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智慧渔业,「优鱼」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水产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专注智慧渔业,「优鱼」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水产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第1张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市场,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水产品市场成交额达42582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520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39%,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水产品市场的集中度在逐步提升。

水产养殖业周期长、产业链长,涉及育苗、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零售等环节,同时与劳动力供给、农业政策密切关联。我国地大物博,水产养殖从地域来说也很分散,长期以来,设备落后,只能靠养殖户的经验判断“投了多少苗,现在有多少鱼,需要喂多少饲料”。

36氪了解到一家位于广州做智慧渔业的创业公司,优鱼(广州)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鱼”),在其基于大数据的水产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中,已经稳定可靠的实现了集信息互联、可视化监测、智能管控、全产业链服务于一体。产品涵盖水质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投喂及水处理系统,平台提供ERP记账系统、生产管理到交易商城、供应链金融、全程保险等。

据优鱼CEO林锦江介绍,团队早期从集装箱工厂化养殖项目开始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重新认识了水产养殖行业。对于这个行业的现状,林锦江给出了通俗的解释:互联网大厂为什么会养猪,而不养鱼?因为传感器,在岸上能用两三年,在水里面可能一两个月就挂了,而且完全找不出原因。水里面养了多少鱼不能数,只能靠老养殖户的经验判断,价值无法量化,所以金融不敢进,保险也不敢进,产业就无法形成规模。

优鱼在2017年研发出U鱼10版,其核心是可视化水质监测系统,通过数据直观反映出水质、溶解氧、pH值、温度等。之后随着天使轮融资的注入,优鱼一方面在硬件方面迭代升级,提高物联网设备在水下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在2020年,U鱼推出了U鱼APP20,不仅能记录养殖情况、计算成本和利润,还可以追溯产品来源。更重要的是,U鱼APP能与U鱼水质监测、智能控制器、投料机等智能化设备进行一体化联动。

其业务流程是,通过U鱼的智能硬件设备监测鱼塘,产生数据,数据上传到U鱼平台,养殖户再通过终端设备接收经过处理、简单明了的信息,进而实时了解鱼塘情况、合理调控和设置各物联设备的数值,实现智能化养殖。

林锦江向36氪表示:U鱼平台的开发到现在已经换了三次架构,现在所采用的微服务架构,是为了未来做开放服务,相当于在做一个水产养殖的“安卓”系统,每个U鱼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U鱼平台搭建自己的UI,做自己的业务流程。

优鱼也在 探索 将服务延伸至终端消费者,以“吃安心”为例,通过U鱼App二维码,消费者能追溯到产品的来源。在传统的模式中,农产品流通链条长,不易获知产品的产地信息和流通信息,现在,通过一物一码的方式可以建立溯源体系,帮助提升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透明度,增加消费者信任度,有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优鱼的商业模式中,营收分为如下几大部分:1)近年来政府加大在对农业领域的投入,由此所产生的大型项目定制管理平台费用;2)项目实施以及水产物联网设备销售;3)平台用户服务费及物联网费用的收取;4)商城交易服务费。

优鱼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U鱼平台的主控设备都是自主设计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将农机应用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使平台的边际成本逐渐下降,预计未来使用成本会大幅走低,所以价格也是U鱼相比同业的一大优势。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等。2020年“十四五”会议中讲到,我国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的增长潜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各主要部委的政策,均向农村倾斜。

据林锦江介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2021年上半年1~6月份,优鱼的业绩已经是2020年的一倍,2020年又是2019年的一倍。2021年全年的营收预计将达3000-5000万,下一年度叠加商城交易,预计可达亿元。

优鱼在获客方面现阶段一方面注重标杆型客户,承接和实施的各地政府性质的超大、大中型智慧渔业项目,现已达10+个,在行业内处于先行位置;另一方面通过行来展会,各地农业厅技术推广站,媒体的宣传报导及养殖户的口口相传直接触达终端用户,目前服务于3000多个养殖场,10000多个用户。

到今年为止,U鱼成功申请了近30个软件著作权、六个产品的专利,并且跟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在内的高校对接和达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战略联盟。U鱼的技术研发团队占到员工总数的60%。

