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轮胎的米其林,凭什么能够通过一本指南保

卖轮胎的米其林,凭什么能够通过一本指南保,第1张

对于老饕而言,红色封面的《米其林指南》。无疑是至高无上的美食圣经。

它是目前销售量最大、收录最齐全的欧洲乃至全球的餐馆和旅馆年鉴。五分之一以上的法国人随时使用它或阅读它,即便只是为了做一次美食神游。作为一本指南类书籍,甚至强大到可以左右消费者和从业者:

据《纽约客》报道: 掉一颗星星,意味着损失25%的营业额。

一家位于都柏林的星级餐厅丢星后,营业额在一年内,下降了 75%——从上年的 €53510下降到了 €12,472。

同时,米其林极为隐秘的暗访式评选机制,又让餐厅根本无法知道星探是谁,更遑论退出评选。这导致从业者往往面临评选难以避免,保星压力却又巨大的局面,在这种无形的重压下,甚至出现过餐厅负责人为此自杀的事件:

——2016 年,三星主厨Benoît Violier在家中举q自尽,年仅44岁。警方认为,他是在父亲离世与保星双重压力之下,选择了轻生。

有趣的是,这样一份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举足轻重的美食指南,却是由一家卖轮胎的公司——米其林制作出来的。

这让人不禁要问:卖轮胎的米其林,为什么?又是怎么做出享誉世界的米其林餐饮指南的?

01

一个颇具远见的初衷

1900年的法国,举国上下只有3000辆机动车,米其林的主要业务是生产自行车轮胎。事实上,一直到1908年福特的Model T问世,机动车才逐渐走向大众。要知道在1895年,整个法国仅有350辆汽车,甚至法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广泛的道路系统。

而汽车在大众心目中,也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产品:没有人认为马可能被代替,在大众看来,汽车只不过是有钱人一时兴起的玩具,而且还不能开得离修车厂太远。因此,当Edouard Michelin和 Andre Michelin这对兄弟,在19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充气式轮胎以后, 精明的兄弟俩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它轮胎公司,而是“有钱人愿不愿意买车开车”这个思想观念。

因为如果没有人买车,就不会有人买轮胎。

好巧不巧的是,Andre 的工作是在政府做地图制图员。灵感突发的兄弟俩由此想到一个解决方案:米其林的逻辑很简单,为了提高轮胎的需求量,首先就要提高汽车的需求量。为了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当然就要鼓励大家远行,说服大家远处有更吸引人的好吃好玩的地方。为此,他们编纂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

02

把广告做成产品

米其林餐饮指南的第一版就免费发行了35000册,指南的内容包括旅行小秘诀、加油站位置、地图和更换轮胎的说明书等。针对瑞士、巴伐利亚、英国、北非、意大利等地区的旅行指南也相继发行。1920年的某一天,安德烈·米其林在一个轮胎销售商那里发现,几本《米其林指南》竟然被用来垫工作台!不甘心明珠暗投的米其林兄弟决定不再免费发放这些小册子,因为“人们只会尊重他们掏钱购买的东西”。有价出售开启了《米其林指南》的新篇章。他们开始更加重视其中的内容。而且由于地图的过分实用详尽,有传闻说在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中,英美加联军,甚至凭借米其林绿本,成功登陆了法国诺曼底。

手册的实用性奠定了米其林接下来20年营运基础。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他们在整个欧洲开始陆续推出了各个国家的版本,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蜂拥而至的读者不仅愿意花钱购买指南,还不断写信帮助完善指南,提出修改意见。

其中一个建议就是分开餐厅和驾驶地图部分,这就是今天《米其林指南》会分为红本《米其林餐厅指南》和绿本《米其林旅游指南》的原因。

米其林对读者建议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对于红本绿本的分离。

在发现人们对于餐馆的指南特别感兴趣以后,Andre 雇用了米其林第一批匿名的餐厅评论员,不计成本的让这些评论员吃遍法国所有高级餐厅,然后评价出其中最优秀的。

1926年,米其林的星级标准终于诞生。但在当时只有一颗星。三十年代之后,三个等级的评星制度出台——

一颗星★: 是“值得”去造访的餐厅,是同类饮食风格中特别优秀的餐厅;

两颗星★★: 餐厅的厨艺非常高超,是绕远路也值得去的餐厅;

三颗星★★★: 是“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的餐厅。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国外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价格定位,来这里进餐,人均消费通常在3000元4000元人民币之间。当然了,即使是米其林一星,在欧美的餐饮界也已经是很高的荣耀。虽然米其林轮胎公司发布《米其林餐厅指南》,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做广告,然而最终,他们却把这份广告手册做成了产品。并且让大家心甘情愿解囊买单。要知道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20世纪后半程,在那个电脑和iPhone还没出生的年代,纸质的旅游和餐厅指南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十分可观。以至于尽管这家轮胎公司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实现了让精英阶级买车的梦想,但是却并没有关闭其旗下的两本指南。

