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鹏汽车的狂奔与失落

2022年,小鹏汽车的狂奔与失落,第1张

如果给小鹏 汽车 定义一个高光时刻,那么这个时刻会指向哪一年?

或许不是顶着行业资本寒冬上市的2020年,也不是何小鹏终于亲自下场挂上小鹏 汽车 帅印的2017年,而是2021年。

2021年,小鹏 汽车 全年交付量98155辆,交付量增幅275%,两个数据都超过蔚来及理想,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之首。

可一年以前,小鹏是处于新势力垫底的那一位,一年时间,国内造车新势力第一的桂冠,被小鹏 汽车 摘下。

毫无疑问,何小鹏带着小鹏 汽车 ,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到今年一季度,在交付量这个指标上小鹏 汽车 依然还在领跑。

外界能明显感知到小鹏 汽车 今年斗志昂扬,它不仅在不断增加车型计划,还推出了海外20模式,势必要一边坐实国内新势力第一的位置,一边对海外市场发起实质性的攻击。

但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是,伴随着势力第一而来的,是内外部环境下不断增大的压力。

很多应届生还记得去年那场喧嚣的校招抢人大战。

当时,小鹏 汽车 为了吸引应届生们的目光,策划了一场主题为“ 探索 者计划”的校招发布会,并跨界将这场发布会制作成微综艺《挑战吧新鹏友》,奇葩说选手陈铭被邀作为职场观察员,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则以1号候选人的角色,给大家作了个示范。

以这件事为起点,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掀开了抢人大战的帷幕,为了招来优秀人才,造车势力公司毫不吝啬薪资标准,2021年电动车行业的平均月薪直接同比上涨216%至15367元。

小鹏 汽车 打响了这个战场的第一q,同时,小鹏也是去年抢人最多的公司。

根据其官方数据,小鹏 汽车 2020年的时候员工总数为5084人,而截止去年底,其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39万人,直接翻了三倍,超过理想 汽车 。

去年,“到造车新势力上班”几乎是所有应届大学生的美梦,可到今年,美梦变成噩梦。

问题最先初见端倪是在2月份,彼时各类求职软件上,陆续有校招生爆料自己被裁。

两个月后,在脉脉“理想话题”下,多位标注为小鹏 汽车 员工的用户表示,小鹏开始了第二轮裁员,比例甚至高达30%。

小鹏 汽车 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其相关负责人对《 财经 天下》表示这些都是不实消息,有的部门还在招人。

一时间,外界摸不清谁在说谎。

事件真正爆发是在5月19日,一则“小鹏 汽车 毁约20余名应届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撕开了一道小鹏裁员事实的口子。

这20多位应届生表示,小鹏毁约的理由包括学校不行、不太适合,有的学生甚至向媒体晒出了短信。

明明何小鹏两年前还说过,招毕业生时要谨慎,尤其当品牌还不够强大时,想要留住好的应届生并不容易。

今年,小鹏 汽车 就给应届生们上了残酷又冷漠的一课。不止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没能逃过被裁的厄运。

小鹏 汽车 中高管的人事地震,实际上从2021年就开始了,熊青云和黄鑫的离开就是那场地震的开端。

熊青云是品牌营销界的风云人物,她被大家称为“宝洁华人第一高管”。许多家喻户晓的宝洁品牌,比如玉兰油、佳洁士、舒肤佳等等,几乎都是由她一手打造。

离开宝洁以后,熊青云转身投入了互联网,去京东当了高级副总裁,在2017年的时候被何小鹏挖墙脚到自己的大军中,成为小鹏 汽车 首席营销官。

去年,这位女将离开了小鹏。

黄鑫原来是小鹏 汽车 自动驾驶的产品总监,而自动驾驶人才稀缺是造车行业的一个共识。在何小鹏帐下时,黄鑫推进了小鹏 汽车 NGP 与记忆泊车项目的落地,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程。

但去年,他也离开了小鹏 汽车 ,转身投入蔚来李斌的怀抱,成为蔚来在国内自动驾驶布局中的第三位高管。

到今年上半年,小鹏 汽车 人事地震的震感,变得更加明显。

1月份,何小鹏昔日在UC时期的旧将陈永海,从高德地图跳槽到小鹏 汽车 ,扛起互联网中心的大旗。

这是小鹏的一级部门,员工规模接近1000人,陈永海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组织调整,对部门进行手术。

语音部门负责人赵恒艺离职了,物联网部门负责人谭蔚华被转岗到用户发展中心,产设负责人刘毅林被调整到自动驾驶中心,而互联网中心的另一位副总裁黄荣海,先被调至用户发展中心负责营销,后又组建数据智能中心担任负责人。

岗位变化之外,部门基层员工的加班压力也开始增加,工时变成了重要的考核指标。

而除了互联网中心,其他业务也在变化。负责小鹏海外市场的何利扬已经离职,其下属也不能幸免,包括负责出海业务的营销副总经理张一博,原北区总经理、销售高级总监张传金,都已不在小鹏 汽车 。

何小鹏今年说过,小鹏 汽车 目前的经营效率偏低,要降本增效。显然,裁员及人事内部调整,变成其降本增效的一板斧,砍向了自己人。

前不久,何小鹏参加了网易新闻《致前行者》第四期节目。在节目中他说,如果有机会回到创业的时候,不会以自己的名字给产品命名。

在他看来,用自己名字给产品命名,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压力,责任会让人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随着规模越大,也会有巨大的压力。

可三个月前,何小鹏还不是这么认为的。

彼时,他谈及造车之初,觉得“小鹏 汽车 ”这个名字特别土,并且和他个人绑在一起,万一企业没做好,会砸了自己,万一自己没做好,会砸了品牌。

现在他认为用自己的名字做 汽车 品牌,是一种责任感和自信。

短短不到三个月,自信变成了压力,而这种变化,源于对电动 汽车 供应链的不可把控及出海的艰难。

深入 汽车 行业后,何小鹏才发现, 汽车 供应链难做。 汽车 供应链上有上万个零部件,某一个零件也许会因天气条件延迟交付,一个零件的延迟会导致整个工厂开不了工,因为缺少一个零件,工厂某个环节就进行不下去。

供应链的复杂让何小鹏学乖了很多,早年互联网创业阶段他说话直率,喜欢和不喜欢都表达得直接,现在变成了他口中的到处交新朋友,与人为善,就是为了互相能购支持。

今年初,全球上演芯片短缺,直接扼住 汽车 产业命脉,更要命的是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同时也在上涨,再加上上海疫情反复,小鹏 汽车 受到不小影响。

从2月份的延迟交付P5车型以至于被车主们在黑猫平台上发起集体投诉,到4月份中旬何小鹏在朋友圈呼吁上海需要尽快找到复工复产的方法否则整车企业可能面临停产。

过去小鹏 汽车 没少布局供应链,包括去广东、武汉等拿地建厂,以及成立新能源投资公司。

自去年起何小鹏还开始对接起多家电池厂商,想扩容小鹏 汽车 的合作伙伴,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在这个多元化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甚至传出为了让小鹏 汽车 引入中航锂电,何小鹏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激烈吵架的传闻。

何小鹏知道,小鹏 汽车 的供应链带来的挑战,要比想象的时间还要长,如今这种影响直接蔓延到了小鹏 汽车 的出海布局。

3月份,小鹏P5正式在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欧洲四国开启预订,允许客户配置P5并支付押金预订。

可正是因为供应链问题,小鹏P5出身未捷身先死,如今已经暂停其旗下P5电动 汽车 在欧洲四国的预订,而之前的订单也无法按期交货。

出海,可以说是何小鹏心中的意难平。

早在2020年小鹏 汽车 就走上了出海的道路,当年9月,100台小鹏G3从广州新沙港出发,被送到了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这是小鹏 汽车 在欧洲市场的第一批订单,也被视作其正式出海的起点。

