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可以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哪些贡献?

物联网可以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哪些贡献?,第1张

原标题: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规模化应用时,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他表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应加快推动布局,抓智能化转型机遇。

工业物联:助制造业实现“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雷军看来,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现制造业“智能+”的必要途径。

他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新引擎5G技术的布局,将能满足机器类通信、大规模通信、关键性任务通信对网络速率、稳定性和时延的高要求,因此物联网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尤其与车联网、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智能家居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应用到制造业、农业、医疗、安全等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仅仅38亿台。截止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70亿,扣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固定电话等连接之外,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70亿台。预测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83亿台。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200亿台。

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支出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37%,至1510亿美元。由于物联网的市场加速,这些估计数已向上修正。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美元,截止至2018年末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至1510亿美元,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670亿美元。

2015-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雷军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推动工厂向智能化转型,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即将布局的5G技术优势,将能够较好满足工业控制需求,同时为制造企业提供远程控制和数据流量管理工具,以便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的设备,并通过无线网络对这些设备进行软件更新。

雷军建议,我国应加大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引导中央、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围绕大型制造企业上下游进行垂直改造,加强自动化产线、无人工厂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虚拟的产业闭环,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整体国际竞争力。

农业物联万物生长数字化:物联网+农业会迎来怎样的“春天”

雷军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他认为,随着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G技术的应用将为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奠定坚实科技基础,带动农业实现发展变革。

什么是智慧农业呢

按照业界的说法,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目前我国智慧农业有四大应用场景: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

雷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5G农业应用补贴和优惠政策,并鼓励社会资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规划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试验区,并在经验成熟后进行全国推广,全面提升农业领域的高新科技应用程度。

例如在养殖业,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档案管理、防疫管理、营养繁殖管理,发展智慧养殖,实现数字化养殖。

在植保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探测和记录区域内的微气候、墒情等环境信息,并结合植物保护专家系统来精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精准高效解决农业生产的植保问题。

交通物联:无人驾驶或将最早“引爆”

“在5G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无人驾驶和车联网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引爆点。”雷军表示,智慧交通对通信网络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大带宽、低时延、海量的连接数量、严密的覆盖,这些都是5G技术的核心优势。

在雷军看来,智慧交通最可能爆发,一方面因无人驾驶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在减少交通事故、改善拥堵、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等方面意义深远,并可直接带动智能汽车后市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智能化引领,全球车联网服务需求逐渐加大。基于5G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领域将快速进入发展上行区间。

了解到,在重庆,长安、小康、力帆等汽车企业,均与百度的智能驾驶Apollo开放平台展开合作,包括自动驾驶全技术链流程、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

雷军建议,国家应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智能交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支持产业发展。尤其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责任问题、技术试验问题、车联网的国家标准规范、智能芯片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点进行前置研判,通过鼓励性政策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安全、可控发展。

医疗物联:智能化就诊为“健康中国”加速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也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雷军说,服务患者方面,可以采用LBS技术实现智能导诊,优化就诊流程,还可以借助可穿戴传感器和服务解决方案进行远程护理。

在保障设备质量方面,可以采用各类专用传感器,跟踪设备使用情况,借助预测性维护来修复关键医疗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完善设备运维体系。

环境监测方面,可以通过传感器对ICU室、手术室等特殊地点进行环境监测和预警。同时,基于医疗护理全流程的健康大数据,在安全保护前提下的数据标准细化、完善,以及数据网络的综合利用也显得尤为迫切。

在业界看来,在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多个方面的需要关注。比如,互联网医疗相关服务体系,包括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等;另外还有医疗行业数据安全和服务质量安全。

雷军表示,要推动医疗实现智慧化,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推动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

同时,出台针对物联网企业在医疗领域投入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鼓励政策,使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更好地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新需求。

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关注物联网发展的同时,雷军今年参会还重点关注了在2018年热火朝天的商业航天的发展。

