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肌肉投手”德斯蒙德贝恩有多厉害?

“霸王龙肌肉投手”德斯蒙德贝恩有多厉害?,第1张

身体素质超强的戴斯蒙德贝恩,在去年NBA选秀中,直到30号顺位才被凯尔特人选中,随即被交易到灰熊队,这位来自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的新秀,在大四赛季场均可以得到167分63篮板和39助攻,并入选了大十二联盟最佳一阵,贝恩被球迷誉为是“霸王龙肌肉投手”,从这可以看出这家伙身体素质炸裂,投篮精准。

事实上,在他的选秀报告中也是这么写的,身体强壮,力量出众,射术精良,那么这么一位优秀的球员为何会掉落到末尾呢?首先,制约他的选秀排名的是他的臂展,身高198厘米的贝恩,臂展196厘米,臂展甚至还没有身高长,这成了他最大的劣势,另一个便是他的年龄,出生于1998年6月份的贝恩,在去年选秀时已经22岁了,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龄新秀,抛去这些客观因素,单看他的球场表现话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上个赛季出场的68场比赛中,场均223分钟的时间里,贝恩可以拿下92分31篮板和17助攻,入选最佳新秀二阵,对于一个末尾球球员来说,这样的表现无疑是可以让灰熊管理层信服的,灰熊的青年军今年强势崛起,赛季至今仅莫兰特、贾伦杰克逊、加上贝恩场均可以砍下91分,值得一提的是,贝恩拿下场均167分,在队内仅次于贾莫兰特的252分,绝对是灰熊队甚至是去年新秀中的一匹黑马。

在臂展与年龄双重劣势下,贝恩还能够取得如此漂亮的数据,可见贝恩的实力是多么强大,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贝恩是否会继续他的神奇表演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他的表现吧。

中国“入世”以后,外贸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成长,国际物流提到了重要的议程上。外贸要取得新的发展,增强我国外贸的竞争力,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其中包括国际物流的思维和理念。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在很热,但它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它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我国外贸商流与国际物流,需要在协调政策、相互促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它既是机遇,同时对我国外贸商流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处在迅速发展中的我国物流业,需要处理好与外贸的关系,协调、稳定地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我国外贸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使国际物流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概括地说,正确处理我国外贸与物流的关系,需要采取“协调政策、相互促进、稳步发展”的模式,并采取以下六项协调政策:
外贸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我国外贸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涉及我国外贸市场份额的扩大、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外贸进出口地理方向的合理布局等。物流业的跨部门和多环节以及服务业态和服务种类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外贸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其内在的可能和要求。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际物流,是指为实现外贸进出口的货物流动,从生产者到出口商、从出口商到进口商、从进口商到消费者(客户>的整个过程的系统设计和资源管理。外贸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物流经济活动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国际货运代理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因此,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大师们对产业组织有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产业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美国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张伯伦对产业内的竞争进行了研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贝恩对产业组织的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产业内的最佳资源分配状态是产业组织的目标。物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其产业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物流产业内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国的国际物流政策,需要促使我国物流产业与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相协调,促进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我国外贸出口的稳步增长。
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外贸是一种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资源整合。它们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同外贸的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现代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外贸在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下,我国的外贸市场将进一步获得健康发展的更大空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实现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在数量、质量空间上的协调。我国外贸物流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反映这种客观要求,促进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的协调发展和进步。
扩大外贸出口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经济时代全面过渡的发展新阶段,扩大外贸出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不仅是连接工业制成品出口生产活动和初级产品生产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连接出口产品销售及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外贸物流经济活动,需要有效地、把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高效地配送到生产企业,把所生产的各种出口产品输送到各个装运港或装运地,输往世界各地,使我国的国际物流能够真正成为扩大外贸出口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扩大外贸出口的新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国际物流政策,必须与扩大外贸出口协调发展,使我国的国际物流与外贸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与物流的资源整合相协调
