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是个什么牌子?

京东方是个什么牌子?,第1张

京东方是个物联网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核心事业包括端口器件、智慧物联和智慧医工三大领域。

端口器件事业包括显示与传感器件、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BOE(京东方)带领中国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显示屏来自BOE(京东方),其超高清、柔性、微显示等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

扩展资料:

2018年,BOE(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9585件,其中发明专利超90%,累计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覆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美国商业专利数据显示,

2018年BOE(京东方)美国专利授权量全球排名第17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18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PCT)情况,BOE(京东方)以1813件PCT申请位列全球第七。

BOE(京东方)在北京、合肥、成都、重庆、福州、绵阳、武汉、昆明、苏州、鄂尔多斯、固安等地拥有多个制造基地,子公司遍布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巴西、阿联酋等19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非等全球主要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BOE官网——公司介绍

苏联政府于1960年7月16日突然单方面决定撤回苏联专家。25日,苏方又通知中国政府:自7月28日至9月1日,在华专家1390人将全部撤回,终止派遣专家900多名,并撕毁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苏联援助中国的共304个项目,到1960年上半年为止,已建成103项,尚有201项正在建设中,苏联在华专家分布在我国经济、国防、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部门的250多个企事业单位,还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苏联的这一举动严重地打乱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加重了国民经济的困难,给我国经济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鄂尔多斯市同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电话0477-6470181,公司邮箱452791641@qq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11条,其中有电话号码6条。

公司介绍:
鄂尔多斯市同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2004-11-26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电力冶金有限责任公司西2公里处。

鄂尔多斯市同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鲁卫东,注册资本6,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鄂尔多斯市同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民联E区小区地址:东胜区东胜民联e区。
周边直线1KM范围内交通配套资源有(北海,西板桥(北海公园),西板桥,故宫,府右街,景山后街,西安门,后库)等。
直线2KM范围内教育资源有9个(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津书院,陈长芬艺术中心,学而思培优,北京清大东方消防学校(西城校区),爱智康,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大红罗厂街),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北京市燃气集团燃气学院(南院))等。
周边2KM医疗资源有7个,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_五医院-急诊距离小区413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距离小区616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距离小区1158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西院区)距离小区1327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距离小区1842米,北京市隆福医院距离小区1910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距离小区1966米,为医疗需求提供保障。
民联E区周边商业配套有:(北海文_店,北海老店干果杂粮,大三元(景山店),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北京中央文献书店,物美大卖场,美廉美超市(西安门店),北京恩得黄金珠宝城,北京市新华书店(西四店),正阳书局(西四南大街店))等。

