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的前提是什么?

万物互联的前提是什么?,第1张

万物互联的前提,用户一旦移动后,传统的方案会导致 IP 地址变化,针对 IP 地址作安全策略的防火墙等主流安全设备,必须调整相应的安全策略,这给不同品牌的网络产品和安全产品联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证用户在移动后, IP 地址会相应变化,用户仍然享有同样的安全防护权限这是传统网络和安全同时需要亟待解决的艰难问题。
万物互联的前提,每一个设备和每一个用户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运行策略。万物网络的策略如何自动跟随保持不变除了无线漫游,企业中还存在其他方式的移动,比如员工从办公位跑到会议室里边开会,需要共享胶片和资源,相关的权限需要继续保持;员工从市场部门跑到研发部门后,共享技术资料和交流;员工从总部出差到分支希望一些重要的业务权限不变;公司搬家后希望即插即用,业务不中断等等。但从目前传统的网络现状看,很难做到或者说 IT 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进行网络配置调整,用户的体验也不够好。比如,某公司一部分员工搬家到新的办公大楼之后,预先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网段重划和配置调整以保证业务连续性,但不幸的是搬家后 IP 电话 / 打印机等必须的办公设备依旧长达近两周时间不能使用,对正常办公影响较大。
万物互联在另一方面带来了不同终端类型接入数量的爆炸式增长, 万物接入企业园区网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入园区网,比如监控摄像头,移动 POS 终端等;另外一种是通过物联网关接入,比如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物联网关路由器一侧使用 Ethernet 端口接园区网络,另一侧端口接各种现场控制总线。物联网终端接入园区网络之后,不同的终端之间以及园区网现有业务有不同的属性,需要进行安全隔离和 QOS 保证;同时对于大量直接接入园区网的物联网终端,配置管理工作量较大,如何实现简单运维,快速部署也是园区网需要考虑的课题

尺寸:134×115×27mm

运行环境:温度:-40-55℃;湿度:5%-95%

电源:DC 12V,配交流220V电源适配器

用户侧接口:4GE

防雷能力:电源口:6kv;网口:6kv

重量:05kg

散热方式:金属外壳,无风扇自然散热

EMC:Class B

典型功耗:5W

特点 GPON特性:遵循ITU G984系列标准;T-CONT的数量:8个;GEM Port的数量:32个

EPON特性:支持动态带宽分配(DBA)

宽带特性:每端口支持8个 VLAN, QinQ and stacking VLANs;系统支持1K MAC地址;支持8021p, PQ and WRR 流控和ACL

组播特性:IGMP proxy;IGMP V2&V3 snooping

路由特性:Virtual server和port trigger;DMZ和DDNS;支持NAT和NAPT

QOS:支持基于 VLAN, 8021p, and VLAN+8021p的流分类;每用户端口支持8个优先级队列

安全特性:支持MAC地址静态绑定;支持防御MAC/IP Spoofing,支持源MAC/IP过滤;支持防DOS攻击,支持防火墙功能,支持用户隔离

维护管理特性:支持OMCI和TR069远程管理,WEB本地管理;支持远程批量预部署功能;支持远程升级和远程监控

物联网网关组网方式和功能配置有以下:
1、丰富接口,满足组网、数据采集与传输需求,支持2个光纤口、7×LAN、1×WLAN、2×RS485、1×AC220V输入、3×AC220V输出、1×DC24V输出、1×DC12V输出。
2、支持WIFI(可选),5G/4G(可选),网口,光口等方式接入互联网,可多网同时在线,可实现4/5G转WiFi、网口转WiFi。
3、支持多种无线扩展方式,LoRa、ZigBee、蓝牙等;支持ZigBee(支持频段,24GHz全球免费频段)。
4、支持5G/4G/PPPoE/DHCP/静态地址等连接方式,有线无线互为备份,多网智能切换备份,多种工作模式选择。
5、超强的边缘计算计算能力,整合数据采集、处理、执行,实时分析,安全高效,实现灯管边缘策略,断网情况可继续执行灯控等命令;标准Linux系统支持用户二次开发。
6、可外接PLC载波ZigBee/LoRa等单灯集中器,实现非智慧杆路灯的单灯集中管理。
7、支持APN/VPDN数据安全传输;支持IPSec、L2TP、PPTP、OPEN等类型。
8、支持AP,STA,Repeater多种模式与系统云平台数据交互。
9、支持DHCP server,DHCP客户端,IP与MAC地址绑定,DDNS,NAT,DMZ主机,QoS,流量统计。
10、支持TCP/IP、UDP、MQTT、MODBUS、TFTP、>

  MQTT 协议 是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凭借简单易实现、支持 QoS、报文小等特点,占据了物联网协议的半壁江山。
  常用于 IOT 物联网和一些需要服务端主动通知客户端的场景。

