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

5G 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第1张

5G 清风徐来,静待应用花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挑战的时代。

当下就国内而言,随着四张 5G 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运营商们纷纷扩大并加快了建网的规模与速度;手机厂商们也早已于今年年初相继推出了 5G 手机;与此同时,5G 的专利的战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日前,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 IPlytics 给出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 6 月 15 日,在全球 5G SEP 标准必要专利排名中,华为以 2160 个 5G SEP 的专利数排名第一,第二名的诺基亚 5G SEP 专利为 1516 个,第三名则是 ZTE 中兴公司,拥有 1424 个 SEP 专利。

由此,我们不禁畅想从基础运营商、手机厂商,到芯片厂商、应用开发商等都在加紧布局的 5G 到底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改变?事实上,不论媒体把 5G 捧得有多高,也不论业界有多少人并不看好 5G 的发展,最终,落地的应用才是检验 5G 实用性的唯一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应用才适合 5G 的大环境?如今 5G 的标准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其机遇又在何方?为了更好地帮助国内开发者深入了解物联网与下一代通信技术 5G 的应用,中国专业的 IT 社区 CSDN 发起并举办以“5G 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实践”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围绕 5G、物联网、智慧、应用、挑战等核心话题,邀请到了行业内顶尖的领军者、资深的技术专家、一线的开发者们共聚一堂,展开探讨 5G 的巨大潜能。

目前主办方公布了沙龙的详细日程并确认了会议的演讲嘉宾,详细内容如下:

5G 来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演讲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韦青,投身亚洲移动通信、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等领域二十余年,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他的工作足迹遍及中国、新加坡等地,尤其擅长于移动与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销售与市场管理工作。现任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负责将微软的产业愿景、创新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切身体会介绍给中国的行业伙伴与业界领导者。

在微软公司的十多年间,韦青曾先后担任过微软大中华区产品管理,产业平台与生态链建设,消费市场推广等领导岗位。在加入微软之前,韦青曾经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十年,历任移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与销售管理之职。

韦青还是一位热心、积极的科技布道者,他是《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一书的作者。该书以其多年的技术培训与公开演讲内容为蓝本,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分析以“云-物-大-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每一个个体应该以何种积极心态与行动来迎接社会巨大变革的挑战。

演讲议题

5G 来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议题介绍

从全球范围来看,5G 的概念来势汹汹。无论是政府、媒体、投资界、还是电讯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还有广大消费者,都在探讨 5G 和 5G 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和机会。

同时,人们也开始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建议大家不用头脑过热,要循序渐进的发展 5G 和整体下一代通讯技术的声音,那么从通讯与计算机技术而言,我们到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5G 到底能够在“现在”以及“未来”带给我们何种机遇与挑战?更重要的是,各个行业能够如何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与资源,以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些是本演讲希望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通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共同发展历程

下一代通讯技术——为什么 5G 还没商用,已经有人在研究 6G 了?

不同行业的不同机会

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听众受益

跟风永远智能是拾人牙慧,5G 作为名词的火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于与挑战全都是在 5G 这种通讯技术本身。通过本次交流,听众可以了解到任何一种新技术能够成功的背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以及如何从一个生态链的角度去理解一门新技术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生态链的发展机会。

物联网技术在 5G 中的机遇与挑战

演讲嘉宾

孙松林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教研中心主任

孙松林,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教研中心主任、IEEE 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高级会员、ACM 会员。2003 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智能信号处理、视频编码与通信,在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负责的留学研究生课程《通信综合实验》在 2016 年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是目前获评的唯一的实验类课程。

2014 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奖”。

2016 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项目。

2014 年、2015 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评审委员会专家。

演讲议题

物联网技术在 5G 中的机遇与挑战

议题介绍

1 概述:物联网技术现状、5G 现状

2 5G 关键技术概述

21 性能指标及其专有场景

22 目前进展和展望

3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特点

31 关键技术概述

32 NB-IoT 与 LoRa

33 目前进展和展望

4 5G 中物联网技术的机遇

41 专有场景

42 切片技术

43 边缘计算

5 5G中物联网技术的挑战

51 安全体系

52 终端设备

53 产业生态

6 总结

听众受益

了解到目前 5G 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最新进展,为物联网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了解到 5G 网络对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将有哪些新技术会解决物联网中的固有难题,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了解到 5G 网络的到来依然无法解决的物联网短板,为创业和技术攻关提供参考;

