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应用层安全威胁犹在 物联网应用层的安全威胁

IPv6应用层安全威胁犹在 物联网应用层的安全威胁,第1张

尽管IPv4中常见的攻击方式将在IPv6网络中失效,使来自网络层的一些安全攻击得以抑制,但采用IPv6并不意味着关紧了安全的大门,来自应用层的威胁将以新的方式出现。 总有人误认为“网络改成IPv6,安全问题就全面解决了”。诚然,IPv4中常见的一些攻击方式将在IPv6网络中失效,例如网络侦察、报头攻击、碎片攻击、假冒地址及蠕虫病毒等,但IPv6不仅不可能彻底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反而还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虽然与IPv4相比,IPv6在网络保密性、完整性方面做了更好的改进,在可控性和抗否认性方面有了新的保证,但目前多数网络攻击和威胁来自应用层而非网络层。因此,保护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只靠一两项技术并不能实现,还需配合多种手段,诸如认证体系、加密体系、密钥分发体系、可信计算体系等。

安全新问题如影随形

IPv6是新的协议,在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 针对IPv6的网管设备和网管软件都不太成熟。
IPv6的管理可借鉴IPv4。但对于一些网管技术,如SNMP(简单网络管理)等,不管是移植还是重建,其安全性都必须从本质上有所提高。由于目前针对IPv6的网管都不太成熟,因此缺乏对IPv6网络进行监测和管理的手段,对大范围的网络故障定位和性能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 IPv6中同样需要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网络过滤、防病毒网关等网络安全设备。
事实上,IPv6环境下的病毒已经出现。例如,有研究人员在IPv6中发现了一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遭受拒绝服务攻击。据悉,该漏洞存在于IPv6的type 0路由头(RH0)特征中。某些系统在处理IPv6 type 0路由头时存在拒绝服务漏洞。
● IPv6协议仍需在实践中完善。
IPv6组播功能仅仅规定了简单的认证功能,所以还难以实现严格的用户限制功能。移动IPv6(Mobile IPv6)也存在很多新的安全挑战,目前移动IPv6可能遭受的攻击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重放攻击以及信息窃取攻击。另外,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必须经过升级才可以支持IPv6地址,DHCPv6仍然处于研究、制订之中。
●向IPv6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洞。
目前安全人员已经发现从IPv4向 IPv6转移时出现的一些安全漏洞,例如黑客可以非法访问采用了IPv4和IPv6两种协议的LAN网络资源,攻击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双栈的IPv6主机建立由IPv6到IPv4的隧道,从而绕过防火墙对IPv4进行攻击。
IPv6协议在网络安全上的改进
● IP安全协议(IPSec)技术
IP安全协议(IPSec)是IPv4的一个可选扩展协议,而在IPv6中则是一个必备的组成部分。IPSec协议可以“无缝”地为IP提供安全特性,如提供访问控制、数据源的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密性保证,以及抗重播(Replay)攻击等。
IPSec通过三种不同的形式来保护通过公有或私有IP网络来传送的私有数据。
(1)验证:通过认证可以确定所接受的数据与所发送的数据是否一致,同时可以确定申请发送者在实际上是真实发送者,而不是伪装的。
(2)数据完整验证:通过验证保证数据从原发地到目的地的传送过程中没有任何不可检测的数据丢失与改变。
(3)保密:使相应的接收者能获取发送的真正内容,而无关的接收者无法获知数据的真正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IPSec能够防止多种攻击,但无法抵御Sniffer、DoS攻击、洪水(Flood)攻击和应用层攻击。IPSec作为一个网络层协议,只能负责其下层的网络安全,不能对其上层如Web、E-mail及FTP等应用的安全负责。
●灵活的扩展报头
一个完整的IPv6数据包包括多种扩展报头,例如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目的选项报头、路由报头、分段报头、身份认证报头、有效载荷安全封装报头、最终目的报头等。这些扩展报头不仅为IPv6扩展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比较IPv4和Ipv6的报头可以发现,IPv6报头采用基本报头+扩展报头链组成的形式,这种设计可以更方便地增添选项,以达到改善网络性能、增强安全性或添加新功能的目的。
IPv6基本报头被固定为40bit,使路由器可以加快对数据包的处理速度,网络转发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改善网络的整体吞吐量,使信息传输更加快速。
IPv6基本报头中去掉了IPv4报头中的部分字段,其中段偏移选项和填充字段被放到IPv6扩展报头中进行处理。
去掉报头校验(Header Checksum,中间路由器不再进行数据包校验)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大部分链路层已经对数据包进行了校验和纠错控制,链路层的可靠保证使得网络层不必再进行报头校验; 二是端到端的传输层协议也有校验功能以发现错包; 三是报头校验需随着TTL值的变化在每一跳重新进行计算,增加包传送的时延。
●地址分配与源地址检查
地址分配与源地址检查在IPv6的地址概念中,有了本地子网(Link-local)地址和本地网络(Site-local)地址的概念。从安全角度来说,这样的地址分配为网络管理员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方便。若某主机仅需要和一个子网内的其他主机建立联系,网络管理员可以只给该主机分配一个本地子网地址;若某服务器只为内部网用户提供访问服务,那么就可以只给这台服务器分配一个本地网络地址,而企业网外部的任何人都无法访问这些主机。
由于IPv6地址构造是可会聚的(aggregate-able)、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因此,IPv6接入路由器对用户进入时进行源地址检查,使得ISP可以验证其客户地址的合法性。
源路由检查出于安全性和多业务的考虑,允许核心路由器根据需要,开启反向路由检测功能,防止源路由篡改和攻击。
IPv6固有的对身份验证的支持,以及对数据完整性和数据机密性的支持和改进,使得IPv6增强了防止未授权访问的能力,更加适合于那些对敏感信息和资源有特别处理要求的应用。
通过端到端的安全保证,网络可以满足用户对安全性和移动性的要求。IPv6限制使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允许所有的网络节点使用全球惟一的地址进行通信。每当建立一个IPv6的连接,系统都会在两端主机上对数据包进行 IPSec封装,中间路由器对有IPSec扩展头的IPv6数据包进行透明传输。通过对通信端的验证和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使得敏感数据可以在IPv6 网络上安全地传递,因此,无需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部署ALG(应用层网关),就可保证端到端的网络透明性,有利于提高网络服务速度。
●域名系统DNS
基于IPv6的DNS系统作为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系统的基础,有助于抵御网上的身份伪装与偷窃。当采用可以提供认证和完整性安全特性的DNS安全扩展 (DNS Security Extensions)协议时,能进一步增强对DNS新的攻击方式的防护,例如网络钓鱼(Phishing)攻击、DNS中毒(DNS poisoning)攻击等,这些攻击会控制DNS服务器,将合法网站的IP地址篡改为假冒、恶意网站的IP地址。

