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老旧小区改造市场

5万亿老旧小区改造市场,第1张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作为“接棒”棚改的一项重要工作,老旧小区改造被认为是今年“稳投资”“促民生”的重要抓手,同时也被看作房地产及相关上下游行业的新机会。
老旧小区改造也被简称为“旧改”,但与过去旧城拆迁改造的“旧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老旧小区改造基本不涉及拆迁,而是以维修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主,而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涉及大量的拆迁重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主任孔鹏认为,老旧小区改造市场空间或可达5万亿元,可直接拉动传统房地产业上游的钢铁、建材、水泥、环保等行业,下游的家装、家电等行业。此外,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将被带动。
“改造后的老旧社区不应是分裂的孤岛,而应该是依托新基建,实现未来住区的联网化和数字化,使建筑空间形成拥有合力的组织。”孔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行业前景虽然广阔,但在实际 *** 作中,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社会资本积极性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未来需要在政策、企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推动。
核心区的“老破小”
老旧小区是指“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老旧小区通常在单位改制之前,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与1998年房改后建设成的居住区相比,公共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齐。
根据住建部初步统计,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6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的市场空间,主要存在于大中城市。
根据贝壳楼盘字典数据,重点20城市的记录小区数量为1539万个,其中楼龄2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数量为596万个,老旧小区的占比近40%。
分城市来看,老旧小区数量最多的三个城市为上海、成都、北京,老旧小区的数量分别为14000个、5200个、5100个。从老旧小区在总体存量中的占比来看,上海、济南、北京三地最高,分别为61%、49%、47%。
老旧社区一般都集中在城市的老城区。以北京为例,逾八成老旧小区分布在寸土寸金的“城六区”,西城近六成是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居住空间小,环境配套较差。从贝壳近五年的成交数据看,北京的老旧房源中,近半数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北京的老旧社区中,超六成小区无电梯,16%的小区没有集中供暖,20%的小区绿化率不足(绿化率30%以下)。这些比例均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贝壳研究院认为,北京的老旧小区主要在核心区域,地段价值高,但是目前居住条件差,导致老旧小区在下行周期房价跌幅更大,造成了难以流通和资源被浪费的恶性循环。
老旧小区改造的市场空间,也恰恰存在于此。
住建部将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初步分成三类:一是保基本的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修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套;加装电梯等。二是提升类的基础设施,可配建停车场、活动室、物业用房等。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类的内容,如养老、抚幼、文化室、医疗、助餐、家政、快递等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环境。
明源地产研究院的研究数据表明,保守估计,中国老旧小区改造至少需投入454万亿元。
国金证券指出,作为“接棒”棚改步入舞台中央的一项工作,旧改并不涉及房屋拆迁和安置补偿问题,更多的是对现有房屋进行修缮、改造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基础设施以及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虽然老旧小区改造对地产整体投资刺激作用较弱,但对相关领域需求的拉动作用仍然明显。
据该机构估算,在旧改的撬动下,消费建材领域中,防水材料获得的市场空间可达236亿元;涂料的市场空间为518亿元;管材的市场空间为273亿元。
“民生问题”的解决之道
近些年,老旧小区改造一直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除中央财政补贴、地方政府专项债外,银行信贷也是旧改的重要资金来源。
今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老旧小区改造,对于社会资本来说,最大的难题是盈利模式。由于它不会拆迁旧房重建,因而不存在通过卖新房获得盈利的可能;投入到新装电梯、新建医疗幼儿养老设施、修建道路等公共设施的资金,未来很多只能靠物业费、停车费来获得回报。
总体来看,目前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热情并不高。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利润率低、投资回报周期长,是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主要商业困境。孔鹏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没有清晰的产品服务的供求关系和服务标准。
孔鹏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属于民生问题,“民生问题要想出商业模式就一定要有低息的资金支持,它跟房地产开发的逻辑不完全相同。如果没有资金杠杆、没有低息的贷款,那老旧社区改造的回报就会十分困难。”
孔鹏说,推动旧改行业的发展,还需多方努力。业主需要了解,老旧社区改造不是一种政府补贴的福利行为,而是一种政府支持的商业行为,想要获得美好生活,必须进行参与和付出;作为参与改造的企业,一定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并能提供真正为终端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政策端,政府除提供低息资金支持外,还应改变老旧小区粗放式的管理和收费方式,争取实现居民和企业价值共享。
以房企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更愿意投入到旧城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上去。
存量房时代的到来,和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促使房企通过旧改来加大土地储备。万科于2017年加大在“城市更新”上的布局,并积极向二三线城市进行扩展。碧桂园也在2017年表示,要加大旧改投入力度,并将旧改作为“在四个一线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亿翰智库指出,目前参与旧城改造的企业主要以大型开发商和金融房企(地产基金)为主,这两类主要玩家各具优势。“房企依靠在地产上下产业链的优势,在综合类项目的改造和建筑上具有明显优势;地产基金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在旧改上往往采取轻重资产结合的方式去运营,在资金和运营上具有一定优势。”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物联网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哪些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示范。
一、物联网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与深度应用。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是新理念引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和深度应用。其功能是,各类实物信息被不同的传感器感知、采集、形成数字信号,通过各类网络快速传输到信息处理层,加工处理的信息形成信号或知识,一方面为管理服务提供信息依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传输层反馈至传感设备,实现对实物的 *** 作。物联网既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是自动控制技术在巨型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过去,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领域独立发展。物联网集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相结合,把信息化融入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更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如智能交通是在车辆大幅度增加后,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是在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和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而发展起来的。物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一批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目前,物联网大都在传统产业应用,如交通、物流、电网、石油天然气、食品等行业,极大提升了这些传统产业的效率,改进了发展方式。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包括芯片、传感器、集成模块及设备、中间件制造业,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其市场规模。
