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走进历史,认识真实的刘伯温

带你一起走进历史,认识真实的刘伯温,第1张

带你一起走进历史,认识真实的刘伯温

现在很多电视剧、小说将刘伯温描述成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无所不能的人,那么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又是怎样的人呢?都有哪些经历和事迹呢?

刘基像


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人。幼时即敏悟绝伦,读书过目即得其要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以明经登进士第,被任命为高安丞。

他在担任高安丞时,有一人名为邓祥甫,精通天文术数之学,一见刘基,大为惊奇,将其所学倾囊相授。

刘基治理高安,颇有能声,江西行省将其聘为幕僚,不久离去。后又升任为江浙儒学副提举。

一次,刘基与鲁渊、宇文谅等人游览西湖,恰见西北方有异云,光照湖中。鲁渊以为是祥云,忙赋诗纪之,而刘基则道:“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当有王者起。其下时,杭城犹全盛。”鲁渊等人听后,大为惊骇,以为狂人。

后来,方国珍兄弟起兵海上,元行省左丞朵儿只班讨伐之,反为方国珍所擒,行省不能制。这时有人推荐刘基之才,行省遂辟基为浙东元帅府都事,俾图国珍。刘基于是招降平山寇吴成七等,任命其为行枢密院经历,与参知政事石抹宜孙共守处州,以抵抗方国珍,颇见成效。后升任行省郎中。时任经略使李国凤巡抚江南,上言其功,但朝廷却只给了刘基一个处州路总管府判官的官职,刘基不乐意为官,于是逃至青田山中隐居。

待到朱元璋攻下婺州,遣人邀请刘基出山。而刘基始终认为金陵乃是龙兴之处,于是偕章溢、叶琛等三人投靠了朱元璋。他一到金陵即上陈时务十八策,朱元璋看后,大为嘉许,悉纳其言。并对刘基说,如果还有更好的建议,一定要及时告知。

当时正值陈友谅大举进攻金陵,众人意见纷纷,无所适从。朱元璋提议,在长江两岸设伏兵,以逸待劳,待其兵至,一举将其击溃。刘基适好从门外进来,对于朱元璋的计划大表赞成。后陈友谅果然中伏,大败而归。朱元璋想顺势对陈友谅展开反攻,询问刘基的意见,刘基言道:“今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天命也。”朱元璋大喜,于是发兵攻打皖城。但军队从早至晚,不见成效。刘基又建议直接进攻江州,朱元璋于是悉军北上,后果大胜。

后刘基因母丧归乡,经过衢州时,恰逢苗军发生叛乱,金华守将胡大海、处州守将耿再成皆被杀。当时夏毅正守衢州城,城中有人计划响应苗军,毅惧无所措,刘基徐为谋划,并以祸福晓谕诸军,军心始定。又派人通知婺州与处州二郡所属县,令其固守。刘基遂与平章邵荣等出城擒获苗军叛将,这次叛乱才算结束。

在家守丧之时,朱元璋时不时遣人以书询问国事,随问条答,悉合机宜。还京之时,道经建德,恰逢张士诚兵攻城。守将李文忠欲出城反攻,基止之曰:“不出三日,贼当自走,追击之,可悉擒。”三日之后,士诚军果然如刘基所言退兵。

刘伯温家乡

等回到金陵,当时正讨论先攻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刘基建议先攻陈友谅,后取张士诚,“友谅居上流,且名号不正,宜先伐之,陈氏既灭,张氏如探囊中物耳”。后陈友谅又大举进攻洪都,朱元璋亲征,与之战于鄱阳湖。胜负未分之时,刘基建议移军湖口,期以金木相犯日决胜。朱元璋接受了他的建议,最后取胜了。在此之后,不管是攻打张士诚,还是北收中原,刘基参与密谋甚多。

朱元璋拜刘基为太史令,时或至其居所,密谈良久乃去。一日,刘基看得天象,日中有黑子,于是告诉朱元璋,东南当失一大将。不久之后,参军胡深攻打福建时战死。有一次,朱元璋梦到三人头上有血,以土敷之,于是又去询问刘基,此梦该如何解。刘基答道,三人头上有血为众,以土敷之,意味着得土得众之兆,三日后,当有报。至期,海宁果以城降。地方奏请处州七县亩税一升,朱元璋因为刘基的缘故,命青田县只征一半。后刘基乞求归乡,临行前奏言:“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虽已置中都,不宜居”;“扩廓帖木尔虽可取,然未可轻,愿圣明留意”。皆被朱元璋采纳。

建国后,朱元璋又将刘基召还,赏赉甚厚,追封其祖、父皆为永嘉郡公。洪武三年(1370),封刘基为诚意伯。明年,赐归乡里。

先是在浙江与福建交界处有一块名为谈洋的荒地,此处元末之时经常有人于此负贩私盐,挟方寇为乱,民受其害,至明仍旧如此,刘基上疏请于此处设巡检司镇守,上从之。及设立巡检司之后,当地又有百姓称此为民业,并非无主之地,拒不予。恰逢茗洋亡卒作乱,处州宿吏暂掌郡县事,匿不以时闻。刘基于是遣长子琏赴京,径直上奏皇帝。时胡惟庸为左丞相掌中书省事,与刘基有宿冤,以琏不先白中书省,怒之。及刑部逮至所奏宿吏,因控诉刘基图谋谈洋为墓地,民弗予,故建议设巡检司,实欲逐民以规取其地。胡惟庸将此事奏知朱元璋,朱元璋以刘基为勋臣,赦其罪勿治,仅令夺其俸禄。省、部犹欲送琏狱,时已敕琏归,竟弗问。刘基对此感到非常惶恐,于是入朝谢罪,之后便一直居住于京师。

不久之后,刘基得病,胡惟庸引医生来为其看病。刘基吃完药之后,感觉有物塞于腹中,自此之后,病情越来越严重。洪武九年(1376)三月,朱元璋遣使送刘基还乡,并御制文赐之。刘基回家一年之后,因病重去世。时年六十五岁。朱元璋对此甚为痛悼,赙遗甚厚。

刘伯温病重

刘基在去世之前数日,以所藏天文书授长子琏,命其等服丧期满之后进呈皇上。且戒之曰:“勿令后人习也。”又对次子仲璟言:“吾欲奉遗表不及矣。且欲劝上修德省刑,祈天永命。为政宜以宽猛相济。天下诸要地,宜使与京师形势连络。吾死后,上如问我遗言,当以是密奏之。”

史称:刘基为人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事,是是非非,无少回避 ;明太祖察其诚,任为心腹,刘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言无不用;急难之时,计划立就,外人莫能察,累赞成大功;上临朝称之,基辄逡巡退避,家居惟饮酒奕棋,遇天象有变,则累日不乐。

纵观刘基一生的事迹,他对于天文术数之学颇为精通,不光能上知天文,还能下知地理、人事,足智多谋,甚至未卜先知。刘基性格刚直,但对很多事却都能洞察至微。他经常侍奉朱元璋身边,对其心性猜疑的心性早有了解,所以尽早归乡。后来谈洋之事,朱元璋虽然没有处罚他,但是他知道其心中早已有所猜疑,所以选择居于京师,处于朱元璋的监视之下。天文术数之学,关乎天子、王朝大事,历来为天子所忌惮,一步走不好就是万劫不复,所以告诫后人不要再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821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