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萨里小镇属于哪个市

英国萨里小镇属于哪个市,第1张

英国萨里小镇属于哪个市 哪些国家拒绝了英国的邀请, 不愿意与俄罗斯为敌?

上个月4日,俄罗斯前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和女儿在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市疑遭人投毒,事后英方调查称,当时两人遭军用神经毒剂“诺维乔克”袭击,转而将矛头对准早年研发这种毒剂的俄罗斯。

随后,英国与俄罗斯陷入口水战,双方互相驱赶驻国外交官

1、美国是驱逐外交官的始作俑者本来事情影响的范围在两国之间,结果美国突然倒插一脚,掀起了新一轮外交风波。

26日,继美国政府宣布将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并关闭俄罗斯驻西雅图领馆的决定发出后,欧洲多国如多米诺效应般同步做出了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决定,截至目前,已有27个欧美国家。

2、俄罗斯仍有一批坚定的欧洲好友不过,仍有一些国家没有选择随大流,而是采取了谨慎态度或者中立态度。

相对于“反俄联盟”,英国《卫报》将它们称为欧洲的“不情愿联盟”,比利时《欧洲观察家》则把它们称作“俄罗斯的朋友”,主要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葡萄牙、斯洛文尼亚等。

3、友好关系主要是因为经济受益于俄罗斯它们或多或少都与俄罗斯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是真正的好友。

比如,奥地利执政党,与统一俄罗斯党有合作关系;马耳他每年向俄罗斯富人出售护照,收入千万欧元;保加利亚与俄罗斯企业的商业关系密切;塞浦路斯的银行存放着数十亿欧元的俄罗斯财富,不仅如此,政府也向俄罗斯富人卖护照......4、迫于美国淫威之下部分国家选择抵制俄罗斯其实,即便这些国家也驱赶外交官,西方国家这次的“反俄联盟”也不会维持很久,至始至终,其中一些国家是迫于压力而“站队”,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立场动摇。

2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向外透露,不少欧洲国家明面上驱逐俄外交官,私下却来道歉,确信是美国在背后施加了巨大压力。

5、能源是俄罗斯应对欧洲国家的利器而且,欧盟不少成员国都不认同英国“有罪推定”的作法,如果英国方面最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这些国家很难不改变立场。

最重要的还是,欧盟很多国家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的供给,一旦俄罗斯用能源武器实施回击,估计只能改弦更张,犯不着为英国损害自己的利益。

6、“反俄联盟”不会维持太久再加上,近来跨大西洋关系越来越不和谐,美国要求欧洲盟友多分担北约军费、单方面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将其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悍然动用钢铝税收“惩罚”欧盟等一系列举动,都可能导致欧洲国家选择与其分道扬镳。

尽管目前欧美国家基于现实需要进行协同作战,看上去轰轰烈烈,但是很难掩盖内部分化、各自打小算盘的事实,英国想维系“脱欧”的影响力;美国想借此清理俄罗斯特工;大部分欧洲国家想维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乌克兰想破坏俄罗斯外交关系等等,因此西方集体抵制倒像是一场作秀罢了。

2018年再度连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罗斯经济?几百万印度女犯人为何与男子关在一起?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俄英前双面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3月4日在英国遭遇神经毒剂毒害后,在英国明确请求或外交施压之下,包括欧盟16个成员国、美国、加拿大、挪威、阿尔巴尼亚、乌克兰等27个国家跟风驱逐俄罗斯外交官。

不过,令普京大感欣慰的是,截至4月1日,已至少有15个国家明确拒绝加入英国针对俄罗斯的“外交围攻”。

这些拒绝英国请求的国家可以分为三大阵营:1、欧盟12个成员国:奥地利、爱尔兰、葡萄牙、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比利时、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卢森堡、塞浦路斯等。

虽然与英国同为欧洲国家,但英国去年宣布“脱欧”了,虽然严格意义上讲,英国目前仍可划入“欧盟”这个大家庭,但在这次俄英外交大战中,有16国选择与英国同在,有12国则不愿意趟这浑水,毕竟惹恼普京大帝不是玩笑的。

在这12国家又可分为两大派,一派主张应继续与莫斯科对话,另一派则认为对俄毒害前间谍斯克里帕尔的指控缺乏证据,总而言之就想告诉普京一句话:“我们不一样!”前者以奥地利最为典型。

奥地利“小鲜肉”总理库尔茨3月26日说奥地利希望保留与俄沟通的渠道,不打算驱逐俄外交官。

3月29日,奥地利外交部长卡茵•克莱瑟爆料说,英国驻维也纳大使多次试图向奥地利政府施压,迫使奥地利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但是奥地利仍然不会驱逐将俄罗斯外交官,因为“在危急情况下,保存对话渠道极其必要”。

后者则以斯洛伐克最具代表性。

斯洛伐克总理佩莱格里尼3月26日在议会表示,不能单凭没有翔实证据的指控就驱逐俄外交官。

2、土耳其:与俄罗斯正处于蜜月期除欧盟12国外,另一个不给英国面子就是迟迟被欧盟拒之门外的土耳其。

在这次俄英外交大战中,对于土耳其来说其实是个不难的选择。

毕竟去年土耳其政变时,英国政府可没少指责埃尔多安,相较之下,俄罗斯方面不仅提早通风报信,还第一时间发慰问电,并张开双臂邀请埃尔多安访问莫斯科。

加上,考虑到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仍需要俄罗斯方面的合作,因而,对于埃尔多安而言,拒绝英国只是他送给普京的又一名“投名状”。

3、新西兰虽然新西兰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目前仍是英联邦成员国,这些年来英国王室成员也没少到新西兰“巡游”,然而,在这次“俄英外交大战”中,新西兰却并没有坚定站在英国一边。

新西兰美女总理杰辛达·阿德恩3月27日表示,对此次袭击表示谴责并支持国际行动,但新西兰没有发现类似的“俄罗斯情报人员”,因而不参加“外交围攻”。

阿德恩说:“其他国家宣布他们正在驱逐未申报的俄罗斯情报人员,但在新西兰确实没有人符合这样的条件。

如果有的话,我们早就采取行动了。

” 除了这三大类明确拒绝加入英国“驱逐俄罗斯外交官”集体行动的国家,还有一些国家采取了折衷作法:即不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但抵制俄罗斯2018年足球世界杯。

这些国家包括冰岛、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日本、波兰……他们或表示领导人不会出席莫斯科的世界杯开幕式,或表示仍在考虑采取惩罚性措施……总之,就是抹不下英国的面子,多少表表态度。

在这次“俄英外交大战”中 最有意思的当属,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爆料的“一小撮”国家了。

拉夫罗夫3月27日透露说有些国家表面上驱逐了俄外交官,私底下又悄悄向俄罗斯道歉,因为这些国家驱逐俄外交官“是迫于巨大的压力”。

小伙伴们就自行脑补下是哪几个国家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3614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