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有什么优势?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有什么优势?,第1张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有什么优势?它的优势体现在:通过摄像头与传感器,1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大气压力、气体浓度等数据,并通过设定相关报警阈值,实现即时报警,2精准控制种植环境指标。实时监测土壤水张力、土壤温湿度、水位、溶氧量、pH值等通过设定报警阈值,当土壤数据异常时,如湿度过高,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消息提醒工作人员在手机上即可远程手动控制多个大棚的设施设备,包括风机、外遮阳、内遮阳、喷滴灌、侧窗、水帘、阀门、加温灯等。6系统可制定科学灌溉方案,

根据福建财经频道采访报道福建蜂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自己在行业内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出四大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温室大棚、生态农场、畜牧养殖、水产养殖。
① 温室大棚:温室生产管控解决方案通过对温室内温湿度、土壤水分、光照度、光合效率、二氧化碳、光照度等进行数据监测,通过无线技术传输至云平台加工处理,并在手机、电脑、平板上实时显示。用户还可通过软件平台对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温室种植的智能化管理,减轻用户的工作量,节省用户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② 生态农场:室外农作物智能监控改造方案,该方案可建设一个气象站及其相关传感器,采集农作物当地的环境参数,设备主要以水泵、电磁阀、水肥一体化设备等为主,施工简便,主要实现自动控制水阀进行浇水作业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物产量。
③ 畜牧养殖:主要针对环境温湿度和空气中氨气含量进行监测,配套水帘与排风系统,以此来达到降温与换气功能。同时采用自动投料装置与粪便清理装置,确保了环境的环境卫生,减少用工成本。另外针对畜禽安全方面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关注畜禽动态情况并实现远程会诊的功能。全面结合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畜禽的生产提供有效的管控手段。
④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生产管控解决方案通过对养殖水域的环境以及现场设备的集中监控,经过云服务器分析,得出科学的生产 *** 作指导,使得水产养殖实现智能化,通过PC、APP等显示控制方式实现随时随地监控管理。

6月15日农业机器人“小睿“正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黄瓜大棚执行巡检工作

中国网海峡频道6月17日讯 6月17日,福建首款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开始全天候巡检,标志着福建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从研发进入实际应用。

这款机器人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新大陆时代 科技 联合研制,取名“小睿”,表示他具备农业数据采集专家的功能。

6月15日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黄瓜大棚机器人“小睿”正在自动转弯执行生产巡检

“我们为‘小睿’研制了多路传感器融合技术,使他拥有类似人体的五官功能。”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赵健说。“小睿”“耳朵”是两个700万像素摄像头,“眼睛”是500万像素鱼眼摄像头,头顶有二氧化碳、光合辐射、风速风力传感器,身上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实时采集。

赵健介绍,与一般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相比,“小睿”可实时移动,采集点位多,图像和数据更全面、更精准。与农民田间监测相比,“小睿”可全天候工作,采集数据更加详细和连续。

6月13日联合研制专家组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会商机器人“小睿”调试方案

“这是‘小睿’实景智能巡检平台,通过平台的云端协同和可视化智能分析,将实现VR远程会诊、远程教学,智慧农场的无人化作业。”福建新大陆时代 科技 公司总经理郑培强说。

与一般工业机器人定点、定线路、做固定动作不同,农业机器人要适应自然环境,针对高度差异化农作物,拥有智能感知和人工劳动技能,其研制难度大、系统更复杂,更具挑战性。

“‘小睿’得益于他拥有坚强‘大脑’——边缘计算装置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解决了海量数据传输的延时问题,提升了机器人快速响应能力,实现了现场智能决策。”郑培强说。

6月16日自动返回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联合实验室的机器人“小睿”萌翻了到场儿童

专家介绍,通过数据积累和人工智能算法,下一步,‘小睿’能完成深度学习,帮助管理者制定生产决策,比如自动诊断农作物 健康 的病虫害状况、农产品成熟程度,“仿生手”防治病虫害或采摘农作物,自动运输农场收获。

“我们认真落实贯彻数字中国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围绕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聚合 科技 要素,深化数字农业自主创新,全力为福建乡村振兴提供 科技 支撑。”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余文权说。

“最终的目标是‘无人农场’,机器人将取代农民的辛勤劳作。”赵健说,随着AI农业机器人升级换代和推广应用,可望逐步替代农民手工劳动,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难题,着力打造无人农场。(李永贵 黄献光)

以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著称于世。

蓄引提结合灌溉系统主要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渠道系统,以及灌区内部的中小型水库、塘堰和提水设施。由于渠道似藤,灌区内的库塘好似结在藤上的瓜,在中国又形象地称为长藤结瓜式灌概系统。

蓄引提结合灌溉是一种联合运用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蓄引提结合灌溉是指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取水工程的作用,将蓄水、引水和提水联合起来使用的农田灌溉方式。

蓄引提结合灌溉系统的特点:

(1)充分利用本地区可能利用的水源。在非灌溉季节,利用渠首引取河水灌塘、灌库,或者利用水聚把内河、内湖或渠道的水提蓄在库、塘中,以便用水紧张季节补充灌慨水量的不足。

(2)扩大摧概面积。由于多种水源统一调节,使得某些原来无法灌溉的土地得到了灌溉。

(3)提高塘堰的抗旱能力。由于塘堰有了河流的补给,从而提高了塘堰的复蓄次数和抗早能力。

(4)提高渠道单位引水流量的灌溉能力。由于在渠系,上连接了许多塘堰和小型水库等蓄水设施,能把非灌溉季节的渠道引水量存蓄起来,供灌溉季节使用,从而提高了渠道单位引水流量的灌溉能力。

(5)有利于发电、通航和供水。由于有些骨干渠道常年过水,流量比较均匀,可用来发展小水电、航运和乡镇供水。

扩展资料

系统案例:

红旗渠

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

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并利用渠水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是一套“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白起渠

白起渠西起湖北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为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

并于1953年5月1日,修复完工。与一般沟渠不同的是,长渠流经之处,沿线还串起了大量的水库和堰塘。《大元大一统志》载有“长渠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即指长渠灌区有49口堰塘与渠道相通,常年蓄水,忙时灌田。

如果说长渠是一条藤,沿渠与之串通的水库、堰塘,就是一个个“瓜”。这些“瓜”包括10座中小型水库,2671口堰塘。

白起渠是我国著名的“长藤结瓜”式的蓄水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地形复杂,技术要求高,在水利技术史上有许多重大创造,建筑物的设计、布局等都为后代称奇,只是在世上却鲜为人知,其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0582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