联网的独角兽们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对于大多数C端用户,G7此前非常陌生。但G7无处不在。网购的热带蔬果、海味生鲜,快递到家是新鲜的,这背后也许就有冷链物流场景里G7温控机器人的功劳……在中国公路物流的各个关键环节里,G7是无处不在。

资本寒冬里,G7的融资并非孤例。12月25日,猿辅导公司宣布完成了3亿美元的融资;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10月,瓜子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宣布获得162亿美元C+轮融资;7月,明略数据宣布获得10亿人民币融资……

数据显示:投资方面,今年前11月股权投资总额超过了1万亿,同比下降66%,投资案例9773起,同比上升7%。投资依然活跃。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认为,2018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迎来了一个 历史 拐点。

VIPKID创始人米雯娟在今年1月的IF2018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谈过她构想的“新教育”,即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来提供教育。她当时表示:“如果说学习启蒙是一个上千亿美元的市场,那么新教育的市场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在今年3月23日, 科技 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164家企业入选独角兽名单,其中互联网教育行业有9家公司。

6月21日,VIPKID确认完成5亿美金的D+轮融资。此轮融资结束后,其估值将达到30亿美元,而VIPKID将成为全世界估值最高的互联网英语培训公司。

从媒体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K12教育领域融资总额约为15亿美金,VIPKID一家就拿到市场上三分之一的融资额。加上去年8月获得的2亿美元D轮融资,VIPKID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融资就高达7亿美元。

资本寒冬之中,资金为了避险,正愈来愈向头部群体聚拢着,对于热门赛道的独角兽企业来说,即使面临资本寒冬,融资依然不是问题。

“资本寒冬里,创投的基金就开始避险,选择之一是把钱投给那些已经跑出来的独角兽,就是所谓越是头部的钱,项目越容易拿钱,因为它已经是头部了,资本投它是最容易过会,同时也“政治正确”。”知卓资本合伙人杜欣认为。

吴明辉2000年毕业于北大数学系,他在2014年创办了明略数据,这是一家支持分析决策的行业人工智能公司。明略对标的是美国的Palantir公司。这家大数据公司最著名的案例是通过情报分析帮助美国政府追捕到了本拉登。

吴明辉向腾讯《深网》复盘了明略的融资经历,“A轮还没签对方就把钱打了过来。我们一直不担心融资问题,不怎么做宣传,免得份额不够分,还会得罪人。”尽管A轮融资并未做宣传,但很快一些资本的投资经理找上门来。

“红杉看好这个赛道之后考察了几个公司,红杉的投资经理相信只有技术人员才最清楚谁家技术强,他们问两个公司的CTO,这个赛道谁家技术最强,两家都说是明略。那时A轮已经结束了,我就说,你们再等几个月吧。”

几个月后,吴明辉报了估值,红杉资本很干脆。因此明略数据的融资对吴明辉来说,特别顺畅,基本是B轮定了的时候,C轮基金就排队等着了。因为涉及到安防,吴明辉还得对GP和LP做尽调,确保是人民币的基金。

如果把明略数据融资历程置于整个AI赛道中,就会发现整个AI行业水涨船高。根据 IT 桔子统计的数据显示,从 2013 年至今,AI 领域共有 1332 家创业公司,共 2371 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为 2885 亿元。

据 IT 桔子的统计数据,2018年融资额度可以位列前五的企业,有三家企业是位于AI赛道的,商汤 科技 (D 轮)、优必选 科技 (C 轮)、旷视 科技 Face++(D 轮)。

数据显示:2018 AI领域的投资事件共 410 起, 投资总额1078 亿元,相对 2017 年,投资事件则减少了1/3,但投资总额却增长了1/4。

资金正在集中涌入头部公司,这恰好解释了 2018 年投资事件数量降低,而投资额度却在不断增加的趋势。7月份,旷视 科技 Face++获投D轮6亿美元融资;9月份,商汤 科技 获得来自软银愿景基金的一笔10亿美元融资。

“危机之后,能看到更伟大公司的诞生。今天如果行业感觉瑟瑟发抖,应该看到一个积极面,是新的经济体和新的经济点正在萌芽阶段。” 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说。

