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艰辛,谨慎前行!2021普通投资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前路艰辛,谨慎前行!2021普通投资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1张

前几天割肉赎回基金的朋友问我:“你感觉已经跌到底儿了么?如果开始反d了要不要再杀回去?”

看着他那几乎要按捺不住的“蠢蠢欲动”,应该是代表了很多基民的心理状态吧。

这种感觉就像在你的面前摆了一个透明的箱子,箱子里面有几条蛇,周围散落着金币。让你看完后把箱子用黑布蒙上,留一个可以伸手进去的孔,伸手进去可能拿出金币一夜暴富,但也可能被毒蛇咬上一口一命呜呼!看你怎么选择?

不伸手尝试一下吧,眼看着别人一次次拿金币,十分不甘心;伸手尝试吧,又怕被蛇咬上一口,得不偿失。

2021普通投资者面临的机遇:

其实机遇在2019-2020年就已经显现,简单理解为两方面:中国即将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带来的机会。可以参考投资A股看“国运”,只有用望远镜才能看到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全世界 科技 创新即将带来的 社会 变革,太空 科技 ,区块链,基因工程,人工智能,5G通讯,精准医疗,物联网等。一系列的 科技 日趋成熟并落地于生活,必将给世界带来比计算机互联网更为浪潮汹涌的 社会 变革。

过去没有科创板,没有注册制,很多成长型企业我们普通投资者是没有办法早些接触的,现在普通投资者可以更早的介入这些可能带来 社会 变革的公司。同时很多 科技 公司的成果需要转化落地 ,早期过热的市场概念冷却后,随着 科技 应用落地转化成熟开始在股票市场兑现价值。

2021普通投资者面临的挑战:

全球货币超发,价格上涨逐渐形成的资产泡沫,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破灭,市场反复波动犹如坐过山车,几天就能亏光一年的胜利果实。不投资股市吧,投资房子?政策限制大部分人没有购房资格,一线城市的房价又让人望而却步。什么也不投?结果又是跑不赢物价上涨,眼看着辛苦赚的钱不断贬值。

其实面临机遇与风险,也并非只有全情投入和敬而远之两种选择。就像面对蛇盘踞着金币时,我们的目的是拿到金币,而避免被蛇咬伤中毒的风险。戴上防护手套就对冲咬伤风险,注射抗蛇毒血清就可以对冲中毒的风险。

重要的是伸手拿金币之前你是否已经想好的如何面对最坏的结果。

同样的道理,如果无法抗拒市场的诱惑,就要想好应对市场调整的适合自己的抗风险策略!这些策略就像你伸手从变化莫测的市场拿收益的时候,给自己带上的防咬手套和抗毒血清。

抗毒血清:了解市场的 游戏 规则

2019年和2020年,大家赚的是公司估值提升的钱,市场上很多公司估值都大幅提升,有些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和成长消化估值,有些公司消化不了,甚至目前的估值已经透支了未来3-5年的成长。

2021年当大家都意识到便宜的公司不多了,赚估值提升的钱就越来越难了,就只能互相赚市场参与者的钱了,所以2021年的市场必将是反复震荡的市场,股价跌出空间,机构再进入就相当于继续推高股价给散户接盘了。就像2019和2020年,音乐一直不停大家都赚钱,没有人会抬起屁股离开凳子,只有震荡颠簸到有人坐不住了,一方才有机会赚另一方的钱。

想抢到凳子只有两个方法:

1、预测准确音乐停止的时间。

2、坐下了就别轻易起来。

预测音乐停止时间,意味着准确预测股市到顶的时间,这个对于专业机构都是非常难的事情,更别说普通投资人了。短期预测市场涨跌的概率跟扔硬币的猜正方的概率差不多,所以专业机构在流动性充足的时候只预测市场中散户的心理就可以了,你站起来他就坐,你坐下来他就站起来,反反复复割韭菜。

坐下了就不起来则需要定力和耐心,反倒是相对于预测市场涨跌更适合普通投资者者。选好椅子就坐住了不起来,专业投资者想坐你的椅子也只能把你抬起来。唯一的难点就在于你选的椅子是不是一把值得大家争抢的椅子了。

防咬手套一:杠铃式配置结构

2019和2020年,美股和A股只要配置的结构对了都很赚钱。2019和2020什么结构?就是集中持有大盘白马股,标普500中的市值排名前5公司(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脸书)的市值占据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18%以上,这一比例在20年前的 科技 股泡沫时间也从未出现。