现在,我国各级政府,根据“十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物流的战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大政方针,对发展本地区的物流产业进行了规划。应该说,对于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物流的热情和大动作是需要首肯的。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呈组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问题和关系。发展我国的外贸物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外贸物流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外贸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投入产出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定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我国外贸物流业现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如何确定,我国外贸物流的投入产出模型如何构造,各种变量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投入产出关系,这些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和数量关系,还有待我们去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据所掌握的资料考证,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贸物流经济模型。我国外贸物流的经济数量分析和参数估计,对我国外贸物流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微观上,我国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现在的重组,一般是建立在外贸物流发展的良好预期基础上的,还普遍缺乏对我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充分理性预期,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宏观数量分析的政策性指导。这种微观与宏观上的错位,很容易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我国外贸物流企业的战略重组,一定要有统一规划,要有在整合物流资源优势上的分析论证。对大型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要有全国外贸物流“一盘棋”的动态规划及决策,促进我国物流资源整合与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协调发展。
外贸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理论创新
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实践、理论与政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笔者认为,现代外贸物流的广泛实践,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机遇和基础。但至今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学说,都没有系统引入物流的理念和思维。我国对引入物流思维和理念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探索,将反过来作用和影响我国外贸极少流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一个符合我国外贸物流发展客观要求,适应我国外贸物流实践,具有创新性的外贸物流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的外贸物流实践、外贸物流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势必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现在中国外贸物流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外贸的物流理论及其体系应该说,还是处在一个探索、逐渐形成的过程之中。对于西方的现代物流理论和政策,既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盲目崇拜,而需要结合中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实际,建设性的去消化、吸收和发展。分析表明,中国外贸物流政策的制定,客观上要求其能够与中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要求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的外贸物流理论作为指导。
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相协调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产业的投入产出需要有一定的产业标准。物流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也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标准。物流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产业,其产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中国物流联合会,2000年编辑出版了统一“物流术语”的书籍《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国家标准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我国物流标准的制定,已经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物流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我国己经加入WT0、我国的物流发展与国际物流体系日益融合的客观实际,要广泛加强与国际物流界的交往和行业协作,充分发挥中国物流行业协会在物流标准制定及其与国际物流体系、标准相协调中的作用。
外贸发展与加快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协调
外贸的发展必须与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协调。加快发展外贸物流的方针,是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外贸物流资源的客观要求。外贸物流的关键,不是在于其存在本身,而是在于其理念及其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各种外贸物流资源形成最大化利润和竞争优势。发展外贸物流需要有外贸物流的人才。外贸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个外贸物流的高级人才,究竟应该掌握哪些东西,外经贸部需要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规格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外贸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以指导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使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加快发展我国的外贸相协调。

