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是向下连接海量设备,支撑设备数据采集上云;向上提供云端API,指令数据通过API调用下发至设备端,实现远程控制。
2、开源是把源代码开放,使用者只要不违反开源平台的相关规定,就可以进行相关修改开发,Linux系统就是开源系统,只要有能力,就可以修改Linux系统的内核代码,实现想要的变态功能。
谈及手机,徐直军表示:“手机制裁没有芯片,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大家想买华为5G手机基本上买不到了。华为不会放弃手机业务,也不会出售,我们正在努力让手机业务在适当的时候,重回正轨,这是我们的目标。大家等几年,看看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让消费者继续买到华为5G手机。当然很艰难,但是至少要有梦想。”
华为也在多方解决难题,“一个方向是努力解决新的5G手机,但是哪一天出来不知道。第二个是通过鸿蒙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不断通过软硬件协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徐直军谈道,“我们不会把手机业务关闭掉,也不会卖掉。否则我们辛辛苦苦打造的这个品牌,说没了就没了,我们这么努力求生存,有什么价值呢?”
对于鸿蒙 *** 作系统,徐直军说道,华为是希望打造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 *** 作系统,但是在面向智能终端的时候,它本质上是取代安卓 *** 作系统。
徐直军此次也解析道:“现在开源的OpenHarmony,还只能支持物联网的终端,还不能一下子支持完整的智能手机。我们希望和产业界一起,基于OpenHarmony,明年年底能够支撑起完整的智能手机。”
同时,他还特别指出炒作鸿蒙的现象,“单独做鸿蒙的软件公司,我都不知道它怎么去创造价值,怎么去带来收入?市场上有一段时间,把鸿蒙炒的热火朝天,有些公司股价炒到好几倍,我都不知道它怎么通过鸿蒙带来收入的增长。”徐直军说道。
徐直军表示:“原来的欧拉更多是服务好鲲鹏,现在我们把欧拉定位为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的 *** 作系统,不仅仅是服务于鲲鹏,也能支持x86;同时支持边缘计算,也能支持云基础设施,还准备发展一个分支,未来去支持嵌入式设备。”
他进一步谈道:“华为未来打造两个 *** 作系统,一个是鸿蒙 *** 作系统,一个是欧拉 *** 作系统,两者都开源。鸿蒙 *** 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和工业终端;欧拉 *** 作系统面向服务器,面向边缘计算,面向云,面向嵌入式设备。另一方面,我们鸿蒙和欧拉会实现底层技术共享。”
在徐直军看来,中国的ICT产业一直是缺芯少魂,“我们内部有一个铸魂工程,就是通过欧拉和鸿蒙,打造覆盖所有场景的 *** 作系统,而且全部开源,让产业界参与进来,适配更多场景,只要产业界积极支持,共同努力,铸魂工程就能够真正实现目标,把缺芯少魂的’少’字去掉,就是有魂了。”
对此,徐直军直言:“欧拉又有人炒作,站在数字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欧拉确实解决了少魂的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各行各业需要 *** 作系统问题。但怎么带来收入?只有基于欧拉做发行版的公司才能创造收入。其它那些炒作的公司,能不能基于欧拉创造收入,创造价值,大家要把眼睛擦亮一点。
以下是此次采访的核心内容:
谈芯片和手机:“一直靠库存维持生存,努力解决芯片制造问题”
徐直军: 为什么要放弃手机业务呢?我们手机由于美国的制裁,没有芯片,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大家现在要想买华为的5G手机,基本上买不到。
我们在多种场合表态了,华为不会放弃我们的手机业务,也不会把我们手机业务出售。我们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让我们手机业务在适当的时候重回正轨。这是我们的目标。
希望大家能等几年,看看我们能不能努力达到这个目标,让大家能继续买到华为5G手机。(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当然很艰难,至少要有梦想,如果没有梦想,那就没有动力。我们期望有这么一天,全球的消费者,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还能买到华为品牌的5G手机。
从供应商那里,我们了解到,他们确实有一些芯片获得了美国的许可,主要用于车部件的部分低端芯片。