1 导入依赖

2 创建 MqttHelper 辅助类,设置回调监听

3 连接 MQTT

  连接成功或失败,以及中途的连接掉线,会触发 OnMqttStatusChangeListener 回调

4 MQTT 连接状态监听

5 MQTT 收发消息监听

  onSubMessage 订阅的消息回调,因为存在订阅多个 topic 的情况,所以回调能知道是来自哪个 Topic 的消息;
  onPubMessage 发布的消息回调,用于确认发布的消息是否发送成功。

6 MQTT 订阅 Topic

  需要在 MQTT 连接成功后才能订阅 topic,否则订阅 Topic 不成功,收不到对应消息

7 MQTT 取消订阅 Topic

8 MQTT 发布消息

9 MQTT 断开连接

10 通知设置
  由于 MQTT 启动了一个 Service,而 Android 80 以上对于后台 Service 限制时长 5 秒;所以将 MqttService 绑定到 Notification 上成为了一个前台通知;通知的标题和内容显示可以在 stringsxml 中设置,对应属性如下:

  Android 80 及以上开启前台服务绑定到通知,80 以下默认不启用,可将 mqtt_foreground_notification_low_26 设为 true,将 80 以下设备也开启前台通知服务

  创建 MQTT 实例时需要传送参数 MqttOptions,下面将介绍下部分参数;

1 Topic
  MQTT 是一种发布/订阅的消息协议, 通过设定的主题 Topic,
发布者向 Topic 发送的 payload 负载消息会经过服务器, 转发到所有订阅
该 Topic 的订阅者
   通配符 : 假想移动端消息推送场景,有的系统消息是全体用户接收,有的消息是 Android 或 iOS 设备接收, 又或者是某些消息具体推送到用户,当然, 对应的多种类型消息可以通过多订阅几个对应的 Topic 解决,也可以使用通配符;
  通配符有两个, " + " 和 " # ", 与正斜杠 " / " 组合使用;加号只能表示一级Topic, 井号可以表示任意层级 Topic; 例如: 订阅 Topic为 " System/+ ", 发布者发布的 Topic 可以是 System、System/Android、System/iOS; 但是不能是 System/iOS/123, 而订阅的 Topic 如果是" System/# " 则可以收到;
   注意,只有订阅的 Topic 才可以使用 通配符, 发布和遗嘱的 Topic 不能包含通配符

2 ClientID
  发布者和订阅者都是属于客户端, 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之后,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消息必须是 Connect 消息,而 Connect 的消息载荷中必须包含 clientID 客户端唯一标识;
  如果两个客户端的 clientID 一样, 则服务端记录第一个客户端连接之后再收到第二个客户端连接请求,则会向一个客户端发送 Disconnect 报文断开连接, 并连接第二个客户端, 而如果此时设置了自动重连, 第一个客户端再次连接,服务端又断开与第二个的连接, 连上第一个客户端, 如此将导致两个客户端不断的被挤掉重连
  注意: clientID 使用的字符最好是 大小写字母和数字, 长度最好限制在[1, 23] 之间;

3 遗嘱消息
  可选参数, 客户端没有主动向服务端发起 disconnect 断开连接消息,然而服务端检测到和客户端之间的连接已断开, 此时服务端将该客户端设置的遗嘱消息发送出去
  应用场景: 客户端因网络等情况掉线之后, 可以及时通知到所有订阅该遗嘱 Topic 的客户端;
  遗嘱 Topic 中不能存在通配符

4 Session
  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建立的会话状态, 一般用于消息保存, 如果设置清除 Session,则每次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连接会创建一个新的会话,之前连接中的消息不能恢复,
  而设置不清除会话, 对应发布者发送的 qos 为 1和2 的消息,还未被订阅者接收确认,则需要保存在会话中, 以便订阅者下次连接可以恢复这些消息;
  注意: Session 存储的消息是保存在内容中的, 所以如果不是重要的消息,最好是设置清除 Session, 或者设置 qos = 0;

5 心跳包
  标识客户端传输一次控制报文到下一次传输之间允许的空闲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客户端没有其他任何报文发送,必须发送一个 PINGREQ 报文到服务器,而如果服务端在 15 倍心跳时间内没有收到客户端消息,则会主动断开客户端的连接,发送其遗嘱消息给所有订阅者。而服务端收到 PINGREQ 报文之后,立即返回 PINGRESP 报文给客户端
  心跳时间单位为秒,占用2个字节,最大 2^16 - 1 = 65535秒(18小时12分钟15秒),设置为 0 表示不使用心跳机制; 心跳时间一般设置为几分钟或几十秒即可,时间短点可以更快的发出遗嘱消息通知掉线,但是时间短会增加消息频率,影响服务端并发; 微信长连接为 300 秒,而三大运营商貌似也有个连接时间最小的为 5 分钟。

