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产龙芯处理器?

如何看待国产龙芯处理器?,第1张

但这个团队完全没有市场思维,不懂市场经济,不懂杠杠原理。因此,即使再给20年,也还是一个市场边缘产品。

龙芯公司体量太小,人手严重不足,专职从事开发工作的工程师数量更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针对这个现状,龙芯应该效仿ARM公司初期在自己弱小的时候走组队模式(傻子才会指望几百名工程师真的能击败英特尔AMD数万名工程师团队)。龙芯公司主动放弃开发具体的芯片产品,集中精力开发新一代ip核,切实提高新一代ip核的性能,然后将ip核授权给其他公司开发具体的芯片产品。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认识到过度依赖美国的英特尔和AMD的产品,会导致国家安全存在巨大的漏洞。想摆脱,自己又搞不定。这时候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出售ip核帮助这些国家尽快推出自己的计算机芯片来平衡因特尔和AMD的影响,我相信很多国家会乐观其成。像俄罗斯、印度、韩国、欧洲各国,想摆脱美国英特尔和AMD的国家真的是太多了。

在国内,可以把ip核授权给华为、联想、浪潮、紫光等公司。这样一来,龙芯相关产品的开发人员迅速壮大到数十万工程师,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达到数百万,完全不是梦。

虽然性能不如intel,但是真正的自主可控,是纯正的中国芯。

一、龙芯的自主可控

龙芯真正立项是2001年左右,当时奔着就是自主可控的方向去做的,所以选择了MIPS架构,并且直接买了下来,别人不再使用了,而不是所谓的授权,不像ARM这种。

在买下MIPS架构之后,龙芯团队还扩展了指令集,可以说龙芯是来源于MIPS,但又脱胎于MIPS,是从架构开始就属于自主可控的中国芯,是纯正的中国芯。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目前龙芯在政府、军事、金融、教育等众多行业,对保密性有要求的领域,对安全可控非常重视的领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二、龙芯的性能

对于一款芯片,自然是要考虑性能的,目前龙芯的性能和intel比较起来,确实有3-5年左右的差距,所以个人消费者对龙芯没什么感知,因为龙芯也没有面向个人消费领域,因为这个领域喜欢“不服跑个分”,自然龙芯很难得到认可。

更重要的是,个人消费领域,对生态要求很高,目前windows只能安装在X86架构的intel\AMD芯片上,不支持龙芯,所以使用龙芯的笔记本、台式机非常少。

三、龙芯的意义
另外,目前很多人对于龙芯有误解,觉得这芯片性能不行,完全是在靠政府补贴的货,但其实还真不是的,国家早就不补贴龙芯了。

龙芯现在是商业化动作,完全的自负盈亏的,并且在2014年龙芯就实现了盈利,2019年利润有1亿多,这些年以来龙芯纳的税早已经超过了政府给予的补贴,所以不要拿骗补来说龙芯。

龙芯一旦成功,将真正的使中国芯摆脱国外的依赖,毕竟ARM还要依赖ARM架构,但龙芯啥都不依赖,完全的100%纯正中国芯,意义重大,值得大家支持。

龙芯是基于MIPS指令集来的,而且获得了相关指令集的永久授权,可以说在指令集等知识产权上面龙芯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问题了,不过因为MIPS指令集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地位,所以其应用领域比较有限,起码在消费级市场上面是看不到多少希望了,消费市场上的PC主要是X86架构处理器,而手机等中端主要是ARM处理器,根本就没有留给龙芯多少空间,虽然很多人说龙芯的性能达到了英特尔某些产品的多少多少,或者达到了AMD挖土机多少多少的性能,但是因为架构不同,实际上这种对比对于普通用户意义不大,因为目前普通消费者的生态对龙芯的支持很差,就算能够运行Windows系统,那也是模拟的,表现自然会打折扣。
虽然龙芯在消费级大众市场上面没有什么起色,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还是可以慢慢发展的,而且有龙芯的技术在手,起码解决了有还是没有的问题,在面对国外的竞争时,底气足一些,而且龙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过程中,也培育了自己的人才,所以长远来看,龙芯的意义还是不小的,所以初期龙芯的发展还是以政府扶持为主,后来龙芯开始自负盈亏,到了2015年据说已经开始盈利了,这点还是很不错的,算是洗刷了当年汉芯的 历史 耻辱吧,当然还是会有很多人质疑龙芯,估计是因为汉芯当年的负面影响太大了吧。
当然很多人会拿ARM和MIPS相比较,因为二者都是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二者之间当然有不少差异,但是MIPS对商业不敏感,错失了移动化的浪潮,所以虽然MIPS出现的比ARM还要早,而且当初在性能上并不输于ARM,但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机会,这些年MIPS的发展并不理想,ARM这些年反而发展很快,MIPS被拆分,然后卖来卖去的,基本上已经GG了,至于今后MIPS还有没有机会,目前来看,难度比较大就是了,不过我们还是希望龙芯能够在未来发展起来。
可以说,龙芯最能提现军事应用上芯片的自主可控。

2015年3月,由中科院负责研制的新一代导航卫星I1-S(北斗三号首发星)首次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龙芯”中央处理器(CPU)。之后发射的每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都配备了大量的龙芯。这些龙芯除了当CPU外,最典型的一个应用就是可重构技术。也就是说在轨卫星的软件随时可以通过地面上注进行重构,这就大大提高了软件的生存能力。从五年的实际应用来看,龙芯1E和龙芯1F的在轨性能还是要更好一些,处理能力和可靠性也与进口CPU持平,当然价格会是进口的一半。

龙芯是中科院北京计算机所研发,龙芯成立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全球第一的芯片帝国 Intel。但是目前看来,龙芯军事应用居多,普及商用还是任重而道远。
最有前景难度最大最自主的国产处理器 持续关注龙芯15-16年了 现在送去流片的3A5000CPU有望单核跑到25ghz 30分(转自知乎:2017年AMD在34G赫兹下使用gcc46编译器优化参数-o2,3代CPU的spec int06测试值分为:打桩机207 ;挖掘机192 ;ryzen315)看样子还算不错。

龙芯设计团队是国内内功最扎实的团队之一,龙芯老大胡伟武的目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不同于其他国产CPU 可以搭上现有成熟生态体系的快车从而高速发展 龙芯要自建生态 打造一个不受外部环境制约的第三套软件体系(内有个别厂家预测分数)
关于龙芯的简介

一直以来,因为曾经汉芯骗局以及可能存在的故意混淆,很多人对龙芯要么不了解、要么误解,还有人是因为没看到龙芯CPU出现在普通电脑中从而认为龙芯也是骗局。就此问题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龙芯是怎么回事。

龙芯的团队:

龙芯团队由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任总师于2001年起步,并于2002年正式获得立项并得到500万人民币的研发资金,至2010年龙芯团队成立公司以前,总共获得国家资金五亿人民币,对比英特尔公司2015年一年的研发投入124亿美元、2017年一年研发投入不低于130亿美元,龙芯九年间的资金合计连人家一年的零头都差远了。不过很奇怪,龙芯从2011年起就不拿扶持资金了、只拿过北京市政府和其它公私营机构和企业的合计两亿人民币的投资,但还是有大量帖子到处宣扬龙芯骗经费,而且动不动就指责龙芯骗取上百亿千亿经费!

