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分析

保险行业分析,第1张

保险产品按照保险标的来分类,可以分为 财产保险 和 人身保险 两大类。
2017年保险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同比增长1816%。

从收入占比来看基本为3-7开。

截至2018年,国内共有保险集团12家、人寿保险公司96家、财产保险公司88家、再保险公司12家、资产管理公司24家。
再保险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对企业的技术和资本实力要求较高,“不是想做的可以做的”。

目前中国再保险市场由中再集团和7家外资再保险公司瓜分,各占据80%和20%的市场份额。中再集团的再保险客户涵盖境内65家财险直保公司和70家人身直保公司,客户覆盖率达93%。

2014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202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和最重要的新型保险市场,但2013年专业保险机构再保费收入仅1238亿元,占全球市场2%左右。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2013年全球前50名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2233亿美元。

2013年专业保险机构再保费收入1238亿元,占全球市场2%。预计2020年国内再保险市场规模3300亿元。
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 的指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应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费收入/总人口)

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横向对比,潜力巨大

- 死差: 比如保险定价的时候是按照1%的人有可能在70岁前死亡,而实际上只有08%的人死亡,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

-利差:比如 保险公司都假定每年投资收益能到25%,或者承诺给你25%,但是实际上收益35%,那多赚的就是保险公司自己的了。当然, 保险公司不能乱投资 ,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要求很高的,大部分保险公司还都是稳健投资为主,比如买楼,主要买商务楼,租金稳定,去搞地产开发就肯定不行了。

-费差: 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也把自己每年预算的一些经营陈本摊进去了,比如假设每年经营成本要几千万,但实际上没那么多,那省下来的也是保险公司赚的
费差益指的是实际费用率低于假设费用率所产生的盈余。费差益基本变化不大,且占比较小,主要的变量是死差益和利差益。

保险股的涨跌本质上是由死差益和利差益的预期差决定的。

由于保险公司可以“借”很长时间的钱,所以保险公司才是投资行业的大佬

保险行业的本质是“从广大民众手中募集资金,通过资本运作创造更多财富,同时当意外发生时为保险人提供资金与其他援助”。其本质是一种金融行为。
保险行业的核心能力:

1、控制风险(赔付风险+投资风险)

2、为风险合理定价
1、 银保渠道为什么占比发生变化?

银保渠道相对重要性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银保渠道相比代理人渠道成本较高,在保险业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型险企依靠规模优势,大力发展代理人队伍,践行“脱银”策略。如国寿和平安致力推动银保人力增长,两家险企2017年增员108万人。

而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历史上存在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现象,主要因为建设代理人队伍具有耗时费力投入大、见效慢等缺陷,银保渠道可以依托银行现成的网点,可迅速做大规模,险企自身亦可“轻装前行”。
2、 互联网保险发展情况?

根据公开信息,蚂蚁金服、腾讯、百度等相继通过设立、投资方式,在内地、香港等地控参股了5家保险公司或中介公司,还有约5家保险公司在筹备申请之中。

相对于传统保险企业,互联网企业可以聚焦场景化、碎片化领域,通过技术优势解决保险消费痛点。

互联网保险受制于保险消费者购买习惯、客户体验等因素,互联网保险在保险展业结构中占比还相对较低,未改变传统保险产品业务格局,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方向需要更贴近居民生活场景。

短期在投保、理赔、服务方面,不太依赖线下的将容易发展,否则还是已有保险巨头的天下。
3、保险销售提成,是否过高?

1)保险产品很多都是年限很长的,比如买个10年的保险,首年的20%相当于整个保单总金额2%,2%的销售费,一般能锁定10年以上的钱,这个成本真的不高!

2)保障类的保险,比标准化的理财产品要复杂。比如要给客户讲清楚保障范围、给客户安排体检啊、后续理赔服务啊什么的,业务员挺辛苦的其实,这个钱拿得没那么容易。
1、保险已经是个巨兽,而且潜力还很大。

每一个生活场景中,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着保险产品渗入的空间。

场景化的保险产品设计,未来是一项重要能力。
2、像银行、保险业一样,能把资源拿过来、汇聚起来,就是能力。

都可以无中生有,把别人的资源变为自己的资源。

大到国家或行业发展,中到企业创业、小到借钱买房,道理都是一样的。
3、产品切入点,要有一个理由。

保险业是“怕”、银行业是“利”、“安全”。
4、保险行业的大发展,背后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整体驱动。

带动人身险投入,人身险发展;带动汽车普及,财产险发展。
5、科技进步,对保险的产品设计、投保、理赔、投资都非常适用,保险行业面临巨大变革与机会。

互联网保险具有产品场景化、海量化、碎片化、低单价的特性,这些特点是传统保险公司架构下很难满足的。

“保险科技”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大数据、区块链、人脸识别、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正渗透到保险各个环节中。
图解保险业2017年:原保费收入366万亿 投资收益8300亿

2016年保险市场格局: 四大集团争霸,寿险异动,财险“一家独大”

保监会官网

为什么保险公司都非常有钱?

