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怎样?

产品经理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怎样?,第1张

首先纠正一下,产品经理是一个岗位,一个职业,不是一个行业。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简称为 PM,也称产品企划)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主要负责产品的需求分析,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一般来说,产品经理是负责并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按时完成和发布的专职管理人员。他的任务包括倾听用户需求;负责产品功能的定义、规划和设计;做各种复杂决策,保证开发队伍顺利开展工作及跟踪错误等,总之,产品经理全权负责产品的最终完成。
简单点就产品经理就是收集分析用户需求,写MRD,然后根据需求来策划产品功能,画产品原型、编写PRD等文档,同时也要负责产品的项目进度,与产品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技术开发人员做沟通。
跟去年上半年相比,IT行业的产品经理的职位需求同比增长了50%。去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在线的职位发布有5088个,今年上半年是7788个。在线职位的增长体现了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互联网的职位需求状况呈现一个橄榄球的形状,产品经理是属于中间偏上的。北京一家网络技术公司10月22日发布了产品经理的职位招聘,在一个月内收到了103个申请;京东商城11月22日发布的产品经理职位,一天之内收到了32位在线申请者。这些其实都算是比较热的。所以说前途可见无限。
另外关于产品经理的薪资,如果是一般的产品专员,年薪范围是3万到14万,平均年薪是8万;产品主管在5万到24万之间,平均年薪是10万,产品经理是8万到40万,平均年薪为15万;产品总监在20万到40万,平均年薪20万。
IT和互联网行业在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变大。现在大家都强调用户体验,所以产品经理相比行业内的其他职位,增长是最快的。前景很不错,但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因为它的要求比较高。大部分都会要求你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需要懂得设计、用户体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研发之后还要能够去做市场推广,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有用。是应届生、在校生,或者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本身不在产品行业,甚至不在互联网行业,那这些证书是有用的。物联网产品经理证书有用。产品经理证书NPDP即产品经理国际资格认证,是美国产品开发与管理协会所发起的。

物联网技术将来能做什么工作?

软体类:程式程式设计、嵌入式开发等;

硬体类:计算机网路、通讯、电子、测控等;

其它类:专案管理、工程管理等。

造成就业范围如此宽泛的原因也是多样的:
1 因为物联网技术涵盖的领域很多,在大学能学到的知识又较为有限,所以容易让人产生感觉物联网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很像。而实际上,物联网专业比计算机专业宽泛充实的很多。

2 据了解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程式语言、网路等IT基础知识之外,还要重点学习感测器、RFID、模式识别基础这些物联网感知层方面的知识。

3 在后期专业方向上,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会接触的较大的专案和课题,应用的行业也会十分的广泛,例如离我们比较近的智慧家居,智慧农业,食品溯源,还有企业使用的冷链运输,医药供应链,国家提倡的智慧城市等等。
如此宽泛的就业情景,需要确定方向和找到出路,前面已经列出了三个方面:软体方向,硬体方向,专案方向。
1 软体方向要重点学习程式设计能力,研究物联网方向的软体应用案例,了解物联网应用使用的程式语言,坚持下去,终身研究学习。

2 硬体方向要重点了解物联网构架体系中使用的网线闸道器、感测器、屏显等硬体产品,并对射频、模式等产品介面或引数了如止掌,直至达到研发人员要求。

3 专案方向重点是了解物联网整体架构和执行机制,深入研究物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解决方案,主导专案、实施专案、管理专案,做一名合格的物联网管理人员。

物联网技术将来能做什么工作想学习该怎样入手?

会了这个技术可以从事所有的和物联网相关的工作如:
物联网开发工程师,物联网产品经理,物联网专案经理,物联网设计师,物联网大客户经理等等。
黑马程式设计师将要开设”物联网+区块链“的课程,想学的可以关注一下,光课程就研发了两年多的时间,含金量非常高。

物联网是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工作?

物联网就是用网际网路技术将我们的生活用品连线起来,构成物物相连的网站。

岗位: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路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装置技术支援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目前通讯网路发展中就业前景看好。

专业版:

什么是物联网?

