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步古诗

偶步古诗,第1张

偶步古诗 清袁枚的诗偶步是什么意思?

问题:清袁枚的诗偶步是什么意思?前言《偶步》是清朝著名的诗人、《随园诗话》作者袁枚的一首五言绝句: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我偶尔经过西边走廊,发现西廊下有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

是谁先把消息传出去了呢?不然怎么会有蜜蜂已经在这里采蜜了。

一、幽这首诗中,特别注意一个幽字。

幽,有安静的意思,也有僻静、深远、.隐蔽之意。

这里的幽兰,表示西廊下有一枝不易被人发现的兰花,并不是说兰花多有安静,而是指这里比较偏僻,不容易被人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比较沉静,不愿意出头露面更不愿意表现自己,因此会失去很多成长和展现的机会。

因此作者用“幽”来表现这种现象。

第三起到“起承转合”中的转的作用,不是这里很僻静,不为人注意吗?怎么还是会有人报信给密蜂来采蜜呢?这种问句,其实是一种肯定,是大自然对于对于幽兰品格的肯定,也是对于蜜蜂这种类似于伯乐行为的一种肯定。

二、真性情 袁枚作诗主张:“性灵说”,其诗论以情为本,主张“诗写性情”,例如袁枚的这首《品画》诗就写到: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

欣赏一幅画,不要关注像不像,而是要关注他画中的形象是不是有神韵。

欣赏一首诗,也同样注意,这首诗中写景咏物说事,是不是具有人之性情。

否则的话,您化的龙再怎么样像,没有生气的话,甚至不如一只灵动的小老鼠。

袁枚认为,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他在《寄怀钱屿纱方伯予告归里》中写到:"性情之外本无诗" 三、性灵说 袁枚的真性情,意思是作诗要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个性。

这是其"性灵"说的主旨。

袁枚作诗要包含性情、个性、诗才。

关于其性灵说,他在自己不同文章中,做出了很多诠释:"作诗不可无我"(《随园诗话》卷七)。

:"诗者,人之性情也。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随园诗话》)。

"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随园尺牍·答何水部》)。

另外,对于其他人作诗主张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袁枚也从性灵说的角度提出质疑::"诗有工拙,而无今古"; "性情遭遇,人人有我在焉"。

:"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随园诗话》)不要太注重复古,停留在仿照古人的水平仅仅是初级的模仿,写不出自己真性情的诗句,并不是好作品。

"诗无所谓唐宋也。

唐宋者一代之国号耳,与诗无与也。

诗者,各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与也。

若拘拘焉持唐宋以相敌,是己之胸中,有已亡之国号,而无自得之性情,于诗之本旨已失矣。

(《答施兰坨论诗书》)作诗,更无所谓唐宋。

诗,只是看不同的作者如何反映自己的性情而已,与其是哪个朝代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一定要把像不像唐诗和宋诗作为标准,那么你心中仅有已经不在的唐宋朝代而已,并没有自己真实的性情,已经失去了作诗的根本了。

结束语从袁枚的这首《偶步》可以体会到袁枚的诗论观点。

作诗一定要营造有“我”之境,要体现有人之性情,我们熟悉的《苔》这首小诗,前两年曾经风靡一时,也是袁枚的代表作之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是不是也看到了一种人格的精神力量呢?@老街味道

闲趣而已,但画面感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3257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