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精尖产业 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高精尖产业 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第1张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

“十四五”对于整个中国而言是关键的五年,也是中国由大到强的 历史 性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北京作为首都,如何在“十四五”高精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有风向标的作用。作为北京市民,自然更加关心未来北京产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也期待北京城市产业布局的全景蓝图。

“腾笼换鸟”,北京 科技 创新产业一鸣惊人。 北京城市发展由追求量变,向追求质变和高效全面转变,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上,着重强化 科技 创新产业的引领示范效应。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较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科技 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 健康 、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腾笼换鸟”之后的北京,为高精尖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战略眼光抢占了 科技 创新发展的先机。当然 科技 创新产业也不负众望,不仅形成了新的动力引擎,还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 科技 支撑和技术保障,特别是人工智能、数字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 科技 产业引领全国 科技 创新潮流。

科技 创新产业前景可期。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实现高精尖产业质量、能量、体量“三量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将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北京发布 科技 创新产业发展规划,就是要明确未来北京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将是 科技 创新产业,核心一旦确定,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倾向 科技 创新。未来的北京是 科技 创新的北京,是引领全国 科技 创新产业中心的北京,更是打造双循环经济,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北京。

打造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对未来影响深远,对于北京三城一区及其他行政区的功能定位和赋能也是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以北京为 科技 创新之都,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不仅可以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辐射带动效应,还能实现城市之间产业集群聚合效应。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期盼北京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建设越来越好。

文/张旭靖

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您好,您问的是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是否是高职,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是一家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它不是一所高职院校,而是一家研究机构,没有提供高职教育。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0914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