但后来,小鹏海外市场并没再激起什么浪花,毕竟在国内市场群雄逐鹿的情况下,小鹏很难腾出手来布局海外。

而今年小鹏所说的海外模式20,与第一次相比,节奏明显加快,且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欧洲市场导入直营+授权的新零售模式,即将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结合一体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

小鹏海外走的相当于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不去法国或者德国等具有 汽车 工业基础的国家,而是将第一步及重心先放在北欧。

从政策层面来看,这是一步好棋。因为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家为了履行减碳目标,加大了对新能源 汽车 扶持力度,市场对电动 汽车 的需求还在不断攀升。

何小鹏甚至提出了未来要将一半 汽车 销量放在海外市场的计划。

但从竞争环境来说,小鹏的出海之路并不好走。不仅是直营店成本过高,因为欧盟与中国的交通法规和道路情况不相同,其自动驾驶数据也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欧洲市场。

此外,在海外市场小鹏 汽车 供应链并不完善,如果没有完善且能迅速反应的供应链,小鹏 汽车 无法更好地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及时给出响应。

不久前已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过,小鹏的出海业务很艰难,出海业务团队相关核心人员的离开,是一个很好地侧面说明。

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小鹏 汽车 都需要与包括蔚来、理想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比如吉利、比亚迪等掰手腕。

内里外里,想赢、想持续打出自己的知名度,就需要钱,但问题是小鹏 汽车 目前并不赚钱。

根据小鹏 汽车 的财报数据,2018-2020年,小鹏 汽车 亏损合计高达127亿元,单单是今年Q1,小鹏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亏损同比增长1162%至17亿元。

卖得多,亏得也多,已经成为小鹏 汽车 的一大特色,它已经成为“蔚小里”造车三傻中2021年净亏损额最高的一位,几乎平均卖一辆车就要亏上6万左右。

为了拿下电动车市场,何小鹏很舍得花钱。比如小鹏 汽车 销售网络的铺设,2018年小鹏 汽车 销售门店只有8家,到2021年这个数据已经变成357家,同比增长1231%。

巨大开销之下,小鹏 汽车 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而大部分们投资以及看好小鹏的前提是,它的老板叫何小鹏。

互联网时代一手创办UC,后以40亿美元高价卖给阿里,创下彼时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案,实现财富自由后投资造车,最后干脆亲自下场造车。

至今还流传着的这段故事,筑成了何小鹏的名片,从他跨界造车的那一刻开始,互联网圈+ 汽车 圈的人,都在注视着他。

雷军劝何小鹏不要造车,但雷军被他说服,后来雷军不仅在小鹏 汽车 上市时送了块金砖给何小鹏,小米还说要造车。

阿里许多高管不看好造车这件事,后来何小鹏2017年从阿里离职与蔡崇信、逍遥子等告别的时候,对方就表现出了投资的兴趣。

蔡崇信曾公开表示:“我追了小鹏十年,我们2008年投资 UC。我相信透过这个投资,继续再追小鹏,多追10年,多追20年,都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也说,何小鹏是新能源车这条高风险赛道里,让投资人最能睡得着觉的一个 CEO。

至今,小鹏 汽车 的CEO还是何小鹏,不曾变过。但在年年亏损且亏损逐渐扩大的阴霾下,开始有投资机构露出退意。

6月22日,小鹏 汽车 遭摩根大通坚持30208万股,减持后,摩根大通对小鹏 汽车 的持好仓比例由5195下降至496%。

更早在今年一季度,高瓴清仓了6665万股小鹏 汽车 股票,而原本去年景林资产还持有小鹏 汽车 218万股股票,今年这些股票直接消失了。

不过,何小鹏早已为资本市场写好了另一个值得投资的美好故事。

如果说小鹏商业版图现在的章节还停留在智能电动 汽车 ,那么下一个章节,他放在了飞行 汽车 上,小鹏 汽车 研究飞行 汽车 ,已经研究了8年。

何小鹏喜欢科幻片,也喜欢科幻小说,他想让飞行 汽车 在未来能照进现实。在去年的 科技 日上,他就立下了一个Flag:到2024年实现飞行 汽车 的量产,价格则控制在100万以内。

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但何小鹏很认真,6月9日他还亲自展示了一辆航行速度为5m/s、飞行高度为20m的飞行 汽车 。他知道很多人都不相信飞行 汽车 可以做出来,但他要大家再给小鹏几年时间。

飞行 汽车 有市场吗?或许是有的。

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早在2018年就预测过,到2040 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但马斯克却时常泼飞行 汽车 冷水:“我对飞行物没有任何的偏见,但飞行 汽车 这个概念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定会很吵,而且它也绝不会帮你减少交通焦虑,试想一下,虽然我们现在为交通拥堵焦虑,但如果有很多 汽车 从你头上飞过,你一定会想,这些车轮都拧紧了吗,会不会掉下来砸烂我的脑袋?这一定不是一个能让你减少焦虑的方式。”

梦想总是美好的,但梦想照进现实往往都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比起别人的不相信,最大问题或许还是小鹏 汽车 何时停止亏损实现盈利。

飞行 汽车 的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 健康 的现金奶牛,一切都将是空谈。

何小鹏刚进入 汽车 行业时,有人就告诉过他,做车是一个后悔的哲学。那个时候他没当回事,现在想来却觉得这个人说的很有道理。

造车以后,何小鹏失去了一些爱好,这不意味着他的兴趣发生了变化,而是源于工作压力大所带来的时间压缩。

比如他过去很喜欢 美食 ,为了减压,他可以开车很久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为了吃一顿饭。但现在基本不会,因为他承担不起来回路上的时间成本。

或许何小鹏现在不后悔,但小鹏汽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多。

尤其是行业竞争进一步在加剧,蔚来、小鹏、零跑、哪吒、岚图、智己、天际、星途等众多竞争者都在抢夺这个市场。

面对蔚来和理想已经发布二季度新品ES7和L9的情况下,何小鹏直接在社交平台安抚人心,宣称小鹏G9即将到来。

如今,在单车利润和单店利润上,理想 汽车 几乎接近盈亏平衡,而小鹏还差得远,何小鹏直接吹下小鹏G9“将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的牛逼。

但这个牛逼到底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小鹏G9真正上市后的真面目。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迎来最强红利节点!

受此影响,今日(11月3日)股市大面积飘红,新能源、 汽车 板块涨幅居前,充电桩、物联网、智能电网、锂电池等板块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多支股票出现涨停。

美股

蔚来理想小鹏

市值一夜暴涨近500亿

规划指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 汽车 续航水平的提升将从追求大电池向低能耗目标迈进。同时,规划还对充换电便利性提出了要求。

而更为突出的变化是, 智能 汽车 全面进入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 。“高度自动驾驶”与“车用 *** 作系统”已经写入新的规划,智能 汽车 无疑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就在近两月,特斯拉、蔚来、小鹏先后发布了自己的高速领航功能NOA(特斯拉)、NOP(蔚来)、NGP(小鹏),可以实现跟随导航自动由匝道驶入高速、高速自动超车、自动变换高速、驶离高速等,在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驾驶员接管时,系统会提前数秒发出预警。

受规划发布刺激,今日凌晨美股市场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股价均出现大涨。蔚来 汽车 (NYSE: NIO)上涨896%,报收3332美元;理想 汽车 (NYSE: NIO)上涨1344%,报2288美元;小鹏 汽车 (NASDAQ: XPEV)上涨691%,报2072美元。