更多:民联E区小区详细信息

全市辖7旗3区,总面积868万㎞2,人口194万人(2010年)。鄂尔多斯市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的1/6。鄂尔多斯市境内有我国目前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5000亿m3,是我国实施西气东送的战略要地。市境内还有探明 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天然碱储量6000亿吨,食盐1000亿吨,芒硝70亿吨, 石膏储量35亿吨,石灰石65亿吨,高岭土65亿吨。全市有可利用草场470万hm2,年产阿尔巴斯白山羊绒70多万kg,羊毛1000万kg,皮张230万张。市境内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成吉思汗陵和银肯响沙、恩格贝等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 同时,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黄河中上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和西北、华北地区主要沙源地,被国家列为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全国近期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在这一片土地上,诞生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
编辑本段
相关信息
鄂尔多斯市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市。鄂尔多斯经济是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从该市工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形成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1949~1980 年是工业经济低速运行阶段。1949年鄂尔多斯市能够称之为工业的只有8座小煤矿,年产量68万吨,工业总产值194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1%。1980年全市有工业企业458个,总资产208亿元,涉及煤炭、纺织、医药、建材、机械、食品等行业,总产值119亿元,工农业产值之比为448﹕552,农业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2) 1981~1993 年是工业发展的“蓄势待发”阶段。1980年以后,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西移,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达拉特电厂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开工,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大规模展开,为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带来了绝好的机遇。鄂市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到1993年,工业企业发展到491个,资产总额达到241亿元,实现利税169亿元,工农业产值之比调整为53﹕47。工业开始占据鄂市经济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了煤炭、纺织、化工、电力四大支柱产业。(3) 1994 年至今是工业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阶段,工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此间经济总量急剧扩大,内部结构显著改善,工业企业发展到9063个,资产总额296亿元。到2000年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16﹕58﹕26(1978年为45﹕28﹕27,1995 年为34﹕41﹕25),完全实现了从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导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绒纺、煤炭、化工、电力、建材五大支柱产业。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加工和销售量占全国的1/2、全世界的1/3 。以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万利和伊盟煤炭集团为主的煤炭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吨,占自治区的60%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达拉特火电厂、国华准格尔火电厂总装机容量在200万KW以上。 1995-2000 年,全市GDP由4974亿元增加到1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19% ;人均GDP由3992元增加到10774元,是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9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79% ;全市财政收入由444亿元增加到1574亿元,年均增长288% ;工业经济持续高速高效运行,全市工业资产年均增长375%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7% ,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74,连续七年夺得自治区第一,实现利税年均增长227% ,工业总量由1990年的自治区倒数第三位跃居自治区第二位(仅次于包头市);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02元,年均增长13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3元,年均增长144% ;农牧区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523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137万人(2000年因灾返贫使贫困人口达到1959万人)。2000年全市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自治区第二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居自治区第三位。鄂尔多斯经济如期实现了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前列的奋斗目标,创造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累计实现GDP1586亿元,是“九五”累计完成数的3倍,十五末,鄂尔多斯日均创造的价值(增加值)为5年前的3倍,相当于1955年一年创造的价值;2005年,鄂尔多斯财政收入达934亿元,为“九五”末的近6倍,年均增长419%,2006年更是以56%的增速和14586亿元的总额跃居全自治区第一位!
编辑本段
形成原因及经验
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能源工业向中西部的战略转换,对于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释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的原因。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明确经济发展思路,正确实施开放战略
“八五”、“九五”期间,鄂尔多斯上下一心抓经济,重点突出抓工业,集中精力在工业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全面重塑重构了鄂尔多斯发展经济的思路。
1979年鄂尔多斯市在自治区率先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日本成套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伊盟羊绒衫厂(鄂尔多斯集团公司)。之后,鄂尔多斯市又先后引进国内投资,建设了准格尔煤电、东胜煤田、拉达特火电、万家寨水电等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已成为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92年以来,为了加快开放步伐,鄂尔多斯市先后设立了6个开发区,以此为窗口, 力争在高新材料、生物工程、高载能产品开发等领域取得突破,至今,部分开发区已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达到39748万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86倍。
组建企业集团, 推进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90年代初期,鄂尔多斯市“抓大放小”,在自治区率先组建企业集团,使产业优势迅速聚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以来,又按照“以产业组建集团、以集团带动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年利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发展。经过几年培育,已有31户企业达到上述规模,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中四大集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伊煤集团、伊化集团和亿利集团)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34%,上交利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0% ,已构成了鄂市工业经济的强大支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1995年龙头企业B股上市,1997年增发B股,2001年又增发A股,三次融资24亿元人民币。1995年集团被国家统计局等授予“中国羊绒制品大王”称号。2000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创汇11亿美元,实现利税44亿元,其效益水平雄居全国纺织行业榜首。鄂尔多斯工业化的发展,基本上始于1979年当时亚洲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羊绒衫厂的建成,它的建立曾被中国有识之士称为“中国羊绒工业的一次革命”,也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羊绒工业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同时标志鄂尔多斯地区工业化的开始。
市旗经济一体化,实行开放创新
以“四大集团”、“四个层面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统揽工业经济全局。
这一开创性举措既有利于资源整体优化,企业整体发展,又有利于资源多层共享,企业共同发展,并且“四大集团”、“四个层面企业”、“工业园区”都要对内外开放,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资源开发,推动企业发展。“抓大以求强,放小以求活”这一理念灵活地运用到经济管理中,在抓大过程中壮大公有工业,在放小过程中发展非公有工业,又内含着非公有小企业向非公有大企业的转化。市旗经济一体化。打破过去产业趋同、重复建设、画地为牢、资源封锁、各自为阵的发展局面,使优势资源优化组合,形成强有力的“拳头”经济,如鄂尔多斯集团拥有全国羊绒衫35% 、全球羊绒衫25%的市场份额,伊化拥有全国小苏打70%的市场份额,从而带动了旗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2000年,8个旗市中有6个财政过亿,其中东胜市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29813万元,列全国县(市)第75位,内蒙古自治区第l位。
立足资源优势,实施资源开发与转换战略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是一个难得的资源富集区,初步探明有8大类48种矿藏,有优质丰富的煤气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非金属矿产;驰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优质中草药远近闻名。鄂尔多斯市资源富集,而资金、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为此,必须进行资源的加工转换和综合利用,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实施资源开发和转变并重的战略。近年来,该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拉动联动、增收增效”,大力加强农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不断延伸农畜产品的加工增值链。二是以优化资产增量结构为核心,通过骨干项目启动加工产业群的发育,构筑起新的产业体系。三是正确处理支援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鄂尔多斯市为国家、自治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确保重点项目不受干扰。国家重点工程的建成投产,不仅对该市工业经济和财政的贡献逐年提高,而且有力地带动了地方工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如准格尔煤田10年来的开发,使薛家湾由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发展成为拥有64万人口的明星城镇,1999年8月准格尔旗政府也由沙圪堵镇迁至薛家湾镇。
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优化资本结构
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鄂尔多斯市就超前构筑,按照“支柱产业集团化、骨干企业公司化、中小企业民营化”的思路,旗(区)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转制;对集团公司成员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1995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又大力扶持鄂尔多斯、伊煤、伊化、亿利四大集团成功实施低成本扩张,在自治区率先实行股票上市,融资近40亿元,约占自治区的1∕3。这些企业先后进入全国500家重点企业行列。1995年9月,经国务院证券委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于9月8日正式发文,决定从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额度中分配给鄂尔多斯羊绒衫厂11000万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鄂尔多斯羊绒衫厂更名为“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注重人的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是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原伊克昭盟党委公开向社会承诺:“三年不脱贫困帽,自摘头上乌纱帽”。对盟直处局的要求是如果部门工作在自治区排名位次下降,有关领导要降职。盟内8旗实行“座位制”,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居第一位的旗奖10万元,第二位的奖8万元,其中旗委书记、旗长可各得1万元。排名最后的旗领导,第一年降薪,第二年免职。达拉特旗经济下滑,原盟委坚决果断地进行调整,结果该旗面貌很快焕然一新。另一方面是全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该市逐步建立了“理性沟通、高能激励、刚性约束”的机制。“理性沟通”是指理解企业家,信任、保护企业家。对企业家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关心爱护,为企业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在鄂尔多斯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三大企业总裁随时随地有见市委书记、市长的权利。“高能激励”是指对有贡献的企业家实行重奖,鼓励企业家成长。“刚性约束”是指企业家实行“风险上岗制”,厂长、经理不缴抵押金不能上岗,连续两年亏损就地免职。从而造就了王林祥、张双旺、等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

