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人的故事

名人名人的故事,第1张

名人名人的故事 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或名人读书故事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典故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典故?前言诗词中使用典故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是这样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老街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典故,这些典故是是阅读古诗词必须知道的基础。

1、鲤书雁信鸿雁传书这个典故有几十个词语如:断鸿书、雁使、雁足、上林书、塞雁音书、雁书等。

使用这个典故的诗词简直太....多了。

典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汉朝使者想要回苏武,匈奴人说苏武死了,后来再次提出的时候,汉使用了一计,说得到一只被射下来的大雁,雁足上有苏武寄来的书信 。

匈奴人没有办法只好承认。

宋朝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春雨》[唐] 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关于书信的典故还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因称书信为鲤书、鱼书、双鲤、寄鳞、尺素等。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用鱼、雁来表示书信: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2、巫山云雨 宋玉悲秋宋玉悲秋典出宋玉的名篇《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是战国时楚辞的代表人物 。

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 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宋玉的作品有 《高唐赋》《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除了宋玉悲秋以外,"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 宋玉东墙、巫山云雨等典故都出自宋玉的作品。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二》用了宋玉悲秋、巫山云雨的典故: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3、李商隐锦瑟中的典故:杜鹃啼血、庄周梦蝶李商隐七律《锦瑟》中使用了望帝的典故,出句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典故来自于《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

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

子规,鸟名也。

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这个国王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也叫做杜宇、望帝、杜鹃、等。

其鸣声哀怨、思归等含义。

晋·张华注《禽经》时说这种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4、接舆歌凤、高山流水接舆笑话孔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钟子期和俞伯牙却一见如故成了知音,唐朝诗人元孚就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首诗里做了对比:《送李四校书》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接舆是个神秘的隐者,唱歌嘲笑孔子看不清世道, 《论语注疏·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来自《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5、失意人的故事 李广数奇与冷落长门、昭君出塞这3个都是失意人的故事,一个男人2个女人1)冷落长门先要从金屋藏娇说起,这是汉武帝和皇后陈阿娇的故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

』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

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陈皇后没想到自己也有失宠的一天,自己住在长门宫闷闷不乐,听说司马相如能写赋,于是用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做了一篇文章先给汉武帝,缓和了和皇帝的关系。

《昭明文选》卷十六汉·司马长卿(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辛弃疾在那首著名的《摸鱼儿》中写到:.......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词用“长门”典,明显是比喻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痛苦。

2)李广难封:汉朝飞将军李广被认为运气不好(数奇),一生披肝沥却至死也没有封侯。

晚唐诗人温庭筠《伤温德彝》 :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温庭筠说, 温德彝就和李广一样呀,有这么大的功劳,却不能封侯,而那些无能之辈的坟垄却高似天山。

就像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一样,虽然桃李满天下,业务水平很高,却没能评职称当教授,而那些抄论文的却 ......3) 昭君出塞王昭君的故事也有点像李广,战场上的男人靠武功,后宫的女人靠姿色。

李广一生命运不好,没能封侯就自杀了 。

王昭君经历传奇得多,因为不肯贿赂小人,没能得到皇帝的临幸,结果被送到了匈奴。

临走时向汉元帝告别时 ,皇帝才发现受到了画师的蒙蔽,一怒之下杀了画师毛延寿。

据说昭君出塞六十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无论王昭君自己是否幸福,诗人还是把她也当作一个悲剧人物:赋得听边鸿(唐·白居易)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

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就是上面提到苏武牧羊鸿雁传书的故事。

结束语上面老街列举的 是在古诗词中很常见的几个典故,喜欢诗词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其背后的含义。

创作诗词也要善于使用合适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街味道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前秦苻坚当时在打东晋时发动了一场战争,淝水之战。

当时的苻坚手握数十万大军(书上说有97万,个人感觉有个50万左右吧)在淝水这个地方发动战争,当时东晋谢玄率兵抵御(10万兵马)然后苻坚让谢玄先过淝水,然后等谢玄过河,苻坚大败苻坚在对面看那个对面兵马,感觉特别多,还有个草木皆兵,看对面草都是兵,风声都是兵马声,,苻坚从此淡出历史中,也让整个前秦帝国也瞬间崩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637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