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第1张

形而上者谓之道 君子不器什么意思,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的意义一样吗?

要理解君子不器。

首先应该正确理解“器”的概念。

《说文》:“器,皿也。

“器”当从犬,从四口。

“器”中四口分布在犬的四周,当为捕犬的陷阱。

为什么用陷阱捕犬呢?就是为活捉了犬用以驯化。

驯化了的犬就成为人类的朋友,人类用它来看家护院,捕猎驱兽,放牧护羊等。

狗是人类最早成功驯化的动物,人类有很大的用处,故“器”的本义就是捉犬驯化,为人所用,引申而泛指有用之具。

二,"器”的本质就是有用者也。

《易·系辞传》曰:“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

意思就是把有形的东西抽象上升为规律就是道,把有形的东西具体下用作某种功能就是器。

“器”为具体而有用者也。

有相同时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我们一般认为,一个人而有用,称为“成器”;人而无用,称为“不成器”。

那么“君子不器”是不是说君子不成器呢?当然不是。

古代实行等级制度,贵族称为君子,庶民称为小人;地位较高的人称为君子,地位相对低的人自称“小人”。

庶民百姓、地位低的贵族要有一技之长,用以谋生,故追求“成器”。

而位高权重的贵族所追求的不是“成器”,而是“成大器”。

“器”分大小,小器小用,大器大用。

所谓“君子不器”,是说地位高的人不急于成为某一方面的具体的小用之器,而是要努力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用之器,故有“大器晚成”的说法。

“君子不器”者,所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

三,老子也《道德经》提出了“大器晚成”。

器为用者,小器容易做,也容易成,大器有大用,由于器大,所以难以成形,器不定形,则其用不可限量,比如像水一样,随形就势,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灵活变化。

这就是境界。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不愿成为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

先说结论,我认为两句话中“器”的含义不完全一样,但有共通之处。

1、关于“器”的原意《说文解字》注解:“器,皿也。

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翻译过来就是说,这个字的字形像器的口,是看家狗看守的容具。

意思还是有点模糊不清。

但我们可以看到,器与皿的意思是一样的,可以从“皿”字入手,再次进行考察。

对于“皿”,《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义,凡皿之属皆从皿。

”而“豆”,是指古代吃肉时所用的盛具。

这就比较好理解了,皿,就是吃饭时要用到的盛具,字形像盛具的形状,是象形字。

所以,器的原意与皿相通,它也是指吃饭时所用的盛具。

但显然,这两句话中的“器”皆有引申义,是将“器”引申为“有用之物”,已并非原意了。

2、关于“君子不器”此句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君子不器。

’”先看看《论语》相关注本给出的解释:《论语注疏》中认为:“器者,物象之名,形器既成,各周其用。

若舟楫以济川,车舆以行陆,反之则不能,君子之德,则不如器物,各守一用,言见畿而作,无所不施也。

”朱熹《论语集注》认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

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沿袭朱熹的观点,他认为:“器是指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谓专家之学者近之。

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专限于一材一艺之长,犹今之谓通才。

”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孔子之意是指君子应无所不通,而不局限于一种才能。

不难看出,以上各本的解释基本上能互相通融。

一是他们都强调了“器”的特点,就是一种器具,具有实用功能。

但它只能用于一处,而不能用于多处。

而“君子不器”强调的正是君子不能像器物一样,只局限于一种才能一种本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博学多才,这里的“器”被引申为像器皿一样,可以指只具备某种特定的才能、用途,而不能广泛涉猎众家之长的人。

3、关于“形而下者谓之器” 此句出自《周易·系辞上》的第十二章,原句为:“《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这里的“器”与“道”是相对的,指某种有形的具体事物。

《易》一书,涉及许多艰深古涩的道理,包括宇宙的起源和许多古代哲学问题。

这句话涉及到“形而上”、“形而下”两个概念,我的理解是“形而上”指一种抽象的概念,包括宇宙本源,阴阳相生这些混沌、但似乎整体的东西,而“形而下”则是指用具体的术语、物体乃至符号来表达这些“形而上”的概念的一种东西。

而这些具有表达功能的具体物件,便称为“器”。

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关系,而“器”便充具有“具体”和“特殊”的功能。

4、结论就这两句话来说,“君子不器”因为前面的对象是君子,所以应该将“器”解释为具体的用途、才能较妥当,而“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器”是针对“形而下”来说,所以这里的“器”应该解释为某种有形的具体事物较妥当,因为“形而上”的“道”是无形的。

而这两个意思,均是由“器”的原意引申出来的,因为器皿本身就具有一定用途,且具有具体形状,故说两句有相通之处。

这里是好说文学,以上乃是一家之言,如所言有失当处,欢迎大家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4159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