一、前言

能源技术的迭代创新推动了全球能源产业的转型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还是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工业的 健康 发展攸关我国资源、环境和 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尽管已取得显著成就,但面临的问题同样突出:①能源消费总量规模巨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2018 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约为274 109 tce,同比增长 10%,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 590% [1] ,但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量保持增长,但规模化水平依然不足。②油气安全供应形势严峻,2017 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18 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为 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 43% [2] 。③化石能源尚未实现优质化利用,尤其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仍需大幅提升。发电用煤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煤炭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3] 。④能源系统效率整体仍然偏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倍,2018 年火电利用小时平均数仅为 4361 h, “三弃”(弃风、弃光、弃水)电量为 1023 1011 kW·h。⑤温室气体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巨大,我国CO2 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30%,CH4 排放量同样位居世界第一。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将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长期重大问题。随着未来经济 社会 的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依然强劲,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可能持续上涨,新增能源需求集中在与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核能等相关的新兴产业领域。能源领域新兴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关联,有助于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助力能源安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提升国家工业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服务经济 社会 可持续发展 [4] 。

今后 10~15 年以及更长时期,既是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重要机遇期。促进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符合我国发展需求和资源特色的必然选择。现有研究 [5,6] 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规律、新能源产业或某一细分能源领域的发展动向与路径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规制等课题进行了探讨,在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布局、创新特征、发展模式等方向完成了深入分析。然而对于我国能源领域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特别是产业定位、发展路径与具体举措的战略层面研究,相关内容尚属空白。

本文在界定我国能源新技术特点与产业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全球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与发展态势,研究面向 2035 年的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明确具体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提出工程 科技 攻关项目、重大工程和示范区建设以及相关政策的建议。