蔚来 汽车 近期股价走势

理想 汽车 近期股价走势

小鹏 汽车 近期股价走势

三家公司市值一夜增长466亿元。自去年10月股价低点算起,蔚来已飙涨27倍,最新市值一举突破3000亿元关口。

红星资本局查阅具体交付数据,“造车新势力”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领头羊蔚来 汽车 10月份共交付5055辆 汽车 ,同比增长1001%,创下单月交付新纪录;年初至10月总共交付31430辆 汽车 ,同比增长1114%。理想ONE10月交付3692辆,连续三个月刷新单月交付量纪录;年初至10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1852辆。小鹏 汽车 10月交付3040辆 汽车 ,同比增长229%;年初至10月交付17117辆 汽车 ,同比增长64%。

A股

新能源 汽车 板块活跃

多只氢能源个股大涨

本周,新能源 汽车 板块走势活跃,板块内多股涨停。

宁德时代市值逼近6000亿元人民币。比亚迪近期股价和市值也是不断攀升,目前总市值已超过4476亿元人民币(含A股和对应的港股)。

值得一提的是,氢燃料电池发展也受到重视。 规划要求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 探索 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

11月3日A股氢能源板块应声大涨,其中龙头股深冷股份(300540SZ)早盘一度触及20%涨停板,截至下午收盘报2369元,涨幅134%。

深冷股份目前氢能源业务主要针对氢的储运、加注,公司拟在山西大同市建立氢能源装备基地,并与中能源、玛雅投资成立合伙企业氢能源产业基金,规划分步投资建设日产5吨液氢装置、油氢混合加氢站以及对氢燃料电池公司股权投资等事项。

另一只龙头股雪人股份(002639SZ)继11月2日涨停之后,今日早盘再度大涨逾8%。但随后回落,收盘小涨113%。消息面上,丰田 汽车 11月2日宣布,与雪人股份达成一致,将为雪人股份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提供丰田零部件。丰田和雪人股份合作将向数家中国商用车厂商提供氢燃料电池组件。

今日其他氢能源板块个股如金固股份(002488SZ)、创元 科技 (000551SZ)均以涨停报收,另外宗申动力、德威新材、中泰股份等涨幅也超过7%。

在美股市场,氢能源概念亦是一大风口,甚至风头一度盖过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10月初,氢燃料电池制造商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一周之内涨幅达4成,氢燃料电池厂商巴拉德动力公司同期亦大涨。不过截至目前普拉格能源仍未能实现盈利,华尔街预计要到2023年公司才能实现盈利。

氢能源已有小规模应用

100辆氢燃料城市客车成都投用

从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来看,氢能开发利用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已在交通、发电、航天等领域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突破。

氢能可以从多渠道获取,属于气体能源,存储在水中可谓取之不尽。同时氢能不含二氧化碳,从应用氢能的角度看,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焦虑和担忧。在国家氢能源战略政策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具有从碳氢化合物能源向氢能源转变的趋势, 氢能源有望成为下一代基础能源。

以氢燃料电池为例,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已经有小规模、小范围的应用。红星资本局曾经实地探访东方电气(600875SH)控股子公司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 科技 有限公司,其拥有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目前在成都市郫都区,由成都客车和东方电气共同研制的100辆氢燃料城市客车已经投入使用,且顺利运行总里程已达数十万公里。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了初步验证,性能指标国内先进。

今年9月,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 科技 有限公司还进行了增资扩股,以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着力解决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环节核心零部件等“卡脖子”问题,实现氢能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不过由于氢自身的活性气体属性,极高的燃烧速率,以及存储携带安全性问题,使得氢能的产业化应用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氢燃料 汽车 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尚属起步阶段,2019年我国氢能源 汽车 销量2750台左右。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提到,预计2050年氢能会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氢燃料电池 汽车 保有量3000万辆,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将逐渐进入氢能 社会 。