魔兽世界怀旧服游戏中,部落牛头人的领袖凯恩血蹄的位置是莫高雷这张地图的雷霆崖主城里,位于雷霆崖拍卖行那一层,也就是雷霆崖的第2层,坐标位置(421、274)。

故事背景(黑石之祸)

经历了天灾入侵的艾泽拉斯大陆满目疮痍,费伍德森林变成了一片死地,提瑞斯法林地游荡者那些早已死去却又一次站起的腐朽身躯,夜色镇终日浓雾弥漫,希利苏斯的沙漠中暗流涌动,洛丹伦王国覆灭,伊利丹背叛暗夜精灵被流放外域。

阿尔萨斯这个曾经的王子终于登上了冰封王座,成为了坐镇诺森德的新巫妖王,似乎战争暂时平息,因为战争部落和联盟达成的那些脆弱的协议似乎已经逐渐被人遗忘。

在杜隆塔尔的干旱土地上,由萨尔所领导的部落安营扎寨并继续扩充军队的规模,他们邀请同样憎恨联盟的原高等精灵游侠,现任被遗忘者领袖希尔瓦娜斯以及其麾下的被遗忘者加入到兽人、牛头人和巨魔的部落中来。

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马拉松长跑是为了报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传递信息只能靠两条腿或骑马。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一位2000多年前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气从马拉松镇跑到首都雅典报告喜讯,当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赶到雅典广场说完捷报之后,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1896年,在世界第一届奥运会上,他跑过的距离被作为一个长跑比赛项目列入运动会。
用驿站传递信息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从此通信也就开始了。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以骏马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的。在当时这已经很快了。
信鸽和信猴
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纪,罗马式邮局已经消失,修道院遍布欧洲。修道院之间的通信通过使用称为撀尥祭瓟的羊皮纸卷进行。第一个修道院在纸卷上写上他们的传言,送达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们的传言,从而使纸卷越来越长。例如,传送圣·维落尔修道院院长死讯的纸卷长达95米,宽025米。人们称之为修士邮局。
大清邮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主要的通邮站之一。经历了民营的信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不同阶段。他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近代中国邮政历史的缩影。
1878年(清光绪四年),烟台“华洋书信馆”在周村设立分馆,是为淄博地区大清邮政 机构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邮局开办。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邮局设立,附 设八陡、西冶街2处代办所,并设信柜5处,有村镇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庄信差2人 ,通莱芜、泰安信差4人。1904年,临淄西关广顺号、卫生堂药店设邮政代办处。翌年 ,桓台设三等邮局,张店、索镇设分局。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设在原张店街里东四街,为商家 代办,办理信件和汇兑业务。时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镇、张店等局隶属济南总局, 博山、临淄、金岭、淄河等局隶属青州总局。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邮局”改称“中华邮局”。邮局内部设邮务员、邮务佐、邮差、局役 四级。原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迁至南北街。
1919年1月,临淄中华邮局在临淄城建立,始为三等邮局,翌年10月升为二等邮局, 乡间设辛店、淄河店、孙娄店、西古城4处分柜。1920年8月设立桓台县邮局(三等局 )、张店邮局(三等局,后升为二等)、周村邮局(二等局)、博山邮局(二等局)。桓台 县邮局在北石桥、曹村扒头桥设信柜,属商家代办。
1921年,博山邮局增设村镇巡外邮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庄均设信柜。
1924年,张店中华邮局改为二等二级局,租用民房3间,经营汇票、保价信、平信。南 定亦设邮政局。
1926年,张店邮局迁至原张店二马路(今西一路),并增设包裹邮寄等业务。同时在福 胜里、卫固设置信箱,马尚、卫固分别设立邮寄代办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31年,辛店分柜升为辛店邮局。
1943年,铁山、卫固、石桥设邮政代办所,后改为邮务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45年,张店、南定均为二等乙级邮局。张店邮局配有局长1人,邮务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马尚亦设有邮政代办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华邮局”即被战时邮局接收。
…………………
直到今天的网络通讯,电子邮件。
最早的信封
在信封诞生之前,为了保守信件秘密,人们颇伤脑筋。古希腊人为了寄信,先把奴隶的头发剃净,在头皮上写信,等头发长好,再将信寄出。收信人把奴隶的头发剃光就可读到信的内容。公元前10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人以制好的粘土板作信纸,刻上信的内容,然后装进陶器烧好,收信人必须打破陶器才能得知信的内容。