二、能源新技术的特点与产业内涵

(一)能源新技术的特点

能源新技术具有共性特征 [4] :①通过技术原理上的创新,解决所在技术领域发展的制约性问题;②具有优良的技术竞争力或技术优势;③ 以相关成熟技术为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技术可行性;④ 具有较大的降低成本潜力,能结合较高的技术学习率,在技术发展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使成本随之急剧下降,从而具备与传统技术竞争而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能力。基于已有研究的定义 [7] ,本文进一步将能源新技术明确为:不仅涉及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领域,而且涵括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能源的传输以及终端用能等领域,是具有突破性或颠覆性的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二)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范畴与定位

作为新兴产业,能源新技术产业的定位需准确反映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国家重大需求,且充分体现能源产业新趋势、新活力和新业态,有效促进绿色低碳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 7 个大类,其中涉及能源领域的主要有“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仅涉及传统工业利用过程的高效节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 汽车 产业统称为“绿色低碳产业”。因而,能源领域新兴产业以往主要由“新能源产业”所指代。

能源本身并不涉及新的能源和旧的能源,只是能源技术存在先进程度的差异 [7~9]。仅用“新能源产业”一词,不能直接反映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等产业,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也需要重视技术的先进性问题。“新能源产业”的定位由于聚焦于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产业,容易忽视化石能源新技术的颠覆性作用(如页岩油气规模化开发技术、先进洁净煤技术),而且将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新技术的系统联合与协同发展排除在外。国家能源局等一些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将页岩气开发、智能电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关于能源领域新兴产业的具体范畴仍不清晰。“新能源产业”定位过于狭窄,所统计的范围不能充分体现能源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能源转型与产业变革。现有产业划分与定位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能源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以及不同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不利于全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宜拓展以往“新能源产业”所涵盖的范围与内涵 [7] ,同等重视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将能源领域新兴产业统称为“能源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关联的能源新技术包括节能与提高能源效率技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新技术,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自主创新的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以及氢能和燃料电池、核聚变能、干热岩、天然气水合物等相关前沿技术。

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主要涵盖了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产业(以先进燃煤发电产业为重点)、非常规油气开发利用产业(以非常规天然气产业为重点,涉及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产业)、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以能源互联网、先进输电、储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为重点)、核能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为重点)。

三、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动态

(一)发展现状

1 全球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

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支撑了美国“能源独立”,部分国家核电供应能力不断削减,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成为全球性趋势,不断改变着全球能源供需格局 [10] 。世界能源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以“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向气候和生态适应型转变、从保障能源供应到实现能源服务的智能化转变”为主要特征。各国致力于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低碳化和绿色可持续化发展。高度活跃的技术创新活动引发了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革:全球能源供应能力随着技术水平提升而得到显著提高;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赋予了化石能源新的竞争力,但减排尤其是减碳压力仍然巨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且成本不断下降,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将是未来能源系统面临的挑战 [11] ;值得注意的是,氢能应用已经成为新兴产业,涉及电力、供热和燃料 3 个领域。

2 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已转向着力提升质量阶段 [11] 。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8 年煤炭和石油以外的清洁能源占比已达 221%。能源供应结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相应新增发电装机已经超过化石能源,2018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电能结构中的占比达到 26% [2] ,替代作用日益显现。风力发电(占比 52%)、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 25%)规模均达世界第一,弃风限电形势明显好转,光伏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均有所降低。核电规模(占比 41%)稳定增长,核能多用途利用前景看好。能源互联网和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蓬勃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保障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促进了区域融合发展。

在技术层面,我国能源 科技 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技术开始全面推广。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电网与储能工程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能源互联网与储能产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有所增强。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13] 。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利用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先进煤炭利用技术亟需进一步研发突破与示范推广;油气供应安全问题突出,非常规油气仍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核电产业仍需进一步规模化以保障安全高效发展;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仍受制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技术不足、并网消纳困难等诸多问题仍有所体现。

(二)发展趋势

1 全球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

面向 2035 年,全球能源发展的主流仍是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协同发展 [13] 。在稳定性、经济性和可获得性方面,可再生能源存在明显不足,全球一次能源供应的主体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技术稳定的化石能源。绿色、低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是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同时能源与信息、材料的深度融合,有望催生智慧能源网络。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建筑、智慧交通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 [11] 。