有些人认为,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际网路”,显然这是一个错误,这个顾著中文名思出来的义具有非常大的误导性。物联网的英文是”the inter of things”,仅对things进行翻译的话,指实体或者物件,技术人员比较容易理解实体或者物件的含义,它是将外在世界进行的数字化对映。当然,大家已经习惯叫做物联网。

物联网专业就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我们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据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与电子资讯系主任王志良教授介绍,该校第一批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但已经得到了物联网行业企业的认可。有些知名企业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学生们进行实习。

众所周知,去大企业实习,是很多应届毕业生进入名企的敲门砖。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体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资讯收集、改进、晶片推广、程式演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

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讯技术、感测技术、网路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物联网就是把装置连线起来组成网路,并把资料传送到一个地方(云)。 然后通过云控制,检测这些装置。可以用在交通、物流、农业、气象、公共设施等场合。恰恰云就是做这个的。

什么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装置(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慧”的感测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慧设施、视讯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慧化物件或动物”或“智慧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路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整合(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端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专网(Extra)、和/或网际网路(Inter)环境下,采用适当的资讯保安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线上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排程指挥、预案管理、远端控制、安全防范、远端维保、线上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援、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产品经理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整合和管理各种人力、物力等资源,高效地将解决方案变成实际产品输出的领导者

在不同的公司,产品经理的角色和职责虽略有差异,但是核心职责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产品研发的五个阶段来解读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产品规划

产品规划的目的在于让研发工作开展更有序。

在产品规划阶段,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输出完整的产品规划方案。

前期调研的主要工作包括市场调研、政策分析、行业动态、竞品分析、客户调研等;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后,产品经理要对调研结果和数据做进一步的梳理,明确产品的定位,结合自身资源情况,明确业务发展趋势,规划系统建设方向,最后输出一份完整的产品规划方案。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需求搬运,产品经理首先需要将收集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如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将需求分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三类。

将需求分好类后,产品经理可从真实性、价值性、可行性三个维度对需求进行筛选,过滤掉虚假的、不可行的、没有价值、价值不大或投入产出比不理想的需求,并从剩下的需求中提炼出客户的本质需求。

然后对需求进行归类并排出优先级,帮助产品有条理地安排开发秩序,最后输出需求文档。

三、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过程就是将产品需求功能化、具像化的过程,产品经理需要输出具体的能达成需求目标的功能设计方案,以支撑需求方、研发团队、运营团队等相关方进行高效沟通与业务执行。这一阶段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包括流程设计、功能架构、原型设计等。

四、推动产品目标的实现

首先,产品经理需要协调各岗位的时间进度,进一步解答各岗位对需求的疑问。

其次,产品经理还要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正确判断,排除外界对开发的干扰因素,为开发团队排除困难,并及时作出需求变更或技术方案攻关的决定,跟踪产品的研发进度,确保研发工作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应做好与上级领导及团队成员之间沟通协调工作,保持各方信息的一致性,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产品按既定目标前进。

五、产品的验收与交付

产品上线后,产品经理要及时关注相关数据,并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以数据为依据评估产品或功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产品经理要牵头做好复盘工作,分析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输出完善的举措和计划,并切实执行。同时产品经理还需及时跟踪客户反馈,为下个版本或产品积累数据和经验。

   入行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很多人对产品经理具体做什么事情都不太了解。

   下面是百度百科上对产品经理比较全面的回答: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也许觉得上面说的比较抽象,我用白话说一下,产品经理就是对产品负责的人,需要了解市场行情,调查用户喜好,然后确立好自己的产品方向,并研究可行性,现有技术是否可以实现,当产品开始正式开发时,要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协调组内人员的工作,并对后期产品的收益直接负责。

     也就是说如果想做产品经理,一定要有管理组织能力,同时拥有很多技术相关的知识体系。如果你仅仅是因为对技术不感冒,转而求其次,选择了产品经理,我只想说你错了。

     如果你下定决心,已经要当产品经理,那么我给出以下几点学习途径:

     1买一本专业的书籍,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框架;