徐直军: 现在假消息遍地飞,今天讲这个芯片的问题,明天讲那个芯片的问题,我怎么都不知道?我们被制裁之后,一直靠库存维持生存,当然我们也在努力解决芯片制造问题,要靠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共同努力,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现在你们看到的跟华为芯片相关的消息,全是假消息,没有一个是真的。
徐直军: 你现在讲的过亿,都是讲的手机,不含物联网设备。现在物联网设备有多少用了鸿蒙,统计不出来。现在手机已经过了12亿了。我们的目标实现是快还是慢,要看消费者的体验。
每一款手机,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测试出来之后升级,升级以后看它的效果,效果好就可以放开给大众升级。现在进展是超预期的,我们希望把华为存量的手机,争取能升级的全部升级到鸿蒙。当然升级以后,华为手机的用户体验变好了,它可以使用的时间变长了,如果能等到未来我们解决了手机问题的话,刚好衔接得上,那是最好的。
我们现在从几个方向努力,一个方向努力解决未来还有新的5G手机出来,但是哪一天出来不知道。第二个是通过鸿蒙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不断通过软硬件协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我们不会把手机业务关闭掉,也不会卖掉。否则的话,我们辛辛苦苦打造的这个品牌,说没了就没了,我们这么努力求生存,有什么价值呢?
谈鸿蒙和欧拉 *** 作系统:“炒作热火朝天,把眼睛擦亮一点”
徐直军: 关于欧拉 *** 作系统、鸿蒙 *** 作系统,既然你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好好讲一讲。鸿蒙 *** 作系统,我们希望打造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 *** 作系统,但是在面向智能终端的时候,它本质上是取代安卓 *** 作系统。这个 *** 作系统在各种智能终端运行的时候,本质上也只是在具备安卓 *** 作系统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分布式能力,就是相互之间能够互为外设。例如手机和电脑在一起,电脑可以看得到手机,电脑也可以看得到手机。
我们把Harmony OS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是一步一步在向前走的现在开源的OpenHarmony只能支持物联网终端,还不能一下子支持完整的智能手机。我们希望和产业界一起,基于OpenHarmony,明年年底能够支撑起完整的智能手机。
现在鸿蒙可以怎么用?其实就是大家基于OpenHarmony,来开发各种物联网终端。这些物联网终端,能够融入鸿蒙生态,跟鸿蒙 *** 作系统的手机可以联起来,消费者可以得到最好的体验,这是最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
另外,应用开发商可以基于鸿蒙开发应用,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不断有鸿蒙版本的应用出来了。
还有一类公司,它参与鸿蒙开源社区,贡献代码,让OpenHarmony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满足各种智能终端的需求。
而单独做鸿蒙的软件公司,我都不知道它怎么创造价值?怎么带来收入?市场上有一段时间把鸿蒙炒的热火朝天,有些公司股价炒到好几倍,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能通过鸿蒙带来收入增长,我搞不明白。
鸿蒙是面向万物互联的 *** 作系统,和安卓相比,它的优势在于,所有基于鸿蒙的终端,都能够互相连起来,形成一个超级终端。仅从单一终端来看,它跟AOSP功能差不多,AOSP能干什么,它就能干什么。
最近我们确实把欧拉重新进行了定位。原来的欧拉更多是服务好鲲鹏,让我们的鲲鹏生态发展得更好。我们开源的主力也是聚焦在支持鲲鹏。
现在我们把欧拉定位为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的 *** 作系统,不仅仅是服务于鲲鹏,也能支持X86;同时支持边缘计算,也能支持云基础设施,还准备发展一个分支,未来去支持嵌入式设备。嵌入式设备是什么呢?我们做电信设备,大量的一块板一块板,这就是嵌入式设备,这些板子上也需要 *** 作系统。
华为未来打造两个 *** 作系统,一个是鸿蒙 *** 作系统,一个是欧拉 *** 作系统,两者都开源。鸿蒙 *** 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和工业终端;欧拉 *** 作系统面向服务器,面向边缘计算,面向云,面向嵌入式设备。
