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受

蒙受,第1张

蒙受 历史上篡位的人多了,为何单单王莽蒙受污名?

首先,王莽就是篡位了,又没有冤枉他,谈什么“蒙受污名”?其次,王莽之所以被屡屡提起,因为他是篡位当皇帝的鼻祖,甚至开创了篡位的标准模式,是“始作俑者”。

另外,总有人对王莽莫名其妙的崇拜,好像他做了多少贡献一样。

其实,王莽是有很多改革,但结果真的是一塌糊涂,民不聊生,留下骂名一点都不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称皇帝,所以之前的篡位最多只是篡王位,而秦灭后楚汉相争,都是真刀真q打出来的。

汉朝得天下后一直到西汉末年,才迎来第一个篡位称帝的人,也就是王莽。

王莽篡位的模式非常标准、完备,所以成了后世权臣篡位的“榜样”。

第一步,王莽篡位得益于自己的身份,外戚。

他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家族势力显赫。

以这层关系,王莽轻松做官。

第二步,博取名声,收揽人心。

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诗“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王莽以礼贤下士、仗义疏财的形象,在一众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从而接任最高官职大司马,也是夙夜忧劳,克勤克俭。

后来汉哀帝继位,王莽失官其间,还逼令犯罪的儿子自尽,搏得一片美名。

第三步,掌握兵权。

复任大司马后,王莽掌握了内外兵权,尤其是禁军的兵权,从此,皇帝只能是他手中的棋子。

第四步,获得超常规的高官爵。

汉朝宗室成员可封王,其余臣子最高封侯,王莽却获得“安汉公”爵位,成为西汉仅有的公爵。

官职上他还成为凌驾于三公之上的太傅,进而加号“宰衡”,最后又加九锡,权力地位无以复加。

第五步,巩固外戚身份。

王莽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自己成为国丈,进可攻退可守。

第六步,废立新君,平帝死后为防止年长君主继位自己不能掌权,而立了两岁的孺子婴为太子,自己担任“假皇帝”。

第七步,禅让

一切就绪,就导演一场禅让的戏,让孺子婴禅让皇位给自己,做了真皇帝。

王莽这一套,后来成为曹氏篡汉、司马氏篡魏,乃至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标准版本。

一个个野心家、阴谋家仿照王莽的模式,如曹 *** 进位魏公、魏王,加九锡,司马昭进位晋王,加号“大丞相”等等等等。

或许不是第一代,但最终都是导演一出禅让的好戏,从容称帝。

王莽为这些人树立了一个教科书般的榜样。

所以,当历朝历代对篡位者深恶痛绝时,能不把这个始作俑者拉出来痛斥一顿吗?再说王莽称帝之后的行为。

我们说隋文帝杨坚声望不错。

虽然他也是篡位,但人家统一了乱世啊。

你看看王莽干了什么?对,他一直在改革,问题是百姓生活好了吗?就拿货币改革来说,八年间四次改革,老百姓刚刚被收走了老的货币,还没弄懂新的货币怎么用的,新的货币就被废了,又有更新的货币。

最后老百姓发现,一圈下来,自己手里一个钱都没有了。

让人家怎么不造反?就拿著名的“一刀平五千”来说,王莽用两个小小的刀币,就要从官员、百姓手里换一斤黄金,这不是等于明抢吗?谁能干?因此,百姓怨声载道,绿林、赤眉军起义,推翻王莽,他自己也身首异处,千刀万剐,只能说咎由自取。

所以,对当时他弄的天下大乱,百姓遭难;对后世他给阴谋家野心家树立了榜样。

你又怎么能让人不骂他呢?

个人认为他在历史上比较尴尬的地方在于他以极高的呼声篡汉建立自己的王朝,但是王朝却只坚持了15年就覆灭这一方面吧。

其实在历史上篡权的皇帝也有,像是宋太祖,皇位坐得也还可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像王莽这么差,而用现在的角度去看王莽当时的一切行为,又觉得也不是不能理解,所以只能说一个词语来表述,就是不合时宜。

其实在我看来,王莽的野心并不只是逆袭上位,他要的是一个更为广大的理想和国家,他认为只有自己坐上皇位,掌握朝政,才能让这个国家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发展,他要成为的不仅是一个君主,更是一个圣贤,而且他从来都不曾认为自己有错,即使是最后,他也是选择做高傲的亡国之君。

有人说王莽的一生是传奇的,还有人说他像是一个穿越者,这些言论我都认同,因为在我看来他也是这样的,他确实是传奇的,能够从一无所有到最高统治者,这没有开挂估计都很难做到,而说他像穿越者也确实是的,他在建立王朝之后,执意要用一千多年前西周的制度,而他的后来的那些改革也被后来人认为是多年以后改革的先驱。

不过王莽最终还是失败了,也可以说他的失败是注定的,他是成于儒家思想,败于儒家思想,但是却不能怪罪于儒家思想,当时的王莽败了,但是儒家思想却在后来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不断的衍化,不断地完善,最终成为了君主专制的不二选择,只是可惜王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277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