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资料

兵马俑资料,第1张

兵马俑资料 兵马俑的历史简介?

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临潼县秦始皇陵东边的2公里处 。

过去这里的农民,经常在地下发现所谓的“瓦人”,本地人称之为“瓦瓦爷”。

据说,很早以前,在这一带打井或者挖墓穴,就会有“怪物”出现,并“兴妖作怪”,不是新墓穴突然塌陷,就是井水忽然枯竭。

有时,怪物索性直立于井壁,“鼓嘴瞪眼”地看着劳作的人。

曾经有个很大胆的农民,在恼怒中把“怪物”刨出来,吊在太阳下暴晒。

1973年3月,当地宴寨乡西杨村的农民,在距离秦始皇陵1500米处打井时,“怪物”又出现了。

只是这时候,已经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农民,并没有被“怪物”吓倒。

经过中央和陕西省文物部门一年多的发掘整理,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的秦兵马俑坑出现于世。

一年之后,在俑坑的东北侧20米处,又相继发掘了面积为6000平方米、曲尺形的三号坑和面积为520平方米、凹型的三号坑。

这三个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

一号坑深5米,坑的东部为南北向长廊,排列着三列横队,每列有70个战袍俑,似为军阵的前锋。

其后是东西向的11个过坑,排列着38路纵队,似为军队的主体。

坑坑的南北两端和西端,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别面向外,似为军阵侧翼和后卫。

二号坑似为一个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驽兵)组成的多兵种混合部队了。

三号坑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

面对这70000余件身高1.8米至1.9米的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身高1.5米、长两米的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其中有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的寒毒箭头,它加入了7.71%的毒性铅,杀伤力更大)。

国内惊愕了!海外轰动了!据《旧汉仪》上载,当年筑秦皇陵时,有一天主持造陵的李斯丞相,向秦始皇禀报:“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至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意思是说,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修得很大,工程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秦始皇听后,下令说:“其穷行三百丈,乃至。

”至于为什么要行三百丈,史书上没有说。

在兵马俑被挖掘以后,人们经过丈量,发现俑坑恰恰是陵墓的“三百丈”之内,才恍然大悟。

看来,《旧汉仪》上的这段只是含糊的文字,原来就是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关兵马俑的唯一的一处文字记载了。

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发现和出土,对研究我国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以及建筑、冶炼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

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陪葬品,因而得名。

陶俑有真人大小,由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异,体态各不相同。

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

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

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

各道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

因此,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

由于兵俑完美的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了解。

由于陶俑的原形来源于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秦军兵俑不戴头盔。

有专家说,“不戴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

”有专家说是因为当时“刀”还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

当时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杀武器”,如戟、剑。

步兵作战,长距离用“戟”,近战用剑。

因这些兵器大多用青铜制成,韧性差,砍杀时易折,故多制成刺杀兵器。

使用这些 “刺杀武器”,攻击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因此,秦兵马俑大都披有胸甲。

因为作战时头部被“劈砍”的概率较小,因此秦军是不戴头盔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203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