中国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常见的书信是木牍。木牍一般长1尺约033米,故也叫尺牍。信封用木板制成,呈鲤鱼形,一底一盖夹在尺牍的外面,木板上刻上三道线槽,用绳子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木板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中国火漆传入欧洲后,封漆成为通信保密的法宝。1820年,英国书商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不少和女士热衷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人知道,于是设计了一批信封。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纸质商品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台糊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风行全球。
信封上的邮戳
如今,邮戳的主要用途是盖销邮票。然而邮戳却比邮票早问世400多年。15世纪30年代,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邮局首先使用了邮戳。当时只是在邮件上盖个小图章,注明收寄邮件的地名。此后又出现了邮资已付的邮戳,但都没有具体的日期。
1661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比绍普,为了检查和考核邮递员是否及时传递邮件,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日期的邮戳,从而使邮戳趋于完善,一直沿用至今。这枚邮戳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出世早179年。
1879年,中国清朝政府开办了大清邮局,使用的是八卦邮戳。八卦邮戳只表示地名,不表明日期。后来的邮戳上才逐渐加上年代日期的标记。不过,邮戳上的纪年比较特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采用公元纪年。
进入20世纪后,邮戳的种类不断增多,除了日戳外,还有邮资已付戳、纪念戳、免费军邮戳、旅游胜地纪念戳等10余种。
最早的一便士邮票
在比绍普发明带日期邮戳之前的1365年,法国巴黎市邮政局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因拒付邮费而积压的信件,受邮戳的启发,印行了一种特制的小纸片。纸片上没有图案,只印有字样。这种印有邮资已付戳记的小纸片,便是最早的邮票。
爱尔兰人詹姆斯·查默斯在1834年印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而实施是在1838年英国的邮政大臣罗兰·希尔爵士改革邮政之后。希尔规定全国邮资标准一律按半盎司收一便士,并发行了一便士的邮票。
在邮票上打孔
1847年,英国人亨利·亚瑟发明了第一台邮票分剪设备。最初,这台设备只能裁剪邮票。一年后,发明人对这种机器进行了改进,制造出能打一排小孔的穿孔机。1854年,第一枚齿孔邮票穿孔机诞生了。
信箱
1650年前后,巴黎已有邮局,负责与外省和外国的通信邮务,而巴黎市内的居民之间却无法进行通信联系。为此在1653年,法国人德维莱耶第一次把一些用来放信的箱子挂在主要街道拐角处的墙壁上作为信箱,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市内居住的居民只要把已付邮费的票据贴在信封上,就可以就近把信投入信箱,邮局的职员每日三次开箱收取。
1692年,巴黎共有6个这样的信箱,1723年有7个,1740年有12个,到了1780年已经增加到500多个。
明信片
1861年,美国的约翰·查尔顿在费城发明了明信片。之后,一个名叫哈里·李普曼的商人对明信片的设计加进了装饰,进行公开发行并申请了专利。预付邮资明信片不用再贴邮票。这种明信片是由奥地利维也纳伊施塔特军事学院的伊曼纽尔·赫尔曼首先发明的。1869年10月1日,预付邮资明信片首次在世界上发行,其表面为淡,上附一张面值2克莱泽的邮票。明信片可以对亲属、友人等表示问候、祝贺、抱歉等等,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至今还在大量使用,并且种类越来越多,装饰越来越具有艺术性,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如生日贺卡、学生贺卡、结婚贺卡等等。今天,明信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邮政的专用颜色
世界各国邮政的专用颜色是按照本国的传统和习惯设定的。如英国用红色,美国用灰色,中国用绿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49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曾讨论了邮政专用颜色问题,认为绿色象征了和平、青春和繁荣,所以作出决议,规定人民邮政采用绿色为专用色。
国际邮件是怎样邮递的
世界各地大小邮局约654000家,国际邮件每天达10亿份。世界邮政联盟169个会员国的数百万名邮务人员在为送信工作服务。那么国际邮件是如何传递的呢?例如一个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皮斯里弗工作的人,星期一写信给住在法国南部尼斯附近的朋友。邮差当天下午收集好邮件送到镇上的邮局。邮务人员把本地邮件跟寄往加拿大其他地方的邮件分开,又把国际邮件分为太平洋以西的和太平洋以东的两大类。晚上,邮件都装上货车运往160千米外的大草原城。第二天早上两类国际邮件装上货车又运往480千米外的省会埃德蒙顿,从埃德蒙顿邮局运往机场。在机场,西行邮件空运到温哥华,东行邮件运往多伦多。邮件到达多伦多后按目的地所属的国家分类,这个过程到星期四才完成。星期四晚上,国际班机从多伦多飞往巴黎,在星期五早上到达。
在巴黎,邮件由机械化系统处理。编码机根据邮区号码加上条码,指明信件最后由哪里派送。另一部机器按行政区把信件一一分类。信件沿输送带送往邮袋,邮袋再经货车、火车和飞机送到马赛和尼斯。尼斯的邮务人员把信件分类,星期六早晨把邮件运往邮局,由邮差送到他朋友的家。
