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保险行业

信息技术在保险行业,第1张

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影响,“保险科技”成了2017年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8月31日,由北京保险研究院主办,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东方国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风险变异—保险生态科技重构逻辑》大会在吉林珲春召开,新技术的应用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监管的挑战再度被关注。
于行业:科技变革正改变保险生态
在中保信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朱培标看来,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数据是保险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保险业务场景的复杂性和大数据的综合性,决定了保险业更需要站在科技的风口,主动去拥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而科技本身也正在推动风险的变异,科技正在引领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经济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巨变,这都必然促生新的风险场景,导致可管理的风险远远超过了传统保险的覆盖范围。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
朱培标表示,事实上,互联网以及虚拟世界的新秩序,已经催生了一批批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无人飞机、GIS、车联网、物联网等都在悄然改变行业的风险管理模式。基于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更多风险管理工具,也在不断涌现。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科技带来风险特征的变革正在改变保险生态,保险业是一个长链条的产业,有极为丰富的复杂业务场景,与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有着直接的关联与融合。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基于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更多风险管理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得科技在推动保险行业产业升级和融合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而产业的升级融合必然会带来保险的标的逐渐在发生风险特征的变异。”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认为,这一轮的新技术,主要是以信息科技为中心的引领的一些新工具,它对风险的改变跟以往不同。基因工程的深入研究,或许会导致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有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为 *** 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会逐渐弱化,而极端的风险在放大。也正因为如此,保险业未来可能不再是保险产品的单纯的供给方,而是场景化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集成商,这都给新科技的应用敞开了巨大的空间。也只有新科技才能将众多的元素联合在一起,降低行业的运营成本,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承载保险生态的健康运行。
2016年获批成立的华贵人寿拟任总经理薛向刚也谈到了科技发展对行业的影响。在他看来,中小保险公司跟大公司不太一样,在市场竞争当中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来。以科技作为引领,是中小保险公司今后做差异化竞争,和大公司进行竞争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小保险公司要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要出奇,而科技就是突破口。例如,互联网化、移动化的科技结合,使得产品有碎片化和碎片化需求;互联网化以后的特点是生活场景的东西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进行购买,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些贴近生活场景的产品。
于监管:渗透风险需要科技协助
在朱焙标看来,科技在推动保险生态变革,监管也不例外,无论可管风险的扩大,标的风险特征的变异,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等等,还是新科技应用本身的安全,保险生态变革始终不能够脱离金融服务的初衷,不能够挑战金融安全的底线,必须在监管的框架之下。“变化万千的保险生态运行在监管部门的可控规则内,没有新科技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监管科技,来参透风险,努力做到风险可发现、可预警、可处置。”
区块链的应用也被认为将为监管带来新的可能性。“区块链的应用,使运营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作为保险公司来说,我觉得很有危机感。我们现在在牌照这块还是受保护的,外部没有牌照的是没有办法进来的,但是随着去中介化和去中心化,这块越来越模糊,到底什么是保险的监管边界,什么是牌照应该有的,什么是没有牌照也可以做的,这块越来越模糊”薛向刚表示。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现在大家不怎么谈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可能已经深入人心,不需要再谈了。

这一年来,两个词汇最热火,一个是FinTech,另一个是TechFin。Fin(金融)和技术(Tech)不同的先后组合,就产生了两种业务模式。FinTech是用科技驱动金融,作的是金融行业,科技用来提升生产力。这是最热火的概念。而TechFin是不久前蚂蚁金服在描述自身定位时提出的概念,为金融企业提供科技支持。

InsurTech(保险科技)是从FinTech(金融科技)演化而来,初期InsurTech只是FinTech这个框架里的一小部分而已。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风投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市场,他们会发现FinTech很多的创新的成果可以用在InsurTech里面。近年来针对InsurTech的资金融资整体不断上升,整个融资额度增长比例大幅上升。

保险科技首先是科技,其次才是保险。 它以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科技等在内的科技为核心,围绕保险的方方面面进行表现,广泛运用于产品创新、保险营销和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等方面, 通过创建新的平台、运用新的技术服务保险消费者。
InsurTech能够提供新技术成本低的、高频度网络交易的、嵌入其它交易场景的、承保和理赔高度一体和自动化的新形态保险产品。目前是风险投资高度介入的新兴企业,并且往往是针对传统保险未能服务的市场。
通过移动应用、新技术的使用(如可穿戴设备)、远程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VR、智能投顾、精准计算系列等技术来促使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甚至形成基于信息系统集成的“主动式”保障。

