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的进展情况

智慧旅游的进展情况,第1张

为进一步提升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水平,交流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经验,鼓励和引导景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旅游体验服务,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国家级检查员队伍建设,2012年11月8日至9日,国家旅游局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开了全国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场会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国家级检查员培训班。会议同时公布了全国22家景区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
根据“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的发展规划,智慧旅游将包括五个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智慧旅游示范城市、IT上市企业、数字景区示范工程、智慧酒店示范工程和智慧旅游购物示范点。
镇江“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批复后,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扬州和南通7市建立了“智慧旅游联盟”,并联合其他各兄弟城市从城市智慧旅游逐步向城市群、区域性智慧旅游发展,形成点、线、面、网的连接和结合。南京市智慧旅游规划通过评审并开始实施《“智慧旅游”总体设计方案》。
无锡市按照中央关于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要求,发挥物联网和互联网“两网”优势,提出“感知中国中心”理念,并制定了智慧旅游示范方案;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扬州,《“智慧扬州”行动计划》已经完成初稿,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正在抓紧编制。
全国各地建设智慧旅游的热情高涨,2011年7月,湖南省旅游局长座谈会透露,湖南省将着力创建“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8月,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提出发展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2011年年底,牡丹江市工信委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旅游城市”创意方案》。 智慧景区的提升应当从通讯网络、景区综合管理、电子门票与电子门禁、门户网站与电子商务、数字虚拟景区与虚拟旅游、游客服务与互动体验、旅游故事及游戏软件这几方面综合考虑。
总结“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方案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项目背景、需求分析、建设目标、总体构架、建设内容和项目、实施步骤、投资及运营模式、经费预算(含软硬件建设经费)、组织保障、绩效评估等。
同时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景区应结合自身特点,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兼顾大局,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为实现全行业管理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管理合力和规模效应,在建设过程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总体部署,分步实施
景区要按照建设部的总体部署,做好智慧景区建设总体方案编制工作,制定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在城建司的指导下,分阶段逐步实施,确保智慧景区建设取得成效。
统一标准,保障共享
智慧景区重点建设项目,要按照建设部统一标准,实施规范建设,确保实现行业管理的信息共享。
整合资源,集约发展
对于关系到全行业资源整合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部将统一协调或组织建设,打造行业品牌,形成管理合力,实现规模效应。
突出重点,先急后缓
各景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智慧景区建设总体方案。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建设景区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需求迫切、投资小见效快的重点建设项目。
实用可靠,适度先进
系统建设要注重实效,在技术选型方面要注意选择技术成熟度好,实用可靠并适度先进的技术。避免盲目引用不成熟的 新技术,造成建设资金浪费。
创新机制,市场运作
智慧景区建设要注重产业化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促进资源保护与旅游服务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全国各地、各景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如北京推进A级旅游景区无线上网工作等。国家旅游局也正与百度网合作开发“全国旅游景区动态监测与游客评价系统”,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合作为游客提供景区地理和空间定位信息服务,建成了“全国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启动了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

5G时代的商机和个体创业机会都基于一个新字,5G时代就是一个大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改变大发展的崭新时代,5G时代:未来,已来!5G的未来是多彩的,5G的能力也是不断积累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驱动是5G发展的两个“风火轮”,缺一不可。与前几代无线通信技术不同,5G带来的变化是全社会的,例如大视频,未来还有虚拟现实;例如自动驾驶,从辅助驾驶未来进一步走向无人驾驶,行驶主导权从人到汽车。从阶段发展的角度看,5G面临五大挑战:
1、目标的差异化。
全球5G发展不平衡,诉求也不一致。例如美国做5G固定宽带接入,相当于抛开3GPP自定义一种5G标准,产业链依托特殊场景形成;欧洲 4G 发展没有中国、亚太蓬勃,5G时代更多关注URLLC场景;中国则是定义为国家战略,5G三大场景齐头并进。日本和韩国则有大型赛事的驱动,开始阶段EMBB是主要诉求。这将带来对技术、频谱不同的诉求。
2、网络的复杂化
5G并不是单独的网络存在,而是和前面2G、3G、4G网络共存,本身还有EMBB、URLLC、mMTC三大场景业务,网络复杂程度是指数级的增加,对产业链所有厂商来说都是巨大挑战。
3、技术的妥协化


5G面临如此复杂的场景,考虑前后项的兼容,在标准制定时存在一些妥协,同时也是产业伙伴共同协作的结果。


4、场景的演进化
应用场景在2020年后,随着技术的革命,不一定局限于当前的思维,甚至会带来技术和标准演进的不确定性。


5、应用的滞后化
网络依赖业务应用的驱动,但这些业务蓝图属于未来业务,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初期相辅相成,会存在一定结合滞后性和全面推广的时延性。


面临五大挑战,我们要步步为营,博学笃用,运势谋篇,明道优术,合众践行,一周一微步,一月一小步,一年一大步,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通过创新发展去有效应对:、技术创新、架构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很期待5G时代,很期待融入5G生活!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0599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