A股也是同样的结构,机构通过抱团持股,继白酒茅后,光伏“茅”,医药“茅”,地产“茅”,银行“茅”, 汽车 “茅”,家电“茅”。各种行业“茅”大量涌现。

而2021年市值较大的各种行业“茅”的命运无外乎有二,要么提振利润,让净利润增速匹配市值增长;要么股价下跌市值蒸发,匹配并不理想的利润增速。如果持续的价格偏离价值,抱团逻辑是禁不起真实经营情况考验的,理智的机构势必会寻找更有吸引力的低估公司,这也是最新市场出现抱团股瓦解趋势的主要原因。

经过2019和2020的上涨,2021年我们好像被核心资产的泡沫环绕,虽然泡沫可能一触即破,但谁也不知道那一触发生在何时何地。

特别像小时候玩的 游戏 “跑得快”,用一根筷子笔直的插进沙子堆里面,然后轮着用双手搂走沙堆两侧的沙子,你一轮我一轮,越往后搂沙子的人越心惊胆战,虽然知道筷子随时可能倒掉,但都怀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倒在自己的手里。

如何应对泡沫?一边拥抱,一边远离!

听起来挺分裂的策略,但却有科学依据而且很适用当下变化莫测的形势。这个策略就像一个不对称的杠铃,把资产分为高风险资产,中风险资产,低风险资产三个部分。完全放弃到中风险中收益的部分,只专注在低风险低收益和高风险高收益两个区域。低风险占比90%,高风险占比10%。

理论依据来自于 科技 创新带来的财富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话 汽车 飞机。未来的新 科技 5G人工智能等。看看创新的曲线,一开始你也不知道颠覆性技术发展成什么样子,过去 科技 的利润被风投瓜分,但是现在却能在股票市场被大众分享,因为很多 科技 企业过于领先早已上市,但是因为市场不成熟,起步期,泡沫期上市,概念太超前就是不挣钱,随着企业进入产出期,开始兑现价值。

拥抱泡沫就是拥抱颠覆体,远离泡沫就是寻找长寿体。

避免进入太早不赚钱的方式是 科技 应用成熟方向明确后再用股权投资的思维投资二级市场,先让公司证明自己后再跟进投资也不晚,所以拿出很少的钱投资看不懂的东西。 科技 板块,一定会涌现出颠覆体,但是还要受周期因素的影响。

比例为什么是10%呢?颠覆体成功率比较低,而且波动大,所以要做好一场空的准备,而且要多投几个颠覆体,这样中的概率更大。另外90%的资产持续增值做好管理有望实现年度的10%的增值,可以持续为寻找投资颠覆式项目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

长寿体在哪?中国本身就是长寿体,在这个大的长寿体里面,从十四五规划看得出,消费质量提升, 科技 创新是重中之重,高端制造继续稳增长, 科技 消费提质量!在这些领域一定能够出现一批享誉世界的大公司。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公司长期持有与公司一起成长。

防咬手套二:大类资产配置

既然要实行杠铃投资结构,那么就要保证杠铃左侧的低风险获取稳健收益,跑赢至少要跑赢通胀+无风险利率。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在大类资产配置的框架下进行周期的微调。大类资产配置可以有效降低波动控制回撤。而资产配置大框架下的周期布局则可以通过调整资产占比提升收益。

2021开年的行情,有色金属,原油等走出一波大宗商品行情,有效地对冲了其他股票基金的下跌风险。资产配置就是通过低相关性资产的配置对冲某种单一资产下跌的风险。作为与股票低相关性的债券基金也是配置中的不错的选择。很多债券基金经理的回撤管理得都不错,可以长期帮助我们平滑组合波动获取稳健收益。

我自己运行了两个组合。其中一个组合就是全球资产配置组合(进一个月收益-74近1月的最大回撤10%)主动管理股票基金组合(近1个月收益-1452最大回撤1795%),做了配置和不做配置面对市场波动还是区别很大的。

资产配置组合的调整策略

主动调整:可利用周期理论,比如:经济过热期,少配股票,增加大宗商品配置,在经济衰退期,多配置债券,复苏期多配置股票。通过对周期的预判提前布局调整资产比例,获取超额收益。

被动调整:再平衡策略。再平衡策略就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半年或者一年),如果在检视点股票资产超过原来设定的30%的比例,那就卖出股票,买入低于设定比例的债券资产,恢复之前设定的资产比例。相当于自动的高卖低卖,克服人性的贪婪。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2021年学会“找备胎”和“当渣男”,投资赚钱并不难!