编辑 邓凌瑶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2016年对人工智能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或许在技术领域的感知并不明显,在商业层面的“成功”却是前所未有的。
从年初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到一场场和人工智能有关的发布会,再到刚刚完结的《西部世界》第一季。我们先是被人工智能所震撼,然后被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所俘虏,最后又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所恐惧。这里面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科技巨擘的野心,不管怎样,人工智能终于跳出了实验室的禁锢,成为活跃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
聚焦到2016年这个时间点来看,人工智能最耀眼的还是商业化的起步。然而,在人工智能被做各种加法、各种布局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笔者将从人工智能现状、场景及未来趋势盘点何为理想何为现实。
资本跑马圈地,人工智能的第三个红利期
距离“人工智能”这个名词的诞生已经有60年,并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相继迎来了两个红利期。按照这个说法,2016年前后很可能是人工智能的第三个红利期,更重要的是,资本对人工智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青睐。
Venture Capital 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 年11 月,全球范围内总计1485 家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公司的融资总额达到89 亿美元。同时,CB Insight公布了对美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调查结果,这类企业在今年的融资金额约是四年前的十倍,且被收购的企业数量迎来了近几年的最大值。
比资本更加疯狂且更惹人注目的还有疯狂跑马圈地的互联网巨头们。
2016年1月份,苹果收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Emotient,这家公司的成果在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读取中的面部表情。
2016年5月份,eBay宣布收购Expertmaker,这是一家使用机器学习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瑞典企业。
2016年5月份,英特尔收购了专门从事计算机视觉(CV)算法的初创公司Itseez,计划利用Itseez专业能力来创建从汽车到安全系统的物联网(IoT)。
2016年8月份,微软收购了一个两年半的初创公司Genee,其主要产品是一款拥有AI技术的智能日程工具。
2016年9月份,谷歌相继收购了用于开发聊天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平台Apiai,距离收购视觉搜索创企Moodstock仅过去两个月之久。
2016年9月份,亚马逊低调收购了机器人创业公司Angelai,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成为亚马逊“新机器人产品”的项目负责人。
当然,上述列举的案例只是这些科技巨头们近几年收购事件中的很小一部分。打败了李世石的AlphaGo出自创业者之手,亚马逊Echo智能音响的诞生和初创公司Yap和Evi不无关系,就连曾经让世界惊艳的Siri也是在初创产品的雏形上打造的,这些收购具有鲜明的美国互联网色彩。同样,中国互联网行业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也是如此高涨,但模式却和美国有所不同。
百度可以说是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声势”最大的玩家,诸如百度大脑、百度医疗大脑、天智云计算解决方案等等。以至于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人工智能成功取代O2O成为百度新的“旗帜”,再加上吴恩达、百度无人驾驶车等专家和产品的频繁亮相,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获得了不小的关注。
2016年之前,阿里采取了错位营销的战略,把人工智能统一规划在“云服务”内来做推广。2016年以来,阿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动作也开始趋于高调。先是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炫技”营销,在今年八月份直接推出了ET机器人,涵盖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情感分析等技术。
在BAT的阵营中,腾讯可以说是在AI方面动作最为“迟缓”的,直到现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也只有QQ互联和微信硬件平台。不过在人工智能技术层面,腾讯上镜的机会并不比百度和阿里少,在今年相继投资了数据公司Diffbot和碳云智能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或是借鉴了国外的思路。
除此之外,网易、360、科大讯飞等也把人工智能视为新一轮的机遇,比如丁磊直言“下一个十年的方向肯定是人工智能,比如汽车驾驶、辅助机器人等”,网易自身也推出了全智能客服系统网易七鱼、人工智能反垃圾云服务网易易盾等。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国内二三阵营的互联网公司在2016年并未有过多的动作,大多企业已经开始了和人工智能有关的布局。
即便和巨头相比,国内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不那么耀眼,整个行业的春天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前乌镇智库和网易科技联合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中,在人工智能投资专注度最高的15家投资机构中,真格基金、维港投资这两家来自中国的投资机构赫然在列,碳云智能、出门问问、云知声等创业公司也出现了极高的频次。虽然国内人工智能创业者所展现出的热度和高度仍不及美国、以色列等国家,让人感同身受的是,几乎在每一场科技展览会上都不难看到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企业。
诚然,在巨头眼中“人工智能”是不可错失的机遇,对创业者来说“人工智能”是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曙光,而资本也抱着投资人工智能“一本万利”的心态。人工智能寄托了太多人的理想,但现实应用呢?
巨头卡位布局,人工智能的落地是个什么命题?
正如开头所说,在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进展的感知并不明显,至少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站出来“神化”人工智能。可在商业层面,相比于上两次红利期,足以用成功一词来形容。此前谈到智能和AI,很多人喜欢称之为伪命题,那么在商业化如此成功的2016年,人工智能的落地情况如何呢?
笔者在此选取了5个应用场景来进行探讨。
1、智能聊天机器人
从苹果推出语音助手Siri开始,人们对于“聊天机器人”的欲望进一步爆发,虽然和科幻里的“贾维斯”等仍相距甚远,从虚拟聊天助手走向有硬件支撑的机器人已然成为2016年的成果之一。比较典型的产品有Echo智能音箱以及各种各样的儿童陪伴机器人。或许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至少需要五年才能逐渐成熟。值得乐观的是,这类软件或机器人已经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帮助人们完成邮件、消息回复等功能。相比于只能完成特定指令的扫地机器人,微软小冰、阿里ET等结合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聊天机器人有着长足的进步。
2、智能APP
在Gartner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前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智能APP位列第二,似乎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出现在更多的APP中。事实上,在2016年使用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出现,比如一些集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支付工具、针对图像识别技术开发的工具类APP、电商平台借助机器识别侦查刷单行为,如此种种。根据Gartner的定义来看,运用人工智能的形式是通过新的智能特性嵌入到某一行业的现有应用程序中,比如食品厂利用人工智能来检查面包的颜色、形态和芝麻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不断自动调整烤箱和流程。
3、智能投顾
金融似乎是人工智能乐于“入侵”的领域,仅智能投顾就涌现了近百家平台。顾名思义,智能投顾就是人工智能+投资顾问的结合体,借助大数据识别用户的风险喜好,再通过通过算法和模型定制风险资产组合。优势在于费用低、服务效率高、覆盖人群广,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千人千面”的理财需求。国外有Wealthfront、Betterment、Future Advisor等知名智能投顾平台,国内也出现了钱景、拿铁财经、理财魔方等模仿者,就连记账软件网易有钱也开始向智能投顾转型。不过在政策和牌照的压力下,智能投顾能走多远仍不得而知。
4、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的高潮时代应该是在2014年前后,经历了资本看好和看衰之后,2016年不少智能硬件开始加入AI的元素。从IDC的预测来看,AI硬件收入将在未来五年内以超过60%的复合年增长率发展。不过,IDC等之所以如此乐观,原因在于智能硬件早已不再是智能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代名词,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成为新的关注对象。2016年,包括大疆、零度智控等都开始将无人机智能化,无人驾驶被科技巨头和汽车巨头拥抱。人工智能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似乎值得期待。
5、取代人工
利用人工智能取代人工一直是人类的夙愿,2016年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也比较瞩目。除了前面所说的聊天机器人、应用软件、金融、智能硬件等,不少云服务平台也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2016年比较火爆的直播为例,传统的内容审核机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资源,诸如网易易盾等反垃圾云服务的出现,结合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语义分析、语音识别、动作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80%以上的人力投入,“机器审核+人工服务”逐渐成功UGC产品的主要形态。这大概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不难发现,人工智能的落地虽然和想象中仍有一些距离,却也摆脱了伪命题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其中从未少却互联网巨头的身影。既选择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情景感知等核心算法的研究或收购,及早在产品上应用和变现也成了巨头们卡位布局的鲜明特点。也正是如此,几乎可以肯定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不会重蹈前两次的覆辙。
结语
2016年行将结束,或许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仍充当着炫技的角色,或许仍有一些玩家对人工智能寄予了不符合现状的希望。无论如何,行业巨头和创业者都承担了两个角色,即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离象牙塔越来越远,离商业化越来越近,并非遥不可及。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很优秀的一家企业。
北京神州云合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神州云合”),成立于2016年,获红杉资本、IDG资本、渶策资本、嘉实投资、麦星投资、普华资本和齐心控股等国际顶尖资本多轮投资,是国内领先的智能财税科技企业。
神州云合率先实现了全国36税区、全税种、全流程、一站式智能申报。以申报表生成、全税种智能申报、全维度税务风控业务为核心,基于云原生架构,统一完成业、财、税、票、资、档一体化方案融合,形成了全流程一体化、平台化、数智化管理的产品服务体系,专注于解决集团企业纳税申报环节人员成本高、手工 *** 作易出错、集中管理难、风险管理滞后等痛点。
除领先的智能申报技术以外,神州云合还拥有国内最完整的税务风险特征指标库,实现税务风险可量化、可识别、可防控;拥有发票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成本、费用、资产、工时全维度支出管理能力,以及多国、全网、资金账户统一收付、对账、电子回单管理能力。在供应链协同、生态赋能、行业、区域、园区等综合财税服务场景中,拥有核心优势和丰富的平台建设经验。
神州云合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央企、国企、世界500强等大型集团企业,已成功助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国家电网、中国化学工程、华润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中交二航局、保利商业、中化国际、银河证券、西南证券、首钢集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海尔、海信、TCL等数百家大型集团企业实现财税数字化转型升级,为20万+纳税主体提供业财税一体化智能融合服务。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停车位相形之下越来越少,尤其市区停车往往一位难求。庆幸的是,智能停车借助各种连接设备与传感器,能够有效帮助使用者减少搜寻停车位的问题。

智能停车导引系统具备多种优点,而降低车流量以及碳排放量则是最重要的一点。Streetline公司营销事业开发部门资深副总Kurt Buecheler引用经济学家Donald Shoup的说法,“每改善10%的塞车问题可促进城市GDP成长2%。我们可以大胆推估,借助提供智能停车系统,将使得与洛杉矶同等级的城市GDP成长达200亿美元。”

Smart Parking Technology欧洲、中东暨非洲区业务经理表示,“智能停车技术能有效降低在大城市中车辆回堵以及碳排放量的问题,让驾驶人不需要持续制造二氧化碳,只为了寻找停车位。”

智能停车技术发展

智能停车导引系统主要包含可侦测停车空位并能将数据传送到后台的传感器,接着转送相关讯息到客户端的App应用程序或是标示系统。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两种传感器为超音波传感器与磁性传感器。超音波传感器通常应用于室内停车场,传输音波频率范围从25∼50KHz,这个频段是人体所无法接收到的声谱。系统控制终端能连接以太网络,并借助有线(RS485)或是无线(频率433 MHz)与传感器相互连接。

至于城市街道停车系统则多半使用埋在地下的充电式磁力传感器。Happiest Minds Technologies物联网中心总经理Manu Tayal表示,“通常传感器的磁性范围会固定在±1200μT。而使用者能依据需求选择,设定每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频率在1563Hz到800Hz之间。传感器必须确保工作温度范围在零下40度∼85度之间。”

大华科技停车解决方案经理Jieruo Zhang表示,“磁力传感器通常只采用无线方式与控制终端连接。一般有两种无线连接解决方案,短距离以及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频物联网)等两种。短距离的方案多半采用无线433MHz频率连接邻近的控制端,而控制器则透过手机通讯连接网络。至于NB-IoT方案,每个磁力传感器都能连接至透过手机通讯的NB-IoT网络,可说是大型物联网应用的理想选择”。Nedap Identification Systems停车场无线检测技术产品(SENSIT)项目经理Edwin Siemerink指出,“我们采用一套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作为SENSIT传感器以及终端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的桥梁。同时,在无线电网络中也设置了中继节点以及SENSIT网关。”