全球快递服务
普通邮递服务不够迅速,因为邮务人员要处理数以亿计邮件,派送速度慢,邮件要数天甚至数星期才送达目的地。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地的公司都遇到迅速运送邮件的大难题,国际快递公司应运而生。商业机构派飞机前往世界各地,大多数可在24小时内到达。空运快递服务公司采用最新科技,预定货运班机和客机机位,以便随时选用最快捷的路线。大规模的快递公司以电脑储存世界各地班机升降的时间表,不少公司还自置飞机和直升机,所有快递公司都有专用车队,置备小货车和摩托车,逐户收取和派送邮件。
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1989年拥有飞机418架,平均每天处理邮件14万份。欧洲快递公司可在第二天把邮件送抵欧洲其他地区,欧洲以外的地方则在两天内送到。美国快递公司能在即日或翌日把邮件送到国内的目的地。
快递的邮件大多是信件或者小邮包,利用快递服务运送制成品的厂商也日渐增多。在70年代,快递业的总营业额每两三年增长一倍,1990年年总值约达40亿美元。
用火箭快递邮件
美国一家公司别出心裁地创造,它设备简单,比宇航火箭的造价低得多。它用火箭的d头舱传递邮件,载重量为10千克,火箭到达目的地上空后,火箭舱门自动开启,将邮件用降落伞射出,然后用无线电通知当地邮局来接收邮件。火箭穿过大气层航行,速度很快,从纽约到伦敦只需50分钟。这家公司现已正式接受邮政业务。
电子信使
电子信使是一种特定规格的信件,投入电子信箱后,信件就被自动拆开,通过光电器件逐字逐句地扫描,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这样,文字图像信息就通过传真机传到远方,而信件原稿能自动销毁。同时,收信函传真机就把接收到的电信号还原成光信号,用摄影方法,把发信人的手迹记录在标准信件上,自动封口,然后输出一封地址、姓名、信函内容与寄发信件一模一样的信函。无论相隔多远,电子信使只花几十秒钟就可完成整个传递过程。
1980年6月7日,第一封从伦敦通过卫星,在短暂的1分钟内跨越大西洋,到达加拿大的多伦多。当地邮局收到电子信后,以特快传递方式递交给了收信人。
到21世纪邮票将成珍品
到21世纪中叶,通信已不再需要任何邮票,现有的邮票都会变成珍稀之物。比利时一位邮政专家肯定地说,到2040年,即邮票诞生200周年大庆时,它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休进博物馆了。因为电脑化书信处理系统将取代邮政。写信时,在电脑打字机上打出初稿,在荧屏上修改,满意后只需把代号输入电脑,信件就会出现在收件人的终端电脑上。另外,随着先进电话系统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和世界各地的亲友通话,不必写信了。
莫尔斯拍发了第一封电报
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科学家和政府官员观看莫尔斯亲手 *** 纵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千米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电文是撋系鄞丛炝撕蔚鹊钠婕。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拍发的第一份正式的长途电报。
莫尔斯的发明揭开了人类通信史的崭新一页。人们第一次意识到:电报是有用的。在一切以电为人类服务的事业中,电报是最早的应用。
将用户电报机联入计算机网,用户坐在家中就可以进行资料和文献检索,从电报机上收到文献资料,而无需跑图书馆。记者可以在用户电报机前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报社发稿,商人可以用它来洽谈生意。用户电报在国外已使用非常广泛。
早期的电话机
因为电话的发话端和收话端的结构完全一样,因此在电话机发明的初期,电话机上只有一个筒子,连听带讲都用它。因为打电话的人在讲完话后得马上把话筒放到耳朵上去听对方说话,忙中出错,许多人就会闹出用耳朵说话或用嘴巴听话的笑话了。
现在的电话机
电话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当初那种样子了。现在的电话机,话筒由两部分组成,一端讲话,一端听话,非常方便。听话的一端装有受话器,讲话的一端装有送话器。
送话器是打电话时对着说话的部分,它已经不像电话机初期那样由金属薄片和电磁铁组成了,因为那样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通话距离一长就听不清楚了。现在的送话器主要由一个金属薄片和一个装有碳粒的小铁盒组成,称之为碳粒送话器。当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波推动着金属薄片来回振动,给碳粒以大小不等的压力,从而使电流随着话音的变化而变化。利用这个原理,送话器便将讲话声音的大小变化转换成了电流的大小变化,在导线上传输出去。
受话器是打电话时贴着耳朵的部分,结构和初期的电话机相似,仍由一个电磁铁和一个金属薄片组成。对方的声音通过送话器被转换成相应的电流,流经受话器的线圈,使金属薄片随之振动,形成了声音,从而双方通话的目的就达到了。
贝恩发明了传真机
1843年,英国的贝恩发明了最初的传真机。贝恩把金属板剪切成文字形状,放在绝缘板上,然后用几只金属爪在上面擦过,爪就与文字形金属部分或绝缘板部分相接触。贝恩在每只爪上接一根电线,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报收报机,收报机上装有铅笔。爪与金属文字部分接触或脱离时,这种变化像电报信号一样经电线传向收报机,于是收报机一端的铅笔就在纸上划线。这样,许多爪同时接触到金属文字时,通过电线把这种变化传向收报机,收报机的铅笔接触到纸上,纸便按照爪的压接速度移动,从而在纸上画出文字的形状。
无线电寻呼系统
当一个人需要与某个行踪不定的朋友通电话时,他可以打电话向寻呼台发出信号,寻呼台将其转换为无线信号在全市发出后,被寻呼的人随身携带的BP机就会发生撪绥嘟棓的声音,使被呼叫者可以知道是谁在呼叫他,并立即与呼叫者取得联系。
