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痴 迷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大概是对痴迷爱情的典型描绘了。
而这些人,往往被称作“情痴”。
当三毛与荷西定情撒哈拉时,我们赞许她是个勇敢且不畏艰苦的女人,但却不能说她是个“情痴”。
而当荷西亡去,三毛“居则九曲回肠,出则若有所失”时,我们感慨她对荷西深沉的爱,但却不能说她是个“情痴”。
最终三毛因抑郁而自杀后,众人莫衷一是。
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三毛因不忍荷西的离去而自杀。
此时人们称她作“情痴”。
爱一个人一定要以生命作代价吗?非得像梁祝一样化蝶、双宿双飞,才能阐释“痴迷爱情”吗? 有一位音乐家,因家族精神病遗传不幸死去。
葬礼上,他的妻子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独居生活间,邻居也从未见她掉过一滴泪。
于是谣言四起: “她不爱他,他的财富是她唯一的迷恋。
” “她是个寡情的人,对任何人都只有少得可怜的感情。
” … … 直到她死去,她也没有对此作过任何解释。
可是,她的日记毫不留情地扇了众人一个大大的耳光。
那是她情感生活的真实写照: “好好活着,就是他在爱我,让我无忧无虑;好好活着,就是我在爱他,让他感觉到我的快乐。
爱一个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长久。
” 她对爱情的痴迷不下于梁祝。
更令人感动的是,她对爱情的痴迷,不是用殉情而表达的。
她重新演绎了“情痴”这一角色,使得那些痴迷爱情的寡妇、寡夫们打消了殉情的念头,为世界增添了不少和谐美。
“爱一个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持久”。
其实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了先例:妻子亡故,庄子“击盆而歌”,是喜悦。
为何?他想到了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的快乐,因而替妻子开心。
这不正是缘于对妻子的爱而希望她幸福快乐吗? 痴迷爱情的结局,并不一定总是凄美的,它亦可以是幸福美满的呀。
王子和公主,他们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毕竟只是童话。
人生的旅途,悲喜交加、阴晴不定。
当有一天,他(她)先离去,你也要快乐地生活下去!请记住:这不是不爱了,而是痴迷了。
因为“爱一个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长久。
” 【简评】文章选择富有浪漫的故事阐述痴迷,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痴 迷 我深深迷恋着的,是那早春刚开的桃花。
你看,这一朵,像极了一只刚睡醒的小精灵。
懒洋洋地舒展着身子,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打量着还透着丝丝寒气的早春大地。
花瓣儿缓缓地张开,粉红色的水润肌肤上似乎还残留着早霜打下的露珠。
当明媚的阳光拂去这层薄雾,跃入眼帘的,俨然一位美貌的花中仙子。
微风吹过,瞧,她好似在笑了。
我是如此地痴迷于这早春的一抹清新色泽啊!于是,我早早地从果园折下一枝,插在了我的窗台上。
呆呆地望着这枝桃花,想象着躲藏在桃花里的她,该做着怎样甜甜的美梦。
是期盼着花期的到来,还是幻想着结果的欢快?总之,我是那样的喜悦,甚至幻想起她开花的那一刻,我的窗台会因为她,而变得怎样的灵动与活泼。
真的有些迫不及待了,痴痴地望着花瓶中的水以及这孕育着美好梦想的桃花枝,我暗暗祈祷着… … 一天两天过去了,没有动静,我耐心地等;四天五天过去了,仍没有动静,我慌了;十天的时候,我的心彻底的失望了。
望着不动声色的桃花枝,我忽然明白:怎么可能开花呢?不会了呀!辛苦孕育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美梦,早已在我折断她的那一刻破碎!她明白,无论如何努力,她再无法拥有结果的权利。
春天对她而言,已经没有了意义。