     2寻找相关的技术博客或者论坛,在上面你会学到很多经验,了解到一个产品经理平常做的事情;

     3自己建立博客,公众号,参与论坛讨论,将学习的内容付诸实践,你会进步的更快。

     最后,给你一个建议,一旦选择,就不要轻易放弃。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
一、行业认知及分析
二、需求分析及系统化
三、用户体验及产品设计

一、行业认知及分析
1、对行业的认知
a)、自己所处的行业的模式,是OTA、O2O、B2C。。。它的玩法是怎样的?
b)、该行业中有哪些“玩家”?每个玩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上下游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利益是如何均衡分配的?(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一种达到平衡协调的分配)
2、在行业的关系链中,有哪些环节是互联网可以替代的?
利益链条越长,那么中间环节就越多,互联网可以改造的余地就越大,与之相应的利润也就会越高。这便是O2O为什么这么火爆的原因之一
3、根据产品的定位,也就是产品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设计
4、通过对市场走向的分析来决定产品的发展方向
5、明确产品的业务方向和价值点,在进行设计时,考虑设计目的与业务方向是否吻合

二、需求分析及系统化
1、根据产品的发展方向,来进行相应的功能设计
2、把需求转化为功能
a)、理解需求
b)、把收集到的需求转化为一系列可支撑、可满足这个需求的功能
c)、把需求转化为工程师可理解的语言
3、设计出一个业务架构,来进行你的产品设计
a)、对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b)、注意功能之间的依存关系
4、项目管理

三、用户体验及产品设计
1、从根本上讲就是高效、快速、精确的传达解决用户诉求的方法
2、具体来说,就是进行原型设计(交互稿、PRD)
3、注意功能、逻辑、规则、算法
4、考虑用户体验
5、考虑视觉呈现

对以上三点从总体上看,可以发现:
“一、行业认知及分析”是决定正确的方向,也是最核心最有含金量的事情!最优秀最资深的产品经理都是做这个的。
“二、需求分析及系统化”是做正确的事情,具体执行的好不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数据,关系到产品的成败。
“三、用户体验及产品设计”是对正确的事的“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是一种完善、优化、提升。即使不会这一条,也依旧可以做好产品经理。新入行的产品经理往往认为这一条就是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实际上这些是含金量最低的事情,可替代性也最强,甚至可以直接交给交互设计师来做。
三者的关系犹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最基础开始,先满足了“一”,才会有“二”,再满足了“二”,才会有“三”。如果“一”没有满足,那么“二”、“三”都是空中楼阁、白费功夫,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所有用户体验做的好的公司,都是解决了“一”、“二”之后,才开始完善的用户体验
后期的反复迭代,往往集中在“二”和“三”
一般情况下,“一”是一直不会变的,只有原先的方向走不通,或当市场有变化时,才会有“一”的变化
一家公司从本质上讲都是业务驱动,往往是谁最了解业务谁来驱动。
Apple:设计驱动
Google:技术驱动
Amazon:数据驱动
新浪微博:运营驱动
腾讯:产品驱动
阿里:运营驱动
百度:技术驱动
无论是谁来驱动,与之相对应职业的人,就会最有话语权,因为他们最了解业务。腾讯是产品最有话语权,阿里是运营最有话语权,百度是工程师最有话语权。
产品经理是一个典型的“入门易,精通难”的职业:
入门简单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难的地方是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包括:行业信息、业务经验、项目管理、交互设计、沟通协调推进能力、编程技术、营销。。。
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往往是一种平衡:
清楚那些因素会影响业务目标,然后从这些因素:资源、时间、市场、成本。。。从中做出选择,根据价值成本来选一条最适合的方案
产品经理在推动项目的过程中, 并不是因为你是产品经理于是就听你的,而是:
当与工程师、设计师沟通时,应“以专业对专业”。对于业务谁熟听谁的,谁对业务最熟谁就是产品经理,通过“讲道理”的方法来驱动这个业务。而产品经理应该成为对业务最熟的人,对各方面信息掌握最充分的人,对整个业务、功能、细节、各种情况想得最清楚的人!