无线电寻呼系统的终端设备是收信机,也就是BP机,可以别在腰带上,或放在口袋里。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BP机可以做得越来越小。无线电寻呼系统一般是由邮电部门为广大的公众用户服务的寻呼系统,容量较大,结构大都采用单局多站制,即在一个广大的服务范围内建立一个寻呼中心局和若干个基地站,这些基地站都均匀地分散在服务区内,构成一个寻呼网络。每个基地站都受寻呼中心局的控制,在同一时刻发出同一信号。同时寻呼中心局与市内电话局有直接联系。这样,人们就可以用市内电话呼叫BP机用户,而BP机用户这时就能从离他最近的基地站发出的电波中收到呼叫信号。
手持移动电话
步谈机是以电池作电源的小型无线电话机,初期产品就可以背在身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成功的,供士兵在战斗中作短距离通信使用。大型无线电话则可安装在坦克、军用卡车及其他车辆上。战后,无线电话经过改良,移动通信机常在巡逻车、救护车、消防指挥车以及港湾消防船上使用。
移动无线电话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治安、航空、船舶、运输、工商企业、地方政府等部门不仅将移动电话作为通信手段,而且还把它作为管理的工具。在美国使用的移动无线电话中,90%是对讲电话机。使用对讲电话的双方,在指定频道上作单频或双频单工联系群呼,各个频段都有使用,近距离用甚高频或特高频,远的用中、短波或卫星微波传送。现已开发出选呼和以话音启动发送代替按键的准双工制;无中心共用信道网对此又作改进,不仅能拨号叫通,双频双工通话,而且充分利用频道空闲时间实行共用以节约频道。方法是指定频道作为互相联系,自选频道作为通话,用后自动复原。
电子计算机出现了
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前,曾有过机械式计算机。1642年,法国的帕斯卡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3年,德国的莱布尼兹发明了手摇计算机,并提出二进制运算法。英国的巴贝奇分别于1822年、1834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用穿孔卡来使计算过程自动化。1941年,德国的朱赛利用电磁继电器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程序控制的通用自动电式计算机栈冢承汀944年,美国的艾肯试制成最后一台机械式计算机Mark-1号机,它是全电子式计算机的前身。
计算机奠定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
计算机可以模拟并代替人脑的部分思维功能,扩大了人类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了资料存储和使用效率,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成为一场划时代的信息革命。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工业化社会过渡到信息化社会创造了条件。
梦幻般的多媒体技术
以前的个人电脑只能处理文字和数字,即单媒体。现在,个人电脑不仅能处理文字和数字,而且还能处理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这就是多媒体。多媒体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 *** 作环境。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电视、你只能在一旁欣赏,而在多媒体上,你可以从图形到颜色都予以修改,你可以参与其中,改变剧情,叫演员按照你的意思演出。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采用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可代替目前多种家用电器,因此将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多媒体能做什么?
多媒体技术使通信更加方便。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利用多媒体同亲友、客户通话。通话者之间不仅能闻其声、见其面而且还可以把图像保存下来。人们也不必分别购置电视机、录像机、个人电脑、电话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只需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把这些功能全部包含在内。它还具有声像图书馆的功能,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读到各种图、声、文并茂的电子杂志。多媒体技术也可使教学多样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更方便的科研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加直观形象,人们可利用它绘出更精美的图画,谱成更美妙的音乐。
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络(Internet)是一种把许多网络都连接在一起的国际性网络,是最高层次的骨干网络。在它下面连接地区性网络,地区性网络与广域网相连接,广域网连接局域网,局域网里连接着许多计算机。这样,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络有许多用途。利用它可向全球的互联网络用户发送电子邮件,发送开会通知或简报等,可召开分散于世界各地有关人员的电子会议,建立电子信箱。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新闻,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研究人员可以快速进行论文、报告和计算机源程序的交换。用户可以自由地、高速地检索出分布于不同网络上的信息。用户还可以从远处进行登录,使用连接于互联网络上的软件硬件资源,例如使用巨型计算机。通过远地登录还可以利用各种商用数据服务。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发布广告