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解释,中国不是单一经济体,它就像是一块魔方,是由人口地域、发展阶段、前端后端和不同分化的行业所分割的多元经济体。每个维度和每个不均衡都构成了新的子平台机会,市场颠覆式的机会仍在迸发。经济周期进入调整期,但又有大量高速成长的公司不断涌现。

2018年4月初,大疆新一轮10亿美元股权融资曝光。这次融资,大疆采用了竞价的方式。4月3日,首轮竞价结束,共有近100家投资机构递交了保证金和竞价申请,认购金额较计划融资额超过了30倍。

这仅仅是大疆融资中的一个细节。大疆作为无人机界的“独苗”,成立至今已超过10年,2016年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榜单,大疆以100亿美元估值位列第7。

独角兽概念被爆炒之下,四处搜寻独角兽的私募基金发起者们捧着大疆的融资材料,兜售这家无人机巨头的份额。因此,才出现了这种融资奇景,投资人上门送钱,好几倍的送。

所有融资顺利的独角兽,背后的逻辑是“家有梧桐树,飞来金凤凰”。以G7为例,为什么一线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资本、国家队投资机构都对这家公司青睐有加?

泰合资本认为:G7用了8年的时间,才实现了数据从“可视”到规模“可用”并产生商业价值,似乎是家“慢”公司,但恰恰是这样的“慢”和耐心,铸就了这家公司的壁垒。G7这家“慢”公司,蜕变为全球物联网领域的明星 科技 公司,这家企业一直在练内功。

而对明略数据的吴明辉来说,他在行业的变局中看到了机会。

2014年前,大国企、机构的数据库订单还是会给Oracle等国际品牌。斯诺登事件之后,吴明辉发现很多机关单位的硬件及业务系统开始国产化,吴明辉笃定To B的中国数据公司将迎来大变局。

“明略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中国众多大的IT公司都是上一个时代的,他们做的是信息化、IT化。以后是智能化的时代。而明略的资源禀赋刚好满足智能化时代对底层技术+上层应用的要求。”吴明辉认为。

而红杉资本在尽调后给予明略数据的评价是——“腰部最强的公司”,中层非常强大,尽调访谈到二十几个人的时候,还能聊出信息增量。红杉投资宣布后,投资机构更是蜂拥而至……

东边日出西边雨,半江瑟瑟半江红。只有热门赛道里的苦练内功的头部公司,才能感受到资本的热情。

“对于真正的创业者来说,没有寒冬。这个资本寒冬,把不能形成一个闭环的公司全部淘汰掉了。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管理的公司淘汰掉了,不能经受一个经济周期的公司淘汰掉了。”星瀚资本的创始人杨歌告诉腾讯《深网》。

泰合资本在《寒冬比想象更冷,创业进入白银时代》中提到,市场今年出手最多的20家机构中,只有25%的投资人还表示要积极看项目。毋庸置疑,杨歌属于那25%。

杨歌,85年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2015年4月成立星瀚资本。此前,他经历过7次创业。星瀚资本重点投资TMT(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消费升级、生物技术等)与文创领域(文化 娱乐 ,视频等)的中早期项目。

12月10号,是一个星期六,三里屯写字楼20层星瀚资本办公室,星瀚资本每月一次的投资决策会正在召开,12个创业人来到公司,从上午十点到晚上七点,整一天。星瀚资本的创始人杨歌看来,公司看起来像个热闹的茶馆。

“2018年下半年我投了一些原来长期不敢投的行业,比如生命科学、VR、教育、智能硬件和互联网金融。这些都是我前两年长期观望的领域,因为估值不合理,寒冬把泡沫挤掉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像杨歌这样,加快了投资节奏。

青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野表示,青山的出手速度在变慢。他认为,2018年下半年的融资环境更差,而一个项目在完成天使轮后通常必须在半年到1年内拿到下一轮融资。于是,青山刻意减缓了节奏。

对知卓资本的杜欣来说,整个下半年,他的整个投资状态进入了慢动作,但他依然在大量的看项目,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从深圳看项目回来。