另一方面,我们鸿蒙和欧拉会实现底层技术共享,把鸿蒙最优势的部分,即分布式软总线的技术嵌入到欧拉里面,未来所有用到欧拉 *** 作系统的设备,只要旁边有鸿蒙 *** 作系统设备,就可以自动连接起来,如此就打通了欧拉和鸿蒙,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ICT产业,一直是缺芯少魂,我们内部有一个铸魂工程,就是通过欧拉和鸿蒙,打造覆盖所有场景的 *** 作系统,而且全部开源,让产业界参与进来,把它们做得更好,适配更多场景,只要产业界积极支持,共同努力,铸魂工程就能够真正实现目标,把缺芯少魂的“少”字去掉,就是有魂了,有覆盖各种场景的 *** 作系统了。
我们开源欧拉 *** 作系统以后,只有基于开源版本做发行版的公司,才能够从 *** 作系统本身获取收入,因为发行版可以卖钱,还可以通过服务获取收入。
在欧拉发行版上开发应用的公司,和在其他 *** 作系统上做应用开发的公司没什么区别。欧拉又有人炒作,炒的热火朝天。站在数字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欧拉确实解决了少魂的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各行各业需要 *** 作系统问题。但怎么带来收入?只有基于欧拉做发行版的公司才能创造收入。其它那些炒作的公司,能不能基于欧拉创造收入,创造价值,大家要把眼睛擦亮一点。
谈华为云和数字能源:“没有上市计划,没有剥离计划,也没有出售计划”
徐直军: (华为云和数字能源公司)没有上市计划,没有剥离计划,也没有出售计划。
我们要打造面向数字世界的黑土地,在黑土地上,既要种我们各行各业应用的树,华为的树也需要有一块土地,如果这块土地没了,我们的树种到哪里呢?
华为云既是一个亏损的业务,又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业务,我们也清楚有竞争对手 历史 上亏了多少年,我们亏的年数差不多就行了,但是云业务的增长还是很快的。
你提到的弥补损失不存在。因为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华为云,本来也是我们规划中的业务,不存在谁弥补谁。
6、我们留意到华为的政务云发展的非常迅猛,这方面华为是否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华为云中国区整体的业务情况如何?
徐直军: 中国的政务云,你的问题的假设是错误的。政务云市场这么多年起起伏伏,多少公司参与竞争,华为为什么成功了?华为从一开始就制定了面向政府客户发展政务云的模式,首先定了“三不”政策:不投资,不入股,不成立公司。你看很多公司,为了去搞一个城市的政务云,又投资又入股,又成立公司,最后什么都搞不成。
第二,我们坚定不移地卖云服务,主要目的是促使政府的应用不断迁移到云上。而其他公司,很多采取卖设备的模式,卖完了,就没人管了。我们给每个政务云都配了一个团队去持续运营,帮助政府的应用不断地迁移到云上,给政府真正带来价值。
第三、我们最近还和一些合作伙伴想办法,改造过去非云服务模式的政务云,让它走向一个 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是我们政务云成功的关键。经过我们持续的运营,政府看到了价值,我们也得到了可持续的收入。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鲁勇:我补充一下,华为云BU正式成立是17年,我17年开始主持中国区的工作,经历了整个华为云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到今年华为云IaaS技术服务排在中国第二,全球第五,我用飞速发展,快速增长这个词不为过。
第二,支撑华为云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技术。我看到很多其他公司参加展会大多数讲情怀,华为公司讲的全是技术。华为云从2017年到2020年,这三年基本上在打基础,现在华为云有220多种云上的服务、230多万开发者,就是在打基础。
从2020年开始,华为云业务增长快速,市场感受到了华为云的进步。我举三个例子,第一,在 游戏 、互联网、音视频,这种云原生的企业,最近已经有一个趋势是H+X,华为云加另外一个云,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在整个应用和安全上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政务云更加复杂,我们不仅在做云的销售,更多的是持续地运营,我们每一个政务云和产业云的基地,都有运营经理,因为云的生意是要源源不断去做,这是华为云做的事情。
第三个是行业,如果第一代消费互联网是促成很多云公司的发展,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中,各行各业的上云才是真正的开始。华为本身是大型企业,加上这两年制造业发展,行业应用上云,华为云必定是首选。