03

售卖产品,更是生活方式

米其林通过《米其林指南》倡导出了一种“周末开车出去野餐”的新奇生活方式。

因为米其林的主业是销售轮胎——一种法国富人消遣玩具的附属品。 所以红本《米其林餐厅指南》从分立伊始就只有一个目标:服务富有的法国精英阶级。

为了支持司机们更长距离的驾驶和出行,他们不仅给法国各地酒店和汽油供应商的提供信息指南整理服务,甚至还为了协助旅行者,而在路上做了自制的路标。

米其林评审机制的严谨,也让《米其林餐厅指南》成为了精英阶级的生活方式导师。为了保障《米其林餐厅指南》的公正性与权威性,米其林一直恪守匿名造访、独立评审、精挑细选、每年更新、标准一致五项承诺。选用评审员都是餐饮酒店业的专业且资深人士,并且都必须在法国通过正式的米其林指南培训。

评审员们被禁止与记者交谈,也禁止泄露自己的身份,并且在得到结论之前会无视餐厅服务员的意见。他们和普通顾客一样提前预定座位、点菜、就餐、付账,并且完全不会像一般的美食评论家那样,在品尝途中记录笔记。

为了暸解餐厅质量的一致性,确保评鉴精确性,通常他们会在半年之中重复造访一家餐厅,但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尽量避免去太多次,且会两人同行,扮成夫妻或商务人士的样子,因为单独一个人去用餐,很容易启人疑窦。同时还会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评审员的结果进行综合讨论,最终才给出评级。

这样严苛的评审机制,使得米其林指南的评审工作虽然自诞生以来就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评,但它在美食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却难以否认。新法餐教父级厨师Paul Bocuse曾在《米其林餐厅指南》如日中天的1960年代发话:在我眼里,米其林就是世界上唯一的餐厅指南。

1954年《纽约客》里的一篇文章更是这样写道。“没有任何其它餐厅指南能够承担米其林这样不惜血本地做指南。他们完全是赔本赚吆喝,而且是成百上千万美金的赔本。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获得最挑剔的法国精英阶级的信任,以及得到‘透彻’,‘有态度’和‘不可击垮’这些评价。”

04

轮胎制造商跨界美食的营销策略

策略1:用户参与感

任何营销策略都少不了用户参与环节,缺少参与感的活动曲高和寡,无法得到与预期匹配的声量,只有用户主动参与,才能在情感的交互中收获口碑和效应。

米其林通过对餐厅品鉴和评判打分来分享汽车旅途中的见闻,带动读者和食客的探索和尝鲜,彼此间形成良好的评论互动,久而久之则营造出大众对美食、对旅行的强烈话题讨论度,以及公众对米其林品牌的强烈认同情绪。

策略2:持续与权威

任何营销如果没有让受众感到权威,那么只可能红极一时,如焰火般绚烂而短暂。正如《米其林美食指南》,如果它只是一本纯粹介绍美食的书籍,没有权威的星评制度,那么它一定不会有现在这般成功。因为米其林雇用的这批“美食密探”,大都从酒店管理学院毕业,每名美食侦探平均每年旅行约30000公里,在不同餐厅用餐约250次,入住超过160间酒店等等。为了保证结果公正,米其林会根据“密探者”不同时间不同结果进行综合讨论,最终才给出评级。虽然评审工作自诞生以来也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评,但它在美食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却不能否认。

策略3:增强辨识度

热爱美食的人喜欢去米其林餐厅打卡,从而关注、选择米其林轮胎;而使用过米其林轮胎的消费者也会因为好奇,选择尝试《米其林美食指南》进行体验。米其林北美公司公共关系总监就曾说过, “轮胎不是一个性感的产品。” 而米其林指南在品牌形象上对米其林公司有很大的好处。当人们在心智中把“米其林轮胎和《米其林餐厅指南》”建立连接时,就可以让米其林公司在大家的心目中建立 “这是一家有趣的公司” 类似的,更加有辨识度的印象。

05

跳出惯性思维,找寻全新可能

据汽车服务世界统计,2019全球轮胎企业TOP34榜单,米其林位居第二名。

而米其林轮胎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以弱势品类建立起强势品牌,红蓝两本《米其林指南》可谓是功不可没。

品类是天生就不公平的。生来就有强弱与大小的差异。属于强势品类的产品,天生就拥有更高的品牌关注度。人们会更在意它的品牌,并在使用以后,向周围人推荐分享。

而轮胎则显然不属于强势品类 ,人们不会关心自己用的是不是名牌轮胎,更不会在用了这款轮胎以后,拍照分享发朋友圈,告诉大家他们用了这款轮胎。此外它还非常低频,见年见月才会需要更换一次,不会像美食一样被大家时时惦念,日日想起,一顿不吃就饿死。