影像在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传统传感器例如超音波以及磁力等多半用来侦测停车空间是否仍有空位或已经被占用。然而,近年来影像感测已经成为一种可行性高甚至更经济的替代方案。海康威视垂直整合方案营销经理Adler Wu指出,“摄影机能协助辨识可用车位与位置等信息,并实时在停车场地图中显示,用户能借助App找到有空位的停车场、计算出最快的到达路线以指引驾驶人前往停车。”

Zhang也指出,“有些监控业者例如大华科技,正在开发应用于城市道路的影像侦测技术,所有空间侦测摄影机可同时观测多处场所(2∼3个点),有些地下停车场或是停车塔甚至能一次监测6个点左右,可说是一套相当经济又方便的系统架构。”

自动车牌辨识系统(ALPR)

与其他传感器不同,影像还能提供另一个重要功能:车牌辨识(ALPR),能协助执行各种任务例如取缔违规停车等。以Genetec的ALPR系统AutoVu为例,该系统能协助终端用户更有效的监看停放于设施或道路上的车辆。此方案需要将ALPR摄影机安装在用户的车顶上不断运作,或是固定在无栅栏的流动式停车场顶部。在市区街道上,架设ALPR摄影机的汽车也可以协助取缔交通违规事件。

Genetec产品营销经理CharlesPitman说明,“ALPR之所以能达到停车智能化的原因在于能让停车场管理单位更有效率的执行工作。在过去,倘若想要知道这台车子是否取得停车许可,警卫必须要求驾驶出示或确认挡风玻璃上是否有停车许可证,这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借助ALPR系统,不需要警卫查看,摄影机就会自行判别来访者是否具有权限进入该区域。”

事实上,ALPR系统不仅能协助简化 *** 作流程,也能让驾驶人更为便利。以大学校园为例,与过往需要排队购买纸本通行证的做法不同,学生现在只需要上网预先登记,在出入停车场的时候ALPR就会自动验证。Pitman表示,“采用ALPR时用户不需要实体证件,而是拿到一份个人的虚拟车牌许可证。使用者仅须上网、支付登记费、输入个人车牌,就完成申请程序。”

数据分析才是系统的实际价值

除了能更简单搜寻外,传感器以及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能被加以分析,从而协助改善城市中的各项服务、提升居住质量。Jieruo Zhang表示,“在物联网时代,大数据以及网络经济、数据流更显重要。以智能停车而言,如果没有车牌信息,则停车纪录内容将会完全不同。就影像侦测智能停车来看,停车与付款信息至少在三个部分会有很大的差异:第一,系统能引导驾驶如何停车与出场,进而提升停车场的轮转率;第二,能提供客制化停车服务,例如预约停车或VIP据点管理,提升附加价值;第三,借助更稳定的用户数量以及金流,停车App将成为驾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一,从而吸引其他汽车应用领域,例如洗车行或租车公司等。”Adler Wu也补充,“ALPR/ANPR可以实现车辆出入口自动化的目标,并为停车场业者提供车辆停留时间或特定车辆的收费规范等丰富信息。”

对地方政府而言,智能停车在简化流程上的成果显而易见,然而,智能停车的真正价值在于所收集到的资料,能协助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未来发展蓝图。例如某些区域没有足够的停车空间可以应付过多的车辆,但借助智能停车获取的信息,各县市政府将可以去规划并决定要在哪里设立更多的停车空间及停车位设施,或是在特定区域提高停车费等。

Pitman指出,“现在系统都能够收集到这些数据,而人们也能在取得数据后进行分析、制作报告,从而发现哪些区域停车空间减少,但车辆却比以前更多,政府便可为增加停车空间进行长期的规划与策略。例如当街道上已经没有任何停车的空间时,即需要兴建一座新的立体停车场。”

宏碁商业交易及智能辨识部门资深经理Jay Liu表示,“倘若地方政府希望这个区域有较高的轮转率,例如政府并不希望人们在这里停车超过4至5个小时,便可以提高该区域的停车费率,这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你可以发现某些路段在某段时间的占用率较高,便可依此调整费率。”

这最终将使得地方政府收入增加。Streetline市场与企业发展部门资深副总裁Kurt Buecheler指出,“物联网设备是收集停车空间、高速公路时速、出发地/目的地研究以及其他实时与现场信息的关键。倘若市区通行更容易,则人们会更常进出市区,我们的系统已经协助让市区停车场增加172%,营业额也成长11%。公司刚开始进行智能城市的规划,而停车问题是最实际的起点。”

迈向智能化

智能停车毫无疑问将是智能城市的关键之一。物联网传感器与设备正在简化车位导引与付费流程,而透过这些传感器或设备产生的资料,可以让地方政府或是停车场运营商更了解如何改进服务或制定未来相关发展计划。随着世界各地城市逐渐迈向智能化,智能停车势必成为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磁力传感器中加入红外线技术

有些系统供货商纳入如红外线等技术到磁力传感器之中,以强化传感器的准确性。Nedap Identification Systems公司SENSIT企业经理Edwin Siemerink表示,“我们公司同时采用两种技术,一个是红外线,另一个是磁力侦测,以确保其成为市场上准确率最高的系统。由于磁性侦测会受到其他车辆、电缆、架构、轨道以及地铁缆线等因素影响,这正是我们会搭配红外线技术的主要原因”。

Smart Parking Technology公司欧洲、中东暨非洲区业务经理Jim Short也指出,“由于磁力侦测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干扰,例如周围的大型金属对象、各种类型的电器、混凝土或柏油碎石中所包含的磁性物质,甚至是最常见的、存在于周边环境的磁铁。而我们的磁力传感器若侦测到汽车出没的阈值变化时,同时也会利用红外线传感器进行验证。”

ALPR让停车付款更智能

在许多停车场已经可以看到ALPR的实际应用,系统会在车辆入场时撷取车牌信息,而当驾驶出场前到自动缴费机输入车牌号码,即可付款离场。甚至,更方便的系统能在车辆出场之际自动扣款,驾驶人完全不需再去自动缴费机付款。Happiest Minds Technologies物联网中心总经理Manu Tayal表示,“我们提供了一个整合付款网关的手机App给通勤者,通勤者可以储值任何金额到与车牌连结的电子货币包之中,当车辆离开通过网关时即自动扣款。”

ALPR也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全市的路边停车场。宏碁便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运用超音波传感器结合电子广告牌与摄影机,前者用于侦测是否有停车位,一旦有车辆进入停放,摄影机会立即在车辆出入时撷取车牌信息与停车时间。接着,这些信息就会传送到付款系统,直接从驾驶者账户扣款。

发掘科技一家专业的物联网硬件方案公司:发掘科技

[ 亿欧导读 ]2020年3月,在汽车出行领域,不少企业开始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在中国市场,高层变动更为频繁。此外,受新冠病毒对全球的影响,随着无人配送等技术的大规模使用,自动驾驶领域恢复火热。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为方便大家了解、回顾3月汽车出行产业发生的大事件,亿欧汽车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企和科技企业等不同类别,对当月大事进行了整理。

2020年3月,在汽车出行领域,不少企业开始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丰田汽车将任命现任首席会计师Kenta Kon作为其下一任首席财务官,现任首席财务官将继续担任首席风险官。同时,丰田将取消执行副总裁(EVP)一职。现代汽车再次迎来中国籍高管,向东平出任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滴滴出行在本月发布的全员信中也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在中国市场,高层变动更为频繁。通用汽车现任国际运营部高级副总裁柏历(Julian Blissett)将接掌帅印管理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业务;奥迪官方也表示,从4月1日起,安世豪(Werner Eichhorn)将接替武佳碧(Gaby-Luise Wüst)全面负责奥迪在华相关业务。极星(Polestar)也在3月表示,高竑将于3月16日起担任极星中国区总裁。