从“厚积薄发”,到“后发先至”,我用这八个字来总结华为云这几年的发展。
徐直军: 华为云的定位从来没变过。传统IT,服务器、存储,跟华为云到底短期是什么关系,长期是什么关系,内部确实一直受煎熬,不是争论,是煎熬。所有的传统IT公司,就是做传统服务器,做存储的公司,都没有把公有云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传统势力太强大。因为卖服务器,卖存储,短期收入高,已经通过渠道,通过伙伴,形成了一套固有的销售方式。
第二,中国政府和企业,确确实实对云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他们都建了自己庞大的IT部门,习惯于自己掌控,习惯于买服务器,买存储,或者买私有云。所以说我们在私有云做与不做上,斗争了很久。你看私有云是客户需求,买过去放在它的机房里面,看得见摸得着,自己还能管理。对于我们来讲,虽然很清楚,趋势是要走向公有云,但是销售人员,卖私有云收入来的快,卖公有云收入来的慢。
在华为内部,有一点是一直清晰的,未来走向公有云这个方向,大家是认同的。但是走向公有云的过程中,到底走的多坚决,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组织调整的目标,是怎么让华为云更好的发展。现在调整的方案,是把华为云面向云原生的业务全部由华为云自己解决。
都知道云是未来,都知道公有云是趋势,但是内部就是转不过来,华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很痛苦的。原想把计算、存储和云放在一起,一起使劲,促进华为云的发展,所以我们成立了云与计算BG。但是,市场上碰到一起就打架,我们就把它们分开,分开还是打架。今年我们又做到一点,干脆把云原生的组织全部放到云BU,我们在公有云这块独立建销售队伍。我们内部冲突的过程,转型的过程,从卖产品,卖license,到卖云过程中,是很痛苦的过程。唯一可喜的是华为云活下来了,还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鲁勇:任何一个企业转型都有一个过程。
徐直军:我们转商业模式是很难的,转销售队伍更难,我们从卖产品,卖license转向卖云服务,最难的不是研发,最痛苦的是销售。可喜的是,我们内部已经逐步转过来了。我想今年以后,应该好多了。外部看,内部变来变去,也是痛苦的过程,尤其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转型,涉及到销售队伍的转型。
徐直军: 对华为来讲,卖服务器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追求的还是要把华为云做好。我很认同华为云张平安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为什么客户还会去找各种解决方案,或者说发展自己的云,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这些云服务商做得不好,或者说做的不够好,让他们还不能彻底的放心,把它的关键应用、数据放到我们云服务商的云上。
我们唯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通过持续的投资,把我们云做得更安全更可信,让客户,不管是国企,还是政府,还是互联网企业,都能够放心地把应用、数据能够部署到云上,或者迁移到云上。
实事求是来讲,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对政府也好,对企业也好,对各级组织也好,把自己的关键应用和关键数据,放在云服务上,尤其是公有云上,还是觉得不放心的。这里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云服务商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的解决方案,去证明你是安全可信的,值得信赖的。政府和企业也要慢慢去看,云服务商提供的云,是不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许比自己建个云,或者自己打造一个所谓的国资云更放心,更可靠。我们很清楚。一个企业自己去建个云,它在这个云上的投资是有限度的。而一个云服务提供商,像我们8000多人持续在研发,持续在投资,肯定在安全可信上,应该来讲,能力更强。这里面的关键是云服务商要坚守不碰数据,而且要保护好数据,让客户的数据能够安全可信,这是云服务商要做的。这是一个过程,最终都会被技术的持续创新,规模效益,成本优势,统统归到几个云服务上,这是大势所趋。就像智能手机,现在不就这几家了吗?云服务也是一样的,不管现在是私有云还是什么云,最终通过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云服务商的持续投资,和规模优势发挥,在中国会统一到三家左右,这是必然的趋势。
