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第1张

轨道供电,是铁路电气化的方法之一,常用于大众运输系统。第三轨在原有两轨路线侧边新增轨道带电,车辆则利用集电靴获得电力;电流经车轮和运行轨道回到发电厂。第四轨供电除了原有车轮支撑导引用轨道外,另外增设两条轨道各供应直流电正负两极,或者供应三相交流电,但不如第三轨式经济,故不常见。

"当他登上复兴号列车时,眼泪流了出来"

这是李志刚。2015年成渝高铁开通时,他是第一批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司机之一。含泪的“他”是他的父亲励国芳。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都是成渝铁路司机的家庭。一条弯弯曲曲的钢轨,成就了三代人的梦想。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开通。

成渝铁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运输方式的改变,不断拉近两地的时空距离,带动两地经济、人员往来的纽带加强,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核”引擎。

李志刚家族的三代人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

未来,以成渝为核心的185万平方公里土地、9600万人口,将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成渝高铁

历史性突破

从一周到13小时。

成渝地区修建铁路的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1903年,四川巡抚梁向清廷发表演说,建议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并修建一条从汉口经重庆到成都的铁路。

“四川天府奥曲,物产丰富,只是经营困难,货不能畅通”

正如西凉所说,四川盆地土地辽阔,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很难进入全国市场。当时,成都来的货物要销往川外,就要通过水路转运,沿途处处是障碍,要经过崎岖的山峡和汹涌的滩流。

但时局动荡,修建成渝铁路的日程一再推迟。半个世纪过去了,成渝地区没有铺设一根轨枕或一寸钢轨。

新中国成立时,落后的基础设施不仅是成渝地区的困境,也是整个西部地区的困境。当时铁路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而幅员辽阔的内陆铁路很少。尤其是西北和西南地区,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在西南地区交通不畅,经济发展急需的背景下,1950年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欣然批准了关于修建成渝铁路的请示报告,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批准“先拨两亿斤大米筑路”。

尽管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路料运输能力极其匮乏,但10万军民奋战两年,终于建成了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这条铁路西起成都,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大足、永川、江津、潼关驿站,东至重庆。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开通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一天,成都和重庆之间的旅行时间从一周缩短到了13个小时。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资料图。

成渝铁路建成后,运费大幅下降,物流更加顺畅。成都平原的米、茶,内江的糖,自贡的盐,荣昌的夏麻,永川的煤,重庆的钢,成千上万的西南产品大量运往华东、华北、中原。

据统计,成渝铁路开通后,四川近32万种工业品销售价格降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普遍上涨。

而成渝铁路后续的铁路线也改变了成渝地区的城市布局。过去,四川城镇沿河而建,集中在金沙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沿岸。铁路的开通带动了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如成渝线的资阳、内江、江津,成昆线的眉山、西昌、攀枝花,宝成线的绵阳、德阳、广元等。

▲上世纪80年代,成渝线简阳站客运工作人员为车上乘客倒水资料图。

通道加密

从铁路到“交通第四极”

70年来,成渝地区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蒸汽机车已被内燃机车和动车组取代,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从13小时缩短到1小时。

往返于成渝间的动车组随车机械师陈对列车提速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以前坐绿皮车回家要两个多小时,一周只能回去一次。现在交通很方便,有时候从骑完到回家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每次下班都能回家看看老婆孩子。”陈瑜说。

目前,连接成渝两地的铁路增至4条,其中3条为动车组运营,最高时速350公里,是早期成渝铁路的10倍以上。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数据显示,每天有近百趟列车运行在成都和重庆之间,日均客运量近9万人次。节假日即使车次再多,平均客座率也接近100%。

未来,铁路将继续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到2025年,成渝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将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所有20万人口以上城市,形成重庆和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同时,以一条铁路为起点,成渝双城经济圈构建了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为主体的多方位对外联系通道,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逐步形成。

公路方面,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高速公路里程已达8608公里,重庆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3841公里。目前,四川和重庆共有20条省际高速公路。根据《成渝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25年双城经济圈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以上。

水路方面,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码头重庆新生港开港运营,涪江双江航电枢纽、万州新田港二期开工建设,嘉陵江李泽航运枢纽加快建设。