二、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高,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物联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看,物联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作为。一方面,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的集成创新。发展物联网的动力是满足市场需求,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便捷生活。物联网不仅应用于诸多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且在日常生活等领域拥有巨大潜在市场。一是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如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二是企业为主的行业应用市场。如电信、电力、物流、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三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如购物、家用电器、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服务的领域正在扩展。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链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纵向看,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网络设施、终端设备、传感器、芯片、集成模块、中间件制造等相关制造业;中游是互联网及其运营服务;下游是物联网的用户和服务商,包括应用系统设计和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和系统运维等高技术服务业。物联网涉及众多应用领域,是一个跨多学科多部门的细分市场。每个物联网应用领域又构成各自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较高。物联网产业的中、下游大都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物联网不仅将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而且将极大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服务业新业态。同时,由于物联网是根据应用系统特点设计的网络,解决的问题不同,应用方案也就不同。因此,发展物联网不能简单地引进技术,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必须有本国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应用具有本地化优势和主动权,主要体现在应用设计自主权和采购主导权方面。
三、物联网应用一般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部分领域处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和产业发展初期,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和我国。从世界范围看,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需求导向,整体规划,目标明确。近些年来,欧美日韩等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的战略计划。一是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目前,各国政府主要在医疗、电子政务、电网、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推行物联网计划。如,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刺激经济为目标,重点支持宽带网、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等。欧盟从发展绿色经济的角度出发,优先发展智能汽车和智能建筑,2009年发布的《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又提出了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日本从营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环境”出发,以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政府治理等公共领域的信息服务为重点。韩国则从寻求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产业出发,在食品和药品管理、交通和物流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测、工业自动化等方面进行应用示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又提出发展智能通信、家庭应用和娱乐等,推动物联网在消费领域应用。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物联网应用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问题。三是市场需求驱动,企业自发创新发展。大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水到渠成,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市场需要。如物流行业最初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出于对食品安全监控的需要;发展云计算是一些掌控信息资源的企业,为了利用剩余的计算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
第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有些大规模应用的物联网投资巨大,只有当其整体效益超过提供者和用户负担的成本时,投资才有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物联网产业研究,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持续拓展技术与市场合作领域。
第三,应用导向,技术和标准先行。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中。研制与物联网有关的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指导产业发展,而且对各国掌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达国家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在制订标准上狠下功夫。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突破领域,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不仅是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于传统企业,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产生更多市场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研究相对较多,本文主要从农产品生产和物流、旅游等服务业领域,研究分析物联网技术对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影响和发展模式。
一、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农产品生产职能管理,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实现农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搜集、检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流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可靠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培育控制。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温室以和饲养场等的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精确地获取农产品信息,帮助农业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地锁定发生问题的位置,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诸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产品健康生长。
二是利用物联网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物联网使农产品的流通过程及产品信息的可视化、透明化成为现实,如利用传感器对农产品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16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 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