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是985吗

青岛大学是985吗,第1张

青岛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山东有3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山东211大学名单: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985大学名单: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青岛大学(Qingdao University)是由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的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最早的源头是创建于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后来成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另一源头是创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后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抗战胜利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了青岛医学专门学校,设置了医学院,后来成为青岛医学院。1993年,原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青岛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17日,本校有教职工39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475人、副教授896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66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30人。13名学者入选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位列全国高校第66位,15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65%。近5年博士后基金数量列全国21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5月17日,学校设有34个学院和医学部,招生本科专业7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5月17日,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3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项目、5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国家精品课程14门,国家一流课程6门;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8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朝鲜语

山东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轻化工程、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经融学、医学检验、绘画、医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数字媒体技术、护理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核心,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物理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组建的专业群、软件工程专业为核心,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组建的专业群、金融学专业为核心,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财政学专业、经济学专业、经济统计学专业组建的专业群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17日,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种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个。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和1个高峰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2个优势特色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眼科学,生理学(培育)

山东省重点学科:材料学,病原生物学,凝聚态物理,系统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纺织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5月17日,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8个。

馆藏资源

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青岛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38796万册,电子图书32788GB。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科学、政治、经济、中国文学、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工业技术类为主的藏书体系。其中文科藏书、纺织服装类藏书和日文原版书独具特色。收藏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丛书》等古代典籍,收藏了《中华大藏经》、《乾隆大藏经》和《大正大藏经》等宗教类书籍,有《域外汉籍珍本文库》、《韩国文献集成》、《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等一批东亚文化研究典籍。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77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发展各类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项目200余个。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2所,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合作项目9个。

2016年12月9日,青岛大学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设立的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青岛大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构建新世纪跨基因组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青岛港集团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

青岛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山东有3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山东211大学名单: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985大学名单: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青岛大学(Qingdao University)是由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的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最早的源头是创建于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后来成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另一源头是创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后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抗战胜利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了青岛医学专门学校,设置了医学院,后来成为青岛医学院。1993年,原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青岛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17日,本校有教职工39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475人、副教授896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66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30人。13名学者入选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位列全国高校第66位,15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65%。近5年博士后基金数量列全国21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5月17日,学校设有34个学院和医学部,招生本科专业7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5月17日,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3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项目、5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国家精品课程14门,国家一流课程6门;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8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朝鲜语

山东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轻化工程、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经融学、医学检验、绘画、医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数字媒体技术、护理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核心,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物理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组建的专业群、软件工程专业为核心,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组建的专业群、金融学专业为核心,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财政学专业、经济学专业、经济统计学专业组建的专业群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17日,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种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个。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和1个高峰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2个优势特色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眼科学,生理学(培育)

山东省重点学科:材料学,病原生物学,凝聚态物理,系统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纺织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5月17日,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8个。

馆藏资源

根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青岛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38796万册,电子图书32788GB。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科学、政治、经济、中国文学、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工业技术类为主的藏书体系。其中文科藏书、纺织服装类藏书和日文原版书独具特色。收藏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丛书》等古代典籍,收藏了《中华大藏经》、《乾隆大藏经》和《大正大藏经》等宗教类书籍,有《域外汉籍珍本文库》、《韩国文献集成》、《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等一批东亚文化研究典籍。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77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发展各类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项目200余个。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2所,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合作项目9个。

2016年12月9日,青岛大学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设立的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青岛大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构建新世纪跨基因组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青岛港集团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