电信战略转型30中三大方向是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

1、网络智能化方面:

中国电信将瞄准网络技术、网络质量、网络能力三个领先,打造4G、全光、物联网三张精品网。2017年至2019年,在云资源池广泛部署SDN,开展云网协同服务,建成全球最大的vIMS网络,引入vBRAS,并试点vEPC。

预期在2020年,50%的政企组网业务由SDN提供,实现40%的网络功能虚拟化,可自主研发SDN控制器和编排器。2025年左右,实现80%的网络功能虚拟化,规模提供随选网络服务,建成下一代运营系统。

2、业务生态化方面:

打造智能连接、智慧家庭、新型ICT应用、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五大生态圈,推进业务重构。

3、运营智慧化方面:

以智能IT系统为载体,打造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企业中台,把数据变成流淌在企业中的血液,构建市场和一线导向的一体化智慧运营体系。

扩展资料:

从2017年起,中国电信将按照转型30战略指引,重点推进以下举措:

1、坚持党建统领,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2、细化战略举措,加快推动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取得实效。

3、深化改革创新,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动力。加快组织变革,借鉴军改模式,条块结合,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

4、加快能力提升,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5、是强化落地执行,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电信详解转型30路径及服务举措

“经济增长放缓”“GDP增幅连续下降”“流量红利消失”……当下出现的一系列增长问题,折射出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
客户增长从曾经的爆发、遍地流量到如今的“枯竭”,都在宣告企业拼杀的战场从增量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 从原有的客户池中挖掘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才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有效路径。

特别是疫情之下,企业与客户之间原有的线下联系渠道和服务模式被阻断,业务开展受到极大影响,在我国经济中占大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表现尤为明显。咨询机构艾瑞预计,今年中小微企业的利润下滑比率将超过30%,增速出现负增长。

因此, 加快数字化转型,实行业务线上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

将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构建数字能力,无疑是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仅做数字化转型是远远不够的,人们的目光还需要投向更多的角度和领域,比如,从企业内部的组织、业务流程管理,到外部供应链、客户沟通和服务等,进行综合的布局。

那么, 企业增长的新动能在哪里?如何促进增长呢? 在9月10日腾讯全球生态大会上,腾讯企点组织了一场关于 “增长新动能”的对话 ,我们从几位大咖的观点中或可窥探一二。

崔强 (崔牛会创始人): 企业线上化不只是锦上添花,更解决了企业“生死问题”。 从粗放到精细,从单点到全域,数字化正赋予企业感知客户的神经系统,数字资产也正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去年年末的中国企业互联网 CEO 峰会上,崔强提出了“在线化将改变 To B 的下一个十年”。的确,随着2008年开始,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一切都在逐渐走向线上,包括人、组织、工具等等。2020年起,被认为是 To B 下一个十年的开端。

人的在线、工具的在线,正在让生产关系变得在线。在线化之后所带来的,就是由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和管理,数据基于5G、大数据、AI 等技术,被采集、实时传输、存储、分析,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推动企业向前。

梁宁 (《增长思维30讲》主理人):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增长都源于对客户的理解,并且能根据客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和服务,而后快速交付。

当不断触达客户,感知到客户的真实想法和诉求的时候,就能更好地服务客户了。

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客户,实现企业(组织)的成功?那就是要让方法和手段与组织特性相匹配,找到双方相处的正确姿势。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和应用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也就是说,一个应用(规则)的推广,是从老板层到高管到中层到普通员工的层层推进。

但自下而上的模式,也未尝不可。“ 一个新武器用到新战场,需要老战士主动磨合 。”

一位地产企业的区域销售员,通过自发地学习和运用销售系统,尝试如何打标签、建立销售漏斗,结合业务实践形成自己的方法,进而带动身边的同事乃至企业里更多人使用,促成了企业成功,也让个体得到了成功。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多赢的局面。

张晔 (腾讯云副总裁 腾讯企点总经理): 企业未来五到十年,持续增长的一个新动能会来自于:

运用服务营销一体化的理念,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 精准客户运营体系

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在整个客户旅程中提供个性化服务,发现并满足客户需求,以提升销售转化、复购增购,口碑传播,帮助企业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

获客越来越难,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这是整个行业的共识。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与留住一个老客户的成本相比,中间相差的数值说法不一,有的说是5倍,有的说是8倍。但不管怎样,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帮助客户、服务客户,是企业持续增长的不二选择。

比如腾讯企点所服务的这家平台型企业——滴滴出行,在服务客户时首先会考虑到的是云化的呼叫中心,腾讯企点在其技术里融入了 AI 的能力,在百万级以上量级地触达客户时,自动化、智能化就给企业降低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促进效率的提升。