产品经理岗位沉淀的核心能力与价值是什么?
1.是对产品经理个人专业能力的理解2.从系统分析员看产品经理工作的异同2 无线互联网产品经理面临的更大要求和挑战 第一部分:对产品经理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解 2004年,个人对SP行业产品经理的看法与认知:1)产品逻辑简单;感觉当时的那些WAP产品逻辑非常简单;有的是简单几个页面,放几个图铃就可以拿到移动梦网上收费;这里产品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内容运营上;2)“面向运营商的产品策划”;那个阶段,SP的商务模式清晰暴利,移动绝对主导产业链,制定游戏规则,对产品模式,甚至连产品表现层都有限制,比如页面什么地方要加什么链接就要加;3)“面向渠道的产品运营”;运营商通过移动梦网把握营销渠道及计费渠道,产品经理更多的工作是以收入为中心进行渠道经营;对用户的行为分析做的比较少;回顾这个阶段,我想整个行业发展阶段就是如此,无所谓对错了;4)产品经理的进入门槛不高;要做开发至少要会写程序吧,但感觉产品经理门槛太低;BD,内容维护,美工,很多角色都可以转岗到产品经理;据了解,当时很多SP公司招一些专科生,甚至高中生做产品经理,也一样紧锣密鼓的赚钱。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琐碎而繁杂,但感觉不够系统和严谨,每天花用WORD画几个页面就扔过来开发。
我当时一直在考虑这种工作状态下,这个岗位沉淀的核心能力和价值是什么?但客观的说,这个也不全是我们的问题,当时的整个SP行业氛围就是如此浮躁;也幸亏这个时期无线业务的造血功能,才养活了游戏,互联网等各个业务;但人才的价值在哪里呢?随着后续SP行业泡沫的破灭,很多公司的SP产品经理下岗,求职也到处碰壁;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不具备成为一个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的能力。 对产品经理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解。这里只谈专业领域方面的能力,对于商务谈判,沟通技巧,文档能力等方面暂时搁下;个人认为一个领域的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行业理解能力; 行业分析师的素质;2 用户需求系统化分析能力;系统分析师的素质;3 用户体验细节把握的能力;交互设计师的素质; 首先:行业理解能力,是做这个行业产品经理的前提。宏观方面,行业的视野对于产品战略定位,产品策划,商务模式等有必然意义;微观方面,对这个行业内用户需求,行为,习惯,交互行为的理解。都需要在这个行业里逐步积累;提升方式:获取行业信息,思考加工,提炼观点;个人认为这个本质上属于知识层面,经过靠年深日久的积累,逐步转化成能力要素和外化为直觉层面;要像一个行业分析师那样了解这个行业。 其次,用户需求系统化分析能力。作为用户的代言人,产品经理左手是用户群,右手是技术人员;产品经理要在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将他们系统整理,分析,转化成开发人员可理解的表达方式; 用户需求分析的工作是系统,严谨的,而不是零散,琐碎,堆砌的;把产品看成一个系统,就可以理解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做简单的功能加法;需要use Case 的分析方法,进行业务建模;并能综合权衡用户需求度,可行性,方案成本的来评估需求的优先级;提升方式:掌握系统化分析的工具,比如业务建模,用例分析;习惯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个人认为,这块能力需要比较严谨的逻辑思维;我们常见的问题是,产品经理一上来就画UI交互图,用户界面;其实这些在一个产品过程中属于最后的思考环节;会导致我们无法认知产品定位,产品全貌;在产品功能拓展过程中,没有方向感,容易做加法;个人认为,这个其实很适合系统分析师的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在下面会讨论一下系统分析师和产品经理工作中的异同;