既然如此,又何必开出那华而不实的花朵呢?!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了愧疚的深渊、痛苦的幽谷… … 没想到,我错了。
次日清晨,春天似乎来到了我的窗前。
她,开花了!一片一片的花瓣缓缓舒展。
那样的漫不经心,又那样的欣喜若狂。
这花瓣不是粉红,而是莹白,且薄如蝉翼。
虽只有一朵小小的花,但却足以将幸福灌满我的内心。
我痴迷地望着这早春的礼物,思绪一下子随她飞扬起来。
是啊,她又为何不开花呢?既然春天来了,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享受这明媚的春光呀?!结果固然重要,但更有意义的是过程。
不是吗?只要抱着希望在春天盛开,那她已经足够美丽的了。
又何必太去在意结果呢?! 生命也是一样,结果也许迷茫,也许残忍,但我们一定要抱着希望去迎接每一个清晨。
只要奋斗过,努力过,纵使最终失败,那又怎样呢?!就像寓言中那个挑夫的破桶,纵使滴水不剩,也可以欣赏到过程中的满眼春光啊! 想到这儿,我更加痴迷于这早春开在我窗台上的桃花了。
不仅仅是因为她本身,更重要的是因为我深深痴迷于这背后所蕴藏着的人生哲理: 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 【简评】触景生情是人之常情,也是古代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而本文作者也能巧妙地运用于写作中,生活的积淀也很深厚。
三、痴 迷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样可以说,痴迷是成功的最佳捷径。
痴迷,让人有对学习工作的专注。
巴尔扎克说:“痴迷于某个事业的人,会取得令自己惊讶的成就。
”这句话盛赞了痴迷的作用,而巴尔扎克本人就是一个典例。
巴尔扎克是一位著名的高产作家,我认为对写作的痴迷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每天写作十几个小时,且常常陷于情节中不能自拔。
在创作《高老头》期间,巴尔扎克一连几天神情沮丧,家人询问后,她喃喃地说:“高老头死了。
”在创作《欧也妮·葛朗台》时,一位朋友来访,巴尔扎克忽然怒气冲冲地对他说:“是你,是你逼迫那个不幸的少女自杀!”朋友非常不解,询问他的家人才知道,巴尔扎克在说小说中的人物。
如果不是对写作痴迷到此种程度,又怎能成就他这位如此伟大的文学家呢? 痴迷,让人有艰苦工作的快乐。
巴甫洛夫是俄国的一位生物学家,他对研究和实验如此痴迷,以至于身边的亲人朋友时常遭他冷落。
有一天,朋友百般劝他去与未婚妻约会。
当时巴甫洛夫正高兴地做着实验,不得以,才停下手中的工作。
结果在公园里一遇到未婚妻爱玛,巴甫洛夫就抓住她的手,爱玛以为巴甫洛夫要吻自己,便幸福地等待着。
谁知,巴甫洛夫给爱玛把着脉说:“你心跳正常,身体状况良好。
”爱玛生气地说:“你只喜欢做实验,回去做你的实验好了!”巴甫洛夫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工作的时候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巴甫洛夫这般说道。
是对生物研究的痴迷让巴甫洛夫乐于工作,而一个乐于工作的人又怎会不成功呢? 痴迷,让人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池田大作说过:“痴迷于某件事的人,非得到成功才会停止。
”对于痴迷与坚持不懈,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贝多芬。
一次,贝多芬进了餐厅,把桌子当作钢琴d着,并侧着耳朵,仿佛沉迷于其中。
一曲作罢,他对服务员说:“结账。
”服务员笑着答道:“先生,您还没有吃饭呢!”正是对音乐的如此痴迷,贝多芬才能在遭遇耳聋等许多挫折时,仍坚持不懈,成为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以上例子展示的是三位伟人,他们有着对事业的痴迷,但这痴迷让人肃然起敬!这痴迷展示了人性的伟大,也指引着他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技痴者艺必良。
”何不去痴迷?成功等待着痴迷者。
为什么人们沉迷于智能手机英语作文?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