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可以归纳为哪些类型,包含哪些突出价值

中国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可以归纳为哪些类型,包含哪些突出价值,第1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遗产类型
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文化景观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庐山、五台山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我国41处“世界遗产”中仅有的三处文化景观。
世界农业遗产
从2002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开始启动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按照粮农组织的解释,世界农业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杰出的景观,对于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维持可恢复生态系统和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湿地遗产
国际湿地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2009年,湿地国际联盟组织正式开展了对国际湿地纳入世界遗产保护战略的范畴,目前已经在中国计划开展湿地世界遗产评估的项目有青海湖、洞庭湖、泸沽湖等湿地。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10年8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0处。

如果继承人都选择要钱,法院会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判决。评估结果通常是根据遗产的实际价值和市场价值来确定的。法院会考虑继承人的权益和公平分配遗产的原则,以及遗嘱或法律规定的要求。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遗产的价值足以满足所有继承人的要求,法院可能会判决将遗产平均分配给所有继承人。如果遗产价值不足以满足所有继承人的要求,法院可能会在各种继承人之间进行分配,以确保公平。
如果有争议,法院可能会要求所有继承人提供证据,以证明他们对遗产的权益和要求。法院可能还会寻求专业的评估师和律师的意见,以帮助做出公正的决定。
总之,法院会根据评估结果和继承人的权益,做出公正的判决,以保证遗产的公平分配。

1博物作用,故宫是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2遗产价值,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3学术价值,从故宫学的视野看待故宫,不仅认识到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的重要价值,而且看到宫廷历史遗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发生过的人和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这一认识是故宫学得以产生的重要依据,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

4历史价值,故宫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里面有许多的历史书籍及历史文学等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5观赏,旅游价值,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而且,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0732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