2021年的基金投资的大逻辑:降预期,找平衡,选对人!

投资战略上做“渣男”,“找备胎”,降低纯股票型基金的收益预期,增加债券型“固收+“基金,黄金等跟股市相关性低的资产做好配置。降低波动的的同时,不错过某一类资产的上涨。

战术上要“专一”,不管是权益类的股票基金,还是“固收+”类的基金选定了就中长期持有,降低换手率,利用时间享受价值上涨带来的复利收益。

最后,引用一段杰西利弗莫尔话作为结尾:

“既能判断正确,又可以拿住仓位的交易员并不常见。我觉得这是交易中zui困难的事情之一,我的思考从来都没有为我赚到大钱,反而一直是我的以静制动在帮助我。明白了么?是我拿的住!”

面对现在的行情,大家还拿得住么?

# 财经 科普创作人招募#

回首2020年,一句话形容就是:有喜有忧。

这一年,宏观环境承压,股市宽幅震荡。但纵观全年,金融市场多板块逆势而行,医疗医药、新能源、军工、白酒等涨幅惊人,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样的市场下,投资者们有的顺势而为赚的盆满钵满,有的擦肩而过只余一声叹息。

进入2021年“后疫情”时代,随着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全球对2021年的乐观情绪逐步上升;中国走进了“十四五”;又迎来建党100周年,跨进这重要的过渡阶段,我们如何把握未来的投资机会?

东吴基金常务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陈军用“八大猜想”表述了他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这是企业的战略布局,也是“后疫情”时代经济修复带来的红利。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复苏,海内外贸易将重回正轨,出口贸易及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将有望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逐步扩张的国内供给链可能将取代收缩的海外供给链,例如防疫物资的出口等。一些受限于宏观环境而造成阶段性亏损的企业,通过把握节奏重新布局、调整结构轻装上阵,有望重新站稳脚跟。这类以 汽车 零部件为代表的企业,未来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值得期待。

中美之间的博弈或将延续,高端制造的技术瓶颈依旧是核心问题。芯片半导体技术升级迫在眉睫,龙头企业逐步技术集中,资源禀赋有望得到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国家安全,像军事、互联网、供应链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技术升级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相关领域龙头企业的长期发展空间可以想象。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迈入“十四五”期间,未来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社会 保障体系也会得到完善,消费品质和服务供给得到提升,居民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最终有望实现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的局面。从低端消费来看,“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可能带来零售行业的巨大变革,物流体系的进阶不断为低端消费的规模化发展带来机会。高端消费上,随着对应消费人群的收入水平提升,拥有资产的不断增值,消费升级是持续性的,消费品的品牌化、高端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无疑是国内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压力测试,叠加退市新规的“虹吸效应”,低市值小企业在这场测试中劣势逐渐显现,未来可能会出现掉队、最后清退的现象,这使得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可能进一步提升,叠加他们的不断创新、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会促进形成“强者恒强”的企业生态。

5G时代已经来临,但后5G时代是什么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方面的体验了,像物联网,像我们知道的VR/AR,最根本的还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结合5G技术的应用, 科技 消费品的核心技术带来的人性化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后5G时代。这其中的市场不可估量,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一个技术集中的时代。

中国的 汽车 产业规模十分庞大,它的产业领域广阔,各个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都值得探寻,而新能源车又有政策导向加持,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车渗透率要达到20%。然而当前的渗透率仅43%,这其中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在主要核心环节上具备技术和产品优势,一些龙头公司在全球的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比如负极、三元正极、电解液和铁锂正极等中游产业链。若不同产业链的高产量企业能达到20%以上的占有率,这将是不可估量的市场格局。

当前,我国的资产配置现状是,房地产行业多年来沉淀了我国居民较高的财富比重,包括权益类资产在内的金融资产配置比重偏低。但就“房住不炒”的大基调而言,房地产行业承受着一定的压力,未来随着政策的推进,银行理财破刚兑等,居民资产有望逐步向金融市场转移,相应地,居民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意识也会进一步加强。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是 科技 的时代,是消费的时代,是资本的时代。