网络安全威胁包括似的网络信息被窃听、重传、篡改、拒绝服务攻击,并导致网络行为否认、电子欺骗、非授权访问、传播病毒等问题。

1、窃听: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获得敏感信息,从而导致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听,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恶意攻击者往往以此为基础,再利用其它工具进行更具破坏性的攻击;

2、重传: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3、篡改: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

4、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5、行为否认:通讯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6 、电子欺骗 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来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

7、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 *** 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 *** 作等;

8、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如众所周知的CIH病毒、爱虫病毒、红色代码、尼姆达病毒、求职信、欢乐时光病毒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严重的可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

5g物联网新增的网络安全挑战有:跨境信息传输安全。

网络安全5G建立在前几代无线网络的基础上,目前正在与包含一些遗留漏洞的4G LTE网络集成,例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和SS7/Diameter 挑战。即使有额外的安全增强,这些漏洞也可能影响5G设备和网络。

含义

5G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不仅要解决人与人通信,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等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业务体验,更要解决人与物、物与物通信问题,满足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应用需求。最终,5G将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行业各领域,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百度百科-5G

物联网的日益普及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随着大量的物联网应用落地随之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风险。
提起物联网设备,我们就能想到智能化,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养殖等等,都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物联网设备也有一个极其引人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当一切都智能后,伴随的危机风险将更大。安全漏洞一旦遭受到恶意攻击,会引发严重问题,导致一系列设备都罢工宕机。
物联网安全与之紧密联系的就是物联网设备的支出和回报问题,这是个永恒的议题。
使用物联网设备带来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在无形中简化了很多业务以及人工成本,从采集数据到数据分析再到价值挖掘和提高运营效率,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风险,就是物联网的安全漏洞,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使用物联网设备都有一定的担忧,也造成了物联网应用落地化并没有特别快速的普及。
出现这种冷热交替化的情况原因就很简单了,企业一方面想要拥抱物联网,走上风口,另一方面就是新的东西出来,就总不是那么成熟,有一些时间需要走,物联网攻击事件也有爆出。其实只要有了安全意识,做长期的潜在回报准备,在物联网实施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该注重安全性,并将其作为规划布局中的关键任务之一。从初始阶段就在系统中加入安全设计,比在开发周期接近尾声时或者在漏洞已经出现或公开之后再采取措施,更加经济有效。
此外,物联网安全,挑战无处不在物联网的迅速增长和商用普及,导致物联网市场出现碎片化困局,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而定义物联网设备的标准和架构,要通过数十项持续、不同的举措来进行,企业自然会疲于应对眼前出现的挑战。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社会正在迈向一个万物互联、万象更新的智能时代。与之相伴相生的是,万物互联正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体将被接入万物互联的体系,未来甚至垃圾箱也可能会联网。

借由一个物联网设备,黑客攻击行为通过蝴蝶效应扩展到物联网更多节点,影响范围将被迅速放大。物联网环境下,个体间的联系越紧密,那么任何一个针对个体的网络攻击都有可能蔓延到更广的范围,攻击带来的损害程度也将远比对单独个人电脑端、移动端的攻击大得多,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维护正在成为一盘需要统筹全局的“大棋”。