空中,一批川渝世界级机场正在形成。成都双流机场2021年旅客吞吐量超4000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同期旅客吞吐量超3500万,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此外,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运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有序推进,万州机场、黔江机场加快建设。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中地位的提升,成渝地区在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被列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的中国交通第四极。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对成都影响比较大,对四川也有不小的影响,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影响是有,不过不是很大。

一,成都的城市影响力会有较大提升。 成依靠双流机场,已经坐实国内航空第四城的位置。规模更大的天府机场的建成,将进一步巩固成都的航空枢纽地位,甚至再有提升。机场其实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之一,随着国内总体实力的提升,未来国内、国际交流还会更加频繁。天府机场的修建,不仅是在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是为未来的城市竞争赢得了先机,影响力肯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影响成都城市布局。 天府机场选址成都龙泉山以东,是成都的城市触角第一次伸出成都平原以外。以天府机场为契机,龙泉山以东区域将逐步被开发出来。以天府机场空港新城为代表的城东区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延伸和产业布局的可供选择区域之一。可以说,天府机场的确立,给成都向东发展带来了可能的机会。

三,成都在四川内一城之大更加巩固。 从天府机场的建设,以及后面的成都东扩,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成都这个城市扩张的极大的野心。东进的建设,需要人口,需要资源。而这些方面,基本上需要面向四川才能解决。而四川的城市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成都肥而川蜀瘦,将根深蒂固。
四,四川陆上交通会有大规模调整。 天府机场建成以后,东进区域将是重点扶植区域。与成都相关联的公路、铁路,一定会向该地倾斜。如果不是坐飞机,四川其他地方的人出行成都,在一定程度还是有影响的。

不过对于整个西南来说,天府机场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对西南其他地方来说,天府机场就是一个单纯的机场,不必考虑其他因素。但是如果只作为机场,比如说云南贵州,基本上很难专门跑到成都来坐飞机的,只有重庆的客货流,或许会有稍许影响。

蚂蚁搬家:搬家行业老司机,懂搬家,懂生活,更懂你。
规划6条跑道,年均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三条跑道、6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02个机位的站坪、8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年均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计划于“十三五”期末建成。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两座机场的城市,成为面向欧洲、中东、中亚及东南亚的重要空中门户,对于成都建设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加紧建设,成都这张名片将更加靓丽,也必将为成都机场开辟更多航线创造更多机会,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空中通道,为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实现更好、更长的安全周期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近年来,成都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主动顺应全球经济格局演变,主动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主动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通过“大通道”“大平台”“大经贸”“大交流”,积极打造国家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关键词:机场

成都将成全国第三个

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核心提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计划于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其规模仅次于北京新机场,建成投用后将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二大机场。届时,成都将成为我国中西部第一个、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2017年,海南航空先后开通了两条成都直飞美国的重磅航线,目前海南航空已向中国民航局提出申请并公示,计划明年还将开通成都直飞芝加哥、特拉维夫两条国际航线。

“我们现在建设的是距离航站楼最近的西一跑道。”华西集团四川场道公司项目一组经理杨艺洋指着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一片正在忙碌作业的机械设备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首期工程建设“两纵一横”3条跑道,分别为西一、北一、东一跑道,其中等级最高的西一跑道长4200米。

2017年5月1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正式开工,意味着新机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再过两年,一座充满“人文、智慧、绿色”鲜明特色的国际机场就将崭新亮相。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民航“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其中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人文、智慧、绿色机场的目标建设,计划于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其规模仅次于北京新机场,建成投用后将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二大机场。同时,成都还将成为我国中西部第一个、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按照满足近期到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远期到2045年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71万架次的目标规划设计。其总体规划建设“四纵两横”6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约126万平方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

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成都更好建设国家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打开经济 社会 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举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成为成都对外开放、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门户枢纽,集聚优质资源的重要通道,以及经济 社会 发展的新动力源和重要支撑。