在雷军看来,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在运载、卫星和空间应用等领域,涌现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蓝色起源(BlueOrigin)、一网(OneWeb)等大批商业航天公司,被认为是最为活跃的创业领域之一。

雷军说,商业航天行业规模未来预计可达数万亿美元,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可重复使用火箭、巨型商业星座、商业载人空间站等航天计划,正在逐渐成真,彰显出商业航天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雷军建议,首先,我国应加快推动航天立法,确保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的权利。建立商业航天市场准入退出、公平竞争、保险和赔偿、安全监管等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商业航天法律体系。

雷军表示,商业航天属于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门槛高、投资大、战略意义显著,比多数产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监管和行业政策的影响。

雷军建议,可由政府统筹,国企、民企多方聚力,布局商业航天产品智能制造,鼓励民企参与航天装备制造相关的国家重点项目,加速颠覆性航天技术创新与应用。

同时,制定商业航天装备产品量产及上下游企业的培育政策及实施细则,加大航天智能制造技术共享和转化力度,开放国家航天制造基础设施,颁布航天试验设施共享目录、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雷军建议,应完善落实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开放商业航天公司的行业准入,拓展商业服务与应用领域。

例如,可以简化商业火箭发射、航天测控、无线电频率等审批程序,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战略性空间资源布局,承担轨道环境有序可控的应尽责任;可以进一步开放已有发射场,新增发射工位,满足高频次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的框架及各部分的作用
1、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技术架构图示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
3、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4、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文/杨剑勇

以NB-IoT和LoRa为核心的低功耗广域网无线连接规模日益扩大,且5G也开启冲刺阶段,大连接将掀起新一轮信息 科技 变革,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伴随通信技术发展即将到来,只是,万物互联最终透过云端实现跨行业和跨设备互联互通,各种设备所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云”上处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将会催生众多新商业模式。

万物互联在于通信技术发展,而万物智能在于数据处理,使得各种设备具有感知能力,云端作为数据集散中心,并利用AI技术,使得万物智能得以实现。

物联网核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以万亿计的传感器被嵌入到各个角落,所收集数据经AI技术进行智能分析,正是这个小小传感器,则驱动着 社会 数字化变革,企业有能力获取无限数据,并从中洞察实现快速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海量数据,地区甚至可以洞悉未来商业经济。

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联网后,所产生数据并将厘清,挖掘其价值,从而激发物联网潜力。而云服务商则打通了云、端、边,并通过AI能力助力物联网应用落地,至此,各巨头积极布局,不仅有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国际巨头,包括BAT今年纷纷调整战略,提升云服务战略,向物联网延伸,以此抢夺这条全新赛道。

在此之前,物联网并没有得到大规模部署,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支持,受制于传感器的部署,跨品牌、跨平台和跨设备之间互通限制,以及物联网设备碎片化等诸多因素,但一线 科技 巨头进入,并伴随传感器部署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经过云端把人、机器和数据连接起来,且能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处理的平台,是物联网发展关键所在。

至此,巨头的云服务面向各行业物联网云平台应运而生,继而激活数据价值,以丰富的应用来抢夺主导权,对于他们来说,丰富的物联网应用是争夺市场核心,在其平台比拼的是应用能力,覆盖工业、交通、教育和金融等丰富的应用,这将是争夺物联网这一张船票的核心。

物联网不断推进和部署规模日益扩大,数以百亿设备接入网络,其经济价值超10万亿美元,各种设备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一部分在边缘侧处理,并结合云端大脑,使得设备具有感知能力,仅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就能激发高达7000亿市场规模。制造业在部署各种传感器后,与云平台结合,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分析,赋予工业企业依据数据具有洞察力,把制造业推向数字制造转型。

(一)微软

GE在微软Azure云平台上标准化其Predix解决方案,将Predix产品组合与Azure的本地云功能,包括Azure物联网和Azure数据与分析,进行深度整合。在农业应用方向,布勒集团作为一家食品加工系统企业,将人工智能、智能云以及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玉米产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谷物地毒害污染。

