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最早创立于哪个时期

府兵制最早创立于哪个时期,第1张

兵制最早创立于哪个时期 为什么说宇文泰创立的府兵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叫府兵制按照百度的解释是: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设立负责府兵选拨训练的"折冲府"。

是我囯古代兵制之一,这就是府兵制。

因为从周朝至汉朝未年三国时期,传统的兵制就是上马为兵,下马为农。

这个方式与百度的解释一致。

但是真正的府兵制是兵农严格分开。

佔有中原土地的鲜卑人去当兵,不种地。

由汉人专门负责种地。

当然,府兵可以免除赋役。

鲜卑人等于是专业军人。

这是西魏权臣宇文泰首创,至唐代中期,中间经历了北周和隋唐,在北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楊坚作了重大修改: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以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只能)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

到了隋开皇十年(590)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州县户籍,受田耕作,没有职业军人,一律为民籍,兵士由专门的军府统领。

这种形制与三国以前的兵制是一样的。

(经丝绸之路到长安的波斯人)由西魏宇文泰倡立的这个府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宇文泰由于是西魏军队首领,眀白军队以前之所以起义、骚乱,源自于官兵认为进入中原后,北魏杰出的孝文帝拓跋宏对鲜卑政权,完全彻底的汉化而造成官兵地位下降所致。

这些官兵当然.没有意识到汉化是必然趋势,为了提高国防力量对峙、战胜东魏和南方的梁陈,恢复了原来部队的部落制,即八部之制,在士兵和军官关系上,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这就是府兵制,首先的好处是一人当兵,全家免赋役,当兵为鲜卑人专利,而汉人负责种地,缴纳的税款供养府兵。

由于这种兵制使六镇的鲜卑官兵意识到自己身份地位的提高,兼有特权,所以军队战斗力提高。

关于这种兵制的结构,限于篇幅,从略,下面谈谈这种兵制的衰落。

纵观汉未,由于黄巾大起义,社会遭到严重破坏,为害之烈,远超任何一次农民起义。

虽然被镇压了,但是马上就是三国纷争,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南北朝的分裂至隋,近四百年历史,给中国社会造成惨烈的灾难,可谓空前绝后。

府兵制的优势恰是造成中华社会灾难深重的根源之一。

到了公元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经过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使长达四百年、被战乱完全摧毁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就是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在长安的波斯人)当历史推进到风流儒雅的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是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人民最好的"幸福时光"。

这时的军力强大,是缘于颇有特色的府兵制,然而到了唐代中期宣布破灭。

此后一直实行募兵制。

什么原因呢?因为唐朝版图的不断扩大,战场距离越来越远,往返周期加长,要克服这个困难,必须把原来土地主人赶走,增加新的府兵,但是,对于王朝的稳定又是一个考验,而且领地人口也多,比如春兩杏花的江南,又有多少"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呢?不如直接用银薪来招募兵员,如果不这样做,唐朝的版图将永远无法做大做强。

”安史之乱"结束了刚刚过上"幸福时光"的生活,天宝13年,"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转瞬间席捲半个中国,虽然叛乱平息,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扩大,中国又陷入分裂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所谓的十国和五代,他们的军队都是招募的鲜卑职业武士团体,又加入了中唐的突厥与晚唐的沙陀集团。

成为军队中的中坚力量。

因为藩镇供得起这些部队。

而部队的军官基本世袭,士兵则靠粮饷生活。

这样的情况到了朱元璋时代,则完全固定,府兵制永远成为历史名词。

府兵制就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换句话说就是全民皆兵。

府兵制度下,全国各地被分成若干的兵府,没有作战任务时,府兵就是自耕农,在自家农田里耕种,进行农业生产。

而农闲时间,集体进行军事训练,等到有作战任务时,府兵需要自带干粮,兵器,自备战马前往前线服兵役,替国家作战。

府兵制兴起于西魏的宇文泰,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中原沦陷,大量汉人为逃避战乱,被迫流离失所,选择衣冠南渡,北方长期的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量荒芜,新建立的西魏因此掌握了大量的荒地,为了发展经济,也为了增加人口,扩充兵源,宇文泰诏令政府出面招募流民,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流民种植,农民将赋税直接交给国家,这样不仅解决了无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如此情况下,国家才有条件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

府兵制的影响就是容易出现拥兵自重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

手里有了q,就想当草头王,唐朝初期,由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拥有府兵,结果祸起萧墙,玄宗后期,随着藩镇节度使的设置,拥兵自重的安禄山发动叛乱,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惨痛教训,安史之乱之后,唐朝陷入了长期的藩镇割据,最终在军阀混战中退出了历史。

历史又进入以府兵制为主体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分崩离析大乱不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bake/32443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