龙芯的指令集:

一开始龙芯直接采用了MIPS指令集,在金融危机期间低价购买了MIPS指令集527条指令的永久授权,后来根据自己的规划修改并增加到1907条指令,因此现在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指令集(loogISA),已经不能叫做MIPS指令集了,1907条指令基本情况如下:

源自MIPS的指令:

216条MIPS基础指令,获得永久授权;

311条DSP指令,获得永久授权。

龙芯自主指令:

MIPS基础指令扩展——148条loongEXT;

虚拟机扩展——5条loongVM指令;

二进制翻译扩展——213条loongBT;

向量指令扩展——1014条loongSIMD。

龙芯目前的型号命名:

龙芯1系列:分别是面向特种、嵌入应用;

龙芯2系列:面向高端嵌入、工控、特种应用、服务器、桌面;

龙芯3系列:用于PC、服务器、高级特种应用,其中3A是四核、3B是不低于3A的可多路互联(常用于服务器)。

龙芯7:目前定位是桥片,也就是南北桥芯片,现只有一款龙芯7A-1000,其中还集成了龙芯自研的第一款GPU,估计其图形性能不会比十年前的主板集显更好,但至少普通日常应用是可以的,而且该桥片支持独显,可以用英伟达或AMD的显卡来提高性能,并且龙芯正在与英伟达开展合作。

龙芯的性能:

2015年,基于大改内核GS464E、使用国内40nm低速工艺制造的主频1GHz的龙芯3A-2000四核CPU的单核性能测试SPEC CPU2006分值6~7分,达到了GS464单核的3倍左右;2016年最高主频15GHz的龙芯3A-3000测SPEC CPU2006单核分值11、四核分值36,也就是说SPEC CPU2006测试下,龙芯GS464E内核的每GHz得分为7分,距离AMD和英特尔的每GHz得分10~15分还有距离。

2019年12月24日发布的基于新研发GS464V内核的龙芯3A/B-4000每GHz分值提高到10分,主频提高到20GHz,因此得分21分,接近了AMD前两年的挖掘机CPU,距离英特尔和AMD现在主流的得分在30~40分的CPU差距已经不太大了。

龙芯的经营:

当然,微软和谷歌不可能给龙芯做兼容,因此虽然龙芯通过二进制模拟X86指令的方式实现了安装运行WindowsXP,但较大软件和专业性的软件(比如PS、股票、 游戏 等软件)还不能使用,这样一来龙芯还不能正常使用Windows和安卓,那么龙芯目前就无法进入消费产业领域,普通用户自然就看不到龙芯处理器。

所以,龙芯团队于2010年离开中科院成立龙芯公司开始自负盈亏以后,起步靠北京市政府天使投资近两亿人民币维持存在,从低端嵌入领域起步,扩展到行业领域和特种、定制领域,毕竟作为企业得自己赚钱生存,能活下来才谈得上理想,不过龙芯在行业领域混的还不错,上到网络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卫星用的抗辐照处理器,中到行业定制电脑、机顶盒、电视机CPU、军用指挥控制系统、高温高压等特种处理器,下至红绿灯、充电桩等低端嵌入等等应用场景都在做,同时也在做软件等业务。

2015年龙芯实现扭亏为盈,除持续增长的嵌入和特种等领域业务以外,龙芯桌面应用也开始增长,2018年龙芯桌面CPU销售5万片,占中国桌面电脑CPU市场份额的01%;2019年龙芯CPU中的桌面用CPU销售达50万片,占国内桌面CPU市场份额的1%;

胡伟武说,以前龙芯连英特尔的影子都看不到,2020年龙芯从性能上可以看到英特尔的后脑勺,并在局部形成体系,在行业市场领域应该能做到国内企业第一位,之后会扩展业务逐渐向消费领域进军,争取到2030年后能与英特尔、AMD、IBM同台竞技。

注:有兴趣可以在B站搜索“龙芯”,可以找到2019年4月19日龙芯公司的张福新博士在山东大学做了题目为《从inside到outside,龙芯的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的演讲,2019年6月龙芯总师胡伟武在中山大学的演讲,2019年12月24日龙芯发布会中胡伟武的演讲,这些里面有超出一般想象的信息,比如:通过这两年的局部试点,公务员用的设备即将大规模使用龙芯设备;龙芯在军用装备领域已经呈面上铺开趋势、还为军队制作了数字地球,结合以前的信息来看(官方主动讲的,不涉及泄密),龙芯军用范围至少包括指挥控制、导d制导、精确定位、坦克等战车控制或火控系统、军用信息系统;等等等等

必须要有存在

龙芯必须存在,别家的石头,不可靠!

虚心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坚持独立自主,这样才能发展有底气。

支持国产,说明国家芯片更上一层楼。

EDN电子技术设计:请用您自己的话为读者大致介绍一下RISC-V。

胡振波:

RISC-V是一种简单、开放、免费的全新指令集架构。RISC-V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它的开放性允许它可以自由地被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基于RISC-V的芯片或软件,这种开放性,在处理器领域是彻底的第一次。

RISC-V这种开放架构的诞生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RISC-V生态体系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成为半导体产业及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重要创新焦点。

RISC-V基金会于2015年由硅谷相关公司发起并成立,至今已有150多个企业或单位加入,包括谷歌、华为、英伟达、高通、麻省理工学院、普林顿大学、印度理工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目前RISC-V由基金会统一维护。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PRA)已连续多年通过专项方式支持RISC-V指令集的研究和实用化。2017年,印度政府大力资助基于RISC-V的处理器项目,RISC-V成为印度的事实国家指令集。我国RISC-V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率先发布了中国大陆首个支持RISC-V的政策,这对于RISC-V指令集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0月17日,中国RISC-V产业联盟成立,标志着我国在RISC-V生态系统建设上正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EDN电子技术设计:请分别从技术和商业的角度,分析RISC-V相对于ARM架构的优势和劣势。

胡振波:

优势非常明显,RISC-V是一种开放的架构,从 历史 的经验来看,开放的生态一定会比封闭的好。RISC-V技术是后发技术,所以能够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做到相对简洁和干净。

但是,劣势也很明显,由于RISC-V诞生时间太短,相关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IDE)以及其它生态要素还在发展。目前RISC-V具有全套开源免费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这是RISC-V的巨大优势,但是开源版本相比ARM的商用编译器和IDE而言,还颇有差距。

RISC-V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商业玩家来长期支持和推进,方能得到持续发展。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RISC-V技术阵营中,台湾的Andes公司(晶心 科技 )开发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IDE)是最为完善和先进的,几乎可以和ARM的工具相媲美。另外,还有很多RISC-V的新创公司(譬如芯来 科技 ),也会 探索 新的商业模式。

EDN电子技术设计:哪些市场应用和产品将会成为RISC-V架构快速发展的驱动力?