微软以云、边缘智能和人工智能构件生态,并已经广泛应用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微软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二)腾讯

腾讯云和三一重工打造的工业数据根云平台,三一重工连接了全区超过30万台重型机械设备,能够实时采集近1万个运行参数,共积累1000多亿条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工程设备2小时到场,24小时内完工的服务承诺,大大提升了运营的效率,堪称工业智慧生态中的典范。

腾讯云在华星光电应用场景中,通过物联网平台采集数据,利用腾讯优图AI图像检测技术,系统可以724小时不间断进行质检工作,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远远超过人的水平,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近40%。

产业互联网最初的营收机会还是来自云业务,腾讯的云服务增长非常快,市场份额一直不断提高,并强调,云业务的本质决定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方面的支出,这样才有来自云服务的经常性收入。这是腾讯总裁刘炽平在此前第三季度季报后高管电话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特别今年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腾讯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通过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腾讯云正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并促进各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助推产业互联网升级。

(三)百度

百度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在各垂直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百度云质检云解决方案帮助宝钢建立从连接采集、存储计算到理解决策的感知认知平台,并展示了钢包内衬熔损识别的应用。还有宝钢技术和百度共同打造“智能钢包”应用,通过为钢包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控钢包状态,并结合ABC能力打造智能调度的钢包管理系统,降低50%钢包烘烤能耗,平均降低出钢温度10℃,可以节约能源成本70亿元,大约可以节约150亿元。

百度在物联网应用中能大放异彩,得益于2010年开始积极 探索 发展AI技术,应用开始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并以百度云为平台把AI能力分享给 社会 ,从农业到工业,从家庭到 汽车 ,以及翻译、图像识别和信息流等产品和服务,百度AI商业落地走在行业前列。在百度看来,人工智能将推动全 社会 新一轮产业变革,“云”巅之上的企业正向着智能化、AI化升级。

(四)阿里

阿里云在制造业也有不少案例,通过云+AI+IoT能力先后为协鑫集成、天合光能和徐工集团等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基于阿里云可以轻松安全地将设备连接至云,从边缘设备到云端,从各种设备上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帮助制造业提高运营效率,如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生产良品率已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全球工业40和智能制造如火如荼进行中,这制造业升级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评估并加大部署物联网,不仅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等工业巨擘,包括 科技 企业也积极涌入,出击这个新风口,纷纷推出打通数据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透过云端连接设备、服务和数据,并经AI技术处理,可以实时监测工厂运转状态,自主检测生产线上机械异常,以数字化来提升工厂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

作者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网易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IoT和AI等前沿 科技 ,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其观点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峰会将进一步探讨区块链在与其它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之后,如何通过打造可信数字底座,保护数据隐私,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和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峰会开始前,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团队围绕“区块链如何赋能数字化转型”这一问题,撰写系列行业研究报告,深度解读在新基建和数字化迁徙背景下,区块链如何与其它技术融合发展,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应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王普玉 校对:邹传伟

根据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国信院)与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信联)给出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围绕数字化转型,本文将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从企业层面,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数字化转型中有什么作用?第三、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能提供什么?

数字化转型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依靠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来维持市场竞争力,但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国际贸易形势不明朗及疫情影响导致的市场发展受阻,让企业原有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处于价值链最底层的工业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该如何走出困境?目前主要从两方面破冰,第一种是降低运营成本继续保持价格优势;第二种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市场销售来提升利润。

在讨论运营成本前,我们引入两组概念,第一组是供应链模式:供给推动式和需求拉动式;第二组是四大利润源。

1、供应链模式

供给推动式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预测数据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

而需求拉动式是指企业根据市场订单,按需进行快速响应,通过高效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来满足产品生产及供应。

2、四大利润源

市场永远在追求着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在价格控制方面,如表1所示,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控制原材料成本、扩大规模效应获取利润。当第一利润源触及上限时,开始了第二利润源,通过精益管理提升企业内工作效率及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来降低用工成本。在新的利润源再次进入上限时,人们发现物流成本占据企业总运营成本的30%,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

