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已来,5G时代将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5G已来,5G时代将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第1张

1、生活方面

早晨起床你的5G手机会自动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缓缓调节室内光线,播放悠扬的音乐,将你唤醒。穿上拖鞋时,你的体重、体脂等数据,同样被采集和发送到云端。

2、教育方面

5G 在教育领域主要有三个应用场景,一是增强移动带宽,应用一般是超高清视频、VR、AR,会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二是海量大连接,5G 可以链接 PC、传感器、监控器,实现物联网相关连接数据的传输,打造智慧互联教室。

3、医疗方面

5G最大的大流量、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适合了未来医疗的需求。医生可以充分利用5G的高带宽,来实现生命体征数据、影像诊断结果、生化血液分析结果、电子病历等

4、交通方面

5G技术传输延时更短、传输带宽更大、整个网络会更加稳定,能够对未来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扩展资料

应用

1、高速传输数据。

现如今,4G网络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已经得到普及应用,5G网络通信以此为基础提高传输数据的效率,传输速度达到36G/s,不仅节省大量空间,还能提高网络通信服务的安全性。

当下网络通信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不久的将来数据传输速率会大于10G/s,远程控制应用在这样的前提下会广泛普及于人们的生活。

2、强化网络兼容。

对于不同的网络,兼容性一直是其发展环节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能在市场上大大提高对应技术的占有率。只是当下的情况表明还没有网络通信技术有良好兼容性,即便有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局限性。

然而5G网络通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及优势就是兼容性强大,能在网络通信的应用及发展中满足不同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有效融合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的网络,大大增加应用5G网络通信的人群,在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网络系统的兼容,大大降低网络维护费用,节约成本,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协调合理规划。

移动市场正在高速发展,市场中有多种通信系统,5G网络通信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务必要协调合理规划多种网络系统,协同管理多制式网络,在不同环境里让用户获得优质服务和体验。

尽管5G网络通信具有3G和4G等通信技术的优势,但要实现多个网络的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5G网络通信的优势,所以在应用5G网络通信的过程中,利用中央资源管理器促进用户和数据的解耦,优化网络配置,完成均衡负载的目标。

4、满足业务需求。

网络通信的应用及发展的根本目标始终是满足用户需求,从2G时代到4G时代,人们对网络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网络通信技术也在各方面有所完善,应用5G网络通信势必也要满足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实现无死角、全方位的网络覆盖。

无论用户位于何处都可以享受优质网络通信服务,并且不管是偏远地区还是城市都能确保网络通信性能的稳定性。在今后的应用及发展中,5G网络通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不受地域和流量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网络通信服务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G网络

很多人只知道5G比4G多了一个G,却很少有人知道5G究竟有什么用。说到5G呢,很多人的反应就是“网速更快”,那到底有多快呢,据了解5G比4G的网络速度至少提升100倍,比家庭宽带快10倍左右,实现每秒数千兆比特数据速率,4K大的下载只需数秒。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最直接的使用感受就是网络速率的大幅度提升。

5G在带来更好的数据应用体验的同时,也会促进交互方式的再次升级。在信息娱乐方面,5G将推动视频、游戏等应用向超高清、3D和沉浸式体验方向发展,成为8K超高清视频等新应用不可或缺的网络支撑。在学习方面,人们将能够通过VR、AR技术进入虚拟教室,通过头戴式设备沉浸式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并与课堂上的老师和同学进行全景式交流。另外,“云上办公”等也将成为可能。5G网络能够使娱乐、消费、工作等行为突破时空限制,拥有更好的交互体验,使我们享受到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5G为移动通信赋予了通用技术的属性,已成为与能源网、公路网、铁路网相并列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将全面推动数字社会的发展。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典型应用场景与移动通信深度融合,预计千亿量级的设备将接入5G网络。5G还将以其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等性能,深度影响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