徐直军: 华为支持双碳战略里面,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去帮助各行各业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 社会 。我演讲里面也讲了,到2030年,各行各业受益于ICT技术带来的碳排放减少能够达到121亿吨,是ICT这个行业本身产生碳排放的十倍。
华为也并非今天才开始努力降低能源消耗的,华为一直有一个部门叫节能减排办公室,就是努力把我们自己的设备功耗降下来,同时去服务于其他行业,把能源消耗降下来。
至于我们数字能源业务,当然也是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应对气候问题,包括应对全球提出来的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加大了投资和发展力度。它的中文名字叫数字能源,不是太准确,其实英文更准确,叫Digital Power。所以它的边界很清楚,就是聚焦电力电子技术,把数字技术跟电力电子技术结合起来,我们侯金龙发明了一句话叫:比特管理瓦特,把信息流和能量流结合起来,清洁能源和推动传统能源绿色化结合起来。
本质上数字能源的业务就是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产品,包括基站供电,数据中心供电,太阳能逆变器,储能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个电动车的三电,技术都是同源的。因此数字能源的业务战略就是把我们多年在ICT领域积累的数字技术和电子电力技术结合起来,做产品和解决方案。所以不是Digital Energy,而是Digital Power。
谈服务器和AI:“x86服务器确实遇到了困难 有与潜在的投资者接触”
徐直军: 我们x86服务器确实遇到了困难,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在想各种办法积极解决,包括有与潜在的投资者接触,有明确的消息再告知,现在在进程中。
徐直军: 我个人参与了华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打造的全过程,从决策第一天开始走到现在,只有四年多的时间。我们在人工智能进展上,客观来讲是超过我们预期的。
我们有一个创新的架构,能够打造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全场景是指我们能够覆盖从最小的穿戴设备、到手机、服务器一直到云上的各种应用场景。全栈,是指从处理器的内核,到指令集,到芯片,到芯片的使能,到AI服务器,到AI集群,到我们整个AI计算框架MindSpore,到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工具ModelArts,整个技术栈我们都能够提供。可以这样讲,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已经彻底摆脱了美国的任何技术。我们能够提供整个AI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够全面支持国内进行AI研究和应用开发,以及AI的各种商业实践。
当前AI的发展,无论对大学,还是研究机构,或者创新企业,最缺的就是算力。最近我们跟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合作,建设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AI算力网络,把它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提供给所有的需求方,来支持我们在AI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和创新。基于此,我对我们国家AI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第二,原来AI应用开发很难。我在18年全联接大会上,第一次发布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时候讲到,AI开发要科学家才能干。我们的目标是让AI应用开发简单、简单、再简单,普通工程师都能开发应用。经过这几年努力,我们的ModelArts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在昨天演讲里面也讲了,针对企业AI应用的三个阶段,ModelArts都能做什么。
我们最近为什么不断地发布AI大模型?不是以前不想发布,是发布不出来,为什么?是因为算力不够!一点点算力,没有办法把大模型训练出来。自从我们有了AI集群,我们能做到4096个升腾处理器,无阻塞计算,具备了很强大的算力,我们跟鹏城实验室一起打造了鹏城云脑2,通过不断的训练,做出了多个大模型。