表1 四大利润源对比

前三个利润源均是围绕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来增加收益,但当企业内部运营成本节省达到上限时,人们注意到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运营管理问题。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产品进入市场前,需要供应链上多个公司的共同配合,其中任何一家企业的高运营成本都会导致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这会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竞争力。于是围绕着供应链信息集成及信息共享开始了新一轮的降成本浪潮,被称为第四利润源。

如表1所示,从第一到第四利润源,每一阶段都有各种系统在信息处理、存储和管理中的支撑,例如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ERP,仓储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

在经历了四个利润源后,未来新的利润源又在哪里?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都在尝试寻找答案,例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郝皓教授在2015年提出将逆向物流作为第五利润源,通过逆向物流实现产品再销售、再利用、再循环和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有企业认为以需求拉动式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第五利润源。以上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准确,本文认为,真正的第五利润源已经在路上,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过去十几年,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新零售、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但上游工业领域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运作模式,无论是逆向物流发展带动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还是C2M定制化商业模式,都需要依赖于各环节的快速响应,对企业数字化管理要求高。因此,无论是企业对新利润源挖掘的需要,还是市场端的需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不同于前四个利润源的相互独立,第五利润源是应用新技术重新赋予第一、二、三、四利润源全新的生命,同时由数据驱动的创新商业模式将大量出现。因此,第五利润源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也能够提高主动盈利能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

1、工业互联网平台之第一利润源

IT与OT的融合,实现人、机、物、料、法、环的数据实时采集及传输,能够做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再应用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巡检、智能质检、智能故障预测、智能参数调优、智能耗能优化、智能设备运维、智能盘点等,能提高生产作业效率、降低成本,从单机智能升级为系统智能。

2、工业互联网平台之第二利润源

传统制造业的管理一直围绕着人,产品从0到1的过程,依靠人力难以实现或实现效率低的工作,可以使用机械设备替代,而经过工业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出现了大量节省人力的机械设备和 *** 作系统(MRP、MRPII、MES等),让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有滞后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其本质依然围绕人的经验和人的现场 *** 作。而工业互联网能够赋予第二利润源全新的角色,从运营管理中解放人的执行任务,例如质检、故障排查等工作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运营智能化管理。在执行人员减少后,企业需要更多创新者,让企业创新发展迭代速度更快。其次,随着人的经验积累转换为知识图谱,将经验和知识域可视化,指导人工智能算法迭代和决策制定。

3、工业互联网之第三利润源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物流发展走在比较靠前,经历了人工物流、机械物流、自动化物流到现在智能物流,物流的管理效率和成本得到了极大改善。例如运输管理,从早期货物运输监控数据需要依赖于运输工具挂靠点的数据回传及汇总,到现在能够通过GPS、RFID、各类传感器,实时掌握运输途中货物的温湿度、地理位置和件数等信息,能够根据运输目的地和实时交通拥堵情况对运输线路规划等。受技术、资本等各方面影响,目前智能物流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发展迅速,而工业企业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大多仍处于机械物流和自动化物流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快速升级转型,降低系统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IaaS、PaaS、SaaS等平台能够减少系统从0到1开发时间,实现快速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升级。

4、工业互联网之第四利润源

供应链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合作、降低供应链成本以及库存牛鞭效应[1],但无论企业内部供应链还是 社会 供应链,遗留了一个对多方协作卡脖子的问题,即数据孤岛问题。前面我们介绍第一到第四利润源,提到了MRP、MRPII、ERP、SAP、MES、SCM等系统,每个系统如同孤立的数据烟囱,对协作效率有着极大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现有EDI数据孤岛打通方案成本高,中小企业难以负担;第二、涉及供需多方协作时,彼此缺乏信任,不愿将企业内部数据共享给外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多种数据采集及处理解决方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无阻碍流转。在数据使用中,通过隐私计算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合理授权,让数据可用不可见,解决数据共享的后顾之忧。