胡振波: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RISC-V架构理论上是能够实现从低功耗处理器内核到支持Linux *** 作系统的高性能处理器内核的全方位产品。譬如,目前美国的SiFive公司以及台湾地区专业处理器IP公司Andes(晶心 科技 )都推出了有竞争力的、支持Linux的RISC-V处理器内核。芯来 科技 目前提供面向低功耗领域的RISC-V处理器内核。

处理器领域的生态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比较容易落地的是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

• 由于RISC-V拥有精简、低功耗、模块化、可扩展等技术优势,因此尤其适合对生态依赖比较小的封闭或半封闭产品、深嵌入式或新兴的物联网、包含嵌入式人工智能等应用的边缘计算领域及需要定制化的场景。

• RISC-V能够为物联网行业带来显著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在未来的20年,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的处理器内核年出货量预计会达到万亿颗的规模。中国大陆由于拥有几乎全球最大的市场空间,理论上RISC-V会大有可为。

EDN电子技术设计:RISC-V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胡振波:

从长远来看,RISC-V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会产生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 通过RISC-V架构摆脱国外的垄断,实现处理器内核的国产自主。这种处理器内核不是闭门造车做出来的,而是拥有全世界认可的主流架构和主流生态。

• 通过RISC-V可以极大地加强我国处理器IP话语权。IP产业处于行业最上游,远离其它产业,并没有得到产业和国家的重视。RISC-V给了中国IP产业机会,虽然目前我国在RISC-V上仍然落后,但相对于其它IP技术,落后并不太远。

• RISC-V可以推动创新和差异化。由于RISC-V的开放、简洁、可扩展以及低成本,可以给终端应用市场带来巨大创新。

• RISC-V可以明显降低芯片研发成本。RISC-V的产业链日趋完善,从处理器内核到硬件设计、 *** 作系统、开发工具、基准测试以及解决方案,全产业链具备完整性,使得行业可以均摊一切成本。

RISC-V的逐渐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本土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多行业机会,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积累大量CPU人才。

EDN电子技术设计: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妨碍中国IC设计公司采用RISC-V架构?

胡振波:

以下三个主要因素会起到妨碍作用:

首先,ARM在中国影响力巨大。在芯片处理器内核方面,由于中国长期缺乏自主的通用处理器内核,几乎都是购买国外的ARM处理器内核,形成了习惯。对于RISC-V这样一种新架构的出现,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持怀疑态度。ARM在中国还成立了合资公司(全球唯一的国家),所以ARM在中国市场尤其显得强势,这使RISC-V在中国的传播相比别的国家显得非常缓慢。

其次,RISC-V被误导为免费。RISC-V架构是一种Free的指令集架构,准确地说Free应该理解为“自由“而不是“免费”,指令集架构也不是一款具体的处理器内核。大多数人对于处理器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不了解,将RISC-V与“一款免费开源的处理器“划上等号,而免费往往是劣质的代名词。这种误导严重影响了RISC-V在中国的正常传播和发展。

最后,RISC-V还被误导为一种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流程。虽然目前很多开源的RISC-V内核使用的是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流程,但并不代表RISC-V处理器内核就等价于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流程。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流程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质量隐忧会让IC设计公司(尤其是国内公司)感到排斥和不安,这种误导也会影响RISC-V处理器内核在国内的采纳和传播。其实RISC-V只是一种全新的处理器架构(以及衍生出的新生态),无关乎设计语言和流程。使用工业级成熟、稳健的设计方法更能设计出稳健可靠的RISC-V处理器内核,如芯来 科技 、台湾Andes公司(晶心 科技 )以及其它一些公司使用工业级成熟、稳健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RISC-V处理器内核。

EDN电子技术设计:您专门写了一本设计RISC-V处理器的书,请为有志于从事RISC-V架构设计的IC设计工程师和高校学生提几点建议和心得体会。

胡振波:

我认为目前学习RISC-V架构正当时,因为:

RISC-V的开放性使得任何公司与个人均可依据开放的RISC-V架构设计自己所需的处理器。很多科研机构开始使用RISC-V开发处理器,独立的RISC-V处理器IP公司开始出现,一些实力雄厚的巨头(如NVIDIA、三星等)开始使用RISC-V架构开发其自有的处理器内核,可以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掌握RISC-V架构,会变成一种通用技能,对科研、学习和就业大有裨益。

当前国内CPU产业热潮方兴未艾,x86、ARM、MIPS等传统商用处理器架构在国内呈全面开花之势。龙芯、兆芯、飞腾等资深专业CPU公司在不断突破;华为、展讯等一线大公司也相继开始研发自主的处理器内核;海光、华芯通等新锐纷纷摩拳擦掌。开放的RISC-V架构的诞生,更是为此番繁华增添了精彩。同时,各种人工智能AI处理器也采用RISC-V作为核心,RISC-V的相关知识完全能够应用于AI处理器芯片领域。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习RISC-V正当时。

但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书籍往往不利于初学者入门,尤其是RISC-V诞生时间太短,全英文版的指令集手册专业性强,晦涩难懂,非常不利于国内用户学习上手。另外很多对RISC-V感兴趣的初学者基本背景知识比较薄弱,需要补足。

为了促进RISC-V在国内的普及,尤其是被广大初学爱好者接受,我撰写了国内第一本关于RISC-V处理器的通俗书籍《手把手教你设计CPU——RISC-V处理器篇》,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基础背景知识,系统通俗地讲述了RISC-V的前世今生,还配套了自己开发的开源蜂鸟E203处理器内核。

目前有关如何使用RISC-V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面的中文资料仍然欠缺,我撰写的另一本新书《RISC-V架构与嵌入式开发快速入门》也即将上市,相信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EDN电子技术设计:您创立芯来 科技 公司专门开发RISC-V内核,请谈一下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愿景。

胡振波:

芯来 科技 (Nuclei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作为中国大陆本土唯一专注于RISC-V处理器内核开发的公司,是RISC-V基金会银级会员,中国RISC-V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在商业模式上,主要是传统的处理器IP授权模式和面向垂直领域的深度定制模式,同时还在进行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 探索 。

我们有两个愿景:一方面,IoT和边缘计算领域的处理器内核IP年出货量会达到万亿颗。如此巨大的市场,我们希望至少这个市场的一部分属于我们本土公司,从而让大多数本土芯片公司用上国产的RISC-V处理器内核。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RISC-V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希望芯来 科技 能够为RISC-V阵营做出我们中国人应该做出的贡献。

EDN电子技术设计:除了RISC-V内核外,要开发出商用的RISC-V处理器还需要哪些开发工具和环境?