大模型训练出来有什么好处呢?当我们把AI应用到各行各业的时候,发现行业场景中,数据样本是很少的。通常的方法,基于那一点数据,训练出来的模型精度很低,根本达不到需求。有了大模型以后,基于少量的样本数据,也能够训练出高精度的模型,来满足需求。所以说大模型是各行各业真正把AI用起来,来解决各行各业问题,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AI大模型将是华为云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最后一点,我们的计算框架MindSpore,开源以后,现在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开源社区,进展也不错。
我们的目标是为中国所有的AI研究者,AI应用开发者,AI创新创业者,提供研究、应用开发和创新创业的AI基础设施服务。这是华为能够给中国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带来的独特价值。
谈 汽车 :“越是人人都造车的时候,越要冷静”
徐直军: 各有各的选择。华为公司过去 历史 上,很多选择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个企业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么最好。对于华为公司,我们整个高层团队来讲,我们清楚我们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在求生存阶段,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为什么要造车呢?有几个造车的挣了很多钱,你去看看。不造车说不定挣的钱更多。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只是一个选择,选择对与错,也没法衡量。成了就是对的,没成就是错的。越是人人都造车的时候,越要冷静。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1、EclipseKura是一款开源网关软件,可用于连接多种网络和设备,支持多种通信协议。2、OpenEdge是ProgressSoftwar公司的一款商业网关软件。它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API,用于管理设备、数据采集和分析。
3、AzurIoTEdge是微软公司的一款物联网网关软件,可以在本地处理和分析设备数据。编程语言Toit开源了!
Toit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物联网编程语言,在 IoT设备上能够实现秒级代码部署(注:如果使用C语言,一个简单的代码更改需要几分钟才能重新部署);同时,Toit也是一种现代的、内存安全的编程语言,集成了先进的编辑器功能,如语法高亮、goto-definitions 、代码自动补全等等。
Toit 编程语言具备以下特征:
Toit的出现是因为有一群软件工程师对IoT开发的现状感到不满,凭借着在Google为Flutter构建V8 JavaScript 引擎和Dart语言的丰富经验,他们开始自己构建适用于IoT的最佳平台。也正是在平台构建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必须有一种高效的编程语言来满足物联网的需求。最开始,他们尝试使用了Python和JavaScript,但在微控制器上,这两种语言的速度都不够快。
为了解决性能和健壮性问题,Toit团队开始研究Toit语言,经过测试发现,Toit在 ESP32 上的执行代码速度比 MicroPython 快 30 倍以上,同时学习门槛也很低,Python开发人员在几小时内就可以学会它。
为什么会选择开源Toit?Toit团队表示:“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知道Toit肯定是会在某个时刻开源的,因为所有主流的编程语言都是开源的。开源可以获得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编程语言才能被大规模采用。经过多次迭代和实际环境的应用,Toit语言已经成为微控制器编写强大软件的利器,我们希望更多开发者能够从中受益,因此选择将它开源出来。”
链接:>
HT for Web 、Hightopo是基于 HTML5 组态软件开源代码的组态软件。
开源的组态软件、快控组态是免费,不过源代码授权是收费的。
HTML5是Web中核心语言HTML的规范,用户使用任何手段进行网页浏览时看到的内容原本都是HTML格式的,在浏览器中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将其转换成为了可识别的信息。
