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期

小冰期,第1张

小冰期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末期,我国曾经历了一段气温极度寒冷的时期,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几十年。

每当到了冬天的时候,平均气温就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低,寒冷的程度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后人管这段时期称为是小冰河时期。

明末清初的《阅世编》、《明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等很多文献都对小冰河时期有过详细的记载。

在那几十年里,夏天动辄就是大旱大涝,而冬天的气温更是寒冷到让人怀疑人生。

要说那段时期天气冷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广东、福建这些位于我国最南部的地区,也都下起了暴雪。

气温奇寒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受到小冰河时期到来的影响,当时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都不再生长,无休无止的旱灾、水涝、低温天气,不仅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减产,而且鼠疫也开始肆虐蔓延。

尤其是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极端的寒冷气候造成草场大面积退化,无法生存的游牧民族便开始大规模频繁南下,战乱和饥荒,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朝末年小冰时期的出现呢?比较著名的解释主要有两个:第一个解释与印第安人有关,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经常烧荒,从事烧垦农业,大面积森林被燃烧之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温室效应。

公元1500年之后,欧洲人开始来到美洲大陆殖民,并把天花、麻疹等病毒带到了美洲。

在公元1500年至1800年之间,有大量的印第安人遭到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同时,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感染天花、麻疹等病毒而死亡,美洲土著居民大规模死亡后。

整个美洲大陆烧垦农业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缩减。

大量的耕地重新被森林覆盖,森林吸走了二氧化碳,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由此原来由烧垦农业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得到了有效得改善,最终不复存在。

如此一来,就引发了气候上的连锁反应,以致使全球气温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末清初小冰时期发生和银河系的天体运动变化有关,天体轨道运营位置的变化,导致地球引力、宇宙线的变化,而这些极其微弱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变化,正因为如此,明末清初小冰河时期也因此被称为“明清宇宙期”。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我们回顾明朝末年,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

虽然封建王朝一般一二百年就会灭亡,明朝灭亡也支持了200多年。

但在明朝灭亡仅仅四十年前的1598年,明朝大军刚刚才朝鲜挫败了全盛时期的日本。

这似乎是灼灼怪事。

因为其实也就二三十年后,明朝就陷入崩溃中,满清大军和明军都逼近北京。

其实,这同明朝小冰河时期是相关的。

明朝末期中国出现了极冷的气候,年平均气温较其他时期,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非常寒冷,使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动荡,人口锐减。

国外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气象史,中国存在4个历史小冰河期

商朝末年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朝末年、五代、北宋初年是第三次小冰河期然而,最为严重的就是第四次小冰河期,明末时期。

这个小冰河期时间最长,气温明显下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一些地域的粮食直接绝收。

酷寒使降雨区域南移,明朝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从崇祯上台开始,明朝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就不断,尤其是旱灾横行。

旱灾反复出现,又导致鼠疫也开始蔓延,波及数省的大鼠疫在山西爆发。

珠江三角洲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

这导致全国的重大粮食减产,而且明朝政府是没有能力全国救灾的。

大量老百姓眼见横竖饿死,被迫揭竿而起,导致明朝国内陷入战乱,粮饷的筹备也出现严重问题。

明朝是内部崩溃的,首都北京也是被李自成而不是满清攻破的,满清只是捡了一个便宜而已。

而这个小冰河时期持续了很多年,满清历史也有记载。

顺治、康熙年间,江西橘子常常被冻死。

谈迁《北游录》提到1653年(顺治十年)11月7日,他到达天津,11月18日运河封冻。

1654(顺治十一年),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靠壮士凿冰。

谈迁在北京住了三年,1656年(顺治十三年)3月7日,运河开冻,他坐船南返。

《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等都提到了这种气候。

实际上,同时期的日本也受到影响。

日本战国爆发大量民变,上杉谦信更12次于秋冬之际出兵关东抢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341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