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小报是什么意思

徐州小报是什么意思,第1张

徐州小报是什么意思 徐州市18000名能报什么大学?

填报志愿一般都是看考生全省排名,仅仅徐州市排名不好说能报什么大学。

建议你去徐州市教育局招生办咨询一下,你就知道了。

有人说徐州有两汉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徐州的文化?

谢谢悟空邀答。

作为我国历史上古九州之一的徐州,无论是悠久的两汉文化成就,还是显赫的两汉文化地位,都是屈指可数的。

而作为大汉王朝建立者的家乡故里,徐州文化更是延绵数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那么,有人说徐州有两汉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徐州的文化呢? 所谓两汉文化,是指我国的东汉和西汉整个大汉朝代的历史文化。

而徐州这个古老的城市,实际上已有近六千年的文明史,二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

是彭祖养身和烹饪文化以及两汉文化的起源地,历来就以“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著称于世。

在徐州的众多历史文化古迹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和汉画像石最为出名。

徐州汉文化景区中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内容极其丰富多彩。

既是汉代文化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历史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而作为众多古汉墓之一的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

整个墓葬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俨然就是一座宏伟精致的地下宫殿。

徐州还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汉画像石不仅全面记录和反映了汉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为研究汉文化提供了真实形象而具体的实物资料。

所以,它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自汉代以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文化故事,更会让人联想到楚汉之争的风火硝烟,以及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帝王气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雄风。

对于徐州文化来说,特别是两汉文化,还有许多方面,比如武术曲艺、民间手工艺、餐饮养生文化等等,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作为江苏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城邑,以及两汉文化的发源发祥地,徐州素来就有着“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美誉。

而正是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繁荣昌盛的两汉王朝,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汉族、汉字、汉语等汉文化的不朽流传。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明清文化看北京, 两汉文化看徐州。

上世纪80年代,徐州有识之士提出这个说法,目的是宣传徐州,以徐州特有的两汉文化为特色,打造徐州旅游品牌,期许达成提到“两汉文化”即想到徐州的垄断性效果,从而发展经济,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那么,徐州的两汉文化如何?徐州能否代表两汉文化呢?这是有人存疑的地方。

可以肯定的说,徐州的两汉文化在全国独一无二,徐州完全可以作为两汉文化的代表。

先说说徐州。

《尚书·禹貢》分天下为九州(兖冀青徐豫荆扬梁雍),作为古九州之一,徐州的文明史达6000年,与华夏文明同步。

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徐州的建城史延至3000多年。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单树模教授在其著作中写到“商王武丁43年(约公元前1185年),大彭国亡于商”。

大彭国即今天的徐州,800岁彭祖很多人都知道。

然而,古代徐州最辉煌乃是两汉时期。

首先,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在徐州。

《史记》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汉高祖刘邦,徐州沛县丰邑人,史称“沛公”。

刘邦“丰生沛养”,发迹于徐州,经过与西楚霸王“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的四年楚汉相争,逼的项羽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建立了与当时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的西汉政权,陈躺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可见汉之强大。

与后来明太祖的淮西集团一样,刘邦的创业团队——萧何曹参王陵周勃樊哙等,都是他的老乡。

“丰沛政治集团”掌握着西汉的最高权利,他们制定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政策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今天“汉族汉字汉语”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其次,徐州两汉文物丰富而独特。

记录与典籍史册的文化还需有实物的验证。

徐州出土的两汉文物丰富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是两汉文物“三绝”:楚王陵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两汉四百年余,在徐州留下了18座王陵墓葬,业内称为“汉代十八陵”,其中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狮子山楚王陵最具代表,出土的金缕玉衣现保存在徐州博物馆。

狮子山兵马俑,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有官员俑,卫士俑,发辫俑,甲士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笔者不止一次参观观赏,完全可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媲美。

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汉画像石是东汉人刻在礼堂,墓室的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特殊地位,徐州出土了700多块,对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可与敦煌壁画相提并论。

西安洛阳虽为两汉都城,但黄帝陵墓没有发掘,除却秦砖汉瓦,可研究观赏的两汉文物不多。

因此徐州的两汉文物尤其是“三绝”的价值更加凸显。

最后,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徐州籍的学者很多。

古人读史,常叹“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两汉时期徐州的文臣武将如过江之鲫,被称为“千古龙飞地,王侯将相乡”。

那么,有没有搞学术研究的文化人呢?有,如编著《说苑》的刘向,著名目录学家刘歆,主编《淮南子》的刘安,中国土生土长宗教——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等等,都是徐州人。

另外,反映徐州两汉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很多,如戏曲《霸王别姬》《三让徐州》,古典名曲《十面埋伏》等。

学术界有种说法,世界研究黄土却没有到过中国的黄土高原,不能称为黄土专家。

同样,研究两汉文化不到徐州,也不可能算是真正的学者。

两汉文化看徐州,欢迎到徐州旅游观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659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