据悉,优鱼希望在2022年度引入A轮资本,以快速覆盖市场,树立智慧渔业标杆。

中国的冷链物流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对象是肉、禽和水产品类。当时为了保证市场供应、调节淡旺季,在国内主要产地与大城市兴建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河水运冷藏船相连。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超市连锁业出现,为销售市场需求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大量采用各种各式先进的冷柜;零售终端冷藏链的配备与完善,又加快推进了冷藏链各环节的设备与技术开发、制造与建设进程,这时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冷藏链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
而国外的冷藏运输则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铁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发展时间上的差距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冷链物流仅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论从冷藏率还是从管理水平来看都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近年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中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共拥有645万辆铁路货车,冷藏车6152辆,占铁路货车总量不足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从运输情况看,受中国铁路资源等因素限制,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供给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更是远远落后。
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方法:
1、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2、加强冷链设备的投入;3、加快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4、建立标准的冷链物流系统;5、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我国冷链发展严重滞后,存在巨大缺口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果蔬生产和食品业发展迅速,但因为农产品物流时间与空间要求高:农产品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地域性生产、全国消费;与之相关的产品保鲜、储运技术却养在深闺,难进农家门,造成食品卫生指标与国际规范有差距,食品安全也多有不合乎健康要求的情况。
1、食品冷藏运输率低
我国目前对冷链物流需求巨大,但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远远滞后,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2、第三方物流服务少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社会化转换过程的起步阶段,冷鲜食品流通服务在我国刚刚起步,能够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物流企业占比重很小。
3、冷链 *** 作管理不规范
专业的冷链物流是有相当严格的标准的,所配送的物品必须分类装车,并根据不同货品来调节温度,在运输过程中还有全程的监控和温度记录等等
(二)我国冷链物流面临设施设备不足、技术标准缺位、产业配套不全等问题
我国冷链产业发展亟待突破三大制约因素:
1、设施设备不足
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以及为满足政府冻肉储备任务的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冷库,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
2、技术标准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
3、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三)冷链发展滞后,给节约资源、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带来重大影响
我国冷链发展滞后,由此带来五个方面的直接不利后果。
1、资源浪费严重
冷链发展滞后,致使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
2、食品安全隐患
农产品腐烂和霉烂、加工食品变质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毒素,不慎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影响百姓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
3、影响农民增收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4、影响物价稳定
前面提到供需时差导致产品在生产季节量丰价贱,在非生产季节量少价高;另一方面,当遇到震灾、雪灾、冻害等造成产品供应不畅或产量不足供应不上时,市场价格飞涨。
5、流通成本过高
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
四)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广东冷链发展同样严重不足
广东是经济和人口大省,但与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冷链物流也相当落后
(五)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政府监管部门被推到风口浪尖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分析,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在2020年可达到265亿吨。在冷链物流服务的行业中,食品占比高达90%;食品细分品类中,生鲜水果与蔬菜肉类占到了较大的比例,2019年水果、蔬菜、肉类与水产品占比总和达到了88%。

随着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生鲜电商平台也发展迅速,2020年用户线上消费生鲜水果与食品饮料增速远高于其他品类,分别为276%与173%。在此背景下,生鲜电商平台规模拓展迅速,预计2021年规模可达到31174亿元。

全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

2016-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排除2020年疫情特殊情况,冷链物流需求量的增速也在逐年上升。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2020年第一进口食品逆势增长,2020上半年,我国肉类产品进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749%,其中全年猪肉进口预计将比2019年增加100万吨以上。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分析,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能够突破265亿吨。

生鲜电商规模逐年增长

2016-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规模逐年提升,在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6200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无接触要求推动线上经济的迅速增长,客观上也推动着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生鲜电商的发展为冷链物流市场的扩大提供助力。

而“新冠疫情”对生鲜行业的推动,也为冷链物流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机遇。未来随着线上购物越来越普遍,预计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可达到31174亿元。

冷链物流主要服务于食品行业

冷链物流的对象产品包括一般产品有:农产品、禽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特殊的产品有:药品(疫苗、血液)、化工品等。其中食品占比高达90%,医药与化工占比分别为9%与1%。

食品冷链物流不同产品需求量占比情况

2019年中物联冷链委通过对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速冻食品这六大类食品(其他类产量较少或基本不采用冷链物流方式流通,故没有计算在内)的年产量进行统计,并结合各品类的冷链流通率,测算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233亿吨,比2018年增长4439万吨,同比增长2352%。

其中,水果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548017万吨,蔬菜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648923万吨,肉类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457768万吨,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82332万吨,乳制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165883万吨,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127942万吨。

生鲜水果与食品饮料线上增速明显

由于疫情期间线下消费场所关闭的影响,用户逐步养成线上消费心智,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生鲜水果和食品饮料品类购买: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疫情前后线上购买生鲜水果和食品饮料的用户分别增长了276%和173%,保健品、汽车用品、母婴、家居、百货均实现线上正增长。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865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