2021年是行稳方能致远的一年!投资须致远,眼界要放在未来。

风险提示:本材料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东吴基金当前的分析,东吴基金不保证当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投资者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物联网蓬勃发展。根据行业研究,到2021年,全球将安装350亿台物联网设备,到2025年将安装7544亿台。本质上,作为一个技术驱动的互联设备网络,物联网有潜力更好地实现系统内的数据共享。它让机器和设备进行交互的能力将会对各行各业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从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密集型体验到基本的健康和安全需求,几乎没有什么趋势能够超越它,从而加剧了其重要性。
1连网设备制造商将投资医疗保健
,远程医疗需求仍有望继续增加。据行业专家称,由于便利和更实惠的价格,消费者对数字医疗设备的兴趣越来越大,到2026年,该技术将增长至1856亿美元。
2物联网将在制造业普及
制造业和其他使用昂贵机器的环境已经体验到了远程监控的好处。在物联网驱动技术的帮助下,制造商和制药企业今年能够将工业资产与远程 *** 作连接起来,确保在大流行期间一切如常。根据行业报告,这些好处和积极影响有望在2021年为物联网带来大量投资。基础行业专家、特别是现场服务公司和工业设备公司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此技术,从而使连网机器在2021年继续获得发展动力。
3行为互联网有望发展壮大
行为互联网(IoB)从各种来源捕获人们生活的“数字信息”,公共或私人实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影响行为。
这里的一些有用的技术工具包括位置跟踪、大数据和面部识别。这一趋势凸显了将客户放在每个组织战略中心的重要性,以确保长期成功。
4智能建筑技术将推动员工体验转型
根据2021年的行业报告,智能建筑技术将专注于物联网应用,以实现智能办公举措。这些举措将包括智能照明、能源和环境监测,以及基于传感器的空间利用和活动监测。

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前景和趋势包括以下4个方面:
趋势1:人机交互性增强的数据和设备增长 到2019年底,将有约36亿台设备主动连接到Internet并用于日常任务。随着5G的推出,将为更多设备和数据流量打开大门。
趋势2: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参与者 充分利用数据,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提供计算机帮助。人工智能是理解收集的大量数据并提高其业务价值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人工智能将在以下领域帮助物联网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数据发现,流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时间序列准确性,预测和高级分析以及实时地理空间和位置(后勤数据)。 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主要云供应商越来越多地希望基于其AI功能进行竞争。各种初创企业希望通过能够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AI算法使企业能够从不断增长的数据量中提取更多的价值。
趋势3:VUI:语音用户界面将成为现实
语音占了我们日常通讯的80%,就像科幻中一样,与机器人交谈应该是常见的通讯方式,例如R2D2,C-3PO和Jarvis。在设置设备、更改设置、发出命令和接收结果中使用语音不仅在智能房屋,工厂中,而且在诸如汽车,可穿戴设备之类的设备之间都是常见的。
趋势4:在物联网上的更多投资
物联网是少数新兴和传统风险投资家都感兴趣的市场之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客户越来越依赖于使用它们执行许多日常任务,将增加对物联网初创企业投资的兴趣。客户将等待物联网的下一个重大创新,例如可以对您的面部进行分析的智能镜,如果您生病了,可以打电话给您的医生;将结合智能监控摄像头的智能ATM机;可以告诉您如何进食和饮食的智能叉子。吃什么,以及每个人都在睡觉时会关灯的智能床。

现状: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大势所趋: 一方面认为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
物联网的出现不管你欢不欢迎,赞不赞成,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比如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逄诗铭对记者说。
逄诗铭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据他个人估计已达两三千亿,很快会上升为万亿规模,再过几年就会到五六万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仓储配送、集装箱监控、运输调配等多个环节都已经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推进的,不应该纠缠于物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更不能因为现在应用程度不高就否定这个新技术。”欧阳宇说。
逄诗铭认为,物联网技术现阶段虽然并不能降低实际运费,但是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大面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
“换一个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物流中丢失了两个集装箱,给货主赔的钱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们给集装箱装上电子封条,采用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进行全程的监控,这个货品就不可能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容易追索回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
近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
多名专家认为,铁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将有效改进目前我国线性物流运输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联网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多渠道联运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0669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