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侯

博望侯,第1张

博望侯 苏武为什么回到汉之后,仅仅被封典属国,而张骞被封博望侯?

这个提问方式有问题,典属国是官位,侯是爵位,爵位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享受的待遇级别,官位和爵位怎么能拿到一起对比呢?不过,张骞和苏武,这两位汉武帝时期的使臣,有着惊人的相似经历,都是历经十几年的苦难,才回到祖国,为汉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张骞十三年磨难,“凿空”西域张骞是汉武帝身边的郎官,郎官其实不是官,是预备官员,相当于汉武帝身边的侍从人员。

汉武帝即位后,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就一直考虑如何打败匈奴

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匈奴西边有个叫大月氏的国家,被匈奴人灭了国,国王的头颅还被匈奴人做成了酒器。

大月氏人逃往到伊犁一带,重新安家建国。

汉武帝就想联络大月氏国,共同夹击对付匈奴,张骞就是带着这个使命出使西域的。

建元二年,二十五岁的张骞,以匈奴人甘夫为向导,带领一百多人的使团,从长安正式出发。

刚入匈奴境内,使团一行就被匈奴人抓获。

张骞以出使借道为由,试图说服匈奴人,匈奴人不听,强行扣留了使团成员。

这一扣就是十年,十年间匈奴人多次试图说服张骞投降,张骞一直不为所动。

时间一久,匈奴人慢慢放松了对张骞等人的监管,他们乘机逃出了匈奴人的手掌。

由于是匆匆出逃,他们并未带足够多的粮食,一路上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他们仅靠射猎为生,多人饿死或病死于途中。

到了西域第一站大宛国后,他们的待遇才得到改善,大宛国派人护送他们抵达康居,康居国又护送他们抵达大月氏。

让张骞失望的是,大月氏人在新的土地上活得很滋润,根本无意找匈奴人复仇。

张骞带着失望的心情,踏上归国的路途。

为防止再次碰上匈奴人,张骞选择从南线饶过匈奴领地。

然而,经过若羌领地时,他们被若羌俘虏了,理由是,若羌已经投降匈奴。

这一扣留又是一年多,张骞再次逃出。

元朔二年,张骞终于又回到阔别十三年的长安。

不同的是,出长安城的时候,张骞一行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回来的时候形单影只,只有剩下他和甘夫两人,其余的都葬身茫茫沙漠和草原!苏武十九年牧羊,矢志不移与张骞“间谍”的身份不同,苏武是作为阳光使者,来到匈奴人地盘的。

且鞮侯单于即位后,想改变汉匈紧张的局面,主动释放了一批被扣押的汉使。

汉武帝很高兴,也释放了一批匈奴使臣,同时还馈赠了一批大礼,由苏武为使,张胜为副使,随员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出使匈奴。

本来这是一次以和平为主题的友谊之行,没有任何难度,却愣是被副使张胜,把情节带歪了!原来匈奴缑王和虞常想谋反,准备杀了汉朝降将卫律,并劫持单于的老妈归汉。

巧的是,虞常跟张胜是老相识,就把计划告诉了张胜。

张胜一时被猪油蒙了心,竟然不跟苏武商议,私下答应事成归汉后,为他俩请功。

结果,行动还没开始,就被人告发。

虞常被杀,张胜来得快,赶紧投降了匈奴。

苏武以不能受辱为由,拔剑自杀。

身受重伤,却没死成,被救活了。

匈奴人多次劝降和恐吓,甚至把他扔冰天雪地饿了好几天,始终不能改变苏武的意志,干脆就将他圈于北海牧羊,号称什么时候这些公羊下崽就放他回去。

第二年苏武的毡房里来了一位贵客: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嫡长孙。

这位战败被俘的西汉将军,此时已经投降匈奴,他奉命前来劝降苏武。

应该说李陵的心情很复杂,既有声名被污的羞愧,也有对汉武帝冷酷无情,全家被杀戮的愤恨。

李陵在苏武那里住了好几天,两人交流了很多。

李陵也透露了苏武家里的情况:你母亲已经去世,妻子改嫁,两个女儿和儿子下落不明。

皇帝以前对你们家不公,导致兄弟枉死,何必再守着没有前途的苦日子,为冷酷无情的皇帝苦熬?苏武则表示:“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始终不改志向。

李陵“因泣下沾衿”,拜别而去。

多年后,李陵再次拜访苏武,他告诉苏武,汉武帝驾崩了!“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连续哭了几个月,哭得直呕血!汉昭帝即位后,多次向匈奴人讨要苏武,匈奴人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直到有一次,使臣见到了跟随苏武一同出使的一个工作人员,叫常惠,才使真相大白。

苏武回国前,李陵为苏武设宴践行,并亲自为苏武舞蹈歌唱:“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悲仓的歌声,似乎穿透千年的历史尘封,让人动容。

他既为自己的遭遇痛心,也为苏武修成正果而高兴!十九年后,六十岁的苏武终于又踩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张骞与苏武,谁的贡献更大张骞回国后,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封博望侯。