再者,用户体验的细节把握能力;用 户体验,这个名词姑且理解为使用者对产品的主观感受吧;这个感受可能是功能设计带来的,也可能是交互细节,或视觉设计方面带来的。特别是在竞争市场功能趋 同的环境下,决定体验的往往是细节层面;最了解用户的人,是产品经理,他既是用户代言人,同时有时对行业理解比较深入的人;因此,他需要有很强的“用户使 用场景还原能力”;这个“使用场景”,是对人,时间,空间的综合考虑;就是要能模仿用户的心态和使用环境,来检验产品的工作流程是否顺畅,体验是否OK;这个如果是习惯于用例分析的系统分析师,做这个还是会有优势的;在有的产品构建构成中,是有“交互设计师”这一岗位细分出来的,比如WEB或软件交互设计师;这是一群掌握了互联网UI交互基本原则,对用户心理及行为分析有理论沉淀的专业人才;因为产品经理对产品负责,因为要有交互设计的理论素养;虽然在具体的工作中,产品经理不一定亲自做交互设计,但要有判断能力,知道为什么好,或者哪里不好;有一些领域,比如WAP交互产品设计,因为行业发展初期,这一岗位还没分化,只能由产品经理搞定。 产品经理的“125”模型,只是换一种提法:对于以上三种能力,我在团队内部有一些包装和提炼:“1”:一种能力。系统化需求分析及业务建模的能力;“2”:两种视角。一是宏观的行业视角;深入理解互联网及无线行业,这对产品战略定位,用户群行为需求,交互习惯,及商务模式的衍生都有意义;二是微观的用户视角;作为最了解用户的人,必须对产品体验负责,具备很强的用户场景化分析能力(use case 分析)。 “5”:是一个普遍产品设计方法论;之前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UI层;这个来自于用户体验的要素一书这里特别说明一下:1)产品定位;根据外部市场及内部资源状况,从用户需求及公司战略角度阐述发展此产品的可行性,并明确产品发展策略,两个视角:1用户视角;满足何种用户的何种需求(包含对目标用户群的锁定);2 公司视角;对公司利益价值何在;2)业务建模;通过use Case 分析,描述用户对产品的功能诉求;确定大致的服务范围;并识别需求的组织分类及优先级;通过这个工作输出业务模型描述,用户需求分析说明书;这个不涉及到细节交互及实现方案。个人认为,产品经理的进入门槛虽然不高,但要成为很优秀很资深产品经理还是有比较大挑战的;从公司职业能力模型来看,素质的全面性是一方面;关键是要在专业能力上有深入的发展;个人认为要在以上3个能力点有突破的人,才称得上专业; 个人的一点想法与建议:1 产品经理专业能力的系统化培养机制产品经理的其他综合素质,比如项目,领导力,沟通。。。等能力素质各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岗位实践中获取;公司这个方面也有一系列的培训课程,比如沟通技巧,谈判技巧,项目管理。。。等。但在产品经理专业能力方面,比如需求分析的能力,这个培训还是比较少;比如用通用的面向对象的思想做需求分析,用use case 做业务建模的方法,比如对于UML工具的了解;这个都比较少。我们自己的产品经理写的需求说明书,要么是直接就画交互设计;要么是采用传统面向过程系统设计中的《功能规格需求说明书》,包含了输入,输出,处理过程这些内容;希望,公司或有做的比较好的团队,能进行这个方面的系统化培训;对于交互设计原则,还不错,设计中心有相关培训;对于行业理解力,这个几次培训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可能得靠产品经理自己的日常信息积累和思考。 2 对于产品经理岗位人才的建议还是不得不说,要成为一般产品经理并不难,要在业务领域很资深,个人观点是还是因人而异;一个建议是从系统分析员中招聘产品经理;或从会系统分析的开发人员中找;因为系统分析师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和产品经理类似,相信再加上行业的理解,进入角色应该不难;另外一种就是靠从新人开始培养了,个人觉得要在专业层面有突破,首先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一些,有利于掌握系统化分析的方法;其次是有一定的内敛气质,善于观察总结,能在用户体验细节上沉得住气;还要有强的学习领悟能力,擅长对行业方向进行思考;至于创意及发散性思维,个人觉得有更好,没有也不是非常关键,可以通过发现和收集别人或用户的IDEA来完成,反而太发散和跳跃的思维会影响对系统整体的思考。