关键词:枢纽

中西部唯一进入全球客货运50强

国际航空枢纽作用显著增强

核心提示:成都将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遥相呼应,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成为我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成为国际客货西进东出、东进西出、西进西出我国大陆的重要中转站。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曹允春说,依托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成都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引领中西部地区发展,从内陆城市华丽转身变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2017年3月,成都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再次彰显成都建设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两年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后中国内地第三座拥有“一市两场”的城市,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从成都出发前往欧洲、非洲和中东,将比从“北上广”出发缩短2到3个小时,空中走廊区位优势会更加明显。成都将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遥相呼应,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成为我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成为国际客货西进东出、东进西出、西进西出我国大陆的重要中转站。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经济研究院副主任赵巍称,目前我国机场在全球航空枢纽的地位和贡献越来越大,2016年中国内地有7家机场进入全球客运50强,有6家机场进入全球货运50强,其中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双双进入全球客运和货运50强的城市。2020年,国内民用商业运输机场数量将达260个左右,北京新机场、成都新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建成投产,枢纽机场设施能力进一步提升,成都等国际航空枢纽作用显著增强,航空运输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将是未来中国除北上广之外最大国际化开放窗口。

依托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连通世界的国际铁路枢纽,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转运,构建立体式综合型国际化交通枢纽,不断增强对外互联互通功能,有力拓展成都对外发展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计划到2025年,建成航站楼608万平米、总机位245个的4F国际机场,预计年吞吐旅客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远期工程将建成航站楼总面积126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超大型机场。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16年5月27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计划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题主问机场建成后,将会对成都和整个西南地区产生哪些影响?应该这样说,天府国际机场不仅对于成都、对于四川、对于我国西南部乃至整个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都将成为我国中西部第一座、全国第五座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机场的建成使用,对推动成都、乃至四川省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版图,对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推动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将使成都成为中国内陆地区通往欧洲的“前哨”,将使越来越多的“成都制造”、“中国制造”通过航空路线进入全球产业链之中,成为‘空中丝绸之路’”,也将推动成都迅速成为中国第五城。
天府国际机场主要定位是承担国际航线任务,投入使用后,将使成都成为国际航班的中转站和枢纽,加上与机场连接的地铁、高铁、高速公路网络,也必将辐射带动西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和国际 旅游 ,对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的天府国际机场建成的话,那么成都将会成为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拥有两一个飞机场的大城市,那时候成都将成为面向欧洲、中东、中亚以及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对于把成都建设成国家级国际航空的枢纽站,融入“一带一路”,到时候它将会和长江经济带一起对经济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天府国际广场的建成对成都来说,肯定会促进成都经济的发展,到时候成都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比如仓储物流,对外加工贸易,金融以及一些,民航工业等相关的产业,也都会成为成都发展的主要产业,成都的经济肯定会大大的提升的。还有就是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如果天府国际机场建成的话,那么将会带动西南地区的发展,比如广西、贵州、云南等这些地方,到时候将会以成都为经济圈,整个的发展西南地区,也正好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口号,并且西南地区靠近中东以及东南亚,到时候以成都为门户,连接这些地方,所以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对成都和西南地区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国际影响力。在中国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目前只有上海北京成都。成都为什么要建第二国际机场?是因为双流国际机场客流量太多,经过扩能改造,提档升级,远远满足不了客人的需求,2017年,双流国际机场的客运吞吐量,4980万人次,满负荷运行,2018年,预计超过5000万人次,接近6000万人次。第二国际机场建成以,进出四川、成都的客人,会更加方便,国际影响力会更大。

第二,有利于成都的发展。成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是西南一个门户。成都的辐射面广,成都的发展战略,不断扩大,特别是成都最新的规划,一山连两翼,即龙泉山脉的两翼,向东扩展。天府国际机场正处在龙泉山脉的东侧,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潜力巨大。机场建成后,有利东部地区的发展。

第三,增强竞争力。有了成都的第二国际机场,在国际航线,国内航线竞争中,那将充分发挥机场的优势,再也不会出现,航线不够,机场紧张,业务繁忙的情况。不至于因为双流机场接待能力有限,流失许多客人的现象,有两个机场接待,没有不能满足的,相信在那个时候还会吸引周边的客人。新机场与城区连接,都在同步进行,下飞机坐地铁,直接进城;高速路,四面八方,条条通机场;高铁动车也同样如此。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对成都和周边的影响会很多,只会是好的影响。
成都地铁西博城站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对成都影响比较大,对四川也有不小的影响,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影响是有,不过不是很大。