5G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将会使更多的新兴产业的出现,更好的实现了万物关联性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除了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变化,更多的变化值得我们去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给人们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更快的网络速度:5G网络的传输速度比4G网络快数倍,能够在短时间内下载大量数据和高清视频,提升用户体验。
更低的网络延迟:5G网络的延迟比4G网络低很多,能够更快地响应用户的 *** 作,如在线游戏、实时视频等应用的体验将更加流畅。
更多的连接设备:5G网络能够支持更多的连接设备,这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设备能够互相连接,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
更广泛的应用场景:5G技术将在无人驾驶、智能医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带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生活方式。
更高的数据安全性:5G网络将提供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加密技术,使得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更加安全可靠,保护用户的隐私。
总之,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需要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AR与VR这些新领域的技术依赖于5G技术,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我们日常的购物消费场景,通过这些应用,不用到现场也能真实的购物体验,颠覆了我们现有的购物消费理念。还有就是5G的低时延的特性,自动驾驶技术也将会有大的突破,因为反应时间更快了,相对于事故的判断也会更快,安全性会大大提高。还有物联网、大数据,更需要依赖于更快跟稳定的网络传输,到那时,也许我们生活中大部分家电都可以实现智能化了,通过手机就可以随心所欲的 *** 作。当然了,随着5G的到来,肯定还会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物出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G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来说,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速更快,1Gbps的下载速度将会成为常态。
(2)5G将与3G和4G技术一起提供服务,多种接入方式保障实现更快速的连接,可一直保持在线状态。
(3)由于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将大大提升用户的体感功能。
例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应用。

5G时代将来,我们的生活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生活上:早晨起床你的5G手机会自动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缓缓调节室内光线,播放悠扬的音乐,将你唤醒。穿上拖鞋时,你的体重、体脂等数据,同样被采集和发送到云端。;你上洗手间时,5G智慧马桶会自动完成尿液采集,并进行化验,得出相关数据,并上传云端。到了早饭时间,你的数字化智能厨房会根据你的健康数据,给出合适的膳食搭配,也就是最佳食谱。当然,你的冰箱也是5G智能的。它会自动对所储存的食材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哪些食材需要补充,哪些食材已经过期需要处理,它都会通过冰箱门的大屏幕告诉你,或者将提醒信息发到你的5G手机上。除了冰箱之外,实际上家里所有的电器都内置了5G 通信模块,支持5G网络,从而变成了5G智能家电。不安全的通信网络已经被淘汰,5G能带来更安全、更稳定、更低功耗、更大带宽的网络服务,为家电的智能化提供可靠保证。

教育上:5G 在教育领域主要有三个应用场景,一是增强移动带宽,应用一般是超高清视频、VR、AR,会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二是海量大连接,5G 可以链接 PC、传感器、监控器,实现物联网相关连接数据的传输,打造智慧互联教室;三是低时延的高可靠,对于教育,对于时延要求会提高视觉的体验,甚至是互动的效率。应用实际当中,就会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动态测评学生的状态、学习专注度和活跃度。而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5G 能够有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服务,超高清、语音交互、优质教育资源,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医疗上:5G最大的大流量、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适合了未来医疗的需求。医生可以充分利用5G的高带宽,来实现生命体征数据、影像诊断结果、生化血液分析结果、电子病历等资料的高速传输,更快地调取图像信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随时就诊断和手术情况进行交流……待5G医疗成熟后,将为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带来先进了医疗技术,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能为患者生命的急救赢得速度。

交通上:5G技术传输延时更短、传输带宽更大、整个网络会更加稳定,能够对未来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基于这种实时传输,车端视频可以实时传输到云端,同样,云端信息也可以实时下发到车端。通过这样的能力,可以在云端实现智慧交通中枢,对整个交通流量以及车辆做出远程的实时调节和控制,以及对应急车辆、公交等等做出云端的远程调度。据了解,2019年5G岗位将比去年增加20%-80%,未来10年国内5G人才需求将达到2000万人。而在2020-2022年期间,对5G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届时将会出现200万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安装调试员、VR摄影师/导演/直播策划、自动驾驶工程师、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开发者、云游戏程序员、智慧城市从业者、数据分析师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744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