5、工业互联网平台之第五利润源

在数字化10阶段,属于人适应系统;而进入数字化20阶段,适应公司现有作业模式的定制化软件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数字化转型10和20阶段的对比

因此,从技术角度,平台如何让企业快速及高效地完成定制化软件的开发,这将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市场现有产品看,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能够让工业企业方便地利用平台提供商现成的低代码、甚至零代码工具完成系统开发,实现“人人都能做开发者”,即解决“技术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技术,开发的系统不好用”问题。未来低代码(或零代码)开发工具如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平台把各类接口做成图形界面,让不懂代码开发的人,通过图标拖拉的方式,开发自己需要的软件来减少低效率的重复工作。员工从原来被动执行者变为创新者,参与进从上到下的数字化改革中,用工具真正方便业务人员工作。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

社会 经济分为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中心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数字化技术替代信息化技术解决的是生产领域问题,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解决的是流通领域的数据信任问题,但流通领域数据又会影响到生产领域的产品研发、产品质量管理等。

1、降低信任成本

商业模式正在从单边(规模效应)走向双边(网络效应),进入数字化时代后走向多边平台(生态效应)。中心化方式似乎也能够解决信任问题,但中心化模式下的信任主要依靠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背书,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例如,国际贸易买卖双方不信任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背书使用信用证服务解决付款问题;为满足银行要求,双方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来满足信用证条款,效率非常低下且成本高昂。但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将真实数据从源头上链,保证数据安全、可信以及不可篡改。交易前,买卖双方拥有彼此过往真实的交易记录,以及产品的生产信息,这些信息是否会有助于降低交易的撮合成本?在交易过程中,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一旦达成某个约定即可自动完成付款,这将会极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尤其进入多边平台,如果仍然使用中心化的信用证明体系,将无法构筑生态建设的护城河——信任。

2、重新定义协作关系

供应链多方合作,中心化的共识机制和治理方案更多体现在合同层面,但无法将彼此的利益真正绑定,较难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但在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中,参与方将资产以token或积分形式置于链上,从技术上实现多方利益绑定,一旦任何一方做出有损生态建设的行为,将会影响token或积分价值,这会影响联盟链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在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联盟中每个参与者都会积极维护生态利益,因为这也等同于维护着自己的利益。

3、可信数据流转

在产品研发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流通数据需要工业企业从下游多个合作商处获取。而传统技术下难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在分布认知工业互联网中,隐私计算能够做到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保证数据安全及合规。此外,根据数据贡献量给与合作商token或积分奖励,鼓励多方数据共享及流转。未来数据交易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合规的形式,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信托、数据银行等模式。

4、保证数据安全

传统模式下,工业企业依靠于物理隔离实现厂内数据与外界的隔离,但在OT与IT融合下物理隔离屏障被打破,如何保证数据出本地后的安全则需要依靠多方共同努力。在设备通信中,需要做好设备身份认证管理,防止数据被攻击,而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设备公私钥实现匿名管理,有效降低攻击风险。在数据存储中,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即使单点攻击也无法让攻击者获取完整数据。

5、赋能商业模式创新

可信数据将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时代,每个组织的商业角色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传统商业模式下(供给推动模式),信息是非常碎片化的,供应链上不同参与者都拥有一部分产品相关的碎片数据,用这些不完整的数据去做产品升级、客户服务,难以达到最佳目的。但技术发展的今天,市场开始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征等因素挖掘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制造方式也从M2C进入C2M时代,这些都需要有更多完整、可信、合规的数据,例如,电动 汽车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1000km续航的电池,通过区块链技术,用户授权驾驶数据给电动 汽车 公司,为其配置最合适、性价比最优的电池。再比如, 汽车 保险不再以车辆价值、出险次数等作为保险费用收取的单一指标,未来可能会基于可信里程数据进行保险费用收取。除商业模式的变化,每个组织的商业角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电动 汽车 生产厂商,角色也将从生产商转变为服务商,以蔚来 汽车 为例的车电分离模式,以租代售模式,让 汽车 生产厂商的业务延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这些模式创新仅仅是数字化时代的开始。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3月,招银云创启动市场化战略转型,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互联网赛道,成为招商银行面向企业数字化服务的载体,聚焦企业资金流数字化,“将先进的金融 科技 应用于产业互联生态中,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产业,让产业更加智慧化”。进入2022年,招银云创市场化进程提速。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将品牌定位表述为“银企场景化联接平台”,并发布了“成为银企联接的创新者、产融信任的构建者”的品牌愿景。