了解到物联网产业形态的特点,为创业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5G 时代下的智慧人居新高度

演讲嘉宾

肖江  金山云 AIoT 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

肖江,金山云 AIoT 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2009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微软 STB、华为 2012 实验室从事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

2018 年加入金山云任 AIoT 事业部 VP,拥有 10 年的互联网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在智能物联网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

演讲议题

5G 时代下的智慧人居新高度

议题介绍

智慧人居行业的现状和痛点;

5G 技术的特征与行业应用;

5G 技术在智慧人居行业的前景。

听众受益

通过讲座,听众将了解 5G 技术将为智慧人居行业带来新动能,将促使智慧人居行业走向新高度。

5G 与物联网

演讲嘉宾

朱怀松 爱立信中国研发部多天线高级专家

朱怀松,2004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硕士学位,现任爱立信中国研发部多天线高级专家。长期从事无线基站的开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天线信号处理和系统性能分析等,工作期间获得专利 100 余项。

刘阳 爱立信中国研发部主任系统工程师

刘阳,2003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任爱立信中国研发部主任系统工程师,从事无线接入网产品研发,经历了 3G、4G 到 5G 一系列基站产品,主要负责无线资源管理等算法的研究和产品化。

演讲议题

5G 与物联网

主题介绍

从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入手,讨论了各种应用对物联网的需求。

概述各种无线物联网的现状,介绍了蜂窝无线物联网的优势。

讨论 5G 标准如何有效解决物联网的需求。包括:

通过低功率广域蜂窝网络来处理大规模物联网的需求。详细介绍了低功率广域蜂窝网络如何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极大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

通过全新的 5G 标准——NR,来满足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物联网(URLLC)的需求。详细介绍 5G 网络如何让网络的时延达到 ms 级别。

“物联网”一词最初是由Peter T Lewis于1985年9月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黑人议员第十五届立法协会上的演讲中概念化,创造和出版的。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互联。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上Auto-ID公司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5年11月17日,世界信息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指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扩展资料

7月9日,“十年之约物联网 中国行”媒体团来到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新生与媒体深入对谈对物联网发展的认识。

物联网发展在国内处于“萌芽期”,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将迎来物联网的“发展爆发期”。“过去大家定义物联网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而随之时代的发展,对物联网的理解也随之延伸。

现如今,物联网不仅提供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的连接、数据获取,同时,利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流动,利用大数据、AI赋予智能。” 张新生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物联网

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类正在迈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5G、IoT、云计算、人工智能成为 社会 关注的对象,数字经济成为政策宣传的重点,各种概念和解释产生,使得当下有很多话题可以讨论。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不同行业发展数据智能的潜力有何不同?

企业如何高效进行物联网应用开发?

企业对云平台的使用体验如何

对于类似问题,阿里云IoT、ICA联盟一直希望与行业人士进行对话。上周,ICA联盟物联网万亿生态伙伴聚合沙龙在杭州举办,活动以“粘合行业碎片,共创IoT基石”为主题,以阿里云IoT云产品为话题,吸引近200名行业人士到场交流。

4位嘉宾依次上台分享

物联网需要化繁为简

物联网产业链很长,覆盖了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层次。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让商业 社会 变得更加复杂。

首先,物联网让产品变得复杂。增加了传感器、模块等部件,需要进行更多的开发管理。

其次,物联网让需求变得复杂。企业从生产产品变成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就是这两个变化,让产业体会到很多新的发展痛点。

1 物联网开发过程链路极长,从获客到交付典型过程常常要经历十几个环节。

2 将软件研发、硬件研发、嵌入式研发,云产品的购买,施工/安装/维修费用计算在内,物联网开发成本极高。

3 调查表示目前78%的用户需求为定制化需求,65%的物联网软件需要定制化开发,这导致软件复用性较低。

4 设备联网、用户交互产生海量数据,众多场景亟需数据实时分析、可视化的能力,提升使用效率及用户体验。

新的形势促进了变化的发生,计算力的进步预示着满足更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强的灵活性。