扩展知识:
HTML5的简介:
HTML5是构建Web内容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HTML5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标准,是构建以及呈现互联网内容的一种语言方式,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HTML产生于1990年,1997年HTML4成为互联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应用的开发。
HTML5的优缺点:
一、优点
新一代网络标准能够让程序通过Web浏览器,消费者从而能够从包括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在内的任意终端访问相同的程序和基于云端的信息。
HTML5允许程序通过Web浏览器运行,并且将视频等目前需要插件和其它平台才能使用的多媒体内容也纳入其中,这将使浏览器成为一种通用的平台,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任务。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访问以远程方式存储在“云”中的各种内容,不受位置和设备的限制。
二、缺点
1、开放性带来的困扰
在从前网络平台上存在大量的专利产品,想要实现HTML5技术的大量应用首先就需要将这些专利性的产品变为开放式的产品,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面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许多争议。
以视频格式为例,两大阵营对于视频格式的设置存在争议,一大阵营以苹果为代表,另一大阵营则以Opera、火狐、谷歌为代表。
WPEG阵营是苹果所属阵营,由于其自身全部使用的是这一种格式,所以坚持认为应当将此格式作为标准,而WebM阵营则认为由于WPEG格式的专利依然没有解除,对于HTML5技术要求的开放性没有达标,所以不同意将其作为标准格式。
2、发展的速度有待提升
在HTML5中提出了一些从前HTML技术中不具有的新技术,但是有许多主流浏览器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完成了此种技术的开发,在自身浏览器中实现了此种功能,就这一情况来说HTML5的发展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同时由于HTML5的不成熟,当前关于HTML5的相关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所以在短时间想要将其投入大规模应用还比较困难。
3、技术手段的不完善
由于HTML5技术中存在较为先进的本地存储技术,所以其能做到降低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体验。
2019年全球ICT产业关键字,聚焦「智慧、速度与创新」。创新技术如人工智慧、延展实境(XR)、区块链、数位分身(DigitalTwin)持续出笼,尤其人工智慧加速晶片及量子电脑的发展,伴随5G商转,势必带动产业跳跃式前进。既然聚焦「虚实整合、运算科技、人机互动」三大主轴,2019年COMPUTEX,全球IP矽智财授权领导厂Arm受邀出席《COMPUTEX论坛》、《InnoVEX论坛》主题演讲。Arm在COMPUTEX揭示全面运算(TotalCompute)主张,为5G时代提供更符合更多使用情境(usecase)的整体运算方案,并展现强大生态系能量。
Arm在COMPUTEX2019有哪些亮点展示?瘾科技带你浏览四大解决方案 亮点一:物联网平台回应Arm的目标在2035年打造达一兆台连网装置,为了让连网装置深度沟通,Arm针对IoT平台的生态系,近年接续推出「DesignStart」、「Pelion」及「Neoverse」等相关计画。今年COMPUTEX,Arm展示Pelion这项混合环境的端到端联网连接、装置和资料管理平台方案。Pelion特色在于建构3A情境,「任何装置、任何资料、任何云端」(Anvice,Anydata,Anycloud),管理任何种类的连网装置与连接,应付任何内外部不同类型的资料,连接任何公有、私有及混合云端。
换言之,Pelion平台让企业在安全环境下,管理各项物联网装置,无限制连结任何规模的资料。COMPUTEX也展示,Arm收购TreasureData后,借助巨量资料技术能力,Pelion平台对资料流程进行融合,让企业用户以高效、更安全的技术部署、连接和更新连网装置,顺利走入物联网的资料世界。