关注这些令人心动的人才数字
◆1300万:各类紧缺人才
到 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 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
◆4200 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 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国有企业***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 例达到50%。
◆3900万:高技能人才
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
专家预测,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重心将加速向亚洲转移。 2020年亚洲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9%增加到52%。在亚洲,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并在未来10年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孕育无限的商机与时 机。目前,国内的经济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革,环保、物联网、投资等新的领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新的概念将会带来一些新的职场发展机遇。不过,房地 产、金融行业等以往强势的行业,在未来10年仍有许多新的职场机会。
两大传统行业可能诞生的新机会
房地产“职场新贵”:房地 产策划师
★可能性系数:8
中华英才网职场专家张桢宁预测,未来房地产人才将依然走俏。不过,房地产策划师将会异军突起。房地 产从2009年底近乎疯狂的巅峰逐渐转入常态,但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依然使之成为2010年最稳健发展的行业之一。其中,房地产策划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 色,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楼盘项目进行研究与策划工作,撰写和执行项目策划方案。因此,对于一个地产项目而言,策划团队的创意对项目的推进会起很大的作用。
国 际金融中心“职场新贵”:
投资分析师 ★可能性系数:9
注册会计师 ★可能性系数:8
众所周知,上海将发展成 为国际金融中心。据上海交大安泰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潘丽英教授介绍,金融发展的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会向经济深厚且社会设施先进的大城 市聚集。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之相关的高端人才必不可少,潘丽英指出,人才是决定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目前不缺资本,但极其缺乏高端 人才,因此有必要制定有竞争力的税制,促进人才的集聚。
张桢宁认为,随着新兴的期货市场不断升温,在未来几年内,投资分析师的缺口会不断加 大,而相对职业素养要求也较高。投资分析师要时刻面对市场上纵横交错的大量信息,并对证券市场不同层次的投资群体提供有价值的投资策略或建议。而注册会计 师一直是国内急缺的人才,尤其是被国际所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更是稀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当前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 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
三大概念可能带来的新职场机会
低碳、环保概念:
环境工程师、交易市场高端 人才
★可能性系数:8
交大马赛管理学院的教授王华指出,低碳、环保概念的推出对人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企业 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社会形象,国内一部分先进的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力、中石油等已经开始推出企业社会责任年报,这催生了一批与之相关的职 位;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的节约,势必会引入技术的革新,并催生一批新型的市场,比如碳交易市场。据介绍,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成为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CDM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碳交易市 场潜力巨大。但中国目前紧缺这方面的高端人才。
此外,随着宜居型社会的不断推进,环境工程逐渐成为房地产行业衍生的又一热门职业。其中,景 观设计师,园林设计师等都将成为今后颇具前景的行业。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
三 网合一概念:
3G工程师
★可能性系数:8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近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第六稿终于获得了国家三网融 合领导小组的认可,此举意味着争论已久的三网融合方案终于被敲定。根据领导小组的实施意见,该方案将在6月15日之前向各地征集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在6月 28日开始实施。此前争议已久的音视频节目播控权被确定为广电总局独家所有,同时广电总局下属单位有权开展有线互联网IP电话等业务。
近几 年,随着手机的普遍应用,我国移动通信的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都发生了飞跃。两年来各大运营商的3G服务纷纷上马,推动市场需求热度不断升温。鉴 于我国3G人才的培养相对较晚,人才门槛高,培养周期较长,造成了我国3G人才奇缺。从当前通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3G的普及和4G的前期研发都将为通信 技术人才的需求提供更大空间。
物联网概念:
供应链管理
★可能性系数:9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 出和近两年来的发展,物流行业逐渐成为就业市场的新一片“蓝海”。据初步统计,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而其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
许 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与此同时,世博会的举办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上海地区的贸易经济发展,许多国家都希望借助这一机会,推 动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那些掌握现代化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的需求有望成为2010 年以及未来人力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职位之一。
另有如下,你看看嘛,做个参考。
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将需要12类人才。(中欧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1、会计类 多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将成为热门人才。
2、法律类 目前我国各类律师奇缺,尤其房地产律师更会受欢迎。
3、电脑类 从事电脑软件、硬件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将走红,尤其是需要电脑程序设计师、网络管理专家。
4、环保类 工业卫生学者、生物学者将成为急需人才。
5、咨询服务类 咨询服务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因此,需要融经济、金融、统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通才。
6、保险类 具有保险专业并通晓其他专业知识的索赔估价员将成为热门人才。
7、老人医学类 从事老人医学专业人才将走俏。家庭医师、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将成为热门人才。
8、个人服务类 熟知护理学的家庭服务员需求量大增。
9、推销类 我国商业、金融业的繁荣需要一批熟悉业务、思想敏捷、善于公关的推销员,特别是需要从事证券及金融业等方面的业务代表,以及通讯设备的业务员。
10、公共关系类 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企业的形象设计问题。为此,公关行业必将成为极有前途的一个行业,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公关人才。
11、社会工作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医生、家庭或社会现象研究专家将成为热门人才。
12、中医类 特别是防病健身的传统人才。旅游业、旅游代理公司将大幅度增加。航空公司、出租公司、客轮公司、旅馆等需求一批知晓旅游及管理的人才。
我是填过志愿的人,问了很多人啊,但各有各的说辞。但个人认为,还是最重要看自己的兴趣,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肯奋斗,做个尖子,是行的。 像会计师呀,保险类啊,都很好啊,医生也不错,工作不愁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966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