向外 探索 金融 科技 应用场景,对内协同母行

当产业互联网的大幕徐徐拉开,摆在银行面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如何做”的问题。那么,十年后的银行业,在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内,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很多银行都在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布局。

作为一家“金融 科技 银行”,招商银行选择把金融 科技 应用于产业互联生态,通过旗下金融 科技 子公司招银云创向外输出,构建银企场景化联接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在招商银行2021年年报中,该行首次对外提出构建“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从企业经营逻辑出发,把投商行、私人银行、 科技 等分散的优势整合起来,以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有效覆盖处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具备不同特征的客户,形成招行独有的‘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特色。”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对“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很明显,聚焦产业互联网、向外输出金融 科技 能力的招银云创,将在招商银行“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体系中扮演协同集团、反哺母行的战略角色。

赋能产业互联网下企业资金流数字化

资金流是企业个体的血脉,也是产业互联网生态机体的血脉。而针对资金流的服务,正是银行天然的优势所在。产业生态最大痛点来自于企业内外协作流程上的断点,进而导致数据流、资金流的信息断点和组织内外协作效率的层层衰减。这并不符合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对产业协作生态内的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有效整合,进而重塑产业结构新生态,其基础是资金流的数字化和互联畅通。对招银云创来说,解决产业互联网下断点、低效的资金流难题,首先是助力企业客户的资金流数字化管理升级。

事实上,招银云创在资金流数字化领域有着多年的沉淀和低调耕耘。传承招商银行资金管理、跨银行结算等方面十多年的能力和基因,招银云创在成立后曾协同母行,开发运营“跨银行现金结算平台CBS”和“财资管理系统TMS”两大财资管理产品,在场景化 科技 创新和企业客户咨询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企业资金流管理有着深刻的场景理解和需求洞察。2021年,招银云创结合卓越司库理念升级打造了“集团企业司库GET”,进一步向企业司库管理领域进军。至此,招银云创形成了“集团企业司库GET”、“场景化费用管理SCO”、“业财融合分析MAP”三大数字化产品体系,成为具备独立产品体系和服务能力的企业资金流数字化服务商。

构建银企数字信任,助力产业互联网银企合作

从产融合作的视角,在传统信用机制下银行因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单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资质等主体信用评估其还款能力及意愿,始终面临“资金不敢贷”“风险控不住”的难题。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银企之间的信任关系脆弱。

“如何让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让资金精准滴灌至企业场景?”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企业资金流是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合作的核心,尤其是基于高频的费用支出场景资金流,最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态。在银企之间搭建通畅的资金流数据桥梁,基于实际场景实时、多维地反映企业资金流全景,为银行风控模型和企业业务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构建银企数字信任机制,最终实现双赢,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路径。

招银云创走的正是这条道路,即成为“银企场景化联接平台”,通过为企业级客户提供资金流管理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通产融合作壁垒,构建银企合作新生态,推动行业不断前进。

盘和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元年。

什么是5G?

