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田间我们听到什么

春天在田间我们听到什么,第1张

春天在田间我们听到什么 春天来了,如何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

春天来了,如何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春天来了,气温回升,春雨又多了起来,小麦开始返青拨节。

这时,小麦就要开始进入春季田间管理。

第一,春天来了,要赶紧追施返青肥。

农村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立春节在六九的头一天,离出九九天大约还有一个月。

这个月是小麦追施返青肥的黄金时间。

过了九九天,就不宜追施小麦返青肥,否则就会引起小麦旺长,影响成熟期,会推迟成熟,到收获时,小麦还是带青色。

所以,返青肥必须在九九天内追施下去,否则追肥太迟,影响收获。

第二,要注意排水排渍。

春天春雨绵绵,小麦最怕田间积水,影响根部生长,甚至导致烂根现象。

在春雨绵绵不断的季节里,小麦要修通田间排水系统,排放积水,对麦苗进行滤水排渍,减少小麦因雨水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麦病的发生。

第三,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小麦春季最容易发生的病害有赤霉病,叶锈病、杆锈病、条纹病和小麦蚜虫等等病虫害。

可以使用粉锈宁、叶枯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三唑酮、 *** 等等药剂进行防治,减轻对小麦的危害。

总之,小麦春天重点做好追施返青肥,修通排水沟,清排积水,防治小麦病虫害,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春天来了,如何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春天来了,冬小麦已经开始返青并起身拔节,这时候,应该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稳穗增粒的目标。

因地域差别,各地小麦的苗情、土壤墒情和气候特点各异,不过,都必须遵循“因地因苗、分类管理,控旺促壮、促弱转壮,节肥增效、绿色防控,稳穗增粒、抗逆保丰”的技术路径,强化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个事儿。

1、及时清沟理墒,排水降渍俗话说“尺苗怕寸水”,小麦返青拔节时,最害怕水淹。

如果遭受渍害,不但会严重影响根系发育,而且也易加快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病和传播,不利于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

如果遭受连阴雨,切实做到雨止田干。

2、适度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小麦倒伏虽表现在生长的后期,但防御措施却要落实在前、中期,如果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一旦到后期发生倒伏就回天无术了。

所以,对于植株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旺长田,应严格控制群体株数发展。

一是不能施用返青肥;二是要在拔节前进行麦田镇压,对于旺苗要重压,可每隔10天左右镇压一次,连续镇压2~3次。

但在小麦拔节之后就不能镇压了。

三是适度化控。

化控应在拔节之前进行,时间一般在3月10日之前。

化控可用矮壮丰、矮苗壮或多效唑、烯效唑等进行叶面喷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化控要掌握“度”,适宜轻控,剂量掌握在产品推荐剂量的下限为宜,这样,既可以达到控旺防倒的目标,又不至于产生负面效应。

3、适时科学化除,防止病虫草害发生杂草过多的田块,要根据不同草相的特点在拔节之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严格控制杂草都危害;如果草害不太严重,可手工拔除。

加强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的防治工作。

在发生虫害的初期要主动用药,可采用一喷多防的方法,保粒增重。

4、分类因苗制宜,施好拔节孕穗肥施好拔节孕穗肥是春季小麦高效田管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开春时要及时查苗,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群体茎蘖数小于40万/亩)、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黄麦田,要及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为壮苗,争取足穗。

一般亩施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16~20公斤及尿素6~8公斤,这样,能够有利于培育小麦大穗。

对于小麦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的施用时间,应适当推迟,切实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并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的施用量。

5、预防“倒春寒”冻害,及时补救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回急剧下降,在“倒春寒”来临之前,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应及时灌溉,这样可有效预防或减轻冻害的发生。

一旦发生冻害,要增施尿素,这样,可以促使“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最大限度地挽回产量损失。

小麦的春季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一般情况下,只要依照以上方法去做,就能做好小麦的春季管理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4349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