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800

历史故事800,第1张

历史故事800 800字历史故事历史故事800字?简短的历史小故事

姜太公钓鱼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时 人,曾 辅佐 周 武王 灭了 商朝。

据 民间 传说,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隐居於 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 滨。

他 常 拿 一根 不带 鱼饵 的 直钩 钓竿,在 水面 上 凭空 钓鱼。

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这样 钓鱼 都 发笑。

太公 说:” 我 不是 想 钓 真 的 鱼,而 是 想 钓 一位 贤明的 君主。

” 太公 就 这样 期待了 几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岁 的 时候,周 武王 的 父亲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国 才能,亲自 请 他 出来 做了 丞相。

《味如鸡肋》 三国 时期,曹 *** 带领 军队 攻打 一个 城市,很长 时间 没有 攻打 下来。

这 时候,他 感到 进推 两难:撤退 吧,就 前功尽弃,实在 可惜;继续 攻打 下去 吧,又 实在 没有 取胜 的 把握。

一天 他 在 吃鸡 的 时候, 感到 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鸡肋:实在 没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丢掉 又 舍不得。

这 时候 有人 来 问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麼?” 他 就 随口 回答” 鸡肋。

”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个 画家 叫 文 兴可,善於 画 竹子。

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围,栽了 许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观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态 与 变化。

因而 对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画出 的 竹子 生动 逼真。

《宋史·文同 传》里 说:” 当时 人们 纷纷 请 他 画 竹子, 送去 的 绢,堆了 一大堆,他 有时 厌烦地 把 它们 扔在 地上。

” 当时,文 兴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补之 写了 一首 诗 赞扬 他的 绘竹 艺术,其中 有 两句:” 兴可 画竹 时,胸有成竹。

急.!历史故事演讲稿.!《八佰》电影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

《八佰》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实改编。

这是一部军民团结,抵御外敌的抗日电影。

相信许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被“八百壮士”无畏生死的精神感动得涕泪横流。

(《八佰》剧照)不过,电影毕竟有局限性,那么在这部电影背后,又有着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呢?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的沪淞会战快要结束的时候。

当时,沪淞战役是国军为了打乱日军的作战计划,主动向日军发起的战争。

尽管在战争中,国军在数量上超过了日军,可是由于武器装备差距太大,再加上国军军队之间又没有做到协同作战,因此国军仅坚持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因伤亡惨重,不得不撤离战场,以保存长期作战的火种。

为了能顺利撤退,国民政府下令国军第88师留守抵抗,拖住日军,以保证其他部队顺利撤离。

同时,国民政府还希望能通过88师与日军的浴血奋战,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从而促进国际社会对日本政府进行制裁。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会议召开在即,这也就意味着88师必须与日军周旋到大会开幕的那一天。

88师师长孙元良在接到命令后,认为88师留守顽抗,只是为了促进政治影响。

那么,与其让整个师做炮灰,不如集中兵力,据点为守,这样只需要留下一个营就可以了。

所以,在得到上级同意后,孙元良留下了一支由423人组成的加强营,而负责指挥作战的就是副团长中校谢晋元。

为了麻痹敌人,谢晋元对423位国军战士们要求,若是外人问起有多少守军,一定要说有800人之多。

而这正是影片片名《八佰》的由来,它指的正是“八百壮士”。

随后,谢晋元一行人经过筛选,把四行仓库作为了据点。

(保存至今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靠近公共租界,同时它是闸北区最紧固最高大的建筑。

在这里作战,一方面易于防守,同时也相当于在留华外国人的家门口打仗,如此能让更多的外国人真切地看到中国人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和决心。

10月27日,日军重兵出击,很快就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地点。

然而,在日军经过四行仓库的时候,他们却遭到了“八百壮士”的q械射击。

为了攻下四行仓库,日军先是利用坦克进攻。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四行仓库的墙壁绝不是豆腐渣工程,炮d打在墙壁上,只是溅起了一点齑粉,根本无法摧毁这栋建筑。

于是,日军又利用坦克掩护,准备近距离投掷炮d,然而“八百壮士”抱着“以死报国”的决心,始终顽强不屈地与之战斗,最终迫使日军不得不撤退。

其实,日军当时拥有威力强大的重型炮,要对付一个仓库,并不是难事。

难就难在四行仓库的旁边有两个煤气站,万一误炸,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如果重型炮d打偏飞到了河南岸的公共租界,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日军见难以进攻,又有伤亡,只得下令撤退。

本来,国军的全线撤退让上海市民沮丧之极,但是当他们得知“八百壮士”在顽强抵抗,不由得振奋不已。

并自发组织抗敌后援队,给“八百壮士”运去了大量的物资和q械等。

(积极投身抗日的市民,图取其意)市民的表现让“八百壮士”更加坚定了誓死保卫四行仓库的决心。

鏖战到10月29日时,“八百壮士”的事迹,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英美等国终于向蒋中正提出,希望能停止战斗。

而日军由于伤亡200多人,再加上国际社会的不断斡旋,他们终于同意停战。

不过心有不甘的他们提出了停战条件,要求在“八百壮士”退至苏州河南岸英租界的时候,必须缴械并限制自由,否则他们就会进入英租界搜查。

所以,当“八百壮士”进入英租界后,英国方面为了不得罪日本人,立刻收缴了他们的q械,并将他们软禁在了上海胶州一带的难民区。

由于不能回归大部队,“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上午进行 *** 练,下午则进行学习,再加上他们纪律非常严明,因此他们的行径让国民的抗日士气一度高涨,这让日本人和汪伪政府对他们恨之入骨,最终决定掉谢晋元。