2 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

未来 10~15 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将继续优化,但鉴于现有规模基础,传统化石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仍将持续发挥基础性作用。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有望成为我国油气工业的战略性接替资源。核能产业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域,核能技术的研发与多用途利用将持续升温。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化石能源的清洁替代方案,在增进能源供应能力、满足对可持续性能源的需求、维护环境和气候安全等方面意义重大,将持续处于快速上升期。能源互联网为现代电力工业和综合能源系统的变革指引了发展路径。

四、 面向 2035 年的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一)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基于我国国情现实、能源发展客观规律以及能源技术创新趋势,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同等重视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新技术的颠覆性作用,持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加强能源 科技 基础研究,大力开展前沿性技术创新,特别是交叉学科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推动能源与材料、信息的深度融合以及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发展,构建清洁、低碳、高效、智能的现代综合能源体系 [7,11]。

(二)“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目标与任务

根据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所涵盖的9个子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十四五”时期各产业应着力实现的具体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1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

发展目标: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 gce/(kW·h),碳排放强度力争下降到 825 g/(kW·h)左右;实现 5~10 MW 煤气化燃料电池系统(IGFC)电站工程示范;建设 600 MW 等级的 700 超超临界工程示范项目;建成百万吨级 CO2 捕集、驱油与封存示范项目。

重点任务:①全面提升燃煤发电机组效率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②开发高灵活性燃煤发电技术,研发煤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电技术;③研发数字化、自学习、自适应、互动化特征显著的智能发电技术;④加快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加大IGCC/IGF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简称IGCC)研发投入。

2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产业

发展目标:页岩气产量达到 3 1010 ~5 1010 m3 ,地面煤层气抽采产量达到 13 1010 m3 ;前瞻性布局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加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采试验技术力争取得新突破。

重点任务:①加快川渝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建设,实现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②加快常压、深层、陆相等新类型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推动页岩气产业向多地区、多领域拓展;③继续推进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④加快南方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低阶煤等新区和新层系开发试验,形成新的煤层气产业化基地;⑤海陆并举,前瞻性布局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加快资源评价和技术研发力度。

3 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

发展目标: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引领能源生产、消费变革,实现涉电业务线上率达到 90%。

重点任务:①研究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特点的智慧城市新基础设施体系;②输电线路升级改造逐步采用超导输电技术;③全面深度感知源网荷储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信息,重点通过虚拟电厂和多能互补方式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友好并网水平和电网可调控容量占比;④采用优化调度实现跨区域送受端协调控制,基于电力市场实现集中式省间交易和分布式省内交易,促进清洁能源消纳;⑤开发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的先进储能系统。

4 核能产业

发展目标:建成核电装机容量94 107 ~1 108 kW;建成压水堆投运容量 72 106 ~96 106 kW;建成先进堆投运容量 6 106 kW。

重点任务:①自主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实现型谱化开发、批量化建设;②小型多用途核反应堆技术开拓核能应用范围与应用领域;③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与压水堆协调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④发展稳态、高效、安全、实用的核聚变技术。

5 风电产业

发展目标: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35 108 kW,其中海上风电为 2 107 kW;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竞价上网,海上风电项目平准化度电成本显著下降。

重点任务:①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陆上分散式风电;②积极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建设;③加强就地就近利用,落实解决消纳难题;④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形成产业发展的完整研发制造体系;⑤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积极促进风电产业与金融体系的融合。

6 太阳能光电产业

发展目标: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接近400 GW,太阳能光热发电装机容量累计为 5 GW。

重点任务:①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②完善消纳保障机制,保消纳、保装机;③进一步提高太阳电池及组件效率,降低度电成本;④规模化发展长储热小时数的融盐塔式技术,进一步降低导热油槽式电站的成本电价;⑤发展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采暖技术;⑥积极参与全球市场。

7 生物质能产业

发展目标:垃圾焚烧发电实现清洁运行并在生物质发电中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为 4 107 t,生物质发电和供热成本逼近燃煤发电和供热成本。

重点任务:①建立生物质资源分布及其物化特性数据库;②研发生物质高效热电联产、热电多产品联产和垃圾清洁焚烧发电联合多产品生产技术;③生物质成型燃料重点研发成型燃料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和高效清洁化利用;④生物质交通燃料重点推进纤维乙醇产业化,建立生物柴油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研发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

8 地热能产业

发展目标: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为1 109 m2 ;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 500 MW;地热能年利用量折合 1 108 tce。

重点任务:①优先开展地热资源潜力勘查与选区评价;②积极推进地热供热(制冷),改善供热结构,满足清洁用能需求;③针对不同热储类型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共性关键技术;④加强地热发电技术攻关,推动地热高效利用;⑤大力发展梯级利用和“地热 +”,增强地热能的市场竞争力。

