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资料

峨眉山的资料,第1张

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

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为蚀余山,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

山的中、下部分布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盖有玄武岩。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峨眉山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为侵蚀地貌(峨眉山区)和堆积地貌(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

1、构造地貌

峨眉山主体地质基础为南北向短背斜,四周为断裂所围限,系“褶皱断块山。

”东南面有峨眉逆冲大断层,与峨眉山背斜斜交切割,断距甚大。

金顶三峰,就是沿峨眉山大断裂而抬升,并经过长期的重力崩塌,强烈的流水切割,侵蚀残留下来的峨眉山背斜西翼的一个单面山,东陡西缓。

2、流水地貌

峨眉山位于中国多雨区,流水侵蚀作用十分活跃,切割深度可达1000米,相对高峨眉山地貌峨眉山地貌差达2649米,山高、谷深、沟长,谷源几近分水岭,山下为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故属深切中山区。

由于峨眉山区地壳自新生代以来,不断地间歇抬升,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十分显著,河谷狭窄幽深,形成龙门洞深峡、白云峡“一线天”嶂谷、范店“一线天”嶂谷、两河口深切(嵌入)河曲以及流水差异侵蚀形成的——“普贤石船”等流水地貌景观。

3、岩溶地貌

在峨眉山区,特别是二峨山和四峨山区,碳酸盐岩层广布,累计厚度达2000余米,且被纵横交错的断裂穿插、切割。

沿断裂带裂隙十分发育,岩层破碎,为山区的地下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古冰川地貌

川西山地分布着现代山岳冰川,在第三纪更新世冰期中,冰川分布范围更为广泛。

从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资料来考,足以证明古冰川地貌在峨眉山的存在。

作为冰蚀地貌的冰川槽谷——“U”形谷的残迹在峨眉山及其周围分布广泛。

龙门峡上方、黑龙江一线天嶂谷上方、万年寺到清音阁、白龙江上游、自雷洞坪到蕨坪坝上方,均有两壁直立的“U”形槽谷。

5、扇状洪积平原

峨眉山麓系为冲洪积扇连成的坡积裙。

峨眉平原主要由源于峨眉山的峨眉河及其支流符汶河与临江河等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与其北面的夹江平原、彭(山)、眉(山)平原、成都平原连成一体。

6、剥蚀夷平面

峨眉山曾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

由于不均衡的相对升降,形成数次地层沉积间断,在峨眉山区的地貌形态中,有几个较为显著的夷平面,标志着间歇抬升中的侵蚀基准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峨眉山

必去的景点有两个:石林,九乡溶洞。

石林名声在外,是最早成为5A景区的,也是云南旅游的名片。主要分为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前两个已经开发完善,是多数游客都会去的,乃古石林还相对原始。

九乡溶洞虽然只是4A级景区,但是它的规模和奇妙,不亚于5A的连州地下河和重庆芙蓉洞。就是距离市区较远,坐车需要转车。

昆明市区去海埂公园,大观楼,西山等,这几个景区都是在滇池边的。可以看看博物馆,还有去远一点的元谋土林。

:

昆明隶属云南省,享“ 春城”之美誉,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市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亚洲象的迁移原因是什么?

一、为了寻找食物而迷路

野生大象的主要食物为草、树叶、树皮,在食物或者水源匮乏时大象会长途跋涉外出觅食,像甘蔗、香蕉、玉米都是大象喜欢吃的食物。
“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动物迁徙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亚洲象来说,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因此,很大的可能就是野象外出觅食时“迷路了”,野象虽然记忆力很强、听觉也很灵敏,但是要找到上百公里外的家也不是一件易事。


二、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野象保护区周围的林地逐渐被甘蔗地、橡胶地、香蕉地、玉米地等所取代,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亚洲象的栖息空间越来越小,人与野象活动的重叠区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亚洲象群外出寻找新的栖息地。

三、亚洲象北迁在一定程度上是追寻祖先的遗迹

在公元前1000多年,亚洲象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长江流域都有分布,因此亚洲象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是追寻祖先的遗迹。

四、大象本身具有远距离迁徙能力

大象的迁徙是一种本能,几乎所有的象群都会迁徙,区别在于迁徙距离的长与短,大象会在不同的季节迁徙到不同的地方。总体来说,大象是一种热带动物,其本身不耐寒,此外越往北走食物会越缺乏,因此大象绝不会一直往北迁徙。

我遇到过的“难以启齿”地方名有:

一、南京泥马巷

在南京扒出了一条“泥马巷”。其实泥马巷的来历相当高大上:清道光《金陵览胜诗考》称:“泥马巷,宋高宗南渡避难,骑马渡江,至此始知为泥马。”赵构以为是神灵在帮助自己,于是在当上皇帝后,重修了崔富君庙,并命名此地为“泥马巷”。

二、四川恐龙乡

搁现在人看,觉得是不是这个地儿因为发现恐龙或者这的人长得都是恐龙才得名的其实,恐龙乡地处丘陵,气候温和,阡陌纵横,塘堰众多,当地人感谢先人为他们留下的自然美,才得名恐龙乡。

三、深圳三围村

假如你在街上遇到一个美女,问她:“三围在哪里”她一定会把你当成登徒浪子,没准会甩你一大巴掌。不过,如果你在深圳这样问,也许人家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三围应该怎么怎么走。”不错!在深圳,就有一个叫“三围”的地方。那里还有个三围码头。

四、江苏高潮村

这个名字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的确有点小雷人。但实际上高潮村这个名字在1958年就有了,那个时代,农业生产讲究要掀起轰轰烈烈的生产高潮,所以村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就被取名为高潮合作社。后来,生产大队改村,当地的村委就沿用了高潮这个名字。

五、成都肥猪市街

成都霸气的街名有不少,“总府路”“肥猪市街”“西屠场街”“刀子巷”等等,之前还有一条“挨打巷”,不过后来改名兴荣东街。

六、苏州太监弄

如此醉人的地名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啊,苏州出产的丝织品最为著名。自元代开始,朝廷为了索取苏州的丝织品,专门在苏州设立织造局,又派太监前往监管。这些太监就居住在织造局附近,由于太监长期居住于此,故而得名“太监弄”。

七、宁波卖鱼路

虽然卖鱼路这名字听着多少有点土里土气,可它正是宁波历来以商业著称的印证。像这样体现生产和经营场所的还有战船街、帽店弄等等。顾名思义,不难想见这些街巷的经济特色啦。

八、宁波冷静街

冷静街可一点也不冷清,反而还真如名字那样有点文艺范儿。它在城隍庙附近,这里藏匿着不少咖啡馆、甜品店,算得一条小资气息浓厚的情调马路。

以上就是我遇到过的“难以启齿”地方名!

昆明有鲜花饼、云南十八怪、宣威火腿、牛干巴等特产可以带回家。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这里也是26个民族的聚集中心。来到昆明,你既可以买到丽江的东巴饰品,也可以买到腾冲的玉石,还有西双版纳美味的各色水果。那么你知道昆明特产哪些是值得带回家送人的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昆明7大特产吧。

1、鲜花饼。云南昆明随处可见美丽的鲜花,而用鲜花制成的鲜花饼在当地则相当的出名,它主要是用玫瑰花制成,深受当地人和当地游客们的喜爱。在昆明的大街小巷里,都有叫卖鲜花饼的声音,想吃的话可以随时停下来购买品尝。

2、云南十八怪。云南十八怪是昆明著名的小吃,它是一个盒子里聚集了18种不同的糕点和果脯,十分具有新意,尤其适合家里喜欢尝鲜的老人和小孩。

3、宣威火腿。大名鼎鼎的宣威火腿是云南昆明的特色美食,它也是云南火腿的代表。宣威火腿不管是直接烹饪还是制成月饼都很受欢迎,带回家赠送给亲友们也会很有面子。

4、牛干巴。牛干巴是贵阳的传统美食,它口感香醇、又易于携带,因此很受当地人和游客们的喜爱。牛干巴是回族人将自家的即将要淘汰的牛先精心喂养起来,等到其长的膘肥体壮之后就开始宰牛,腌制牛干巴。

5、小粒咖啡。小粒咖啡是云南昆明独有的咖啡品种,它有着独特的咖啡甜香,加上充满了民族特色的精美包装,很适合当做伴手礼赠送给亲友。

6、宝洪茶。宝洪茶是昆明的特色名茶,也是昆名唯一的小叶茶种。它的历史久远,在明清时期就非常的昌盛。得益于昆明宝洪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阳光充沛、降水丰富,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它所产出的宝洪茶色泽翠绿、口感十分的鲜浓。

7、云烟。云烟相信好烟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像云烟、玉溪、红河这些烟种都是出自云南。到了云南带上一些正宗的香烟送给家里爱抽烟的亲朋好友,相信一定会备受欢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25814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