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出师表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第1张

出师表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啊?什么朝代的人?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

出师表作者认为朝代兴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出师表》到底是罗贯中写的还是诸葛亮写的?

《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写的目前还有争议,但是肯定不是罗贯中写的,因为在裴松之所注的《三国志》里就引用了,这个时候根本没罗贯中呢。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用多说,大家都很熟悉,毕竟课文上都有,相对来说《后出师表》的名气会稍微小一些。

关于《后出师表》是否是诸葛亮本人所写,历史上一直很有争议:首先,《后出师表》并没有被《三国志》所收录,陈寿写的《三国志》里诸葛亮单独成传,是极少数单独列传的臣子,而且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诸葛亮,包括《出师表》都完整的摘录了。

从这些方面来说,陈寿对诸葛亮是很推崇的,如果《后出师表》真的是诸葛亮所写,陈寿没理由不摘录。

其次,《后出师表》里写了太多的负面因素,和《出师表》里那种锐气截然相反,给人以文风完全不相称的感觉。

而且《后出师表》也是给刘禅看的,诸葛亮即使对蜀汉的前途有忧虑,不应该这么直接打击自己人的信心。

第三,在《后出师表》里提到的人物除了赵云外,其他阳群、马玉等人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出现过。

当然,也有人认为《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者之间都体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从这点来说也可能是诸葛亮所写。

但是不管《后出师表》是否诸葛亮所著,早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就已经把《后出师表》收录其中。

裴松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人,死的时候不过公元451年,而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大约出生在公元1330年,此时裴松之死了都快900年了。

所以《后出师表》肯定不可能是罗贯中写的,至于真实作者是谁,还有待更多的史料发现来证实。

《后出师表》的真伪一直有争议,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学家袁枚较早提出质疑,认为《出师表》是出师前的表文,按理应当表达必胜的决心,以坚定主上的信心,鼓舞士气,《前出师表》就是这样的。

而《后出师表》尽说些丧气话,对取胜根本就没做指望,傻瓜都不会这么写,何况是诸葛亮呢。

后来的傅斯年等人也赞成这个观点。

此外,陈寿的《三国志》收录了《前出师表》全文,却对《后出师表》只字未提,他编的《诸葛氏集》中也没有收《后出师表》,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疑点。

其实,袁枚的质疑并没有完全讲到点子上,《出师表》并不是战斗檄文,不是给将士们看的,而是给后主刘禅的上书,因此并不需要慷慨激昂,富于鼓动性。

这是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准备第二次出兵北伐,而朝廷内部很多人疑虑重重,后主也动摇不定的情况下写的,文中主要陈述必须出兵的六条理由,以说服后主,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倒也合情合理。

问题在于,第一,前后《出师表》反差太大,令人难以理解。

《前出师表》对北伐占领中原信心满满,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后出师表》则对出兵明显底气不足,文章最后说:“凡事如是,难可逆料。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只说尽力而为,至于取胜则毫无把握,先就为失败找好退路,回避失败的责任问题,这与《前出师表》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谈到自己为北伐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北伐的条件已经具备。

第一次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损失并不大,元气未伤,而且时隔一年,应该有所恢复,而《后出师表》却说蜀国的情况是“民穷兵疲”,似乎不合情理。

第二,《后出师表》还有一些话明显违背常识,很难想象是出自诸葛亮的手笔。

文章开头说:“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对他的评价是:“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就是他的管理才能优于军事才能,这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那个“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是小说的加工,因此他说自己“才弱”,并不完全是谦虚之辞。

从蜀魏的国力对比来看,曹魏占有青州、冀州等九个州,而蜀汉只有益州一地;曹魏人口443万,蜀汉人口94万,“敌强”也是明摆着的事实。

按理说,弱小的蜀汉只能凭险固守,而文中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不北伐是等死,北伐是找死,与其等死,不如找死,至少从逻辑上说,这样说是没道理的。

文中还有一句:“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既然“民穷兵疲”,还要兴师动众,就很勉强,而理由是“住与行劳费正等”,驻军和主动出击的消耗是一样的,这话绝对违背常识。

哪怕将“住”理解为坐等敌人进攻,以逸待劳与劳师袭远二者的耗费和风险也相差甚远,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后出师表》为伪作的可能性很大。

但说是罗贯中所作,则缺少基本的历史知识,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的《后出师表》全文来源于《汉晋春秋》,而《汉晋春秋》又是引自三国时吴国大鸿胪张俨的《默记》,张俨死于266年,而罗贯中到1330年才出生,比张俨晚了一千多年,这也太穿越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2870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