“创投机构冬日里一块钱是可以当两块钱花,先呵护之前投的项目别出问题;同时都在博一个市场的挤出效应,风停了不靠谱的先被淘汰,活下来的项目经过市场的检验,收拾残局,让整个市场会回归到 健康 态”,杜欣说,“这是部分投资人大量的看项目出手慢的原因。
有多个投资人表示,2018年的资本寒冬只是经济周期。2018年是杜欣做投资的第8个年头,所谓的资本寒冬就是金融行业的周期性震荡。类似的资本市场震荡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次贷危机)、2013年(中概股危机/IPO堰塞湖)、2015年(熔断)都有过。

而美国经济学家韦利斯米切尔认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以下几个极端组成:扩张阶段,此时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时出现扩张,继而出现类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后是收缩,以及融入下一个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复苏阶段;这个变化的序列重复发生,但不定期。

杜欣告诉腾讯《深网》,“资本寒冬是好事情,一些不靠谱的创投人离开了,整个市场回归到理性。这也是是2014年创业潮后,一级市场泡沫的破灭。”

2014年开始的万众创业也催生了国内VC创业潮;2014年京东和阿里上市,美元基金的LP纷纷觉得应该在中国多配置一些资产。因此,一波老牌美元基金的骨干出走,自立门户。泡沫催生风口,O2O、新零售、无人货架……

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VC/PE机构共新募集74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较十年前市场规模增长近10倍;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完成3,626起投资案例,投资交易共计涉及金额71166亿美元,创 历史 新高。

创业潮中,头部项目的估值也被抬高了。以ofo为例。到2017年E轮融资,ofo估值已达30亿美金(约193亿人民币)——2016年4月,ofo的估值仅为1亿人民币——在极短时间内,众多资本参与下,ofo的估值翻了近200倍。

而今年年中,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减少50-60%,甚至可能到70%-80%。中国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半年内会普降30%,个泡沫比较严重的领域甚至可能会下降50%以上。”

王冉所言非虚。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表示,北极光创投一年大概看6000家企业,2018年投了40家企业,筛选比例不到1%。

邓锋表示,“创投市场今年的变化很大,资本市场退出不好,导致融资市场也不好。但我感觉案子的估值普遍没那么高了,开始往下走了。不再经常出现今天看一个项目,明天给条款,后天要签字这种状况了。”

潮退了,挤掉了泡沫后的热门赛道,不再喧嚣。

今年12月,张颖在朋友圈发布状态称——“2018年艰难这话题,我觉得被放大了。本来很多人就是在大趋势上升中赚钱,没思考、没核心竞争力、没准备、没聚焦、没远见、没决心。现在经济动荡,不死不活,或者死得很惨都太正常。对那些有聚焦、有核心竞争力、有执行力、有决心的少数人和企业来说,这才是最好的时间点。”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他表示,经济必然存在其周期,从 历史 上来看,在较大挑战发生的时候,反而是投资甚至创业最好的机会,因为那些靠热潮出来“忽悠”的创业者,在寒冬时会缩起头;而真正有想法、有理想、有能力的,才会在此时仍坚持创业。”

“市场经历过寒冬期之后,沉淀下来的就是秉承正确的投资理念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他知道创投是怎么回事。既不如想象那么美好,一年十几倍,几十倍的回报,但是也没有想那么糟糕,他们是价值创造者,追求的是逆周期性的行业成长的红利。”杜欣认为。

近日,由IEEESA(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标准协会)组织的全球标准立项会在线上召开。在本次会议中,由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控股”)牵头提交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标准》,经过与会国际专家充分讨论,获得全票通过,正式立项,这也是全球首个“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

而此标准落地后,相关方将通过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的推广,构建信任互联网,实现区块链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庭、智慧 健康 、智慧城市等主要场景的应用落地,将有助于加速推动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创新发展。

突破关键瓶颈

智慧家庭应用再提速

据了解,此次立项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标准》,是IEEEC/BDL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标准委员会下设的区块链赋能物联网安全工作组推出的首个标准提案。

“该标准将率先在标准层面提出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物联网零信任安全体系的技术思路,为物联网原生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的分布式信任核心技术框架,以降低物联网安全体系的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突破了行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的关键瓶颈。”长虹控股相关人士表示。

