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密度

日本人口密度,第1张

日本人口密度 日本人口密度大吗

1、日本人口密度大。

截止2018年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47.8人,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2、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内,因此,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

为什么日本人口密度更大但日本有很多一户建而国内却高层住宅盛行?

这个跟体制有关系。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私有化。

中国几千年来也跟日本一样,都是宅基地私有化,也就是所谓的一户建。

比如,北京的四合院,苏州园林。

中国建国也有接近5亿人,但都分布在广大农村,城镇化率很低,所以,每家都有宅基地。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经济越发达,人口增长就越慢。

他们结婚比较晚,结婚后要自食其力,父母不会给他们经济支助,年轻人工作时间短,没有积蓄,买不起房,他们结婚一般都只能租房子住。

那么土地需求也就少。

他们有的人结婚不生孩子,这跟经济压力有很大关系,其中,买房子就是一个很大压力。

你要想在日本东京买一户建,估计你工作一辈子都买不起。

而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就是结婚必须要有房,房子小了都不行。

占用土地比较多。

一个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很多农用地都被城市化和工业区占用了,粮食都不够吃了。

粮食属于国家战略,中央要求确保耕地面积。

而发展经济破坏关键,中央又要求退耕还林。

土地就更是稀缺资源了。

在人口如此庞大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土地就变得十分珍贵。

比如香港,地少人多,私有化宅基地就会拉大贫富差距。

穷人住的地方没有富人厕所面积大。

会加剧社会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特点就是土地归国家所有。

城市很少卖宅基地,住宅产权都是70年。

商住两用产权也是50年。

工业用地好像也是70年。

正因为土地公有化,就出现了强拆,钉子户是中国专有名词。

没有法律保护。

由于为此经常死人,就不允许强拆了。

第三,农民的宅基地大多是祖传的,城市户口是没有宅基地的。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土地都变成了工业区,他们剩下的只有宅基地,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后来就出现了宅地基确权的问题,宅基地可以交易买卖。

第四,中国城镇化的土地经济。

中国城市的税收很大一部分是上交国家财政的,地方要发展经济,政府钱从哪里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卖土地,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价一直不能降下来的一个原因之一。

第五,中国宅基地私有化会出现什么现象?一是地价奇高。

因为城市土地不是无限扩张,否则耕地面积受到威胁,民生不保。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地少人多,地价飙升。

二是有钱人囤地。

穷人住棚户区。

社会矛盾加剧恶化。

三是出现炒宅基地的现象。

四是影响城镇化进程。

城市宅基地价格太高,想建房的只能去农村买宅基地,要在城市里生活,只能租房。

出租的都是高层。

日本总1.26亿人口,东京就积聚了0.38亿。

东京高楼比较多,一户建大多在小城市比较多。

第六,中国人口分布现状。

中国人口大多分布在中东部和南部,西部地多人少,北方人口密度也很小。

由于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东南部风调雨顺,温度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人口大多都往东南方迁移。

而北方天气寒冷,所以,东北人口稀少。

而西部大多是高原和黄土地,雨水也很少,人口也稀少。

这就出现了大城市大多都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在南方。

这就造成了南方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

在确保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宅基地与工业区就会出现争土地的现象。

所以,高楼是最合理的选择。

第七,中国人口问题。

在建国初期就有4亿多人,那是经济不发达,机械也不发达,要搞经济只能靠人力,这就出现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农民家里如果没有男劳力,种地是不行的,儿子少了还受人欺负,所以,每家必须生几个儿子。

那个时代,每家平均都有5个孩子以上,有的达到10个。

人口在不断膨胀,达到10多亿,经济上不去,越来越穷,怎办?只能搞计划生育。

现在经济上去了,工业人口下降了,出生率下降了,国家又着急了,要放开计划生育。

可是,生活成本太高了,生多了生活质量就下来了,要是生两个儿子你得买两套房,否则娶不到媳妇,那还不如不生。

所以,想提高生育率也是很难的。

这就是发达国家的生育怪圈:“越经济发达,越少生孩子”。

中国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并且人口又偏向东南部,这就给土地资源带来很大压力。

这就是: 人口,土地,工业化,城市化,宅基地,他们之间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

第八,中国能不能宅基地私有化?可以私有化,但还不如现在这样好。

因为为了争夺稀缺资源,行贿受贿更疯狂,圈地更疯狂,炒地更疯狂,棚户区更多,贫富差距更拉大,社会矛盾更大。

另外会出现一种现像,住宅区域比经济活动区域和工业区更大,城市面积扩张更大,而产生的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价值更小。

比如。

如果深圳的住宅都是一户建,以深圳现在的人口,估计那些工业区都没有了,深圳的经济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有人会问,欧洲人怎么不炒宅基地,这跟文化有关,欧洲人买地主要是为了自己住,中国人除了一部分刚需,还有很多投机分子,从中牟利。

也可能欧洲有一套机制管理,不太了解。

如果把西部宅基地私有化,会不会吸引一部分人过去呢?也有可能,但也有限,因为人口迁移主要是跟随着经济发展趋势的,哪里经济发达,人口就会往哪里去。

况且一个国家一般不会出现这两种制度,不便于管理。

没有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300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