一,成都的城市影响力会有较大提升。

成依靠双流机场,已经坐实国内航空第四城的位置。规模更大的天府机场的建成,将进一步巩固成都的航空枢纽地位,甚至再有提升。机场其实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之一,随着国内总体实力的提升,未来国内、国际交流还会更加频繁。天府机场的修建,不仅是在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是为未来的城市竞争赢得了先机,影响力肯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影响成都城市布局。

天府机场选址成都龙泉山以东,是成都的城市触角第一次伸出成都平原以外。以天府机场为契机,龙泉山以东区域将逐步被开发出来。以天府机场空港新城为代表的城东区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延伸和产业布局的可供选择区域之一。可以说,天府机场的确立,给成都向东发展带来了可能的机会。
三,成都在四川内一城之大更加巩固。

从天府机场的建设,以及后面的成都东扩,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成都这个城市扩张的极大的野心。东进的建设,需要人口,需要资源。而这些方面,基本上需要面向四川才能解决。而四川的城市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成都肥而川蜀瘦,将根深蒂固。
四,四川陆上交通会有大规模调整。

天府机场建成以后,东进区域将是重点扶植区域。与成都相关联的公路、铁路,一定会向该地倾斜。如果不是坐飞机,四川其他地方的人出行成都,在一定程度还是有影响的。
不过对于整个西南来说,天府机场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对西南其他地方来说,天府机场就是一个单纯的机场,不必考虑其他因素。但是如果只作为机场,比如说云南贵州,基本上很难专门跑到成都来坐飞机的,只有重庆的客货流,或许会有稍许影响。
正因为水路陆路的局限性,成都才向天空借空间,地域西南一隅,去哪里尤其是中东部都非常遥远,试想坐高铁到北京上海十个小时,广州十几个小时什么概念,更不用说坐之前的常规火车了。搞不懂1500万人口的成都航空吞吐量居然跟西安880万人口吞吐差不错,再建一个机场,不晓得是之前规划太不合理没法扩建还是因为领导认为成都人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像重庆一样多点实在少点吹嘘不好么?
最大的影响就是重庆被成都甩得更远了。

进一步增强成都的国际影响力,现有的双流机场离新城区太远,天府国际机场的建立也能进一步推动天府新区的发展。而对于西南地区很多还没有机场的城市来说,以后飞机出行在天府国际机场乘坐飞机比在双流机场大约节约一个小时的时间。

以内江为例,从内江出发坐高铁到成都东站,然后转2次地铁才能到双流机场,差不多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是自己驾车前往,需要的时间还要更长一些。也就是说从内江到成都去乘坐飞机需要提前半天时间。

等到天府国际机场修建好,可以从资中直接高铁到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

四川在大干,重庆在观看?

8月1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

按照规划,2019—2025 年,展望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建设重庆-贵阳-南宁-北部湾出海口,重庆-怀化-柳州-北部湾出海口、成都-泸州(宜宾)-百色-北部湾出海口 三条西部陆海主通道,形成重庆、成都、北部湾港、洋浦港 等主要陆海通道枢纽,形成纵贯我国西南地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中国内陆与沿海、东西双向的陆海贸易通道。

战略定位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 发挥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以全方位开放引领西部内陆、沿海、沿江、沿边高质量开发开放。通过通道建设密切西北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 纵贯我国西南地区,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等国际经济走廊的联系互动,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桥梁和纽带。

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 支持和促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带动东盟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协商共建发展通道,共享通道资源,提升互利互惠水平, 探索 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深化国际经贸关系,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 发挥交通支撑引领作用,以“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为指引,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创新“物流+贸易+产业”运行模式,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

三大主通道

按照规划,2019—2025 年,展望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重要枢纽:重庆、成都、北部湾港、洋浦港

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挥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

核心覆盖区:大西南

围绕主通道完善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密切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等,创新通道运行组织模式,提高通道整体效率和效益,有力支撑西南地区经济 社会 高质量发展。

