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日记中的威尔逊是何人?

贝拉日记中的威尔逊是何人?,第1张

贝拉日记中的威尔逊是何人?

《拉贝日记》中的罗伯特 · 威尔逊医生

“他是一位美国公民,也是一位蓝眼睛的中国人,更是一位人道主义英雄。他将因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英勇行为,而永远被我们怀念。”

这位医生,名叫罗伯特·威尔逊。

威尔逊是一个正宗的美国人,不过他是在中国的南京出生的。他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曾在南京担任过金陵中学校长、金陵大学外文系主任,因此威尔逊也是在南京降生的,他经常说:我就是一个蓝眼睛的中国人,南京就是我的家。

长大后,威尔逊被父亲送去了美国哈佛大学读书,但是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南京,成为南京鼓楼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

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的这段时间里,威尔逊主要工作在鼓楼医院,救助因为日军空袭而受伤的无辜平民,同时利用自己美国人的身份,来为妇孺儿童提供庇护。

当时,留在南京的共有22位外籍人士,比如著名的拉贝、贝德士、辛德贝格等人,而威尔逊是唯一一位外科医生。

随着日本人暴行的泛滥,伤员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医护人员也在不断地减少。根据威尔逊在日记中的记载,到1937年12月18日,最后几名中国的医护人员也逃走了,整个鼓楼医院只剩下威尔逊和他的同事特里莫,还有少得可怜的护理人员。与此对比鲜明的,是鼓楼医院里遍地的呻吟伤者。

从他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12月24日,威尔逊一连做了十几台手术,完全挤不出进餐的时间,几乎累到昏厥;第二天,又是10台手术。除了担任主刀医师的职务之外,威尔逊还必须同时兼任巡护员、护理员等等多重身份。

然而,情况的艰难还远不止于此,疯狂的日本士兵根本无视国际人道主义公约,对于收纳众多伤员的鼓楼医院,日军竟然明目张胆地进行轰炸并肆意地抓走伤员。

为了制止日本人的这些行为,威尔逊不得不和几个同事轮流值班,并不时地冒着生命危险跑去大使馆抗议。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可以说拖垮了威尔逊等人的身体,到后来威尔逊的嗓子几乎失声,他的同事特里莫更是高烧到不省人事。

尽管他们拼尽了全力,但对于遭受灭顶之灾的南京城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所以,除了夜以继日地救助伤员,威尔逊还详细记录了日军的诸多暴行,以图作为日后控诉这群恶魔的证据。这些珍贵的记录,几经辗转才到了美国记者斯提尔手中,并在《芝加哥每日新闻报》上刊登出来,取名为“地狱中的四天”,详细揭露了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这些内容,彻底击破了日本人所吹嘘的“共荣景象”,也为日后对日军的审判提供了重要证据。

威尔逊的救助工作一直进行到1940年12月,最终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返回美国。当他离开南京时,数万南京市民列道相送,并送给他一块牌匾,上写“爱众亲仁”。

回到美国后,威尔逊立刻成了各家媒体采访的对象,但威尔逊很平淡地说:“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而已,我是一名医生,看到那么多呻吟的病人,我不可能视而不见。”

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事实上,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吧,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而电影《拉贝日记》中,史迪夫·布切米饰演罗伯特·威尔逊医生:

这个人物的性格乖僻,不过正符合史迪夫一贯的表演路数,威尔逊医生是美国人,他从一开始就处处针对约翰·拉贝,因为拉贝有着纳粹党员的身份,他始终觉得拉贝不是好人,每每在公开场合遇见拉贝,威尔逊医生少不了一顿冷嘲热讽。威尔逊医生这个显然属于刀子嘴、豆腐心的类型,嘴上虽然很硬,但他其实比任何人都要关心南京的难民,因为在战争爆发初期,送进医院的病患已经让他感到崩溃,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使南京成了一座地狱,所以他才义不容辞的和拉贝携手创建了南京难民安全区。

史迪夫·布切米虽然在片中还是配角,但他的登场总是很抢风头,他尖酸刻薄的语言,还有对病患的无私关怀,威尔逊医生这个人物本身的戏剧性就很强,每一句话都会说到要害,这可能和人物的职业有关。史迪夫·布切米必然在出演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他饰演的这个人物看起来就真实可信,挑选这样一个浑身是戏的演员参与表演,制片方的确是选对了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786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