而“客户运营”涉及将营销、销售与服务打通,用数字化构建出针对客户的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C2M、C2F 模式就很好地诠释了精细化运营所带来的成效。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下单,工厂再根据接收到的订单进行生产、发货,缩短营销和销售的服务链路,降低库存成本。

徐樱丹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市场副总裁): 增长的新动能来自于技术

技术赋能营销,可以通过全渠道的营销工具,打通各个触点上的营销规划;通过AI对潜客的洞察与服务,从第一次触达就建立服务与联系;通过提供个性化且一贯性的服务,为客户全生命周期,带来既个性化又一贯的品牌人设与感受。

5G、大数据、AI等技术对营销而言,拉近了品牌方与用户的距离,线上线下紧密连接。以前,客户的触达是通过 KOL、媒介推送,形成的是碎片化数据。 现在的客户触达,从第一次接触就建立了持续的服务和营销。

某省级广电公司,最初的服务模式是每个区域的客户由相应的工程师单点触达,包括续费、上门维护等。现在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形成了系统化全方位的服务,他们在系统里发布任务、建立社区电商,除了售卖广播有线电视的服务之外,还提供生活必需品(米面油等),从而构建了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力。这样的运营方式让工程师的活跃度提升了80%。

有数据显示,这家公司的一个工程师能带来32个电商导流,而他发出的活动传播效果能达47层。

可见,在技术驱动下,企业获得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增长动能。

夷萍 (贝恩全球合伙人):

增长动能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新客户的精准营销和触达;二是老客户精耕细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增值和服务,也就是做好客户运营。

在工业领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相对滞后,其经营模式多为经销商模式,通过经销商触达客户,而不是制造企业直接触达。因此,对这类企业来说,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就要构建一站式服务的能力,让产品、销售、客户、物流等环节形成相互连接的链条。

如上述几位专家所言,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考虑到市场开拓的进程,企业发力的重点将从增量市场转移到存量市场,客户运营才是企业增长的核心。

企业实行精细化运营并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才是保障客户体验和客户持续买单的动力。 而从首次触达客户到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全渠道,实时且精准地抓住客户的需求,实现运营的目标。

梁宁 (《增长思维30讲》主理人): 拥抱数字化,掌控信息,信息即权力。

数字化是市场上的新武器,这是每位企业领导者都必须做的事情。因为,数字化是为了产生信息,信息沉淀下来就可进行检索和量化。 每个人若想知道自己在企业的位置,先审视企业哪些信息经过自己。这就是“信息即权力”。

张晔 (腾讯云副总裁 腾讯企点总经理): 顶层设计,分步实施。

企业未来的五年到十年,持续增长的一个新动能,会来自于运用服务营销一体化和数字化的客户运营。

而实践与落地要分两步走:一,顶层统一设计,建立整个经营与运营体系;二,系统分布实施,阶段性成果展现,让决策层和业务部门有信心来持续投入。

徐樱丹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市场副总裁): 保持正确且 健康 的心态,积极拥抱技术红利。

技术一直在推动营销不断变革。但营销人要么认为技术是万能的,对其充满期待,面对实践遇到的困难,他们就彻底否定技术;要么因为自己不懂技术,而不愿尝试,踟蹰不前。

实际上,摆正心态,积极拥抱技术红利,与专业人士探讨,梳理组织与企业的业务流,借助工具,实现数字化,获得增长。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表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和动态的缩影,未来三到五年,企业应该经营好客户资产表,深度运营客户。在这个存量竞争时代,若企业还原地停留,其市场份额必将被蚕食。

在贝恩有一个理念叫“Future Back”(未来回溯),也就是“以终为始”。数字化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先定一个小目标,画出“未来五年,企业数字化的抱负”,以此作为未来的里程碑,从短期目标来判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并不断优化迭代。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帮助企业从端到端设计和打造客户资产表。

目标客户定位准确,工具与场景结合恰当,客户的深度运营,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但这一切只有全面在线化之后,才能与客户之间品牌和价值的持续传递,并且形成正向的循环,客户旅程应该是近似于螺旋上升的闭环。从增量走向存量,会让一批精于客户运营的企业脱颖而出,而 流量红利的消失和技术红利的崛起,也会给敢于在数字化投入的企业一次『跳跃龙门』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173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