胡振波:

处理器是软硬件的交汇点,所以必须有完善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IDE),处理器内核才能够被用户顺利使用起来。

目前RISC-V具有全套开源免费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IDE),这是RISC-V的巨大优势,但是开源版本相比ARM等传统架构的编译器和IDE而言,还颇有差距。

除了开源版本之外,还有专业公司提供的专业版本。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RISC-V技术阵营中,台湾的Andes公司(晶心 科技 )开发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IDE)最为完善和先进,几乎可以和ARM的工具相媲美,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延伸阅读:

RISC-V真的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创新和繁荣的希望吗?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RISC-V,即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原理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于 2010 年设计。相对于 X86 指令集的完全封闭及 ARM 指令集高昂的授权使用费,RISC-V 指令集通过支持自由开放的指令集体系架构及架构扩展以提供软件和硬件自由。RISC-V 的主要优点为完全开源、架构简单、易于移植、模块化设计,以及具有完整的工具链。

处理器芯片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国内芯片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在积极 探索 实践,力求突破。中国在芯片研发领域的 4 个技术关卡分别为光刻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晶圆和指令集。由此可见,开源 RISC-V 指令集架构对我国在芯片指令集方面技术破围意义重大。我国有望通过 RISC-V 摆脱国外的指令集垄断,打破技术封锁。

RISC-V 自诞生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物联网、5G 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物联网和嵌入式设备成为 RISC-V 最先落地的领域和最大的应用市场。各国研究机构及企业纷纷加入研究和开发行列,RISC-V 不仅打破了现有指令集架构环境下英国 ARM 公司和美国Intel公司的两强垄断格局,而且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生态及框架来推动全球合作和创新。

主要国家战略举措及特点

美国强调 RISC-V 指令集在智能装备芯片领域的战略应用。2017 年 6 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电子复兴计划”(Electronics Resurgence Initiative),该计划旨在解决半导体制程瓶颈以应对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挑战。“电子复兴计划”连续多年对 RISC-V 指令集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给予专项支持。其中,实现更快速集成电路项目、Posh 开源硬件项目和电子资产的智能设计项目明确指明需要基于 RISC-V 指令集进行开发。2021 年 3 月,SciFive 公司与 DARPA 达成开放许可协议授权,SciFive 加入“DARPA 工具箱计划”(DARPA Toolbox Initiative)为 DARPA 项目参与者提供基于 RISC-V 的32 位和 64 位内核访问,以支持 DARPA 项目中应用程序和嵌入式应用的研发。

欧盟注重 RISC-V 与高性能计算的结合。2018 年 12 月,欧盟推出“欧洲处理器计划”(European Processor Initiative),拟开发面向欧洲市场的自主可控低功耗微处理器,降低欧洲超级计算行业对外国 科技 公司的依赖。其中,“欧洲处理器加速”(European Processor Accelerator)项目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采用免费和开源的 RISC-V 指令集架构,用于在欧洲境内开发和生产高性能芯片。2021 年 9 月,该项目的最新成果是交付了 143 个欧洲处理器加速芯片样本,这些加速芯片专为高性能计算(HPC)应用程序设计。此外,2021 年 1 月开始的 Euro HPC eProcessor 项目旨在基于 RISC-V 指令集体系架构构建一个完全开源的欧洲全堆栈生态系统以适用于 HPC 和嵌入式应用。

印度将 RISC-V 指令集定位为国家事实指令集。2011 年,印度开始实施处理器战略计划,每年资助 2—3 个处理器研究项目。该计划下的 SHAKTI 处理器项目旨在开发第一个印度本土的工业级处理器;其目标是研制 6 款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开源处理器核,其中涵盖了 32 位单核微控制器、64 核 64 位高性能处理器和安全处理器等。2016 年 1 月,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资助 4 500 万美元研制一款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 2 GHz 四核处理器。2017 年,印度政府表示将大力资助基于 RISC-V 的处理器项目,使 RISC-V 成为印度的国家事实指令集。2020 年 8 月,印度政府在全国发起“微处理器挑战”(Microprocessor Challenge)项目,以推动 RISC-V 微处理器的自主研发,提高国家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能力。

以色列、巴基斯坦、俄罗斯寻求多元化指令集架构共同发展。2017 年,以色列国家创新局成立 GenPro 工作组,旨在开发基于 RISC-V 的快速、高效且独立的处理平台。2019 年,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将 RISC-V 列为国家级“首选架构”(preferred architecture)。2021 年,俄罗斯公布了一项以 RISC-V 部件为中心的国家数字化计划,该计划基于俄罗斯自研 Elbrus 芯片进行 RISC-V 部件扩展研究。

中国试图通过 RISC-V 打破芯片领域技术封锁。2021 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首次明确将“开源”列入五年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同时,各级政府也积极布局 RISC-V 架构芯片。2018 年 7 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 2018 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将 RISC-V 相关产业列入政府产业扶持对象,而从事 RISC-V 架构相关设计和开发的公司将获得政策倾斜。2020 年 2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将 RISC-V 芯片设计列入广东省重点发展方向。2021 年 11 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要研发基于 RISC-V 的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进一步提高芯片集成度,提高大规模区块链算法性能。

我国 RISC-V 架构芯片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态势与热点

学术界和产业界日益重视 RISC-V 的安全体系结构设计及验证。处理器安全对设备隐私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设计 RISC-V 安全处理器及安全验证是 RISC-V 领域乃至体系结构领域的研究热点。特权模式和物理内存保护是安全嵌入式处理器的必备特性,RISC-V 指令集架构也采用特权模式来保障处理器的安全;同时,该架构提供了物理内存保护单元(PMP)实现内存访问控制以保证内存安全。其中,北京信息 科技 大学和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焦芃源等以一款 32 位 RISC-V 安全处理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异常处理程序对处理器状态、异常信息进行观测,提出了一套 RISC-V 特权模式和物理内存保护功能的测试方案;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刘强等设计了一种抗功耗分析攻击的 RISC-V 处理器的实现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研究所开发了基于 RISC-V 架构的全新可信执行环境“蓬莱”。同时,产业界许多公司以扩展硬件 IP 模块的方式推出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加密库、信任根、安全库等。

深耕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特定领域专用 RISC-V 芯片蓬勃发展。当前,X86 和 ARM 两大指令集分别主宰了服务器+个人电脑(PC)和嵌入式移动设备;同时,物联网(IoT)、智联网(AIoT)等应用领域正在为 RISC-V 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RISC-V 架构能为物联网行业带来显著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同时也能推动异构计算系统的快速发展,因而能够适应智能物联网时代下的大容量万亿设备互联,场景丰富及碎片化和多样化需求。RISC-V 在加速和专用处理器领域,主要应用包括航天器的宇航芯片设计,面向物联网的智能芯片,面向安全的芯片,用作服务器上的主板管理控制器,以及图形处理器(GPU)和硬盘内部的控制器等。学术界,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泛在计算团队,开展了基于 RISC-V 核心的轻量级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研究, 探索 了 RISC-V 内核在物联网设备中的应用;上海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则开展了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基带处理器扩展研究项目。而产业界则在控制领域与物联网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基于 RISC-V 的产品和应用案例。例如,阿里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开源玄铁 RISC-V 系列处理器已应用于微控制器、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智能电网、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和 汽车 电子等领域。