9 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

发展目标:完善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累积建成加氢站 300 座以上,实现氢气供需基本平衡;关键核心零部件批量化技术大幅提高,基本掌握氢能产业链核心技术;实现城市氢能应用场景多元化。

重点任务:①氢能基础设施全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化建设、规模化推进;②加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③在大型工业园区开展副产氢 + CO2 捕获和封存技术(CCS)、加氢站及燃料电池货运车示范;④在沿海城市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加氢站及燃料电池公交车、大巴示范应用;⑤特殊交通运输工具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⑥在边缘城市和工矿企业开展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应用。

(三)面向 2035 年的创新方向与工程 科技 支撑

1 关键技术方向

综合研判,面向 2035 年的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发展方向见表 1,共有 41 项具体技术。

表 1 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续表)

2 设立工程 科技 攻关项目

从国家层面支持和推动设立工程 科技 攻关项目(见表 2),对能源领域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 探索 性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升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有效支撑中长期能源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

表 2 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工程 科技 攻关项目

3 设立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重大工程

国内对单一能源技术及其控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缺乏对多种能源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以及以分布式能源为基础的微电网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问题研究 [13] 。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环保、经济、分散、可靠和灵活等特点,可满足高耗能行业以及工业园区、公共、商业和民用建筑的多能源联供需求,具有巨大的技术提升空间和市场潜力。设立重大工程,以示范为基础,建设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这是构建“互联网 +”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推动能源清洁生产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

工程任务:①优化布局建设分布式供能系统基础设施;②开展分布式供能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研究;③研制高水平独立微网变流器、控制器等关键设备;④通过独立微网系统集成和能效管理关键技术,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⑤形成适合终端用户和大型能源基地的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⑥为城镇、海岛(礁)、极区及边远地区提供整体能源解决方案。

重点任务:①中东部终端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②大型能源基地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

4 设立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

(1)河北雄安新区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

河北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以河北雄安新区为主建设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助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生态城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带动河北南部地区乃至华北腹地的发展,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工程任务:①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②完成新建核电厂的供热总体规划方案及泳池式低温供热堆;③加快推进风电开发与配套电网建设协调发展;④加速推动区域太阳能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⑤推进高效清洁的垃圾发电项目、建设玉米 / 小麦整株燃料乙醇和沼气生物炼制工程;⑥发展规模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与装备;⑦加大勘查力度,重点开展雄安新区多层水热型热储综合利用 [14] ;⑧布局包括制氢、运氢、加氢储氢、用氢在内的全产业链建设。

(2)华南沿海地区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均提出了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要求。基于良好的区域优势、政策优势和能源产业基础,以粤西南地区(包括海南)为主建设华南沿海地区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为沿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范例。

工程任务:①建设跨区域“互联网 +”能源综合运营服务平台;②完成现有核电机组建设,同时选址新建核电项目;③积极有序推进陆 / 海上风电开发建设,促进风电就地就近消纳利用;④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互为补充,多种形式发展太阳能光电;⑤推进高效清洁的垃圾发电项目,开发蔗渣 / 稻秆燃料乙醇和多原料沼气生物炼制工程;⑥勘探地热资源及分布特点,建成地热利用示范工程;⑦重点突破规模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与装备 [14] ;⑧构建智慧能源体系,实现不同能源形式相互转化,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⑨建设能源(氢能、电能)与交通融合的“绿色海南”,打造零排放智能交通海南岛自贸示范区。

五、对策建议

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壮大仍然面临成本、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15] 。为促进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亟待加强面向 2035 年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1)重新明确能源领域新兴产业范畴与定位,在各级政府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新能源产业”调整为“能源新技术产业”,将节能产业从“节能环保产业”中独立并整合到“能源新技术产业”,精准布局能源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方向。

(2)理顺能源产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的统计体系建设,保持能源规划目标与政策的一致性、延续性和有效性,避免产业政策“令出多门”以及规划目标调整过于频繁,确保能源新技术产业相关规划的权威性,完善能源市场准入政策 [7] 。

(3)高度重视并准确评估能源领域 科技 攻关项目或重大工程“落地方案”,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可 *** 作性。强化企业在能源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大幅度提高能源新技术研发投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项目立项,精准布局重大工程与示范区建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752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