不难看出,出于疫情的扩散,对于跨国车企来说,2020年的业绩都充满不确定性,在汽车行业受疫情困扰之时,保证中国市场的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3月,受新冠病毒对全球的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处在“隔离”阶段,随着无人配送等技术的大规模使用,自动驾驶领域逐渐恢复热度。Waymo在本月获得225亿美元的融资;中国无人配送初创企业“新石器”获近2亿元融资,由理想汽车领投;矿区无人化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慧拓获超亿元A2轮融资;视觉感知智能驾驶系统产品供应商智驾科技MAXIEYE宣布完成新一轮产业投资。

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也动作频频,自主品牌长安汽车在重庆发布L3级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交通拥堵自动驾驶TJP(Traffic Jam Pilot),这是国内首个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奥迪也针对此前漫天纷飞的“取消研发L3级自动驾驶”的谣言做出了否认的回应。新造车企中,小鹏汽车拿到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颁发的“以科研为目的”车辆进口许可。

传统车企

大众集团发布2019年财报,拟100%控股奥迪品牌

3月1日消息,大众集团2019年利润同比增128%,从中国合资企业获利润399亿元。财报发出当日,其宣布,奥迪新任CEO马库斯·杜兹曼将负责大众汽车集团研发工作。杜兹曼此次加盟,也成为了继大众汽车集团CEO兼奥迪监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之后,加入大众集团的第三位宝马高层。奥迪品牌总部英戈尔施塔特,将成为“CarSoftware”部门的组织架构核心。这一新业务部门将致力于整合大众汽车集团各地软件开发工作,并计划于2025年将自主开发的汽车软件比例提升到至少60%。

取消执行副总裁职位,丰田再次调整组织架构

3月3日,丰田汽车再次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这家日本汽车巨头在公告中表示,将任命现任首席会计师Kenta Kon作为其下一任首席财务官,现任首席财务官将继续担任首席风险官。丰田将取消执行副总裁(EVP)一职。如今,该公司拥有6名执行副总裁。未来,将有4名执行副总裁保留现有职责,但是不再拥有这一头衔。与此同时,现任执行副总裁Didier Leroy和Moritaka Yoshida将辞去现有职务,但Didier Leroy 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和欧洲大区总裁至今年6月。

吉利布局商业卫星领域

3月3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是吉利科技集团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宝马品牌logo扁平化升级;2019年营收超1000亿欧元

3月3日,宝马集团正式对外发部了i4纯电动概念车。伴随着这款新车的发布,BMW全新品牌logo也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相较于BMW当下的品牌logo,全新logo将此前的黑色环状元素改为透明化,这也是BMW历史上首次取消黑色环状元素。与此同时,最外层的圈线由之前的银色改为白色,中间蓝白相间的巴伐利亚州旗元素继续保留,但整体风格变得更加扁平化。新的LOGO更加简洁透明,并首次运用在i4概念车上,代表着宝马未来的发展方向;宝马也将持续关注移动出行和未来驾驶乐趣。

北京时间3月13日,宝马集团发布其2019年财报预告内容。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19年实现营收1042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178亿元),同比增长76%。这是其104年历史上首次实现营收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

虽然营收大幅增加,但宝马2019年的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89%。对此,宝马集团表示,2019财年第一季度所计提的反垄断诉讼准备金及研发支出导致了利润的下降。宝马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将于3月18日正式发布其2019年年度财报,届时将可以看到该公司更加详细的财务数据。

通用汽车发布Ultium电池系统;中国市场换帅

3月5日,在位于密歇根的沃伦技术中心,通用汽车首次对外公布其电气化战略的核心——模块化的驱动系统以及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据其官方透露,该平台将全面覆盖各级别车型,包括皮卡及性能车。据悉,今年1月在旧金山首发的Cruise Origin纯电动自动驾驶共享车型是首款搭载第三代电动车平台和Ultium电池的产品。

近期,通用汽车公布了一系列高层变动,自2020年4月1日起,现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钱惠康(Matt Tsien)将出任全球首席技术官;现任国际运营部高级副总裁柏历(Julian Blissett)将接掌帅印管理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业务;Craig Buchholz将加入通用汽车担任全球公关高级副总裁。

长安汽车首发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累计测试超5000万公里

3月10日,长安汽车在重庆发布L3级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交通拥堵自动驾驶TJP(Traffic Jam Pilot)。这是国内首个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驾驶所所长梁锋华介绍,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可在最高每小时40公里以内的交通拥堵场景下,有条件地实现驾驶员长时间脱脚、脱手、脱眼的自动驾驶 *** 作。

比亚迪成立弗迪公司,发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3月16日,比亚迪宣布成立弗迪公司,将依托后者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据悉,弗迪由5家公司组成,分别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先后成立于2019年5月与12月,分别负责动力电池、车用照明系统、汽车电子及底盘系统、汽车动力总成与汽车模具的研发与制造等。

奥迪:并未取消Level 3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项目;在华业务换帅

近日有消息称,奥迪取消L3级自动驾驶项目。对此,3月19日,奥迪官方表示,并未取消Level 3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项目。而是将Level 3自动驾驶研发工作提升至大众汽车集团层面,将其整合至 CarSoftware这一负责集团车载软件开发的部门中。CarSoftware将负责乘用车Level 2至Level 4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其中也包括Level 3技术。

3月26日,奥迪官方发布消息称,从4月1日起,安世豪(Werner Eichhorn)将接替武佳碧(Gaby-Luise Wüst)全面负责奥迪在华相关业务。安世豪此前负责大众汽车北美市场的营销、销售及售后工作。武佳碧在过去两年间出色地管理了奥迪在华业务,之后将出任大众汽车品牌全新管理职务。

现代汽车再迎中国籍高管,向东平出任北京现代副总经理

3月23日,现代汽车发布官方消息称,已任命向东平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本部长,并于3月23日入职,主管北京现代市场销售与营销网络等相关业务。

一汽轿车:资产置换项目完成工商变更

3月26日,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资产置换项目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意味着该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作为一汽股份非上市的全资子公司,将成为一汽奔腾的运营主体;与此同时,商用车品牌一汽解放则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PSA与FCA合并因疫情受阻,双方或将重新审查已签订的协议条款

3月27日,据法新社(AFP)援引消息人士报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也让人们对标致雪铁龙(PSA)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正在推进中的合并产生怀疑。

新造车企

极星换帅,高竑接任中国区总裁

极星(Polestar)3月2日正式宣布,高竑将于3月16日起担任极星中国区总裁,向极星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汇报,原极星中国区总裁吴震皓调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负责战略和业务统筹相关工作。其将全面负责极星在华业务,包括进一步加强极星的品牌建设,加速“极星艺术空间”(Polestar Space)体验与网络发展,建立直销模式下的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体系,为2020极星产品交付年做好充足准备。

爱驰U5进军欧洲,U6 ion概念车发布

2020年3月3日晚,爱驰汽车以线上发布的形式,宣布旗下产品爱驰U5登陆欧洲,爱驰U5登陆欧洲意味着,其将成为第一个将电动汽车引入欧洲的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随后爱驰并发布了旗下第二款准量产车型——爱驰U6 ion概念车,新车采用MAS平台架构打造,拥有更前卫的设计语言,综合续航将超过500Km。另外,爱驰U5也正式登陆欧洲市场销售,预计2020年8月交付。