寻求突破物联网生态, 探索 进入服务器、高性能处理器领域。目前,RISC-V 的研究及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工业控制、智能电网等多场景。但 RISC-V 因其本身低功耗、低成本特性,具备进入服务器、高性能领域的潜力。服务器定制化及 HPC 对加速和异构平台的需求增加,为 RISC-V 进入服务器和 HPC 领域提供了机会。计算所包云岗提出产业界可利用 AMD 公司的 Chiplet(小芯片)方式将中央处理器(CPU)、加速、输入/输出(I/O)放在不同晶圆上,其中 CPU 部分使用 RISC-V 架构,用 Chiplet 方式组成一个服务器芯片,以进入服务器市场。2021 年 6 月,计算所包云岗团队推出“香山”开源高性能 RISC-V 处理器核。它第一版架构代号“雁栖湖”,基于 28 nm 工艺流片。这标志着在计算所、鹏城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下,国内发起的高性能 RISC-V 处理器开源项目正式诞生。

我国发展 RISC-Ⅴ 架构芯片的问题与建议

适当聚焦 RISC-V 架构,加快发展中国芯片产业体系。目前,国内处理器产业及科研领域所采用的指令集包罗万象,学术界和产业界基于 ARM、MIPS、PowerPC、SPARC、RISC-V、X86 等多种指令集进行了扩展。但多样化的指令集必然会分散基础软件开发力量,导致编译、 *** 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开发者由于精力有限而无法兼顾多种指令集的优化,延缓自主生态的建设。近几年,随着 RISC-V 基金会从美国迁至瑞士,其治理架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 RISC-V 基金会理事会高级别会员的比例显著提高。我国在 RISC-V 生态中的影响力日益增长,这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以及开发新赛道的可能性。建议:我国在目前暂无成熟自主指令集架构的情况下,应抓住开源 RISC-V 架构兴起的机遇,调整芯片领域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适当聚焦 RISC-V 架构,加快发展中国芯片产业体系。

促进 RISC-V 在处理器教育领域的应用,培育芯片设计人才。芯片领域的创新门槛高、投入大,严重阻碍了领域创新研究。芯片设计及制造的多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与大量的人力投入。这种高门槛导致人才储备不足,因此如何能够降低芯片设计门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RISC-V 的开源性降低了创新投入门槛,发展开源芯片/硬件成为中国培育设计人才的新发展模式。2019 年 8 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了“一生一芯”计划,其目标是通过让本科生设计处理器芯片并完成流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该计划是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的教育计划,由 5 位 2016 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 64 位 RISC-V 处理器 SoC 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事实上,学生是 RISC-V 整个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包括上海 科技 大学在内的许多国内院校都在与企业一同培养人才,通过课程作业设计与企业研发相关联,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及时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开源化的优势。建议: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应当积极推进 RISC-V 产学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培育更多芯片设计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嵌入式系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是智能系统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 汽车 电子、智能家居、医疗器械和智能穿戴设备等众多领域。伴随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智能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应用环境的复杂化,特别是嵌入式AI的需求,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内核架构种类繁多,如MCS-51架构、MIPS架构、PowerPC架构、ARM架构以及现在比较火的RISC-V架构,随着用户对产品功能多元化的追求,对更低功耗、更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多任务等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基于MCS-51架构的8位51单片机,无论是处理能力还是存储能力都已无法满足此类复杂的应用。ARM公司针对通用MCU(微控制器)领域成功推出了32位的Cortex-M系列内核,而各大半导体厂商(如NXP、TI、ST、Atmel等)纷纷基于该内核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MCU。采用标准化内核,一方面降低了半导体芯片厂商在芯片架构上的研发难度,缩短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同样的ARM内核,为了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使得各大半导体厂商将研发重点放在了外设接口、功耗、存储器资源等方面,针对各自优势应用领域推出系列化的产品。从嵌入式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降低了开发人员学习和掌握MCU应用开发的难度,学习者只需要针对通用的内核就某种MCU深入研究,掌握其精髓,就能融会贯通。采用统一的标准化内核设计和生产MCU产品已成为嵌入式MCU发展的趋势。

ARM公司还与各大半导体厂商深度合作,在与芯片相关的开发工具和软件解决方案上形成了一条良好的、完整的生态产业链/生态系统,不仅为嵌入式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系列高效易用的开发工具(如Keil、IAR等),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OS、固件库、应用例程等),在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等关键环节具有明显的优势,如ST公司针对Cortex-M内核开发的STM32系列产品,为STM32的开发提供了各种固件库,如标准外设库、HAL库、LL库等,这些位于嵌入式组成结构中间层的库文件屏蔽了复杂的寄存器开发,使得嵌入式开发人员通过调用API函数的方式就能迅速搭建系统原型。目前,基于库的开发方式已成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主流模式。

嵌入式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底层支撑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物联网的底层和感知层都涉及到嵌入式系统中微控制器及外围接口的驱动开发技术,在当前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融合的趋势下,以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对嵌入式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嵌入式AI正以蓬勃姿态迎接未来。


现在就跟春节前一样,就是 科技 股的结构性牛市!2020年,接下来对于 科技 股的研究和配置各位一定要充分重视。因为当前中国的产业发展,最核心的就是 科技 行业的转型升级。

任何大国的发展,都会步入以产业为核心的周期。中国过去是房地产经济,间接融资是最适合房地产经济的。而现在要走产业立国之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投行服务业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无论是产业还是资本市场,都在迎来自己的高光时代。

福利来了,集研究所最高投研实力,深入跟踪,挖掘 科技 产业赛道,梳理出了《2020科技藏宝图——科技50股池》,顾名思义 科技 50就是50只具备投资价值的 科技 股票。票池筛选的目的就是圈定接下来一年跟踪的 科技 股标的,锁定目标,不让自己的精力太过分散,做到优中选优!


并且,对表中的每只个股进行动态跟踪!以及制定了相应的指数,以方便投资者更直观地了解 科技 公司中的第一梯队。



根据这份 科技 50股池,我给大家讲下研究逻辑:

1、通过挖掘产业价值链,依据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业绩、经营状况等综合要素筛选出50家 科技 型企业,等权重编制本指数。

2、对指数进行动态跟踪,按照半年度周期,调入或调出指数成分股。

2020年应该是电子行业,也就是5G终端的业绩验证期和投资高潮期。本指数的行业分布,就是以计算机和电子行业为主,两大行业占比超过60%!

接下来,我就来公布 科技 50票池的标的,以及每只标的核心逻辑,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50只票,由5张表格呈现,并且每张表格下面,都带有个股的详细跟踪逻辑。

龙1:汇顶 科技 (603160)

核心逻辑:

1、公司是屏下指纹龙头,受益智能手机放量,业绩持续超预期;

2、IoT成为未来新蓝海,TWS耳机创新不止。

3、公司技术储备深厚,专利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产品将受益于自身产品的更新及TWS耳机渗透率的提升。


龙2:恒瑞医药(600276)

核心逻辑:

1、公司多年来一直是国内研发投入最多、研发实力最强的制药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仿创结合”过渡到“创新驱动”的制药企业。

2、随着TIM3、TLR-7、IL-15等项目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创新药绝对龙头企业,现在谈恒瑞医药的天花板太过为 时尚 早,抛开国际化市场的巨大空间,单国内的市场空间足够公司以年均20%以上增速至少维持10年。


龙3:科大讯飞(002230)

核心逻辑:

国内语音技术龙头,AI+教育的优质赛道。平台赋能,核心业务 健康 发展。

1、截止2019年底,讯飞开放平台已经聚集超过112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73万;