6 qos
  服务质量等级 qos 对应两部分,一是客户端到服务端发送的消息, 一是服务端到客户端订阅的消息; 从发布者到订阅者实际 qos 为两段路中 qos 最小的。
  qos 可选值 0(最多交付一次)、1(最少交付一次)、2(正好交付一次);
   qos = 0 :接收方不发送响应,发送方不进行重试;发送方只管发一次,不管是否发成功,也不管接收方是否成功接收,适用于不重要的数据传输;
   qos = 1 :确保消息至少有一次到达接收方,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消息,需要等待接收方返回应答消息,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之内没有收到应答,发送方继续下一次消息发送,直到收到应答消息,删除本地消息缓存,不再发送;所以接收方可能收到1-n次消息;适用于需要收到所有消息,客户端可以处理重复消息。
   qos = 2 :确保消息只一次到达接收方,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消息处理流程最复杂;
   Mqtt Qos 深度解读 MQTT协议QoS2 准确一次送达的实现

7 payload 负载消息
  字节流类型, 是 MQTT 通信传输的真实数据

8 保留消息
  发布消息时设置, 对应参数 retain, 服务端将保留对应 Topic 最新的一条消息记录; 保留消息的作用是每次客户端连接上线都会收到其 Topic 的最后一条保留消息, 所以可能存在网络不稳定,频繁掉线重连,每次重连重复收到保留消息;
   可以向对应的 Topic 发送一条 空消息,用于清除保留消息。

MQTT 服务搭建 Apache Apollo 服务器 搭建 MQTT 服务
Github 仓库
mqtt 协议

异构网络的融合和自治是物联网的最显著特征之一。由于应用需求和网络技术的多样性,在物联网的架构下将是多种网络同时共存的局面,包括用于感知信息在内的个域网、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这些性能特征各异的网络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无缝融合和自治管理,更加有效灵活地满足用户需求是物联网面临的重要技术挑战之一。
异构网络的融合和自治从技术上讲主要包括海量地址和数据的管理,接入机制的选择和异构资源的自治管理等方面。首先,在物联网中,由于物体数目巨大带来的海量地址空间的分配和管理、物体地址和标示之间的映射、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等成为异构网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由于各种网络性能特征各异,采用传统的单目标决策理论很难找到真正最优的接入选择方案。因此需要引入多目标决策理论,在有限资源和各用户要求的多个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点,达到多目标最优化目的。最后,由于物联网资源的异构性、网络的动态性等特点,资源的自治管理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以自组织为主要形式的信息传感层中,关键是自感知与自配置的核心协议,包括时间同步协议、分布式定位协议、拓扑控制协议、自组织路由协议和能量管理协议等。在接入/网络层中,为支持用户和节点的移动性,除了需要在同一网络内不同小区间的水平切换技术之外,还需要从一种网络到另一种网络的垂直切换技术。由于异构网络在数据速率、频谱、QoS等方面的差异性,垂直切换所需要的精确位置测定和快速切换机制将更加复杂。同时,在异构环境中,基于上下文感知技术,进行分布式频谱(带宽)的自感知动态分配也是资源管理的趋势之一。多无线电协作(MRC)是实现上述资源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它是指在单一节点配备多个独立的无线电系统,各无线电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入技术及不同信道。由于一个节点可以同时与不同的接入系统建立连接,也可以同一时刻与一个接入系统保持多个连接,因而有助于实现快速垂直切换和动态资源分配。
(1)数据融合和信息处理
物联网中的节点具有数目多、体积小、能量有限、数据海量等特点,因此从提高信息准确度和降低能耗角度出发,需要有效的数据融合和信息处理技术。这些技术渗透在物联网的各个层次中。在信息感知层,可以通过移动中继、节点分组轮流工作、选取代表性上报节点、压缩感知等机制达到节能目的,同时又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接入/网络层,主要是通过汇聚处理和各种路由控制协议来进行数据重组和融合,减少数据传输量;在应用服务层,则主要是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达到数据融合的目的;同时,根据用户和环境数据信息随时空变化的动态特性,对其进行基于多层次融合的上下文感知处理。
(2)服务搜索和发现
和传统的电信网、互联网服务模式相比,物联网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服务的主动性提供,因此需要更高级、更复杂的服务搜索和发现技术。目前的Web服务搜索和发现技术主要有直接搜索、集中架构式搜索和分布架构式搜索三大类。直接搜索是指使用者向服务提供者直接索要服务描述的副本;集中式架构搜索是指服务提供者在一个中心目录中注册服务、发布服务公告及引用,供使用者检索;分布架构式搜索是指在Web站点上存有对服务提供者提供点处的服务描述的引用,使用者通过指定检查Web站点来获得可用的Web服务。物联网服务的搜索和发现需要在以上技术基础上增加主动性环节,即根据用户需求,自动搜索、发现和组装合适的服务,并在动态变化的异构网络环境中实现服务的可靠传送和主动提供。
(3)安全可靠性保障
物联网中的安全可靠性保障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网络安全包括硬件平台、 *** 作系统、应用软件在内的系统安全和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则是指对信息的精确性、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保护。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由于节点的微型化和能量能力的受限化,在物联网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是算法计算强度和安全强度之间的权衡问题,即如何通过更简单的算法和更低能耗实现尽量强大的安全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25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