物联网安全性缺陷,在于缺乏设备与设备之间相互信任的机制,所有的设备都需要和物联网中心的数据进行核对,一旦数据库崩塌,会对整个物联网造成很大的破坏。而区块链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使得设备之间保持共识,无需与中心进行验证,这样即使一个或多个节点被攻破,整体网络体系的数据依然是可靠、安全的。

“这个框架的标准化将促进物联网应用 健康 发展,为物联网生态提供信任基础,使各参与方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受益。”长虹上述人士称。

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博认为,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将赋予智慧家庭领域商业模式安全性和新的活力。

在以智慧家庭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物联网场景中,数以百亿计且数量不断增长的物联网设备(IoT)正在改变着现有的网络结构,传统的边界安全模式受到挑战,异构异主设备之间互联互通需要建立安全和可信赖的协同机制,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框架,来应对物联网中大量存在的安全和信任挑战,以实现物联网端到端的安全可信。

“打破原本孤立的个体,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协同网络。以区块链节点的形式将各类智慧家庭厂商、家电终端平台以及监管机构连接起来,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解决关键瓶颈和核心痛点,也将增强智慧家庭生态的繁荣性和兼容性。”粤成股份创始人洪仕斌表示。

钉 科技 创始人丁少将认为,“任何人、事、物想要访问网络,都需要经过严密验证,从而为物联网构建安全屏障,这在一个‘万物互联’的未来,是十分有必要的。标准的推出,则可以更明确地指导‘零信任原则’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互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智能家居的规模化更快地落地。”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往往热衷产品生产,而忽略标准的制定,使得中国产品在全球拓展中遭遇诸多技术壁垒,而此次长虹等企业率先制定全球首个‘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使得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标准制定的能力有所增强。新型的技术需要相关的标准来引导相关生态产业的发展。对于新型技术的产业生态化和全球化方面,其巨大的商业潜力需要有相关的标准来引导相关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走在前列,说明中国传统企业在标准、产品技术,产品壁垒的构建方面,其意识已经增强。”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表示。

全面布局物联网应用

给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方向

区块链物联网是ITU标准组织主推的概念,2017年初,ITU-T成立SG20标准组,负责物联网及其在智慧城市和社区的应用的标准制定。国内主导企业是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中国信科。

而家电企业牵头,尚属首例。

近年来,长虹控股立足于互联网面向物联网,加速转型升级,在2018年设立信息安全灯塔实验室,全面布局物联网应用区块链标准研制。

唐博表示,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该标准的研制和发布工作,征集从事物联网领域区块链应用研究、测试咨询和工程实践的相关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筹建区块链赋能物联网安全标准工作组,开展区块链与物联网安全融合创新的相关标准研制工作。

“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普遍面临研发成本高、成产效率低、运营能力不足的困境。目前长虹面向物联网转型成果显现出其在智能化转型上已走出自己的道路。长虹的AIoT战略不仅在推动自身转型,也在对外赋能,推动产业升级。整体来看,长虹的转型升级进展明显:在C端,长虹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在B端,长虹已经拿下了多个产业冠军,比如,物联网模块,轨道交通电源等。”钉 科技 创始人丁少将表示。

“随着5G的普及,万物互联已经进入传统企业转型赛道,新型的商业模式构建成为传统家电巨头制造企业在升级和转型的一个风口。在此次转型中,长虹利用自己传统制造的优势,以及新时代的需求,长虹牵手制定的‘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将提升长虹自身的竞争优势。”周锡冰认为。

相关标准的落地也可谓意义巨大。

区块链物联网的垂直领域应用涉及众多领域:工业制造、联网的无人驾驶 汽车 、交通、公共技术设施和智能城市、金融服务和保险、家庭和商业房产管理、智能合约、零售等。

“未来家电巨头将在工业制造、无人驾驶、智能城市等领域,成为重要的支撑甚至是带领者,其正在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中钢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麒牧表示。

丁少将认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该标准所能影响的产业及领域会是相当宽泛的,毕竟,‘物联网’在未来生产生活中本身就应该是泛在的。短期内该标准主要会给智慧家庭、智能可穿戴、智慧出行产业发展以标准和方向,以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编辑 乔川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013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