亮点二:AI机器学习联网装置与数据资料爆发成长,人工智慧的机器学习应用,逐渐从云端转移至终端。为了把机器学习技术放在边缘装置发挥所长,Arm针对机器学习的晶片应用进而打造全新处理器。延续Arm在CPU具备的可编程优势,以及GPU数据处理压缩能力和高吞吐量的设计特点,将其整合至机器学习晶片设计之中。针对机器学习热潮,Arm推出「ProjectTrillium」机器学习运算平台支持各种AI应用程序,在功能性与可扩展性方面,能实现更快机器学习效率。根据统计,目前ProjectTrillium平台的学习数据吞吐量,比起过去CPU、GPU协同作业的机器学习效率,已经达2~4倍以上,效能也优于传统DSP的可编程逻辑。
换言之,ProjectTrillium是一个异质的ML运算平台,平台架构包括ArmML处理器、开放原始码ArmNN软体框架,目前搭载于超过25亿台Android装置。Arm针对ML处理器进行强化,包括超过两倍能源效率,达到每瓦5兆次运算(TOPs/W)、记忆体压缩技术提升达三倍,以及提升至高达八核心的次世代峰值效能,与每秒最高32兆次运算(TOP/s)。
随着机器学习需求愈来愈高,开发人员更渴望利用系统上专属神经处理器(NPU)的优势。Arm机器学习ML处理器提供同级最优化的能耗效率,并有强大的软体生态系统支援,让整个生态系统的AI效能极大化。
▲Arm示范如何在装置上快速的执行机器学习功能,挑战人的记忆,和装置相比,看谁能先辨出不同的图像。
亮点三:AR/VR装置前几年开始流行的AR、VR装置,过去最大挑战来自虚拟视觉的稳定度。对此,Arm因应5G科技演进推出多款全新高阶IP套件,其中Mali-D77DPU显示器即是聚焦扩增实境、虚拟实境所需的内容所打造,让虚拟实境更加真实。Mali-D77是Mali-D71显示处理器更新版,最高可对应3K解析度与120fps更新率,虚拟视觉影像得以更稳定呈现。全新的硬体功能,加速头戴式显示器的虚拟实境运算,实现更小、更轻、更舒适的VR装置部署。
▲在COMPUTEX展示OculusQuest的VR头盔,提供高效能、无线,摆脱传统VR装置需要连接线的牵绊,创造VR装置新体验。
当然,使用者对AR、VR装置的期待除了影像稳定,在沉浸式体验方面,还包含更轻量、不受线材影响以及更顺畅的效能。Mali-D77其他功能表现在镜头失真校正(LensDistortionCorrection)、色差校正(ChromaticAberrationCorrection)、非同步时间扭曲(AsynchronousTimewarp),对应更清晰、更真实影像,还能降低配戴者头晕情况。除此之外,Mali-D77显示处理器IP,3K120虚拟实境效能,硬体节省VR作业负载4成以上系统频宽,以及12%功耗表现。Arm表示,为了让VR更为普及,在全球达到数十亿台装置的长期目标,Mali-D77解决现阶段显示技术的挑战,为VR产业迎向下一个新世代。
亮点四:车用Arm在今年COMPUTEX展示的第四个亮点,聚焦在汽车应用。Arm在车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其牵涉稳定与安全,尤其ADAS与自动驾驶需要顾虑的层级更是重要。对此,Arm针对车载安全推出ArmSafetyReady计画,同时也包括针对自驾车的7nm制程最佳化处理器架构Cortex-A76AE,借由整合Split-Lock提供车载所需的安全性。
换言之,ArmSafetyready车用安全计画涵盖Arm既有、新型与未来的全方位车载计画,从系统性流程到研发,且通过ISO26262与IEC61508标准,一站式提供软体、元件、工具、认证及标准等资源,确保加入此计画的合作伙伴其SoC与系统,皆达到最高安全层级。
今年COMPUTEX也展示基于Arm的DMS(DriverMonitoringSystem)驾驶监控系统产品。DMS是采用ArmCortex-A7所支援的深度学习NN模型,由TEEAILab所开发。这套DMS系统展示在CortexA7上运行AI/ML以实现驱动程序状态监视功能。例如针对驾驶员闭眼、打哈欠侧视、俯视、打电话和吸烟等行为进行迅速检测,并发出音频以提醒驾驶。Arm在智慧驾驶领域,也展开AutomotiveEnhancedforFunctionalSafety计画,将推出首款多情绪执行处理器,以强化新世代安全驾驶体验。
▲COMPUTEX展会上也展示Arm在智慧驾驶领域的成果(图右),情绪执行处理器问世将有助驾驶安全。
聚焦未来世界,打造创新体验Arm在COMPUTEX2019展会中,展现新世代运算领域的创新技术与相关应用。除了上述相关亮点,也聚焦面向未来2030年的使用情境。Arm拥有全面软体开发框架,包含ArmIP、ArmNN、ArmComputeLibrary及ArmDevelopmentStudios,透过生态系统合作帮助开发人员更快采用、更快上市,透过机器学习软体优化,有效扩展硬体效能。
想像未来的世界,5G传输、机器学习、终端运算可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而产业之间将呈现万物联网的庞大生态系。对此,Arm将持续展现其领先技术优势,携手物联网超级战队掌握下一波科技浪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