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怎么读

乐毅怎么读,第1张

乐毅怎么读 乐毅怎么读?

yuè yì人名。

战国时燕国名将,昭王时拜为上将军,率领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封昌国君。

昭王死,惠王使骑劫代其职位,毅奔赵,封为望诸君,后卒于赵。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后因受燕惠王的猜忌,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扩展资料轶事典故乐毅树战国时期,燕大将乐毅伐齐,兵囤乐陵境内,发现此地的枣与众不同,特别甜脆爽口,想是水土之故,便命士兵从燕国移来千余棵枣树,栽种于此。

历经战乱洗劫,所存无几,唯此树仍枝繁叶茂,据传,它正是当年大将军乐毅所栽,故称此树为“乐毅树”。

古代名将乐毅怎么读战国转折——五国伐齐,对于乐毅你怎么评价?

乐毅是什么人?乐毅是战国时代的魏国人,他熟稔各种军事战略和战术。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最热门的话题,是齐国和燕国的战事。

燕国因为内乱,让齐国趁虚而入,损失惨重。

新继任的燕昭王苦于燕国又弱小又偏远,无法对抗齐国。

乐毅得知消息,自愿担任魏国的使者,前往燕国。

燕昭王与乐毅很谈得来,两人一拍即合,乐毅不回魏国了,就留在燕国发展。

当时的齐湣王威风八面,不可一势,他先打败南方的楚国,又和赵、魏、韩联合攻打秦国,还帮助赵国消灭中山国、击破宋国。

齐湣王自立为帝,各地诸侯都臣服在齐国底下。

表面上看上去,齐国如此强盛,锐不可挡,实际上连年用兵,百姓叫苦连天,不堪其扰。

燕昭王见有机可乘,便听从了乐毅联合伐齐的意见。

乐毅去游说赵国,再劝赵国游说秦国,再另外派人联络楚、魏两国。

当时各国对齐国的实力既敬畏又看不顺眼,纷纷同意了燕国的提议,共同组成强大的五国联军。

联军组成后,乐毅为联军统帅,燕国封他为上将军,赵国将相国大印给他,举兵攻齐,大破齐国主力于济水西岸。

各国见齐国已败,纷份撤军回去,只剩下乐毅率领燕国大军继续追杀。

燕军一路杀到齐国首都临淄,齐湣王逃之夭夭,乐毅破城后,将临淄所有财宝和物资通通运回燕国。

燕昭王大喜,亲自上前线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

乐毅留在了齐国,花了五年时间,攻下齐国七十多城,只剩下莒城和墨城久攻不下。

这时,燕昭王过世,新继任的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和乐毅就有矛盾。

齐国将领田单得知此事,派人到燕王面前说闲话,说乐毅迟迟不攻下齐国仅存的两城,是想在齐国自立为王等等,愚蠢的燕惠王听信谗言,派人取代了乐毅的位置,而将乐毅召回。

乐毅担心燕惠王找他的麻烦,不敢回去,便投奔了赵国。

失去乐毅的燕国果然一败涂地,大军被田单赶走,齐国顺利复国。

燕惠王深感懊悔,又怕赵国重用乐毅来攻打燕国,于是派人去找乐毅。

乐毅写了一封不卑不亢的回信给燕王,取得谅解后,顺利游走燕、赵之间,一直到去世。

乐毅在前面打仗,忽略了后方的经营,这是后来他功败垂成的关键。

战国(前475—前221)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在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后,春秋五霸纷纷登场,周朝境内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其中,首霸齐桓公的励精图治,重用管仲,奠定了齐国一直强盛的基础。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以韩、赵、魏三家分晋,推翻智氏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此时的战国, 各诸侯国为了图强求存,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随着西方秦国商鞅的变法图强,虎狼之师秦国逐渐称霸西边。

而东边有一个老牌诸侯国——齐国,占据有利地位,开设稷下学宫招览天下贤士。

然而,在齐湣王的发展下,齐国被五国联盟攻下七十三座城池,只剩下了墨、莒两地,眼看齐国就要有灭国的危险,幸亏有了田单的火牛阵,齐国才得以保住,但复国后的齐国,再也没有了和秦国抗衡的实力,至此,战国都在秦国的手中。

其实齐、秦两国一直都在暗中较劲,虽说表面上有连横、远交近攻的策略,但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早就开始给齐国下套。

这时候战国南方有个楚国,地大物博,但是其在楚威王之后,遭遇秦国的多次打击,已难成气候;北方的赵国,虽说在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下,举国上下一片改革的新气象,但终究因其年头太短,目前秦国还没把它放在心上。

于是乎,秦昭襄王便利用齐湣王虚荣的心理,邀其共同称帝,平分天下,一个称东帝,一个称西帝。

自以为是的齐王还真信自己有两把刷子,没掂量清楚自己和秦国的差别,大摇大摆地进了秦国的圈套。

之后为了立威,其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可以平分天下的实力,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兵灭了宋国。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周围的国家早就看不过意,都纷纷假以宋国之名攻打齐国。

因此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秦国联合韩、赵、魏、燕共同攻打齐国。

在这场战役中,燕国大将乐毅表现十分优异,甚至凭此役名垂青史。

《史记》中记载: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於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於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即齐湣王十分骄傲自大,百姓不能承受他的暴政,于是燕昭王就问乐毅讨伐齐国的事,乐毅回答道:齐国本来就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如今基业尚稳,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不能轻易地攻打它,尤其是单独攻打。

大王如果一定想要攻打它,不如连同赵、楚、魏几国一起。

于是燕昭王派遣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

此时的齐国可以说名声扫地,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

后来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任命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也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

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在济水之西,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阵,率领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齐王一败涂地,率领残军逃回了齐国都城临淄。

此时,乐毅遣还了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准备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消灭齐国。

然而谋士剧辛认为,单单靠燕军不能够灭掉齐国,他反对乐毅自作主张长驱直入。

乐毅却认为自此战役齐军精锐几乎殆尽,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因此坚持只率领燕军乘胜追击。

此后乐毅率领燕军一举攻下七十三座城池。

不得不说乐毅在这方面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大将的素质,有远见,有想法,同时率领五国联军,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亲率燕军的举动。

这种种都体现了乐毅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641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