相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显示,物联网正在加速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传统的网络攻击和风险正在向物联网和智能设备蔓延。

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录的安全漏洞中,联网智能设备安全漏洞多达2440个,同比增长1184%,每日活跃的受控物联网设备IP地址达27万个,涉及的设备类型主要有家用路由器、网络摄像头、会议系统等。来源:央广

1、TCP洪水攻击(SYN Flood)

TCP洪水攻击是当前最流行的DoS(拒绝服务攻击)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方式之一,这是一种利用TCP协议缺陷;

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常用假冒的IP或IP号段发来海量的请求连接的第一个握手包(SYN包),被攻击服务器回应第二个握手包(SYN+ACK包),因为对方是假冒IP,对方永远收不到包且不会回应第三个握手包。

导致被攻击服务器保持大量SYN_RECV状态的“半连接”,并且会重试默认5次回应第二个握手包,塞满TCP等待连接队列,资源耗尽(CPU满负荷或内存不足),让正常的业务请求连接不进来。

2、反射性攻击(DrDoS)

反射型的 DDoS 攻击是一种新的变种,与DoS、DDoS不同,该方式靠的是发送大量带有被害者IP地址的数据包给攻击主机,然后攻击主机对IP地址源做出大量回应,形成拒绝服务攻击。

黑客往往会选择那些响应包远大于请求包的服务来利用,这样才可以以较小的流量换取更大的流量,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放大效果,从而四两拨千斤。一般来说,可以被利用来做放大反射攻击的服务包括DNS服务、NTP服务、SSDP服务、Chargen服务、Memcached等。

3、CC攻击(>

>

4、直接僵尸网络攻击

僵尸网络就是我们俗称的“肉鸡”,现在“肉鸡”不再局限于传统PC,越来越多的智能物联网设备进入市场,且安全性远低于PC,这让攻击者更容易获得大量“肉鸡”;

也更容易直接发起僵尸网络攻击。根据僵尸网络的不同类型,攻击者可以使用它来执行各种不同的攻击,不仅仅是网站,还包括游戏服务器和任何其他服务。

5、DOS攻击利用一些服务器程序的bug、安全漏洞、和架构性缺陷攻击

然后通过构造畸形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因不能判断处理恶意请求而瘫痪,造成拒绝服务。以上就是墨者安全认为现阶段出现过的DDOS攻击种类,当然也有可能不是那么全面,DDOS攻击的种类复杂而且也不断的在衍变,目前的防御也是随着攻击方式再增强。

近日,外媒报道称,物联网安全公司Armis在蓝牙协议中发现了8个漏洞,这些漏洞将影响53亿设备——从Android、iOS、Windows以及Linux系统设备、到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物联网设备,无一幸免。

蓝牙耳机、键盘、智能家居设备,Bluetooth技术产品为大家生活提供了便利,让办公家居环境摆脱多种电缆缠绕的困扰。突如其来的安全隐患让蓝牙使用者不得不捏起一把汗。

Armis的安全研究人员通过发现的Android信息泄露漏洞、Android蓝牙网络封装协议服务中的远程执行代码漏洞等8个安全漏洞,设计了一个名为“BlueBorne”的攻击场景,攻击者完全可以控制用户的蓝牙设备。在“BlueBorne”攻击形式下,黑客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中间人”(MITM)连接,在无需与受害者进行任何交互的情况下,轻松获取设备关键数据和网络的访问权。

(图:外媒报道,蓝牙协议被曝存严重的安全漏洞)

更令人担忧的情况是,BlueBorne攻击可能会像今年5月爆发的WannaCry蠕虫勒索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对全球大型公司和组织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Armis实验室研究团队防护方法

他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并使用BlueBorne攻击顺利安装了勒索软件。从理论上讲,BlueBorne可以服务于任何恶意目的,例如网络间谍、数据窃取、勒索攻击,甚至利用物联网设备创建大型僵尸网络。

那么,蓝牙安全漏洞会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

以Android平台为例,在用户开启蓝牙功能并且没有打补丁的情况下,黑客就可以远程发起攻击,并不断尝试直至攻击成功,因为Android的蓝牙服务崩溃后,系统会自动重启该服务,用户感知不到。

黑客攻击成功后,能够获取非常高的权限,譬如:可控制摄像头、拍照、截屏、启动应用、唤醒手机;读取通信录、照片、文档;可控制手机键盘;可模拟用户点击;对用户网络相关服务有完整控制权限,可监控用户网络流量、可发起MITM攻击。

黑客可以利用该漏洞,在被攻击手机上下载恶意应用,然后模拟用户确认,进行安装。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建议

用户在不使用手机等设备时先暂时“关闭”蓝牙设置,可以有效抵御攻击风险;同时,Android、iOS等系统设备的用户,及时更新安全补丁,可以极大地防范漏洞风险。

如今,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器官,其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各位小伙伴们在使用手机及其配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2211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