几次,谢晋元凭着警惕性都躲过了日本人的暗杀,然而谁也没想到,队伍中居然有几个士兵被日本人收买,在谢晋元出 *** 时,刺杀了他。

(谢晋元剧照)谢晋元去世后,上海全城哀悼,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心,追赠其为陆军步兵少将。

但是,“八百壮士”的命运依然波折。

就在谢晋元去世半年后,日本由于偷袭美国珍珠港,并向英美等中立国宣战,被英美等国驻守的公共租界也就成了他们的管辖范围,而一直被软禁的“八百壮士”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由于日本人对“八百壮士”非常愤恨,所以在接管后,对他们百般折磨,并且还将他们分散看管。

但是不管条件如何恶劣,“八百壮士”依然团结一心,不忘 *** 练,随时准备与日本人作殊死博斗。

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日本人又恨又怕,最终卑劣的日本人将他们全部分散,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做苦力。

日本战败后,“八百壮士”才得以恢复自由,他们回到了上海,并来到了谢晋元的墓前。

只是此时他们只剩下100余人了。

对于被国军当作炮灰,继而又被抛弃的“八百壮士”来说,国民政府促成了他们的悲剧,但是正因为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才激起了国人的抗日精神,从而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参考史料:《中华魂:八百壮士四行仓库铸军魂》等)

《八佰》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一部电影,作为电影肯定要对历史事件做一些艺术加工,那么就会和真实的历史有一定的出入,下面随便说几个例子。

历史上四行仓库守军没有出现逃兵。

守卫四行仓库的部队是五二四团第一营,10月26日晚上23时第一营营长杨瑞符接到团长电话让他去团部,他当即率传令兵两人赶去。

到了以后,团长告诉杨瑞符第一营要留下坚守四行仓库,而不是随大部队撤退。

杨瑞符欣然领命,并立即派一个传令兵去通知机q连和营部到蒙古路集合,另一个传令兵通知第一、第二、第三连在北站集合。

然而此时是零时二十分,大部队已经开始撤退,阵地上比较混乱,传令兵并未找到一营所有部队,而奉命赶来集合的部队也有在混乱中又走散的。

因此当夜实际和谢晋元、杨瑞符一起进驻四行仓库的只有五二四团营部、第一连的一排、二排和第二连。

第一连三排、第三连和机q连随着第二营、第三营撤退途中遇到团部,才得知自己的任务是留守,于是调头返回。

此外此前因事外出不在部队的第一连连长上官志标、营部汤医官、机q连杨排长也在10月28日晚上赶回四行仓库。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守军士气之高,如果他们真的贪生怕死,完全可以不返回部队,何必后来去当逃兵。

电影这么描述,应该还是为了加强人物对比,突出几位主角的形象。

单就战斗来说,四行仓库的战斗没有电影里那么激烈,当然守军也并不轻松。

淞沪会战爆发以后,八十八师选择四行仓库作为指挥部,主要是考虑这里南面和东面都是公共租界,特别四行仓库南面是上海英商煤气公司的大储气罐,日军投鼠忌器,不会遭到炮击和轰炸。

所以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以后,日军在租界方面的警告下也不敢使用重炮,进攻受到很大的限制。

加上此时闸北其他军队都已经撤退,四行仓库不过是孤岛一座,并没有什么攻击价值,因此日军只留下了海军陆战队一个大队负责进攻四行仓库,主力转而向我军新建立的防线发起进攻。

因此在四行仓库这里的战斗并不是很激烈。

最后守军在战斗期间只有4人牺牲,21人受伤,日军损失也不大,死伤41人。

不过这不意味着守军在里面就很轻松。

为了长期坚守,八百壮士在进驻四行仓库以后就开始想方设法修筑工事。

守军利用在大厦里发现的麻袋装大豆、小麦等物资在墙壁内部堆砌起来,直到屋顶。

因为工程量浩大,将士们夜以继日的赶工,常常累得直接睡着倒下。

此外出于长期坚守的考虑,守军除了囤积食物和饮用水外,还把用过的污水和小便收集起来,准备用于消防,士兵也不准洗澡。

因此守军官兵在仓库里面过的还是非常艰苦的。

当然,电影强化战斗场景也可以理解,不然要是让大家一半时间看守军修工事,估计就没观众了。

撤退时虽然遭到了日军攻击,损失没那么大在电影中守军最后撤退时,遭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伤亡惨重。

历史上在撤退时日军也确实在四行仓库西侧的光复路和满洲路口,还有江苏银行第一仓库等处部署了四挺轻重机q,两盏探照灯,对八百壮士发起进攻。

不过因为守军只需通过路口就可抵达中国银行堆栈,加上守军撤退前也部署了掩护火力,对日军进行压制射击,因此实际损失并不大,只有五人牺牲,十多人受伤,其他人都安全脱险。

电影里强化这段描写,应该是为了突出电影的悲剧性吧。

当然,电影中和历史不符的不止这几处,不过都写的话篇幅太长,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能够各抒己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634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