辐射延展带:大西北

强化主通道与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衔接,联通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结合西北地区禀赋和特点,充分发挥铁路长距离运输优势,协调优化运输组织,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衔接,提升通道对西北地区的辐射联动作用,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

重点建设物流枢纽: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加强通道两端物流枢纽建设。在通道两端城市和港口,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保税港区等,按照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不同物流枢纽功能定位,有序推进物流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国际物流功能。

支持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提升国际物流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功能。提升港口服务 能力和铁海联运水平,完善广西北部湾港和海南洋浦港仓储、中转、 分拨等物流功能。

两端枢纽:重庆、成都、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

沿线枢纽:南宁、昆明、西安、贵阳、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湛江、遵义、柳州等。

边境口岸: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德宏(瑞丽)、红河(河口) 、西双版纳(磨憨)等。

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成都铁路局城厢铁路物流基地、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遂宁) 、云南腾俊国际陆港(昆明)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陕西国际航空物流港(西咸新区)、广西防城港市东湾物流园区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物流园等。

大型货运场站:重庆南彭贸易物流基地、成都天府国际空铁公多式联运物流港、西部(成都) 汽车 物流多式联运中心、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黔北(遵义)物流园、南宁玉洞交通物流中心、柳州西鹅铁路物流中心站等。

铁路物流基地:南宁沙井、贵阳改貌、昆明王家营西、西安新筑等。

建设一批运输干线重点项目

在铁路建设方面,将打造重庆、成都至北部湾出海口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实施一批干线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新建局部支线和联络线,畅通能力紧张“卡脖子”路段,形成东、中、西线合理分工、相互补充的铁路运输网络。中线着力提升通道能力,加快贵阳至南宁等新线建设;东线着力加快既有铁路改造提升,推进渝怀铁路增 建二线等项目建设;西线加强补齐通道短板,建设黄桶至百色等铁路项目。研究建设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

加快贵阳至南宁铁路、叙永至毕节铁路、渝怀铁路增建二线、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建设,改造升级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研究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重庆至贵阳铁路等项目。

同时,对接中南半岛铁路网,加快推进大理至瑞丽、玉溪至磨憨等铁路建设,实施湘桂线南宁—凭祥铁路扩能改造,扩大连接口岸铁路运输能力。

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 G69 待贯通路段、G75 渝黔和南宁至钦州段扩 能、G5615 墨江至临沧段、G85 待贯通路段等项目建设;升级 G93重庆至遂宁段等。

枢纽经济建设重点

规划还提出了培育枢纽经济。

打造高品质陆港经济区。 围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铁路物流设施功能,积极推进公路港建设,打造一批现代物流中心。完善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南宁等铁路口岸通关设施,拓展国际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强化口岸枢纽建设,推动保税监管场所等建设,促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加快发展航运经济。 强化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重庆港等航运和资源集聚功能,提升现代航运经济发展水平。依托广西北部湾港,积极推进临港工业、国际贸易发展。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洋浦航运交易所,研究建立洋浦港保税油供应中心,发展以保税船供油为特色的大宗商品贸易,培育修造船、油品加工与供应、特色产品加工和高端航运服务等产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长江及珠江—西江沿线临港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 强化重庆、成都、贵阳等临空经济示范区牵引带动作用,鼓励南宁、昆明等城市发展临空经济。依托航空货运网络,积极引进发展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发展壮大航空物流、专业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专业化分工和 社会 化协作,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

重点建设经济区

陆港经济区: 重庆高新区、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临空经济区: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南宁临空经济区、贵阳双龙航空港经济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广西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云南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

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初步建成,广西北部湾港和海南洋浦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 10 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 500 万、100 万标箱。

到 2025 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形成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陆路交通通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部湾深水港基本建成,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与广东湛江港协同发展;西部地区物流枢纽分工更加明确、设施更加完善,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基本建成,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 50 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 万、500 万标箱。

到 2035 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有。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天府国际机场投运后,国际航班将全部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运营。双流机场主要保留国内精品航线和港澳台地区航线,国航、川航、成都航空将实行两场运行,东航部分商务航线保留在双流机场,西藏航空则所有航线留在双流机场,其他航司全部转至天府国际机场运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928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