物联网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中地位,也从当年行业所关注的“要不要上云”,随着企业自身数据资源日渐丰富,应用数据意愿的显著增强,过渡到了“如何高效地上云”。

物联网云平台,由此更直接地承担起IoT产业“基础设施”的角色,为物联网项目的规模化落地减负降压。

阿里云IoT 产品结构

阿里云 IoT 资深产品专家JASON CHEN从各个原子化产品角度,描绘了阿里云IoT的全局样貌。包含物联网 *** 作系统AliOS Things、边缘计算Link Edge、网络管理平台Link WAN、开发平台IoT Studio、物联网设备接入与管理、物联网数据分析、物联网市场Link Market、物联网安全Link Security等功能在内,展现阿里云为各类IoT场景和行业开发者赋能的能力。

将各个基础产品分别阐述,体现出阿里云IoT强化基础设施角色,希望阿里云的产品技术变成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一部分的心态。再次印证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3月阿里云峰会上所提出的“被集成”口号,阿里云的重要转变已经发生。

以下,我们就将重新认识阿里云IoT云产品。

物模型

阿里云 IoT 技术运营专家薛圆在交流中表示,ICA联盟推出物模型,定义物联网设备模型与属性。通过对任意物联网设备建模,合作伙伴共创设备数据标准模型,确保数据标准的准确性、合理性,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互懂。

类似将拼图碎片整理成更完整的拼图模块,物模型将实现碎片数据结构化、差异模型统一化、烟囱场景联动化、软硬一体标准化的目标,帮助用户缩短开发时间、标准化开发工具。

物联网数据分析

在任何商业活动中,数据都是一种资本,数据分析是可以产生创新收益的手段。

阿里云 IoT 高级产品经理腾春艳在对物联网数据分析产品介绍时表示,阿里云为物联网开发者提供数据分析服务,覆盖了数据存储、清洗、分析及可视化等环节,有效降低数据分析门槛,助力物联网开发。

在空间数据可视化方面,阿里云IoT提供二维、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功能,致力用数据连接真实世界。比如对智能停车场的车场现状、排队数据、收入进行分析;比如定义电子围栏,当物品超出围栏范围时,配置报警;比如在物流追踪、设备管理等物联网低频定位场景下,展示设备轨迹;比如在三维空间可视化需求下,基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构建监控、展示、控制为重点的BIM可视化系统,实现园区、建筑、楼层、房间、设备的逐级可视化。

图:阿里云IoT数据分析产品架构

IoT Studio 物联网应用开发

如前文所述,物联网产业的痛点很多都落在了开发上。阿里云 IoT 产品专家曲文政在演讲中再次阐明IoT Studio作为物联网开发者生产力工具的产品定位与功能。

1 一站式完成云端SaaS 搭建 :用户可以通过IoT Studio轻松搭建出简单IoT SaaS系统,或构建出部分功能集成在原有的SaaS系统中

2 可视化搭建,降低定制化成本 :通过可视化搭建、服务编排的方式让一般嵌入式开发者经过简单培训也可以快速搭建出各种物联网应用;

3 提供AI 等高阶能力: 将高阶能力输出给开发者,增加营收,扩展业务边界;

4 后续提供更多解决方案模版: 通过模版的方式给用户提供即刻可用的IoT SaaS解决方案(包含硬件、嵌入式代码、页面/APP、服务)。

整体而言,IoT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向上承接业务需求帮助用户快速搭建SaaS,向下汇聚能力将阿里体系的能力更快更好地输出给用户,是阿里云IoT产品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图:IoT Studio 产品架构

结语

在 汽车 行业,定制化需求增多,产品的敏捷规划、全生命周期运维是厂商的关注焦点;在零售行业,企业追求着精准化营销的目标;在农业,看天吃饭需要向精准化种植转变……

未来的各行各业,在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之时,都希望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

在这样的产业愿景之中,阿里云IoT将继续践行技术和商业基础设施的角色,覆盖物联网云管边端开发环节,提供满足各类开发者需要的基础产品,助力合作伙伴创新模式,发展商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175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