一图看懂保险产品分类

2017全国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大揭秘

我国保险业2017年发展状况及2018年一季报分析

马云首谈保险:保民太少 人人都有保险 未来才有确定性-2016

近几年保险市场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高赔付、低盈利”的趋势已直接影响到保险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保险行业的风险管控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2012年以前,保险行业主要依靠人工审核与经验判断潜在风险,即“传统风控阶段”。2012年-2017年,随着电子化、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保险行业进入了“数字风控阶段”,保险公司通过设置简单规则与事后稽查进行风险管控。而自从2018年以来,随着保险科技与保险行业的深度融合,保险行业开始进入“智能风控阶段”。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保险公司在用户投保前就能实现智能预警和多维核验。
那么保险公司是如何做到了解到那么多数据的呢,这主要有下面的几个渠道:
一、行业高危信息共享。不少保险公司是有信息互通渠道的,有诈骗记录或不良征信记录的人群只要被一家公司记录,那么其他公司就有同时记录的可能。
二、互联网行为。我们或许已经习惯在注册app或者网站时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实名认证也已经深入人心。但这样一来,我们在互联网中进行的每一项行为都直接跟本人挂上了钩。
三、保险风控公司。有需求就有买卖,从事保险风控的科技公司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从各种各样的渠道收集用户数据,然后打包卖给保险公司。自从2018年诞生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以来,从事保险风控的保险公司也越来愈多了。他们的工作,就是从各个渠道搜集用户数据,然后佐以专业算法,分析出风险较大的地区和人群。
在大数据分析下,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推出了更人性化、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这也吸引到了更多人的购买,为保险行业注入了活力。

一、保险科技的前景
(一)资本市场投资保险科技的势头
保险科技在世界各地都是一股日益增长的力量,2011-2018年对保险科技投资资金的增加趋势证明了这一点。下一阶段,预计投资资金将更具战略性,但力度不会减弱。保险科技既足够成熟,可以经历相当程度的并购(M&A),也足够年轻,以至于大量风险资本(VC)仍在流入多个新的初创企业,以应对庞大的保险行业的不同利基市场。
保险科技可以在保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应用,从产品开发、承保、平台分销到日常管理和索赔处理。
首先,保险科技在合同签订前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保险科技可以有助于提供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例如采取各种数字服务形式,帮助客户找到最佳或最便宜的保险产品,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他们的保单组合。保险产品还可以通过更好的数字基础设施(如在线自助门户或聊天机器人)以数字方式分发(如在线直接销售)。这些通常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组合。
其次,保险科技可以改进产品开发。最好的例子是嵌入智能合约的航班延误保险产品,它允许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有关航班延误的信息触发自动支付。还有一些新的基于用途的保险提供商提供临时临时保险,只有在客户实际使用保险财产时才提供保险,例如在灵活的时间段内提供汽车和旅行保险。这可以降低保险成本,并使保险计划更好地适应客户的需求。
第三,在合同签订后阶段,保险科技可以使理赔过程更加顺畅便捷,降低相关成本。例如:建立一个连接被保险人、车辆车间和保险公司的平台,协助与灾害相关的索赔审查;将患者与医生和保险公司联系起来。这些服务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而更顺畅的理赔流程是客户的关键目标。
二、保险科技的风险
尽管有上述潜在的好处,保险科技也存在风险。其中一些风险是使用技术带来的普遍常见问题,例如网络安全和个人数据保护。有些则更多是针对保险行业应用的风险。
(一)数据偏见与歧视
构建个人风险画像并进行区分,是保险业务模式的内在特征。即使投保书中的询问很全面,被保险人在法律上也有披露重大事实的义务,但保险公司仍然面临着许多对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有实质性影响的未知因素。
(二)人工智能数据和分析的准确性
数据一直是保险业务的命脉,数字时代使其对保险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对部署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保险科技初创公司和现有的保险公司需要获得大量数据,以便为人工智能的预期功能(如风险评估或欺诈检测)进行训练。依赖人工智能做出重要决策的潜在后果和风险是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都不应忽视的。

降低投保门槛、筑牢“防火墙”

对于数字人民币,有业内人士认为,数字人民币与保险的结合,将在安全性、强制性、便捷性、经济性等应用优势上为保险产品“添砖加瓦”,进一步降低投保门槛。

在安全方面,数字人民币以央行信用为担保,基本不存在倒闭、人民币无法取出的风险。在强制性方面,数字人民币具有法偿性,国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接受,否则即为违法。

在便捷性方面,数字人民币具有双离线支付的特点,无手机信号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只要装有数字人民币钱包,拿在一起碰一碰,就可以方便完成转账支付。而在经济性方面,数字人民币不像电子货币一样存在手续费问题。

“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很可能是零手续费或极低手续费,这将促进微小金额保险的大量出现。” 浙江永旗区块链 科技 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洪蜀宁认为,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将可能降低投保门槛,使得保险期限更加灵活,产生如按天、按小时甚至按秒计算的保险产品。

以车险为例,洪蜀宁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只有开车时才收取保费的模式。

多方受惠数字化转型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将在未来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站在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上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主管王言提出,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将被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对于保险业经营的价值也将被进一步释放。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将夯实我国数字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全球竞赛的竞争力。”王言表示,数字人民币可能为保险业金融机构带来创新的土壤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尤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

王言解释称,数字人民币把钱从根本上进行了数字化,也就是说人民币从发行、流通、存储、投资到跨境流动等所有环节都可以变成“数据”,这为金融 科技 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甚至物联网来链接和处理这些数据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王言认为,未来数字人民币可能将在支付以及投资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未来消费者在接收和支付人民币时,多了‘数字人民币’一种无现金选择。其次,要让消费者接受和支付时愿意选择数字人民币,可能需要包括央行、财政部以及国有企业等部门提供政策性便利或优惠。”

“数字人民币是一个导火索,全面应用必然对全行业的基础设施提出要求,保险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表示,如何更好地考虑结合数字人民币,融合数字人民币的数字网络特性,推出以数字人民币存储介质相关的财产保险为例的相关新业务,提前做好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相关战略规划是重中之重。

同时,刘峰也认为,数字人民币的背后是数字经济战略的集中体现,而传统的保险业在数字经济全面深化过程中必然也会加速其全面电子化、移动化、智能化。同时,数字人民币给保险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换代,还带来因新技术革新升级产生的技术要求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55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