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员和互联网产品经理工作的异同:从我之前系统分析员的工作经理,聊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前面几年包括读研时期做项目,做过一些系统分析角色,包括面向过程的系统分析及后来尝试学习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 首先,相同点;1) 系统分析的思维方式类似产品构建过程我们可以把一个产品看作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功能架构不是简单堆砌的,而是有依赖从属的,符合一个系统的视角;在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中,无非就是分析清楚系统人,事,物体,规则了;这个人,是系统的使用者(Actor),相当于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事,指使用者通过系统要完成的事情;相当于产品中的功能特性建设了;物,系统中用户完成事情中所产出的东西,比如数据实体对象等;产品中也有这些,比如日志。一般的系统分析是系统目标界定,相当于产品定位了;然后是业务建模,用例分析,系统建模; 前面相当于产品设计中的场景化分析,做功能化构建;而系统建模这个工作是用技术语言来描述系统模型,目前这个工作在产品工作中没有的,因为大多数的产品非技术背景,不考虑这些;但技术人员则应当输出完整的系统建模;但是可能很多团队省却掉这一步了。 2) 用户视角系统分析师和产品经理都要非常强化用户视角;系统分析,特别是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都是以人为核心的,首先就是找到系统的使用者,再研究他的需求及想完成的事情;做USE CASE分析,也必然以Actor的参与为核心来进行描述;这一点,和产品经理的场景化分析是一致的。 3)USE Case分析和用户的场景化分析能力相通我们描述用户的需求,不能简单的止步于对目标用户群社会属性的认知(年龄,职业,收入。。。等),一个场景包含了对人,时间,空间等综合考虑,这种场景化的还原对分析用户的需求是有必要的。 4) 二者的职业素质模型类似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比如沟通能力,领导力,谈判能力。。等。 其次,差异化:1) 业务模型的复杂度一般系统分析师面对的商业系统设计的逻辑比较复杂,特别是涉及工作流环节;而互联网的产品相对比较轻量级,完成的功能简单;比如一个WPS的产品,OA系统比一个QZONE产品要简单一些。2) 目标用户群及其需求界定方面一般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很好阶段,逐个找到并做深度CE,调研,是尅一挖掘出所有需求的;而互联网产品一般面临千万级用户,需求很难明确界定,只有通过敏捷的开发过程,不断试探和反馈。3) 业务模型上,互联网产品包含更多的创意文化系统分析师所面对的商业信息系统一般是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要客观忠实的反映符合传统工作规则;而互联网产品的更多是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甚至通过创意来激发新的需求。 再者,系统分析师的额外优势:系统化需求分析能力,及业务模型的建设能力;从业务模型推导出产品规划及版本节奏的时候,系统分析师一般有技术背景可以综合技术可行性,技术实施成本等进行综合考虑; 第三部分:无线互联网产品经理所面临的特殊挑战1 产品经理系统分析能力和要求是一致的,业务模型的建设能力也是一致至于其他的领导力,项目能力,商务谈判,沟通技巧。。。等产品模型方面都一致;甚至由于无线产品经理在某些能力上会更出色,比如商务谈判,沟通技巧。 2 用户交互体验细节方面,由于移动终端的特性,这一块没有行业沉淀,需要自己摸索,自我沉淀 3 行业理解能力上,无线产品经理面临更大挑战一方面需要了解当前有线互联网行业的业务形态,竞争状况,商务模式等;因为有线互联网向移动侧延伸和渗透,服务融合是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无线互联网还具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比如运营主导的长产业链;移动终端,无线网络,运营商政策对上层应用产品的影响都要综合权衡;我划了一个图,简单说明一下无线互联网行业的各种要素。