5G是第5代通讯技术,我们先看一下通讯发展历程:

1G是语音时代。 1G时代的通讯代表公司是摩托罗拉,它采用了模拟通信,一个频段只能分配一次交流,只能语音通话,没有技术标准,信号和传输质量不好。

2G进入文本时代。 2G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解决了模拟通信的保密性、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从模拟通信进入了数字通信。2G时代的代表公司是诺基亚,可以使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浏览WAP网站的内容,数字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基于TDMA技术(时分多址),可以传输文字信息(短信)。

3G开启时代。 3G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对2G而言,主要技术是CDMA(频分多址),并提高频率,将通讯技术再次提高了一个档次,不仅可以潜力传音,还可以传图像,视频,使用电磁波通信。利用3G可以同时传输语音和数据(联网)。在移动通信标准,我国有了更多的话语权,3G时代的代表公司是苹果。

4G是视频时代。 4G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智能手机的时代,也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了。4G使用了超高频,还使用了高速率传输技术,比如MIMO传输,它具有速度快、通信灵活、智能性高等特点,因此催生了很多新的应用,比如扫码支付、抖音、快手等应用,实现快速传输语音、视频、图像数据,极大改善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

5G将激活物联网时代。 5G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它使用了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具有高网速、低时延、泛接入的特点,实现了“万物互联”。利用5G通讯,下载一个高清**的时间仅需要几秒钟,将激活物联网时代。

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从1G到4G,主要突破的是无线通信部分。目前主流的4G LTE,理论速率只有150Mbps,而实验室中单条光纤最大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26Tbps,前者与后者相比,差了好几个数量级。而5G技术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提高无线通信速率。

而要提高无线通信中电磁波的传播速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频谱利用率,二是增加频谱带宽。第一种方法就是仍然在目前极其狭窄的频谱上共享有限的带宽,但是进一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开启新的频带资源。

那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如果把频谱资源比作城市供水,并假设水源来自水库,当水不够用时,我们可能通过提高水的利用率来满足需求,比如更有效地在家庭和工厂之间分配,这就对应着第一种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在水库之外,把湖泊甚至长江也变成水源,那么这就对应着第二种方法了。

而5G正是通过使用毫米波增加频谱带宽从而提高速率,根据波长=光速/频率的公式,随着波长逐渐变短(从长波、中波、短波到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频率也越来越高。不难看出,从1G到4G,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是越来越高的。通过采用这种方法,5G将大大提高无线通信速率。快,也是很多人对5G的第一印象。

5G有什么特点?

根据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的定义,5G将带来三大应用场景,首当其冲的就是eMBB大带宽,即5G下载速率理论值将达到每秒10GB,是当前4G的10倍。一部高清**只需要几秒钟就能下载完毕,这可能是当前不少普通用户对5G下载速率的最直观印象。但是在5G网络下更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即使是在线播放,也可以随意拉动进度条,在线播放和本地播放可能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差别。

而第二大场景uRLLC低延时可能对改善普通用户上网体验更为明显。在打 游戏 时,常常会出现下载速度明明很快,但就是很卡的情况,这正是延时过长的结果。而5G的理论延时是1ms,是4G延时的几十分之一,基本达到了准实时的水平。

但是如果仅仅盯着手机,从网络速度和延时的角度去谈5G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改善效应,其实这个效应相当有限,几分钟下载完一部**与几秒钟相比,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从通信技术的发展来看,4G从一开始就有to C的基因,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基本上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 娱乐 需求。

而5G更重要的是对行业的赋能作用。首先是对移动宽带(移动网络)的增强,主要是覆盖范围更广和网络容量提升,这就意味着,在大规模建筑中,比如办公楼、购物中心、大型 体育 场等公共区域,用户都能在使用移动网络时享受更一致的增强体验。此外,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远程教育培训、远程医疗、多人线上会议等,这些应用都可以看作是4G的扩展,5G将大大提升用户的体验。

但是物联网或许才是5G真正能够展现其独特价值的地方,这就不得不提到5G的第三大场景了,即mMTC广联接,说的是5G单通信小区可以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数量理论值将达到百万级别,是4G的十倍以上。其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农业、能源/公用事业监控、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等等。这些应用对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居民生活幸福度意义重大。

目前,5G标准制定正在进行中,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频谱分配、网络建设和政策完善也在快速推进,基础电信企业陆续发布5G部署相关计划。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为5G未来大范围应用做好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857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