2、教育领域,智学网已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超过15,000所学校。

3、司法领域,智能庭审系统目前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过3,000个政法单位。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盈利能力提升,经营现金流创 历史 最好水平。

龙4:深信服(300454)

核心逻辑:

SDX的践行者与领导者,深信服具有较强的产品能力推动业务拓展。

1、信息安全业务:产品化与渠道优势构建护城河;

2、云计算:实现天花板不断抬升的关键;

3、新IT业务:软件定义基础架构,业务边界不断扩张


龙5:三一重工(600031)

核心逻辑:

公司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三巨头”之一,不仅长期跻身国际前列,同时也有着A股上市公司中最优质的工程机械类上市资产。

近期的国际防务展上,三一推出了多型地面无人战斗载具,公司成功切入军工领域,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军民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前景向好。


龙6:北京君正(300223)

核心逻辑:

1、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处理器芯片厂商,深耕MIPS指令集处理器芯片领域多年,积淀了丰厚的技术储备;

2、收购矽成后,形成“存储+处理器”的平台格局;

3、存储及处理器两大业务互补效应明显,双方有望在客户设计导入、供应链议价等方面释放出协同效应,形成“1+1>2”的协作局面。


龙7:兆易创新(603986)

核心逻辑:

1、兆易我国优质的存储芯片和微控制器设计企业,其中SPINorFlash和32位MCU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看好公司近2年NorFlash产品在TWS、AMOLED、TDDI、ADAS等下游应用兴起过程中实现高增长;

3、看好公司借助NANDFlash、DRAM、MCU领域的技术进步实现品类扩张,NorFlash业务景气上行,公司积极践行品类扩张,加速国产替代。


龙8:北方华创(002371)

核心逻辑:

1、公司已建成IC设备产品矩阵,覆盖单条设备线39%的设备,产品丰富;

2、存储向3DNAND演变,刻蚀/CVD设备投资金额倍增;

3、存储扩线加速,IC设备行业迎来拐点


龙9:中兴通讯(000063)

核心逻辑:

1、公司定增落地,5G加速发展,2020年5G开启大规模建设,运营商密集招标开启,公司受益确定性大。

2、2020年我国5G规模建设正式开启,预计全年建站超过60万站,三大运营商5G招标近期启动。

3、公司在5G基站、5G终端、承载、核心网全产品线布局且投入巨大,作为通信设备龙头受益确定性大


龙10:中科创达(300496)

核心逻辑:

1、受益于5G新机型需求释放,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增速超过15%;

2、智能网联 汽车 *** 作系统产品持续快速增长, 汽车 电子业务收入增速超过60%。认为,公司是AIOT产业趋势的主要受益者。


龙11:宁德时代(300750)

核心逻辑:

公司与特斯拉强强联合,龙头地位彰显:

1、动力电池龙头地位稳定,业绩快速增长;

2、产能大幅扩张,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3、价格缓慢下降,毛利率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龙12:超图软件(300036)

核心逻辑:

1、美国政府限制地理空间图像软件出口,高度重视GIS国产化和海外市场拓展机会。

2、公司不仅是国产GIS龙头,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根据ARC咨询集团报告,公司SuperMap位居全球GIS市场的份额第3,亚洲第1;

3、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相关需求逐步释放


龙13:中科曙光(603019)

核心逻辑:

1、公司是中科院计算技术国家级平台,安全、性能及生态三大优势助力,公司可控服务器有望获得较大份额。

2、软件业务高速增长,有望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并带动利润快速增长。

公司持有海光、中科星图等中科院系的优质资产,在科创大背景下,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龙14:汇川技术(300124)

核心逻辑:

1、工控自动化行业正在见底,公司订单开始回升;

2、新能源 汽车 业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公司以电源、电控电机部件为突破口,利用中国供应链与快速响应优势,持续寻找国际客户项目合作机会;

3、海外已拿到一家车企DCDC、OBC定点,国内有5家车企定点,其余车企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有望获得突破。


龙15:国电南瑞(600406)

1、国电南瑞是国网“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核心支撑;

2、泛在电力加速推进,信通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3、内部管理优化,新产业注入活力;

在手大量特高压及柔直订单维持增长


龙16:歌尔股份(002241)

核心逻辑:

1、TWS及可穿戴需求持续强劲,安卓阵营增长空间广阔;

2、3C产业链需求复苏提升精密零件组收入,5G商用加速VR/AR蓄势待发;

3、精细化管理优化经营效率,经营现金流显著提升


龙17:锐科激光(300747)

核心逻辑:

1、工业机器人持续转暖,国产将不断替代,公司作为国内大型激光龙头,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

2、受益锂电池景气,覆盖知名客户,包括锐科激光已经和国内十多家设备集成商展开合作,激光产品已进入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3、国内制造业复苏,公司2020年有望迎来拐点


龙18:浪潮信息(000977)

核心逻辑:

1云计算是5G应用周期“卖铲子”的,具有明确的“投资时钟”,已真正进入利润爆发期,底层基础设施、上层应用都有望在2020年爆发。上游云计算产商资本开支2020年将大增。

2公司共发布两款边缘计算服务器,既具备AI能力,又适应高温、高湿等复杂环境,同时可扩展性较强。公司份额持续提升,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浪潮仅次于Dell和HPE服务器出货量第三全球市占率达未来有望继续提升。公司海外市场渗透率仍较低,公司开展海外客户顺利。


龙19:京东方A(000725)

核心逻辑:

公司为LCD与OLED行业龙头,主业LCD全球第一,LCD价格二季度有望企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建设按计划推进,公司AMOLED面板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华为最新款折叠屏手机用的就是京东方的柔性屏。


龙20:晶盛机电(300316)

核心逻辑:

公司光伏单晶炉主业,半导体单晶炉跟进。

1光伏大硅片技术迭代将拉长设备需求周期。光伏硅片进入新产能周期,单晶渗透率将大幅提升,晶盛机电作为中环唯一的12寸设备提供商将大幅受益。

2半导体业务进入收获期,大基金二期重点扶持设备和材料国产化,大硅片设备龙头有望受益。中环8寸产线正式投产,12寸设备进场在即。中环股份采购设备节奏明显加快,作为核心设备商晶盛机电将大幅受益。


龙21:德赛西威(002920)

核心逻辑:

国内智能驾驶座舱集成商龙头,聚焦于智能驾驶舱、ADAS、车联网。

1高清摄像头及高清环视系统已量产,全自动泊车系统预期在年内量产并交付客户,毫米波雷达产线已搭建完成达可量产状态;

2传感器:L4/L5多传感器搭配融合将为标配,2030年全球车载传感器市场将会超过500亿美元。


龙22:中科三环(000970)

核心逻辑:

1公司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钕铁硼磁材企业,从十几年前开始进行新能源 汽车 驱动电机应用领域的研发,目前相关技术较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产品已经应用于欧美很多 汽车 厂商的新能源 汽车 中。将受益于新能源 汽车 与机器人电机需求爆发式增长。