一、产品经理的需求来源

产品经理一切工作的本源是:需求。所以我们从需求来源开始讲起产品经理完整的工作流程。互联网需求来源一般有:

1、产品需求:产品经理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等方法验证通过的需求

2、运营等业务部门提交的需求:比如以京东为例,服饰业务部/生鲜业务部/家电事业部的运营、采销等人员出于提升业务指标的角度会提出各种需求

3、老板的需求:领导从外部合作的角度或者产品战略的角度也会给手下的产品经理提一些需求,比如我还接到过大Boss和老板娘的需求

4、Bug修复等:在工作中修复BUG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情,影响面大的BUG会走紧急修复流程,不太严重的BUG会走迭代排期。

二、需求池的管理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收集到的需求会统一放到需求池中。需求池大家可以理解为所有需求的集合(包含待确认、设计中、带排期、开发中、已上线等所有状态)。

一般来说,使用execl表格管理需求池即可,按照各种需求状态进行分类展示。

三、需求优先级

我们需求池的需求会非常多,但是每个迭代的时间是有限的/研发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导致我们只能从需求池中挑选出少量需求进行开发,从而诞生了需求优先级的概念。

一个迭代中肯定有限做优先级高的需求!

那如何排定需求优先级呢?

一般来说有两个场景:

1、从0到1设计一款产品

这种场景下的需求来源基本上都是产品需求。建议大家去了解一下KANO模型,这个场景下的需求优先级一般来说是: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2、在原有产品基础上优化

这种场景的需求来源会非常广泛,可能之前讲到的4中来源都是涉及,那如何排定需求优先级呢?一般按照产品价值和实现成本两个维度。

产品价值可以分为两类:业务价值和用户价值。

价值定义:

业务价值:对应商业类产品,称为商业价值,体现在能给业务带来多少收益。

用户价值:对于使用者来说,能给他带来的价值,比如说能减少 *** 作步骤。

在这种方法下,优先级的排序逻辑是:产品价值大实现成本低>产品价值大实现成本高>产品价值小实现成本低>产品价值小实现成本高。

四、需求确认

当梳理完需求优先级之后,我们就按照开发工作量挑选优先级高的功能组成新版本/新迭代周期的需求列表。

梳理完需求列表之后一般要跟直属领导当面沟通一版,这叫需求确认。在这个阶段要做好挨批、被怼的准备。领导会从各个维度“挑战”你需求的合理性。所以大家在需求评审前一定要多思考几遍,尽量多用客观数据去说服领导。

如果需求确认通过,会进入到产品设计阶段。

五、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阶段会包含如下几个小阶段:

1、使用产品脑图梳理产品/功能结构框架,特别是对一些逻辑复杂的新产品/新功能。

2、使用产品流程图梳理产品/功能核心业务逻辑。流程图的梳理尽量详细,各种异常场景的判断一定要在流程图中有所体现。对于涉及多个参与方业务,可能还要梳理泳道图。

3、使用墨刀/axure等原型工具输出产品原型。原型是产品逻辑的可视化表现,也是产品经理最最基本的基本功。

4、撰写产品说明文档(PRD)。PRD是产品详细逻辑的最终呈现,也是内部沟通的标准文档。PRD撰写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到需求评审阶段

六、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是指产品经理要向UI、交互、研发、测试等内部人员讲解产品逻辑,保证产品逻辑在内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

需求评审的过程中,有4点需要注意:

1、评审的时候,先讲需求背景。即这一版本为什么要做这需求?做完以后预计会达到什么效果?让相关参与方从心理上认同做这件事的价值。

2、在讲具体需求的时候,按照对应的责任人进行拆解。比如在讲解功能A的实现逻辑时,我一般会说客户端需要完成的内容是1、2、3;服务端需要完成的工作是1、2、3;算法侧的工作是1、2、3等等。

3、存在争议的地方先记录下来,评审结束后再细化。

4、就是评审结束以后要追排期。即作为产品经理你要盯着研发Leader,设计Leader,测试Leader让他们出需求排期,以此保证项目按时上线。

七、项目管理

需求评审完成之后,项目经理(大部分公司由产品经理担任)会输出详细的项目排期表,然后项目所有相关人员会按照项目排期表有条不紊的协作。项目管理的详细流程如下:

 八、数据分析

产品上线之后,产品经理要做好产品分析工作,以验证产品/功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产品上线7天后,产品经理需要想全体组员发送产品上线数据报告。

如果数据不达预期,就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内在原因是什么,然后数据分析的结论很可能是下一迭代的需求来源,从而开始一个新的迭代周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07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 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