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邑

丰邑,第1张

丰邑 丰邑是哪里?

卢绾(前256年-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儿时与刘邦一起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

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常随出入上下。

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

汉十一年(前196年)同陈豨叛乱,刘邦在攻击卢绾时,与大臣誓曰:“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是为白马之盟。

以樊哙、周勃攻打卢绾,攻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卢绾携及家人奔走匈奴。

惠帝元年(前196年),卢绾死于匈奴,享年63岁。

丰邑和鹿邑是一个地方吗?《史记.高祖本纪》开篇则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沛丰邑是沛郡丰邑还是秦沛县丰邑?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沛丰邑,地名即汉朝沛郡丰县,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秦朝时丰邑是四川郡管辖的丰邑。

《史记》中沛丰人,都是指沛郡丰县人;沛人,是指沛县人;沛丰与沛是司马迁区分大小沛的,沛县为小沛。

位置在今天江苏省丰县县城。

高祖本纪中,单字丰,皆指丰县或丰邑。

司马迁时丰县已经存在,其自当认为刘邦丰县人,然沛丰邑中阳里人若释解为秦沛县丰乡人,则相互矛盾,不通畅。

如丰指丰乡,又于“复丰比沛”不兼容,刘邦免除了全沛县的赋税而言再免沛县丰乡的赋税,说不过去。

且刘邦出生在战国,丰邑属性不一无法具体考证,司马迁作为汉朝人在写【史记】时,不可能言其高祖刘邦秦国沛县丰邑乡人,当然也不敢。

故,沛丰邑应是汉纪年。

即,沛郡丰邑(此处指县)。

丰邑-丰县,丰邑因邑而设县,邑县一体。

先秦丰邑-秦丰邑(或指县)-汉丰县-今丰县。

丰邑或丰县其核心代表为丰城,与县邑内核一样。

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未言明秦时丰县是否已为县置,且秦始皇在实行郡县制时丰邑是否改丰县,现无法具体考证,故保留丰县为秦县之说。

综上所述,【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现应解释为:刘邦,(汉)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也就是,刘邦沛丰邑(今丰县)中阳里人。

按史家记事必以当时之地名。

既然众注家认为太史公之沛丰邑为秦沛县丰邑,也就是说太史公知道丰县秦时为丰乡邑,汉为丰县。

那萧何沛丰人是否也就是秦沛县丰(乡邑)人?沛丰既然是秦沛县丰(乡邑),那太史公为什么对刘邦之沛丰多个邑字呢?沛丰既然司马迁和众注家都认为是清晰明了的秦沛县丰(乡邑),惜字如金的司马迁又何来给刘邦之秦沛县丰(乡)多缀个邑字?唯一的可能那就是沛丰邑非秦制,因为沛丰邑若是秦制根本不需外加邑字。

也许有人说丰邑是指丰城,与沛并称是指丰沛两邑。

这种论调根本不成立。

因为司马迁曾巡游丰沛二县,“吾适丰沛,观……”这里的丰沛对一个丰沛二县的外地人(司马迁)来说根本不会是指丰城、沛城。

若丰为丰乡,行文的“起丰沛”用“起沛”也足矣,不至于用“起丰沛”。

况且《史记》中汉十二年刘邦暮年过沛有文“沛中空县,皆至邑西献”、“复丰比沛”因此《史记》行文中“丰沛”是指丰沛二县。

既然行文中丰沛是指丰沛二县,也就是说行文中丰沛是同级的两个单独个体。

那“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无秦字压首,就只能是沛郡丰邑(县)。

司马迁不会把两个同级的丰和沛在籍贯上另有所指吧!因此籍贯上的沛只能是沛郡。

高祖乃汉高祖,而非秦高祖。

汉朝高祖秦朝沛县人有些不伦不类了吧!故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是指(汉)高祖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398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