低频不易被分享,非强势品类,品牌难以被记忆。 想要获取高频关注,就需要用一个高频事物与之进行关联。 这也就是米其林在已经不能依靠《米其林指南》赚钱的互联网时代,依旧砸锅卖铁也要做它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总说要构建强势品类,但不是所有的品类,都可以被重新构建,蜕变成强势品类的。这个时候,也不用急着放弃,像米其林一样,跳出惯性思维,找寻新的突破,也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一重要的合作关系将集中体现在米其林指南覆盖的17个目的地的发布会活动以及”米其林绿星”的推广上。其中,于2020年新设立的“米其林绿星”,将褒奖那些在可持续餐饮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模范餐厅。此外,这两个品牌还将携手开展一项振奋人心的活动,以此 探索 和推广全球范围内的匠心技艺与卓越风土。

图1:人头马携手米其林指南共推可持续美食

“人头马成为米其林指南国际合作伙伴,将进一步帮助我们推广米其林绿星餐厅。两个品牌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包括对匠心技艺的不懈 探索 和对卓越风土的致敬。我特别高兴能与人头马携手,鼓励更多的餐饮业从业者在工作中引入激励政策与方法变革,从而在可持续餐饮方面取得更多的发展。”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葛温达·普勒内克(Gwendal Poullennec)说道。

图2:《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葛温达·普勒内克(Gwendal Poullennec)

“人头马和米其林指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同样都是卓越的法国品牌,并且拥有享誉全球的品牌知名度。两个标志着 美食 之旅的品牌,将共同携手,承担着守护风土馈赠的责任。此次合作既是我们对 美食 的无尽热爱,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对风土的坚定承诺。相信通过双方的团队协作,我们能够在可持续餐饮上获得累累硕果”。人头马首席酿酒大师巴蒂斯特·卢瓦索(Baptiste Loiseau)说道。

图3:人头马第五任首席酿酒大师巴蒂斯特·卢瓦索(Baptiste Loiseau)

《米其林指南》国际合作伙伴

人头马首席酿酒大师和米其林指南评审员各自传承着属于自己品牌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和愿景。为了进一步传递两个品牌的价值观,人头马将在米其林指南所覆盖的欧洲、亚洲和美洲的17个目的地与米其林指南携手合作,在备受瞩目的星级餐厅颁奖庆典中见证星光闪耀的高光时刻。这些获奖餐厅每天都在为 美食 世界注入新的活力,而人头马则将作为国际合作伙伴与米其林指南打造联合品牌内容,包括采访获奖餐厅,在全球展示他们的非凡才华、创造力和个性,使他们的熠熠星光更加闪耀。

图4:人头马将与《米其林指南》一同见证星级餐厅的高光时刻,使他们的熠熠星光更加闪耀

人头马成为“米其林绿星”支持伙伴

自2020年“米其林绿星”推出以来,《米其林指南》一直在鼓励那些走在可持续实践前沿的餐厅。获得米其林绿星的餐厅正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着多种有效举措践行绿色承诺,并向业界展示着 美食 和精致烹调将如何改变行业规则,如何凭借自身之力努力创造一个更负责任、更环保的 社会 。

同时,自1724年以来,人头马便致力于酿造卓越干邑,在法国干邑地区中心大、小香槟区酿造着一瓶瓶非凡佳酿。早在2012年,人头马酒庄便开始推行“精彩永续”的战略,以保护珍贵的风土、促进生物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其合作葡农致力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如今,人头马和《米其林指南》将携手合作,让绿星餐厅的环保承诺更广为人知。无论是在《米其林指南》颁奖活动现场发出更多可持续倡议,或是每月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更多可持续的佳肴食谱,都将有效提高人们对于未来 美食 挑战的行业认知,鼓励整个行业以及 美食 家们积极推动变革,为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图5:推行“精彩永续”战略的人头马酒庄将与《米其林指南》一同为可持续餐饮业支持者加冕

从干邑风土到全球风土:一场精彩 探索 之旅

而人头马的品牌标志也完美地诠释了这次合作的决心: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图6:人头马品牌标志完美地诠释: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我们将于2021年10月19日,在京都-大阪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发布会上官宣我们的合作信息,并公布更多后续相关活动。

关于米其林集团

米其林集团致力于提高人类的可持续移动性。作为全球出行行业的领导者,米其林针对用户需求,设计、制造,并销售适合的轮胎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出版 旅游 指南、酒店和餐饮指南、地图及道路地图集,并提供数字化服务,帮助旅行者获得丰富的资讯,以及独特的出行体验;开发具有高新技术的材料,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米其林集团总部位于法国克莱蒙费朗,在170个国家中共有1236万名员工。其71家工厂在2020年共制造17亿条轮胎。

关于人头马

创建于1724年,人头马酒庄是世界公认的优质香槟区干邑专家。对自然风土的热爱、家族企业的传承以及对于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人头马近三个世纪的长足发展。凭借出色的干邑酿造工艺和代代相传的传统风格,如今人头马酒庄拥有多款优质香槟区干邑,包括人头马XO优质香槟区干邑、人头马驰臻优质香槟区干邑、人头马VSOP优质香槟区干邑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0465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