蔚来再次完成235亿美元可转债融资;2019年净亏损11296亿元

3月5日,蔚来在其投资者关系网站发布公告,宣布再次完成235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项目。本次投资方为数家亚洲投资基金,且均为“非关联方”,即单纯的财务投资人。截至目前,蔚来在2020年已公告累计完成435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此前,蔚来与合肥市签订超百亿的合作框架协议。

3月18日,蔚来财报正式对外发布。在其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中,蔚来2019年第四季度总营收285亿元,同比下降171%。净亏损2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2%;2019年全年总营收7825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5805%。全年净亏损11296亿元,同比扩大172%。

因Model 3“减配门”,特斯拉遭工信部约谈

3月初,有多位网友曝出,其购买的国产Model 3上搭载的控制硬件器并非清单上的“HW30”,而是“HW25”。3月5日,特斯拉官方回应称,此为“基于供应链状况”的调整。同时,其官方信息还表示:如果没有选装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使用HW25与HW30的Model 3车型在驾乘体验和使用安全上基本不存在区别。这一回应引起了车主及广大网友的极其不满。

3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针对特斯拉Model 3车型部分车辆违规装配HW25组件问题约谈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责令其按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即整改,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安全。

理想汽车将采用比亚迪动力电池产品

3月12日,工信部装备司发布了第330批新车申报公告。其中,理想汽车申请4款新产品,除三款车型采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外,其中一款车型搭载西安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而工商信息显示,西安众迪为比亚迪旗下全资子公司。

小鹏汽车在美获批自动驾驶路测

3月13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发布信息表示,小鹏汽车刚刚拿到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颁发的“以科研为目的”车辆进口许可(此类许可将允许非美国本土生产的车辆在美国进行上路测试),这意味着小鹏P7符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BP)对进口车辆的所有要求,相信很快就能看到国内生产的小鹏P7,在美国进行可上路的自动驾驶完整闭环路测。

力帆汽车2月产销均为零,5亿元订单全部来自摩托车

3月12日晚间,力帆汽车发布最新产销快报,2月乘用车产销量均为零。1-2月,力帆累计销售传统乘用车55辆,新能源车15辆,较上年分别下滑9947%和9674%。与汽车业务相比,力帆的摩托车业务有了起色。产销快报显示,力帆摩托车2月销量达到43569辆,同比增长10196%。力帆曾在2月对外表示,2月22日复工后共接到5亿元订单,不过全是摩托车。

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净亏损32亿元

3月22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净亏损扩大至2018年的34倍多约49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净亏损高达32亿元。恒大健康表示,亏损主要因为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目前还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

科技企业

优信:二手车业务经营遇到困难;优信拍被58同城以105亿美元收购

3月1日消息,由于新冠病毒影响,优信二手车在给部分员工的致信中表示,需从3月1日起停工待岗。不过,在此期间,优信二手车将按照各地政策支付员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并负担员工的基本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有媒体报道称,从今年2月15日开始优信员工在节后疫情期间面临薪水下调,短期降薪等调整,降薪从20%到40%不等,据了解,优信还下调了员工的公积金。对于员工的薪资调整,优信在相关回应中表示,这是为了应对冲击,度过难关准备。

3月24日,58同城以105亿美元收购了优信的B2B二手车网上拍卖业务优信拍。此次交易完成后,优信将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全国购”;58同城将基于二手车平台流量优势,融合优信拍的拍卖业务,打造二手车行业流通体系。对此,58同城CEO姚劲波表示,“向车商提供二手车拍卖服务,也是我们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未来我们会继续提升优信拍在B端市场的服务能力,不仅帮车商卖车,也帮他们通过线上拍卖收车,真正促进二手车行业的高效流通。”

哈啰出行:顺风车已上线303个城市,累计认证车主超1300万

3月4日,哈啰出行发布《哈啰顺风车城市复工出行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哈啰顺风车上线一年来在全国303个城市上线了服务,总发单乘客数4000余万;累计认证车主1300余万人;平台上所有顺风车行驶总里程数达67亿多公里。哈啰顺风车平台自3月4日起,将会上线杭州健康码,开启“车主绿码接单,乘客绿码发单”的前置审核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疫情防控关口前移,更大程度保障复工通勤安全,降低平台的疫情防控风险。

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助力UPS,开通全新北美运输线路

3月5日,图森未来宣布与UPS的无人驾驶运输服务合作增加至每周20次,并新开通一条连接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的运输线路。据了解,在每周20次的运输服务中,将有10次在这条新线路上进行,其他10次则仍将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图森市之间的原有线路上进行。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卡车为UPS节省了大约10%的油耗。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融资225亿美元

3月2日,Waymo宣布获得第一轮外部投资225亿美元。除母公司Alphabet,投资者还包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国际公司、美国汽车经销商连锁公司AutoNation、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理事会,以及其他三家大型投资公司:加州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知名风险投资企业安德森霍洛维茨,以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企业穆巴达拉投资公司。3月3日,Waymo发布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

矿区无人化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慧拓获超亿元A2轮融资

3月5日,矿区无人化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慧拓宣布,完成上亿元A2轮融资,由凯辉基金旗下汽车基金领投,山东省海创千峰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老股东方和资本和汉能创投跟投,汉能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悉,该笔融资主要用于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的产品化、平台化和系统化,推进“煤炭井下矿”无人化解决方案的落地,推进矿山无人化设备的量产交付。

滴滴上线跑腿业务;高级副总裁离职

滴滴于3月9日上线了“滴滴跑腿”业务。该项目由滴滴代驾团队负责,隶属滴滴普惠出行事业群。“滴滴跑腿”从立项到上线仅一周时间,目前代驾团队大半人员全力投入该业务。

据悉,滴滴跑腿业务目前只在成都、杭州两城市上线,第二批城市将在3月16日开放。目前,国内代购跑腿市场玩家较多,第一名是美团旗下的“跑腿代购”,此外还有饿了么母公司下独立品牌“蜂鸟跑腿”、京东旗下的“闪电送”、“达达”和苏宁的“秒达”。据了解,美团跑腿业务日单约几十万,顶峰时可达一百万单,属于美团到家事业群。

3月24日,滴滴出行发布全员信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同时公布了未来的三年目标。滴滴称,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总经理付军华由于个人原因,离开滴滴。目前,原副总经理刘西帝接手管理了ESE这一部门。据悉,全员信中还公布了滴滴未来三年的目标,该目标为“0188”:即做一家注重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Uber联合沃尔沃在旧金山正式重启自动驾驶测试

3月10日,Uber正式恢复在旧金山的自动驾驶路测工作。Uber表示,公司将把路测时间限制在“数周内”,同时Uber将完成代码库及基础设施的升级,并配置两辆沃尔沃XC90原型车,每辆测试车辆将在前排座椅处安排两名安全驾驶员。

宁德时代成立新能源科技新公司:布局智能微网一体化储充系统

3月11日,针对“宁德时代联合百城新能源成立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消息,宁德时代回应称,“合资公司是正式布局智能微网一体化储充系统。该系统是宁德时代研发的,集储能服务、充电服务和电动汽车检测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设备,解决传统充电站配电难、选址难、对电网存在冲击风险的问题,可以快速形成大功率超级快充网络。”

中国无人配送初创企业“新石器”获近2亿元融资,由理想汽车领投

3月11日,中国无人配送初创企业“新石器”宣布于近期完成一笔A+轮融资,融资规模近2亿元。该轮融资由李想的理想汽车领投,此外新投资人毅达资本加入,老股东云启资本和耀途资本追加投资。

资料显示,新石器是一家起步于无人配送的无人车公司。本轮融资完成后,李想的理想汽车扩大了持股比例,成为新石器继CEO余恩源之后第二大股东。此外,新石器在2020年还会有一笔新的融资。