太中大夫为光禄勋下属官员,两千石官员,比九卿略低。

博望侯是乡侯,即食邑博望乡。

苏武被汉昭帝任命为典属国,迁中郎将,后被汉宣帝封关内侯。

典属国是外交官员,秦及汉初位同九卿,后隶属大鸿胪;中郎将跟太中大夫一样,也隶属光禄勋,秩两千石。

关内侯是“假侯”,没有封地,但也有少量食邑。

从职位上来说,张骞与苏武相当,都是中高级别的官员。

从爵位上来说,张骞要比苏武高一档。

要论两个人的贡献大小,我觉得不好比,完全是两种性质。

张骞的历史使命肯定更重要,虽然没完成任务,但他带回来的“副产品”,竟比主产品还要丰盛,足够让他名垂青史了。

张骞返程时候,没有走原路,客观上是为了躲避匈奴人,结果却带来对西域各国更全面的了解。

西汉的强大,与连通西域有很大关系,不光从军事上与西域各国结成联盟,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而且西域商路的开发,由此开始。

最重要的是,西域此后慢慢成为大汉的属国,乃至并入汉民族版图,也由此开始。

可以说,张骞的这次“凿空”(司马迁语)西域,其实际价值,竟然远远地超出了当初的使命!打个不太恰当的类比,老板对伙计说,你去山上搬块石头回来,伙计半天一瘸一拐回来说,崴脚了,就给你捡了块煤球。

老板把煤球摆弄半天,说,小子,你帮我发现了座金矿,我家子孙后代都享之不尽!苏武的贡献则是精神层面的,要说“实用性”,肯定远远没法跟张骞相比,可实际上,他受的苦要远远超过张骞。

文天祥诗云:“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表彰的正是苏武的忠贞。

其实这种忠贞,不光是对君主的忠,也是对国家的忠,对民族的忠,对自己恪守的信念的忠。

这种“忠”,岂是物资可比的?所以,汉宣帝后来建麒麟阁十一功臣榜,将看起不起眼的苏武也列入其中,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了嘛!

谢谢邀请。

中国人活一辈子,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利”,即:家财万贯、生活富足;还更要的一个“名”,即:封妻荫子甚至史书留名,而“觅封侯”则是全天下入仕之人求“名”的集中体现。

这里面虽然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不羁,有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洒脱,也有“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的得意,但更多的却是“当年万里觅封侯”的孜孜以求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

本文专门探讨一下苏武为什么没被汉武帝封侯。

一、苏武不符合封侯的硬件要求先看看西汉哪几种人能封侯。

汉初的封侯条件其实相当苛刻,从高祖刘邦开始,大致有以下几种人可以封侯。

开国元勋。

像萧何、韩信、英布等;刘姓宗室。

这个不解释,家和国都是人家刘家的,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应该封;军功。

非军功不能封侯,刘邦的硬规定,多见于开国,像我们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外戚。

始于吕后,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夺权,外戚进入封侯行列;丞相。

始于武帝和公孙弘。

公孙弘出身社会最底层,干到丞相后,刘彻一看,贵为帝国第二公民却没有侯爵,太给国家丢份,于是开了丞相必封侯的先河。

很遗憾,苏武哪一条也不符合。

二、苏武不符合刘彻心里的那杆秤包括以上那几类在内,哪些人可以封侯、哪些人不可以封侯,武帝刘彻心里还有杆秤——那就是能不能为帝国大业耀武扬威、增光添彩,再进一步说,就是能否帮助刘彻满足大国虚荣心。

所以,卫青、霍去病千里破敌、封狼居胥,打得匈奴七零八落、远遁漠北,必须封侯;而张骞虽然没有舞动刀戈、斩帅夺旗,但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带回了活地图和一个广阔愿景,更是给大汉雄威作了巨大的广告宣传,让大国外交第一次蜚声海外,同样满足了刘彻的虚荣心,所以也可以封侯。

反之,不动脑筋、只知蛮干、对匈奴不胜不败的李广却一生“难封”,而持正守节、不辱使命的苏武在武帝时期也没挨得上。

三、苏武被封“典属国”其实并不算冤屈首先,待遇很高。

《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表面上看,苏武仅得了一个“典属国”的官职,但其实待遇并不低,因为二千石和宰相一样了。

其次,职、能相符。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

属官,九译令。

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

”也就是说,这个职位专门负责外交事务,从苏武在匈奴待了十九年、对匈奴的熟悉程度来说,这一安排倒也说得过去。

四、时人及后人对苏武的鸣不平为苏武鸣不平是有道理的,且不说一十九年吃的苦受的罪,单就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不辱使命这一项,封个侯是绰绰有余了,但刘彻就是不封,所以,很多人有话说。

李陵。

武帝崩,昭帝刘弗陵继位,霍光当政,就开始商量给当年的李陵事件平反并迎李陵归汉。

苏武首先给李陵带去一封信,说明了汉政府的善意和诚意。

李陵接信后悲愤交集,写下了这封著名的《答苏武书》:“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这也不怪李陵发牢骚,不仅他的一家老小被刘彻根据假情报给杀了,在匈奴十九年九死一生的苏武回国后所受的待遇也让他感到心寒。

李陵最终老死于北地。

温庭筠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王维也说: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其实,他们都小看了苏武,如果他在乎这点东西,当年在单于帐稍微一低头就全有了。

所以徐钧才赞扬苏武说:“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

白首微官甘属国,耻随李卫老戎旃。

”五、还算完美的结局《苏武传》载:“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也就是说,因为拥立之功,苏武封侯的事让汉宣帝刘病已给解决了。

美哉苏武!壮哉苏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330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