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第1张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结合作家作品谈谈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之处?

一,对豪放派代表人物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肤浅见解:其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公元1082年七月,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境内)途经赤壁矶,写下惊世豪放名作。

开篇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

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

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卓伟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边凭吊胜地才人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整个作品,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视觉独特,现场生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但作品中也衬以谐婉之句,例如,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之爱)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仍然盛缠绵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同时也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的感慨。

二,对婉约派代表人物李请照主要作品《一剪梅》的肤浅的理解:其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开篇以细腻的手笔写出:红藕相残的外景点明时间清秋夜,然后写室内之物,产生离愁别念的联想。

词人从昼到夜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生动细仔地展现在人们脑海之中,无需详解,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例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望断天涯、这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论白天或月夜,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萦绕在词人的心头,让读者也能体会到其中思念的程度之深。

一种相思,两种闲愁,表达相思之苦是双方靣的(夫婿赵明诚)既苦也含甜。

整个词中语意飘逸,意境留香,令人回味无穷,其艺术魅力吸引无数读者。

三,宋词的豪放与婉约的区别:豪放的特点是:豪迈,气吞山河,雄浑洒脱,居高放眼直抒胸意(有时不受韵律的限制)。

常用来表达壮志豪情,讴歌山河壮美,抒发爱国爱民之感慨。

婉约的特点是:细腻的笔墨、比兴与白描的手法、流畅韵律。

常用于表达深闰情愁怨恨、花前月下之约,民生之苦。

豪放派词人有时也写一些婉约之词,婉约派词人也有豪放之篇章。

(本人所答不够准确,请谅解!)

所谓豪放.婉约,说白了就是遣词造句语气的不同。

豪放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可谓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读之令人振奋。

再看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如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同样是吊古伤逝,却只是侧面的轻描淡写。

如辛弃疾的《鹧鸪天.追忆少年事》: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IU,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再看周邦彦的《少年游.感旧》: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奈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虽所赋主题不同,但缠绵委婉则见于行间,雅淡平和而无气慨。

其实豪放与婉约也不是截然划分的。

如苏门黄.晁诸公虽列豪放阵营,也只是偶发豪言壮语。

贺铸虽列豪放派,却词风多样。

而婉约阵营的李清照则独诚“易安体”,姜夔词无剑拔弩张气,却多有君国之忧。

所以说,豪放和婉约只能代表他们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并不否认两派间互相渗透的关系。

宋词盛况空前,词家数以千计,风格亦不尽相同,聊举上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2280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