雄狮科技获奇瑞汽车2亿元融资

3月19日消息,工商数据显示,3月18日,芜湖奇瑞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奇瑞汽车2亿元战略融资。奇瑞雄狮由雄狮智驾、雄狮智云、雄狮智赢、雄狮智造及雄狮智行五大业务板块组成,涵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出行服务等业务。

百度Apollo中标合肥5G车路协同示范线项目

3月24日,根据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百度中标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塘西河公园5G示范运行线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将建设中国首个大型5G车路协同示范线。这也是合肥市践行“交通强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国家政策,推动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标杆项目。

MAXIEYE获瑞立集团战略投资,明确Tier15产业链定位

3月24日,中国视觉感知智能驾驶系统产品供应商智驾科技MAXIEYE宣布完成新一轮产业投资,由中国商用车气制动系统企业瑞立集团战略投资。资料显示,MAXIEYE于2015年成立,上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资方同样具有产业背景,为上海盛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MAXIEYE的产品研发,并为前装项目的规模化量产交付提供资金储备。MAXIEYE CEO周圣砚透露,目前公司也正在进行地方政府债务性融资,以进一步补充现金流。

博泰获东风投资,或冲刺科创板

3月26日,博泰车联网获得东风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进行深度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几年中博泰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良好。本次投资东风是以战略投资人注资博泰,投资金额以及具体股比尚未透露。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物联网需要哪些技术支撑

物联网的范围很大,它是实现生活数字化的一个总称,在应用到各个行业时需要的技术支援有所不同。
如果非要说共同需要的技术支援的话:感测器技术,通讯技术,程式设计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能源技术(主要是感测器要用的电力,这还是感测器待改善的一个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哪些技术来支撑?

物联网是以电脑科学为基础,包括网路、电子、鞥射频、感应、无线、人工智慧、条码、云端计算、自动化、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及应用,它要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装置、家俱、货品等等)接入网路世界,让它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让我们可以通过软体系统 *** 纵himer、让himer鲜活起来。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物联网以及延伸的人工智慧必将为未来带来自便利的美好生活。
人类总是在追求自便利的美好生活,物联网很有前瞻性。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云端计算、物联网、人工智慧、生物技术。
目前物联网是新新事物,教学资源紧张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风险和机遇并存。
请相信机遇的东西确实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物联网目前就像初期的计算机专业一样,
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发展了,那时候你就落后,只能在前人后面捡菸头。
好好把握学习这个专业的机会,目前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等你毕业刚好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请特别关注:
1、智慧家居 2、智慧交通 3、智慧医疗 4、智慧电网 5、
智慧物流 6、智慧农业 7、智慧电力 8、智慧工业 9、质量追溯
相信选择这个新新行业有风险,但机会总是给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当然你可以选择传统保守的行业,那是另一种人生态度,开心就好!
一一一一
来自:广州溯源—物联网、云端计算、人工智慧---绿色未来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有哪些

物联网在不同领域需要技术不一样,以下就我的行业(工业领域)做大概分析。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主要用于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通过让死物(生产装置)联网,将各个部分的资讯孤岛连线(物料、仓储、生产、计划、订单等),将资料经过云端大资料分析呈现在手机端,使使用者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柔性生产!
其中涉及技术:
资料采集:嵌入式系统、PLC、RFID、各种感测器等等
资料分析:伺服器,后端程式设计师
资料呈现:APP/PC,前端程式设计师
总结:物联网+云端+大资料+移动互联
工业物联网生产执行系统了解更多可考虑我。

线上教育需要哪些网际网路技术支撑

网际网路技术与教育结合开发的线上教育平台是线上教育最需要的支撑点。
云朵课堂的线上教育系统让教育机构、教师更好的进行线上教育。

物联网技术有哪些?

从物联网的层次划分,列举物联网的技术:
感知层:包括感测器技术、RFID、近距离通讯技术、视讯分析与识别、智慧终端,等等;
网路层:包括有线与无线通讯技术、通讯工程、计算机通讯、TCP/IP等等;
应用层:主要是资料处理、各行各业的专属技术

物联网主要技术有哪些

终端接入技术
物联网终端的种类非常多,包括物联网闸道器、通讯模组以及大量的行业终端,其中尤以行业终端的种类最为丰富。从终端接入的角度来看,物联网闸道器、通讯模组和智慧终端是目前关注的重点。
物联网闸道器:它是连线感测网与通讯网路的关键装置,其主要功能有资料汇聚、资料传输、协议适配、节点管理等。物联网环境下,物联网闸道器是一个标准的网元装置,它一方面汇聚各种采用不同技术的异构感测网,将感测网的资料通过通讯网路远端传输;另一方面,物联网闸道器与远端运营平台对接,为使用者提供可管理、有保障的服务。
通讯模组:它是安装在终端内的独立元件,用来进行资讯的远距离传输,是终端进行资料通讯的独立功能块。通讯模组是物联网应用终端的基础。物联网的行业终端种类繁多,体积、处理能力、对外介面等各不相同,通讯模组将成为物联网智慧服务通道的统一承载体,嵌入各种行业终端,为各行各业提供物联网的智慧通道服务。
智慧终端:它满足了物联网的各类智慧化应用需求,具备一定资料处理能力的终端节点,除资料采集外,还具有一定运算、处理与执行能力。智慧终端与应用需求紧密相关,比如在电梯监控领域应用的智慧监控终端,除具备电梯执行引数采集功能外,还具备实时分析预警功能,智慧监控终端能在电梯执行过程中对电梯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在电梯故障发生前将警报资讯传送到远端管理员手中,起到远端智慧管理的作用。
平台服务技术
一个理想的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应当有一套共效能力平台,共同为各行各业提供通用的服务能力,如资料集中管理、通讯管理、基本能力呼叫(如定位等)、业务流程定制、装置维护服务等。
M2M平台:它是提供对终端进行管理和监控,并为行业应用系统提供行业应用资料转发等功能的中间平台。平台将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监测控制、终端私有协议适配、行业应用系统接入、行业应用私有协议适配、行业应用资料转发、应用生成环境、应用执行环境、业务运营管理等功能。M2M平台是为机器对机器通讯提供智慧管道的运营平台,能够控制终端合理使用网路,监控终端流量和分布预警,提供辅助快速定位故障,提供方便的终端远端维护 *** 作工具。
云服务平台:以云端计算技术为基础,搭建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为各种不同的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提供海量的计算和储存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料储存格式和资料处理及分析手段,大大简化应用的交付过程,降低交付成本。随着云端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将会使物联网呈现出多样化的资料采集端、无处不在的传输网路、智慧的后台处理的特征。

为什么物联网需要IP技术

将来,每一位网路使用者都独享一个类似于电话号码的标识。这个标识可以稳定且精准地区别各个使用者并直接对其进行定位。一般来讲,电脑、手机、路由器和网咖都是这个网路的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已拥有43亿个IP地址。这个看起来庞大的数字其实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随着网际网路协议第6版的生效,包括洗衣机、供暖系统、衣服、门窗,以及风力涡轮机、包装机械和电表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可获得属于自己的IP地址并实现彼此互联。

物联网突破技术有哪些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资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资讯科技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援新一代资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滴灌施肥系统设计都需要哪些技术支撑?

这个你是想自己研发了还是找人做啊 ?自己研发代价 很高,找托普物联网这样的方案商建设会省力不少。不过你也可以先去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家,然后再做决定的。

物联网感知技术有哪些

是的,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资讯感测装置,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线、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资讯,与网际网路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路。物联网有三项关键技术,1,感测器技术,2,RFID技术,3,嵌入式应用技术。所以各种感知技术应用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29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