InsurTech是借助科技手段深入到保险服务变革里,寿险领域更关注医疗、教育、健康、养老、幼儿、旅游等,财险领域更关注后汽车市场、物流运输、工程建筑、责任保证、农业、环保等。

以下是泰康在线的PPT分享:
作为一股持续的火热力量,科技朝着金融“肌体”的强势渗透正催发出前所未有的壮丽景观——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快速再造,全新金融业态与“肢体”加速架构,产品与服务迅疾迭代,金融科技喷薄而出。

然而,在撕破产业边界而引致金融重构与裂变的同时,创造性破坏所酿造的风险也在快速地积累与蔓延,从而倒逼金融监管不得不跟上变革的节拍,并敞开胸怀热情拥抱科技的牵引与改造。

“2020全球保险 科技 大会云峰会”于12月22日-24日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重构与崛起”为主题,聚焦保险 科技 的布局与变局、实践与 探索 、共生与融合,以期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中小险企 科技 力、激发 科技 创新动能。

本届大会由金融界、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采用线上云峰会、线下高峰会的形式举行。

在12月23日的云峰会上,人保金服副总裁、爱保 科技 董事长王俊发表了题为《 科技 赋能保险的实践与 探索 》的演讲,认为保险 科技 是推动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 赋能保险从“颠覆”到“赋能”到“融合”的现象愈加明显, 科技 与保险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

王俊表示,目前全球保险市场重心东移,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且增速显著,但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还只是全球水平的58%和75%,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根据瑞再研究院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中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巨大的保险市场已将为 科技 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来看,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更加迫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险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大挑战。王俊判断,保险 科技 是推动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 科技 进入大规模商用时代,保险与 科技 深度融合。近年来,IABCD(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为保险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 科技 驱动。

与此同时, 科技 赋能保险从“颠覆”到“赋能”到“融合”的现象愈加明显, 科技 与保险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对创新型 科技 企业来说,在保险应用的单一节点上,取得颠覆性的创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种缺乏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支持的创新却渐行渐远。所以,创新者们也意识到,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与保险企业深度合作,将 科技 与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融合,才是构建保险生态、赋能保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正确姿势,”王俊表示。

德勤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险企不能仅靠自身增长或内部创新实现收入增长,还需要通过与创新型初创公司合作,与保险 科技 型企业合作,与其他险企强强联手方能取胜。”无论是保险巨头、互联网巨头还是保险 科技 企业,这个市场足够大,各方只有秉承开放联合的态度,构建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商业模式,才能共同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之路,实现同创共赢。

王俊认为,保险 科技 创新已由单一节点创新向赋能保险全链条数字化转变。从销售、投保、精算、理赔、服务、投资各领域,保险公司还有很多难点、痛点,保险 科技 公司将大有所为。“从客户价值创造看,保险业产品和服务及运营方式还有许多不足,保险 科技 会从两端进行创新。一端是To b的保险价值链全链条 科技 赋能,一端是以客户为中心方向演讲,从To c向To f的综合解决方案过渡,即一个家庭账户下, 科技 支撑下的产、寿、健及综合保险服务提供。”

此外,王俊还分享了保险企业 科技 赋能的路径与做法,他以国际领先保险集团安联为例,表示安联是全球高质量发展转型成功企业的代表,在面对内外部形势变化时采取“大胆行动”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其已经形成全方面数字化、卓越的专业性、增长引擎、广纳英才、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五位一体的特点。

王俊表示,面对行业发展新趋势,国际领先保险企业都通过实施全面数字化, 科技 化战略,全方位、多领域、全链条、多举措进行转型升级,对内深耕专业,全面创新,对外客户驱动,打造生态。在人才、组织、技术内部支撑方面,企业应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具体做法体现为设置首席数字官职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整合数字相关业务;设立数字创新机构,建立外部技术合作,多渠道增加技术触点。此外,通过孵化、加速、投资外部联动,快速布局保险 科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877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