2拟持南方稀土5%股权,交割完成后,公司是集团的第二大股东,也是市场上唯一一家有极其稀缺的中重稀土资源的永磁材料公司。


龙23:恒生电子(600570)

核心逻辑:

1恒生电子是券商金融IT行业领军企业先地位。公司属于阿里系。高研发成就高净利率和高市占率;

2金融IT需求旺盛:资本市场改革与对外开放催生大量券商等金融IT需求;

3公司推行online战略,大中台战略加速落地。未来公司持续提高更多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传统业务竞争优势,推动新兴技术落地,创新业务实现更大突破。


龙24:中微公司(688012)

核心逻辑:

1中微公司公司半导体设备独角兽公司,主要为集成电路、LED芯片、MEMS 等半导体产品的制造企业提供刻蚀设备、 MOCVD 设备及其他设备。

2半导体行业是现代经济 社会 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半导体设备是万物互联的重要基石。


龙25:圣邦股份(300661)

核心逻辑:

1国产模拟芯片优质企业,从“信号链+电源”持续拓展高性能运放、ADC、DAC市场。中国模拟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约为60%,使用的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约占世界产量的 45%,而我国的模拟芯片产量仅占世界份额的10%左右,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2钰泰股权,钰泰主要团队出身国际知名龙头模拟公司,在电源类芯片积累深厚


龙26:海康威视(002415)

核心逻辑:

1在云边结合的安防行业AI新生态时代,海康为优秀智能物联兼大数据服务龙头,核心竞争力突出,行业地位稳固。

2以大安防为盾,掘金雪亮工程和民用安防市场。

3以大数据为矛,开放 AI cloud 平台,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龙27:卫宁 健康 (300253)

核心逻辑:

1全国布局,深耕医疗信息化。公司成为中国及亚洲地区唯一一家上榜IDC全球医疗 科技 公司。

2电子病历评级助推传统医疗信息化高景气。医疗信息化行业将维持高景气,助推公司在传统医疗信息化领域高速发展。

3互联网助推医疗创新业务新发展。卫宁 健康 适时把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确立“云医”、“云险”、“云药”、“云康”以及“+1互联网平台”打造互联网创新业务。


龙28:东华软件(002065)

核心逻辑:

1东华软件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核心TIT集成商,华为、腾讯合作推广云计算业务,腾讯参股。

2东华软件2002年与华为开展合作,联合华为发布两个基于鲲鹏生态的金融行业联合解决方案,有望成为华为产业链在金融IT领域重要参与者。

3迎政策利好,公司医疗业务有望提速。依托公司医疗IT领域先发优势(覆盖医院数量超600家),实现医疗业务加速增长。


龙29:用友网络(600588)

核心逻辑:

1公司为ERP行业龙头公司公司优质客户积累深厚,核心产品不断打磨,云办公+数字化转型加速全面云化,以终为始构建云时代SaaS领军。

2工业互联网时代到来,乘云化办公+数字化转型之风,ERP龙头加速云转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公司。

产品分析:以终为始,坚定推进全面云化。现阶段以混合云为基础、中大客户为着力、平台化为导向。1)主打产品NCCloud,核心混合云架构已经达到业内先进水平。


龙30:隆基股份(601012)

核心逻辑:

1单晶硅片龙头地位,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作为公司最早开展的业务,公司在单晶硅片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单晶硅片产能在2018年末达到28GW,占全球总产能的41%,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单晶硅片制造商。公司始终保持技术先进性,率先启动长晶炉国产化进程,并最早引进金刚线切割技术,持续通过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管理提升降低成本。

2单晶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海外组件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

3介入电池片和光伏电站业务,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打造全方位优势,重新定义行业:公司积极布局电池片、电站,致力于打造光伏全产业链。


龙31:启明星辰(002439)

核心逻辑:

1传统网安龙头,目前以51%的产业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公司信息安全产品线齐备,包含传统网安产品如安全防护、监测、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以及云安全、工控安全产品,多项细分领域中市占率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2城市大脑:公司安全运营业务2018年以智慧城市业务破局,成功切入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安全服务市场。


龙32:石基信息(002153)

核心逻辑:

1、公司为横跨酒店、餐饮、零售等领先的软件供应商。在国内星级酒店业和规模化零售业市场占有率60-70%,餐饮市场份额相对领先。

2、国际化布局逐渐完善,全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通过积极的海外投资并购,进一步完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布局,积累了海外酒店客户资源。

3、基于直连技术,平台化战略助力公司转型:公司在酒店、餐饮和零售等消费行业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中获得的行业优势地位,为公司基于直连技术发展预订平台和支付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33:光威复材(300699)

核心逻辑:

1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导者,具备全产业链布局及深厚的技术优势。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品种最全、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碳纤维行业龙头;

2军品民品双轮驱动,助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成为军用航空领域国产碳纤维主供商。

3与风电整机厂商老大维斯塔斯合作大力开拓民品业务,碳梁业务成为公司的另一增长极,并合作在内蒙古包头投资建设大丝束碳纤维能力,未来原料供应及生产成本优势助力公司民品业务的增长。


龙34:宝信软件(600845)

核心逻辑:

公司工业互联网与IDC数据中心双轮驱动:

1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先行者, 智能制造领域领军企业之一,钢铁智能化具有优势:钢铁信息化业务稳步发展,“宝武合并”及多领域拓展带来重要增量。

2IDC业务全国布局战略积极推进,公司拟与武钢集团、宝地资产、武汉青山国资合资,计划在2019-2023年间建设18000个机柜(约为宝之云机柜数量的672%),IDC产能不断扩大。


龙35:中航光电(002179)

核心逻辑:

1 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优质上市公司,以军工和通信为特色,现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连接器供应商;

2 国内连接器市场空间巨大,军/民市场均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3 公司近期公告开展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是体系内军工企业市场化经营典范。


龙36:闻泰 科技 (600745)

核心逻辑:

1 作为ODM行业龙头,公司近年来持续受益下游客户外包趋势,2019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1949%-2358%,5G时代成长机遇凸显;

2 公司实现安世(全球半导体标准产品行业领先企业,主因半导体逻辑芯片、功率MOS器件等)并表,成长性迈上新台阶;

3 公司国内拥有嘉兴、无锡以及安世东莞工厂,其中东广场春节期间未停工;同时,公司自动化水平较高,后续复工难度较低,本次新冠疫情影响有限。


龙37:深南电路(002916)

核心逻辑:

1 公司是国内PCB龙头企业,受益于5G基站建设加速,下游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高,公司2019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增6585%,业绩表现符合预期;

2 目前,5G建设加速和半导体国产化趋势机遇已高度明确,PCB行业下游需求有望持续向好,公司扩产项目达产后业绩增厚有望更加明显。


龙38:中国软件(600536)

核心逻辑:

1 公司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控股,是集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板块的核心企业、核心系统集成平台,国内软件开发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2 当前国内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龙头优势集中;

3 天津麒麟换股收购中标软甲及华为鲲鹏云智能业务放量等均表明国产 *** 作系统或开始加速研发应用,相关领域优势龙头有望直接受益。


龙39:三安光电(600703)

核心逻辑:

1公司2019年全年业绩预亏,但四季度业绩表现符合预期,LED芯片前三季度价格持续下滑对于企业业绩的拖累影响有所改善,行业拐点或已到来;

2 考虑到LED行业景气复苏、MiniLED应用渗透、三安集成产能持续释放等主要因素,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龙40:光环新网(300383)

核心逻辑:

1 公司2019年业绩预喜表现基本符合预期,一来公司数据中心客户上架率逐步提升,IDC业务稳步增长,云计算业务亦延续增长,二来北京科信盛彩云计算公司业务进展顺利,预计达到业绩承诺预期;公司成长性基础坚实;

25G时代下,云计算等核心基础设施刚需明确,IDC市场成长性高度确定,拥有区域性乃至全国性业务布局的优势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龙41:太极股份(002368)

核心逻辑:

1 公司背靠中电科,深耕政务信息化领域多年,2019年中标承建多个国家/省级和行业级别重大平台,政务云用户稳步增长,政务数字化龙头优势持续凸显;

2 根据公告,中电科十五所拟将持有的公司3320%股份无偿划转至中电太极,并将剩余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中电太极,公司作为其中电太极上市平台将直接受益于核心军工院所资产改革。


龙42:长亮 科技 (300348)

核心逻辑:

1 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金融IT服务的大型高 科技 软件开发企业,得益于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逐步迎来收获期,2019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增幅预计高达10787%-13786%,公司在银行解决方案领域(尤其是大数据解决方案方面)的竞争力快速提升;

2 公司近期中标邮储银行项目,国内客户范围进一步拓展;同时,公司持续开拓海外海外市场,海外拓展已出的初步成果,业绩持续增长动能充足。


龙43:比亚迪(002594)

核心逻辑:

1 公司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领域领军品牌之一,2020年有望直接受益于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景气回升;

2 公司旗下比亚迪电子是全球知名的移动智能终端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5G时代有望直接受益于头部厂商手机换机潮。


龙44:中际旭创(300308)

核心逻辑:

1 公司2019年虽预计全年业绩承压,但来自部分客户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去库存等因素的拖累影响在下半年逐步好转,企业整体成长性向好趋势不变;

2 2020年国内5G建设大概率加速推进,5G前端光通信及后端应用云端需求预期强劲,公司有望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


龙45:立讯精密(002475)

核心逻辑:

1 公司是国内3C领域龙头企业之一,长期专注于连接线、连接器等电子产品领域,近年来一直重视研发投入,业务拓展前景广阔;

2 随着5G时代到来,以TWS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姐终端换机潮等确定性需求,消费电子领域大大概率将迎来巨大变局,上游核心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龙46:捷佳伟创(300724)

核心逻辑:

1 公司从事硅晶光伏设备业务多年,产品涵盖单晶PERC电池制造所需PECVD、自动化等多规格主工艺领域,客户包括多家国内外知名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相关市场份额行业领先;


龙47:沪电股份(002463)

核心逻辑:

1 2019年全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增1016%-11931%,营收稳步增长叠加盈利结构改善是为主因,公司5G产品成功打入全球主要通讯设备缠上供应链成效凸显, 汽车 电子与新能源 汽车 相关业务同样表现突出;

2 公司在消费电子产业链中的卡位优势十分明显,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后市有望继续受益于5G红利与 汽车 电子发展。


龙48:韦尔股份(603501)

核心逻辑:

1 公司已于2019年完成对北京豪威 科技 100%股权的收购,自此确定成为国内图像传感器龙头;

2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换代升级,图像传感器(CIS)存在高度确定的增量需求,行业市场有望持续近期,加之电子核心零部件国产自主可控趋势,拥有相关核心技术资产的龙头国内厂商有望显著受益。


龙49:长电 科技 (600584)

核心逻辑:

1 公司是国内电子封测领域领军企业,2019年全年业绩预告扭亏为盈,子公司以无形资产出资的产业投资收入十分可观;

2 面对5G建设、消费电子及物联网等多重因素共振,加之国内电子半导体领域自主安全可控趋势明确,公司主动大量扩产,抢占先进封装红利。


龙50:生益 科技 (600183)

核心逻辑:

1 公司是国内覆铜板领域龙头企业,近期新建吉安生产基地,进一步加码5G、中高端 汽车 电子产品等,随着5G建设加速及智能驾驶产品的广泛普及,未来新产能的投放将打卡公司成长空间;

2 公司在高频高速领域产期布局,刷线打破海外公司垄断,“核高基”领域国产自主可控逻辑有望持续凸显。


这就是 科技 50票池的完整版,这份珍贵资料请大家收藏,纳入自己的自选股并且及时跟踪。

个人觉得嵌入式比PLC更有发展前景
这么说吧
PLC的核心技术在外国人手上,而且PLC应用于大型的工业场合,所以稳定性变的尤为重要,国内在中大型的PLC上始终追赶不上国外,所以就其发展来看是要打折扣的。
而嵌入式重点是功能性的满足,这个国内外都是差不多的
硬件的芯片大家基本都是通用的
区别就是软件做的效果不一样
关键是嵌入式应用的场合非常的广泛
所以在嵌入式里面拼的不完全是技术
而更多的是应用场合
所以选择的路子更广
不知道这样说你明白不明白
我要表达的意思
附上
嵌入式系统发展前景
近几年,嵌入式系统产品日臻完善,并在全世界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像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VCD/DVD/MP3Player、数字相机(DC)、数字摄像机(DV)、U-Disk 、机顶盒(Set Top Box)、高清电视(HDTV )、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据预测,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廉价微处理器的出现,嵌入式系统将在日常生活里形成更大的应用领域。
在中国,嵌入式软件发展过程中,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4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颁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把嵌入式软件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嵌入式软件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全球嵌入式软件的发展速度,在中国软件产业和全球嵌入式软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在整个软件产业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强。
从2006年至2010年,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到2010年将达到33396亿元的规模。
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这包括政府的重视与扶植、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机遇、垄断局面尚未形成、中国制造的良好基础、自由软件运动的兴起等等。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宣传、资金等诸多问题以及嵌入式本身所特有的软硬结合特性,使嵌入式软件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高校嵌入式教学状况
中国嵌入式人才的匮乏,主要根源在于目前国内高校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软件教育普遍以应用软件为主,学生更多的是接触net、java等应用层面的技术,开设嵌入式软件专业的学校不多,而且学校不能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部分学校的教学流于形式,只有理论讲解,没有实践 *** 作,这对于高校毕业学生进入嵌入式开发领域是极为不利的。
虽然有些学校陆续开始设立嵌入式方向的教学,但苦于没有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有些大学的相关专业的老师普遍理论基础比较强,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和项目经验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项目经验自然不能满足嵌入式研发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计算机类专业是高考热门专业之一,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本专科专业。
软件类:
指在开设学科以软件和系统开发方向主的计算机相关学科,主要包括: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据库应用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厂计算机集中控制。
网络管理类:
指在开设学科以软件和系统开发方向主的计算机相关学科,该类学科专业知识以网络方面的应用为主,主要包括: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与邮政通信、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及安全管理。
网络与信息安全、互联网广告设计、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应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及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电子与信息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84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 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